第32章 盛世王朝

作者:何君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7 23:29

|

本章字节:9304字

唐太宗统治下的中国,东临浩渺海洋,西北南面有无涯的草原、茫茫的大漠、茂密的森林,他的功业可与秦皇、汉武媲美。


唐太宗对内搞“民主”,对外搞“开放”,天下万国涌来长安,又从这里涌向世界各地!


唐太宗的大唐帝国,名副其实的“中国”!


唐太宗的文化、政治、经济,有如长江、黄河的波涛,从长安流向世界各地,如今在大洋彼岸还有唐人街,唐人庙……


时光具有一维性,一去永不复,但是它所流下的痕迹将永不磨灭。


君不见那伸向大漠和海洋的唐代丝绸之路!


中国,与其说是一个国家,不如说是一个大陆:她东临太平洋,西有帕米尔山及其延伸的大山——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以及由它们组成的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及伊朗高原,把中国同西亚和南亚隔开;北面和西面是广袤的沙漠和草原,再北是寒冷的西伯利亚;南面是茫茫的大海和万水千山的云贵高原。


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


远古时代,就是在这块广袤的原野上,各部族之间在竞争,在发展,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他们所处环境既相互交往又相互隔绝。有时还进行着激烈的战争,最后出现了几个伟大人物,使这些部落逐渐统一在一个国家里。


传说中的黄帝,统一的范围很小;夏、商、周也是邦国林立,未形成统一的国家,国王只是名义上的天子。当时各国之间的外交和贸易,也只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进行各国间的外交贸易,春秋、战国最为典型。


中国的统一是从秦始皇开始的,接着又出现了几位统一中国的伟大人物,最著名的要算汉武帝和唐太宗了。


试想,如果没有他们,可能中国就会像欧洲那样,至今仍是几十个国家。这三位伟大人物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基础,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所以至今全世界都把中国叫做“秦”(china);把中国的主体民族,叫做汉族,事实上,汉帝国统治下的民族不仅是汉族;把在外国的中国人叫做“唐人”。除此以外,没有哪个朝代和个人的影响能超过这三个朝代和这三位伟人。


中国古代也有外交,也有贸易,但就今天的眼光来看,都是内部的交往,内部的贸易。秦以前的外交和贸易当然超不过今天中国的范围。


相传周穆王喜欢东游西逛,曾前往瑶池拜谒西王母。那瑶池在什么地方呢?据说就是现在离新疆乌鲁木齐不远的旅游风景区天池,离现在中国的边境还很远,并说不上出国。当然这仅仅是传说而已,根据当时的生产条件,要想穿越广阔的沙漠、戈壁、草原和森林,到达天池边还是不可能的。不讲气候环境,就是要避开从西伯利亚南下的狼群也是非常困难的。


真正称得上外交和外贸的恐怕要从汉武帝开始。汉高祖刘邦白登之围后,文、景两帝休养生息,无法彻底战胜雄踞北亚的游牧民族匈奴。自从黄帝以来,匈奴就经常侵扰北部边境。秦、赵、燕三国修长城以拒之,秦始皇把长城连成一片,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采用和亲和用财物收买的政策,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游牧民族成了中原农业国家的心腹大患。


汉武帝时国力强大,解决匈奴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经过多年准备后,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封狼居胥,彻底解决了来自北方的威胁。


张骞通西域,第一次打通了中国通往西亚的通道。


中国西部的大山荒原,隔断东亚和西亚的道路,但是却留下一条通道,这条通道通过甘肃河西走廊,进入吐鲁番哈密盆地,再穿过广阔的塔里木盆地翻过帕米尔高原,进入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到达地中海。这条道路十分艰险,要穿过茫茫草原、广阔沙漠和戈壁,翻过终年积雪的大山。就是这样一条路,汉武帝以前,由于匈奴占领了河西走廊以西地区,是无法通过的。匈奴被打败后,张骞再通西域,一条中西通道形成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这是一条外交通道,贸易通道,又是一条信息通道,它把中国科学、文化、技术传到西方,又把西方的科学文化技术传到中国,两种文化的结合和碰撞,产生了更高层次的文化。成群的骆驼在大漠中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从此,这条通道成了中国和外部世界交流的主要渠道。


东汉时期佛教的传入主要是这条通道;中国造纸术传到西方,也主要是靠这条通道。东汉末年到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条通道因政治原因被阻塞,但间接交往还存在,只是没有像强大的汉朝那样畅通无阻。隋文帝想恢复汉帝国雄风,但并没有直接打通这条汉武帝时开辟的通道。


只有到了唐太宗贞观年间,唐太宗通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通过几次战争,打败了当年匈奴雄踞地区的突厥,打开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


唐朝的对外通商往来的国家由隋朝时的10几个国家发展到70多个国家,唐太宗和他的继承者们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大批的外商从陆路、海路来到长安、洛阳、扬州、广州等城市,汉武帝开辟的丝绸之路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延伸到了遥远西域和地中海沿岸,并伸向了广阔的海洋。


唐太宗打开西域的贸易和信息通道以后,西域各国纷纷内附,在经济文化上互相交流,各国间在交流中受益颇丰。下面对今境外西域略加介绍:


识匿国:在今新疆塔什库尔干西五百里。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遣使来朝。唐高宗时,置至拔州都督府,任国王为都督。


护蜜国:高宗时置都督府国王为都督,肃宗时赐姓李。


康国:两汉时称康居国,唐太宗时遣使内附,高宗时置都督府,任国王为都督。


安国:贞观初遣使来朝,高宗置安息州,任国王为刺史。


曹国:分东、西、中三国,附于唐。


石国:唐高祖时遣使来朝,高宗时设大宛都督府。


米国:高宗置南谧州,任国王为刺史。


何国:高宗时置贵霜州,任国王为刺史。


火寻国:向唐朝贡。


史国:高宗时设沙州,国王为刺史。


拔汉那国:西汉时的大宛国。高宗时来朝,置休循州都督府,任国王为都督,因助战有功,玄宗封他为奉化王;


