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傅国涌
|类型:人物·传记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8
|本章字节:7692字
《明报》创刊第一天,《神雕侠侣》开始连载,配有大幅插图。第五期起增加字数,每天由一千字扩充到一千二百字,第二天又增加了四百字。当时《雪山飞狐》还在《新晚报》上连载,金庸每天要写两个连载。
他的武侠连载是《明报》的招牌,吸引了一批追读者。7月3日,“神雕”连载未久,“明报之友”专页刊出读者赖辉的来信,还有金庸详细的回信,他说,“目前可以说的,主角是杨过而不是郭靖。……不过郭靖将是个极重要的配角”。
1 杜南发等《诸子百家看金庸》五,52页。
2 张圭阳《金庸与报业》,51、294页。
9月27日,报纸上没有刊登“神雕”,编者就得解释,作者有病,暂停一天。第二天还是没有登,又要解释:“金庸先生不适,读者函电纷驰,明天见报,神雕迷请释念。”编者还说,这两天编辑部接到许多电话,还有读者亲自送来函件,或问病状,或问“神雕”今天可否刊出,昨天将消息告诉金庸,他在病中非常不安,但力不从心,未能成文,再停一天,今天无论如何可以写了,希望读者再耐心等一天。可见这个连载对于《明报》的重要。
“神雕”接着在香港市民中风生水起的《射雕英雄传》往下写不是无意的,金庸的武侠在《新晚报》《香港商报》连载已拥有大批读者,许多人为了看他的武侠而买《明报》。《明报》能奇迹般地活下来,首先是他的武侠吸引了一批固定的读者,说《明报》是他的武侠支撑起来的并不过分。他的老友倪匡就说:“《明报》不倒闭,全靠金庸的武侠。”他也不无得意地说过:“我们的半张小报,经半年时间便收支平衡,我的武侠可有一定读者啊!”当时还是中学生的沈西城,每天上学都会在报摊上买一份《明报》,上了巴士,如有空位坐下,便会打开登着“神雕”的版面,细细追读,每天千把字,不消五分钟便看完,很不过瘾。他的同班同学中课余不是踢足球就是谈金庸武侠的人物,他们最喜欢的人物是周伯通和洪七公,还给脸孔圆嘟嘟的国文老师起了“老顽童”的绰号,没想到老师不以为忤,反而和他们一起讨论这个人物。1电影演员麦玲迷恋“神雕”,租阅六次,挑灯夜读以至消瘦。2读者胡君玉刚上中学,初看《明报》就是为追读金庸的武侠。
然而,一张报纸不是单靠武侠就能办成,《明报》的前景仍不明朗,为此金庸想尽了办法,把《明报》由纯副刊性的报纸变为重视港闻的报纸,副刊内容也不断充实再充实。“神雕”连载的两三年间,正是《明报》最艰苦的阶段。他说,几乎每一段故事之中,都有和几位同事共同辛劳的情景。
1 沈西城《金庸与倪匡》,2—3页。
2 《麦玲为金庸消瘦》,《明报》1962年2月11日。
因为请不起专任电讯翻译和编辑,其他报纸的一位记者抽时间来帮几个钟头的忙。《明报》还在筹办时,《晶报》记者雷伟坡便已在搜集资料撰写头条特写。没过多久,《明报》由八开扩为四开,雷伟坡被金庸以每月四百元的高薪挖来,当时他和沈宝新也只拿同样的月薪。雷出任采访部主任,成为《明报》独一无二的记者,在头版显著位置开辟“伶星专栏”,以“柳鸣莺”的笔名专写影视明星的生活、恋情等艳闻。
龙国云当时在《红绿日报》跑社会新闻表现突出,被暗中请来相助,从1960年夏天起,用“陈非”的笔名为《明报》写港闻特写、大案内幕、软性花边,笔名就是雷伟坡代起的。稿费千字十元,可以吃二十碗著名的“牛腩粉”。到1961年9月1日龙就转入《明报》了。
《明报》头版头条几乎都是猎奇、猎艳的社会新闻,以凶杀、奸情、女色等内容为主,字号很大,标题很醒目,以夸张的形式吸引眼球——
穿睡衣裸下体 少妇神奇毙命少女单恋成狂 鲸吞滴露命殒2
赤裸男女艳窟*** 惨遭炸药定时爆杀 两人下体同被炸碎3
零沽爱情吞响尾蛇 艳女身旁男子昏绝4
在这些标题之上常配有“人间花草太匆匆”“暮去朝来颜色故”等诗句作为眉题。副刊“银百合”也充斥着“女明星的性生活”“性犯罪”等专栏文字。
为了增加读者,《明报》还推出有奖填字游戏、先送报后收费等活动。他们处处想迎合市民,格调并不高。查良镛的社评时断时续,一般只有几百字,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第一年下来,《明报》发行量虽增加了124%,但只是一张副刊性的报纸。金庸在《创刊周年感言》中说,读者有英、美、德、加拿大的留学生,有教授、律师、工商界巨子、社会名流,也有职工、青年读者。他认为原因有二,政治上力求中立,内容上力求雅俗共赏。