公元741年,改国号为宁远;


公元744年,国王娶唐和义公主为妻;


公元754年,遣王子入朝留长安学礼。宁远国地当葱岭北道要冲,唐特加优厚,关系特别友好。


吐火罗国:西汉时的大夏国。


公元661年,唐置月氏都督府,任国王为都督。


波斯国:今伊朗,西汉时为安息。


公元633年,大食(阿拉伯)侵波斯,波斯战败,国王伊嗣侯逃亡;


公元647年,伊嗣侯遣使来朝,请求援助,因道路遥远,唐太宗不许;伊嗣侯死,子卑路斯逃亡到吐火罗,又遣使来求救,唐高宗因路途遥远不允许出兵;


公元661年,在卑路斯的请求下,高宗设波斯都鲁府,任卑路斯为都督,但波斯土地已被占领,只是空名,后卑路斯入朝,死在长安;


公元679年,高宗派裴行俭护送王子回去,泥师不得入国,客死在吐火罗。波斯的残余部众向唐表示友好,直到唐太宗时还有以“波斯”名义来“朝贡”的,不少波斯人居住在中国,其中大部分是商人。


唐朝的势力到达了里海东岸和北岸,影响更远。


亚美尼亚:亚美尼亚的史书中说:中国是世界上最东的国家,人民富裕,文化灿烂,民情温和,不但可以称为“和平之友”,而且可以称之“生命之友”。这国产丝很多,从上到下都有丝衣。在亚美尼亚,不是王侯巨富是没有丝衣的。史书还记载,亚美尼亚居民中有很多中国人,有一个叫奥配良族的,自称是中国的皇族。一个叫马密哥尼族,自称东汉三国时从中国逃难到波斯,又转到亚美尼亚。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说,有一个小孤城,三百多户,原是中国人,被突厥掳掠,迁到西域,后和国人共保此城,服装礼节,已和突厥相同,语言风俗还保持中国本色。


在中亚许多国家都有中国人,这些人就是早期华侨。


东罗马:当时又叫拂菻国、大秦国。7世纪初,东罗马史书《莫利斯皇帝大事记》一书记载,称中国为陶格斯国,君号为天子,国内安宁无乱等,国家权力都归国君一家世袭,无人争夺。陶格斯崇拜偶像,法律严明,公正不枉。人情温和,技巧异常,物产丰富,善于经商,多有金银财帛。国家统一,户口众多,天之上,地之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和它为敌。


国中有蚕,丝就是蚕吐出的。因受大食威胁,东罗马对无敌的中国抱有相求的希望。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东罗马国王波多力派使者来唐,献赤玻璃、绿金精等物。太宗回信答礼,并回赠丝织品。


公元667年、公元701年,东罗马使者先后来朝,公元719年两次来朝,献狮子、羚羊和其他方物,并有宗教首领代表国王来访。在唐朝前期,东罗马使者来唐7次,中国使者也访问东罗马。


西域是通往西方世界的交通要道,在唐太宗及其继承者打通这条通道后,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把古老的东西文明联系在一起了;通过这条通道,还把中国和南亚国家联系起来。高大的喜马拉雅山和雄伟的青藏高原把南亚次大陆分割开来,当时要翻越雪域高原,真是太难了,而通过西域这条通道就容易多了。


印度:汉时叫身毒,唐时叫天竺,都是“印度”的谐音。天竺分为中、东、南、西、北五部。


唐高祖时,中天竺戒日王征服四天竺。


公元636年,中国名僧玄奘到中天竺,受到戒日王的隆重欢迎。


公元641年,戒日王遣使来朝聘,唐太宗也遣使以厚礼回聘。王玄策出使到天竺,四天竺国王都遣使随王玄策来访。


公元648年,戒日王病死,这时王玄策等人正在中天竺,叛臣阿罗那顺篡位自立,发兵攻击王玄策,夺取各国聘礼。王玄策逃到吐蕃,吐蕃出兵1200人,泥婆罗(尼泊尔)出兵7000人,击败了阿罗那顺,收回了各国聘礼。


尼泊尔:当时译为泥婆罗。太宗派史官经吐蕃,再经尼泊尔到印度,尼泊尔国王大喜,优礼相待,从此和唐保持友好关系。


新罗:隋朝和唐初,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中国就有往来,新罗和唐朝的来往频繁。新罗来唐的留学生多时达到200余人,他们回国广泛传播唐朝的文化。新罗商人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新罗物产居唐进口的首位,朝鲜音乐进入隋、唐家庭,新罗仿照唐朝科学制选拔官吏,采用唐朝历法。


日本:中国和日本在西汉时已有交往,东汉光武给予日本国王舍印。三国时,日本使者来魏4次,魏使者去日本2次。南朝时,两国使者经常往来。隋朝时,日本使者来中国4次,中国使者去日本1次,并派留学生、学问僧来中国学习。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1年),使者朝唐,整个唐代,派使者来朝在13次以上,每次都带有留学生和学问僧来中国。


流鬼:在堪察加半岛,公元640年,国王遣使来朝,太宗给使者骑都尉的官号。


唐朝贞观及以后一百多年里,唐朝凭借强大的国力和军事力量作后盾,维持广大地区的国际市场。唐初军事力量之盛是空前的,版图之大,超过西汉:东至朝鲜,西至新疆,南至安南,北至外蒙古,葱岭以西、中亚地区几乎都被征服,构建了大唐贸易的海陆两条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