1 《明报》1959年6月7日。
2 《明报》1959年12月29日。
3 《明报》1960年5月21日。
4 《明报》1960年4月24日。
除了《神雕侠侣》,“野马”这个版面最多时同时连载七部武侠,令读者应接不暇,有读者表示不满,认为这样看下去,人物都分不清了。
《神雕侠侣》虚构了杨过和小龙女“生死相许”的爱情,反复萦回着元好问《摸鱼儿》(又名《迈陂塘》)前半阕: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苍凉空旷、哀怨动人的半阕词如同主题曲贯穿全书,奠定了悲剧的基调。纯洁无瑕的小龙女被尹志平奸污,杨过被郭芙砍断了一支胳膊,当小龙女纵身跳下悬崖,留下谜一般的十六年之约时,也许该在这里戛然结束。为迎合读者的需要,作者却不能停止,只能写下去,写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以免失去读者。《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都在以小市民为对象的报纸上连载,大多数读者是中小学文化程度。
以通俗招徕读者,将一份新报纸维持下去并发扬光大,在中国报业史上并不始自《明报》,成舍我1924年在北京办《世界晚报》,张恨水的《春明外史》每天五六百字,连载五年,共写了上百万字,吸引了大批固定读者。1925年《世界日报》创刊,张恨水的《金粉世家》每天七百字到上千字,共连载了2196天,达七年之久。张恨水的因故事曲折、雅俗共赏而风靡一时,连发行量很大的上海老牌商业报纸《新闻报》也请他连载《啼笑姻缘》,“世界”报系的成功,张恨水的连载功不可没。
《神雕侠侣》提供了一个人世间往往可望不可即的生死不渝的爱情乌托邦。杨过、小龙女的一离一合,似乎出于天意,实则由两人的性格决定。以大团圆收场,从文学的角度看显然是一个败笔。对此金庸的老友倪匡一语道破玄机:“金庸在写《神雕侠侣》时,喜剧收场,绝对可以谅解,因为那时正是《明报》初创时期,‘神雕’在报上连载。若是小龙女忽然从此不见,杨过凄凄凉凉,郁郁独身,寂寞人世,只怕读者一怒之下,再也不看《明报》。”在香港这个高度商业化的社会,金庸之写武侠就是为了促销报纸,商业动机远大于文学冲动,首先是娱乐性的,要好看,要让市井男女得到快感。当然,写作过程中,他的文学天赋、历史文化素养、他熟悉的江南风物一一流于笔端,又使他的作品远不同于一般的通俗读物。
1960年与电影《神雕侠侣》演员在一起
那些艰辛的日子,如同杨过等待小龙女的漫长岁月。十六年之约终于到了——眼见太阳缓缓落山,杨过的心也是跟着太阳不断地向下低沉。当太阳的一半被山头遮没时,他大叫一声,急奔上峰。身在高处,只见太阳的圆脸重又完整,心中略略一宽,只要太阳不落山,三月初七这一日就算没过完。
可是虽然登上了最高的山峰,太阳最终还是落入了地下。悄立山巅,四顾苍茫,但觉寒气侵体,暮色逼人而来……
金庸说,写到杨过等不到小龙女而太阳下山时,曾哭出声来。
五、《倚天屠龙记》
《明报》立足未稳,他们就筹备出版第一个附属刊物《武侠与历史》,1959年12月16日,《明报》头版预告:
金庸新作《飞孤外传》将在不日出版之《武侠与历史》杂志刊载。金庸拥趸密切注意!
直到1961年,《飞孤外传》一直在《武侠与历史》连载,每期八千字。与报上连载每段一千字至一千四百字不同,金庸一般七天写一段,一个通宵写完,从半夜十二点钟开始,写到第二天早晨七八点钟。这是《雪山飞狐》的“前传”,想着力塑造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同时又“不为美色所动,不为哀恳所动,不为面子所动”的英雄。胡斐之所以不放过凤天南,仅仅为了钟阿四一家四口,胡斐和他们素不相识,没有任何交情,这是金庸心中完美的大侠。从人物刻画来说这部作品其实并不成功,倒是反派角色田归农虽着墨不多,却写出了他性格中阴暗险诈的一面。书中三个女性,袁紫衣太突兀了,不合情理,也不合逻辑,完全是为了凑情节编出来的。马春花也有点莫名其妙,倒是相貌平凡的程灵素刻画得平实而有灵气,更合乎人性的真实。她是“毒手药王”的关门弟子,心地善良,宁愿选择死,让所爱的人去活,“超乎生死,在至情中超越了情”。
《武侠与历史》是一份周刊,每星期五出版,定位就是“杂志”,除了连载金庸的,还连载古龙等人的长篇作品,也有一些武侠短篇。那时《明报》还在艰苦的挣扎中,全靠这份武侠周刊赚钱贴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