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金年
|类型:武侠·玄幻
|更新时间:2019-10-06 13:39
|本章字节:9478字
爷爷说,清末民初的时候,政局那可真叫个乱。你想想,中国打从秦始皇起就习惯了在皇帝的统治下过日子。一旦没了皇上,这日子可怎么过?
爷爷记得很清楚,山东自打民国以来,几乎一天都没安生过。先是军阀张怀芝坐局到1916年,其后是张树元,坐局到1918年,接下来是田中玉坐局到1922年。接下来便是狗肉将军张宗昌。
“省长”走马灯似的换,下边的县长更是几月就一个面孔。而且,谁上来谁大贪一番,一个个自己先捞肥了再说。
有一年,沂蒙县的一个名叫张玉明的县长,因为太黑,终于激起了民愤。沂源的那股杆子郑五麻子(即先前袭挠过小坡村的那股杆子)主动来联合我爷爷他们,要两家一起使劲攻县城。
这话要从鸦片说起。人人都知道抽大烟有害,但更知道种大烟可以发大财。那时有“一亩烟,十亩粮”之说,甚至远远高于这个比价。尽管自清政府始,就明令禁止种、运、买卖、抽食大烟,但那大都流于形式。到了民国初年,禁烟运动更是形同虚设。
同全国大多地区一样,沂蒙县的大烟种植也十分兴旺。我们县虽多是山区、丘陵,但丘陵下的河套、山岭中的小平原还是有的,这里土质肥沃,气候湿润,十分适应罂粟的生长。
那一年,风调雨顺,全县的罂粟又是丰收在望。老百姓们都准备了“烟刀”,等着收割日子的到来。这时,县长张玉明发话了,要么将烟税提到四成,要么政府就全面禁烟——就是全部没收。
那时的烟税多为二成,三成的时候都很少。而且,从不明说,大家心知肚明即是,而这个张玉明狮子大开口,竟开口要四成。他的理由是,今年丰收,理应多缴,烟税进库,专修弥河(就是淹死过我爷爷大哥的那条河,一到夏天就发水,历届政府都没有治得了它。现如今倒不用治了,它已经污染得连水草也不长了)。
但老百姓根本不信他的,因为不知有多少县官都说集资修河,但最后,都不了了之。钱也不知花到什么地方去了。
更有人说,张玉明在济南又包了个“学生妹”,手头需要钱……眼看着“动镰”的日子就要到了。张玉明也一天到晚骑着马,带着保安队的黑狗子到处巡查、威胁。这时,烟农中的老者想了个主意,与其给张玉明,还不如给土匪!张玉明是捞了就走(据说他原是张勋的部下,是安徽人,老百姓私下里称他为“张蛮子”),而土匪则是坐地户,有事还能找他们。
他们马上找到了郑五麻子,郑的这支队伍有300多人,两挺轻机枪,100多条快枪,是一支很有实力的队伍。
而且郑五麻子本人就是个心狠手辣的主。他早年就是个混混,一天到晚好吃懒做。有一年夏天他在河里游泳时,碰上了一个也在游泳的官军。这官军的一枝快枪要了自己的命。为了得到这支快枪,他在水里结束了那位无冤无仇的官军的性命。有了这支枪,郑五麻子很快拉起了一枝杆子。活动于沂源、沂蒙、临朐、昌乐一带。他最远处到过寿光和日照,是一枝十分凶悍的土匪队伍,他有一首***不类且非常可笑的顺口溜:老子天下第一团,人人都该我的钱……郑五麻子马上答应下来,但他考虑到自己的力量不够,就主动找到我爷爷要求联合行动。我爷爷他们早就听说了张蛮子的劣迹,也想把他驱走,遂答应下来。行动前,双方按土匪行里多年的规矩划定:一旦事成,郑五麻子队伍因人马多出力多,把持三个城门;我爷爷的队伍因人手少,把持一个城门,城里商号、店铺、烟馆的划分也按三一比例。
我爷爷谦让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郑五麻子当年的“不杀之恩”。郑五麻子为了卖好我爷爷,将我曾二奶奶当年雇他行凶的计划和盘托出。我爷爷当然也就接了这个顺水人情。
同时,双方还跟烟民们约定:一旦驱张成功,烟税只提三成。这当然受到老百姓拥戴。
打县城基本没费劲,由于有城里烟民和“勾子”(即土匪的内线)的配合,不到天亮即打下来了。
这次,郑五麻子采纳了我爷爷的建议,执行了“得财不伤主,要钱不要命”的政策,故伤人不多。保安队死了两个人,伤了七个,被抓的全放了。有不愿走的就入了伙。遗憾的是,让张玉明给化装逃跑了,这也埋下了祸根,三个月后,他又带着一个团的官军围了过来……
土匪们从来没有坐过县城,如今进了城,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终日里大吃大喝,花天酒地,县城里出现了畸形的繁荣。澡堂里一天到晚不断人,酒馆里总是抬出些醉鬼,妓院里成夜成夜的笙歌不绝。原先逢一、五、九的集,现在几乎天天都赶。郑五麻子本事大,还从潍县请来了个吕剧戏班子(那时还称山东琴书),一天到晚的唱大戏。
按事先的约定,我爷爷的杆子们守西门,东、南、北三个门都归郑五麻子的人守,守门可不是简单的站站岗,这里边学问很大,因为所有进城的人是要交“过路费”的。有钱的给钱,没钱的给物或给货。一般的情况下是收一成。
收二成的时候也有,那就是过路的人很富有。越富收得越多。很穷的老百姓兴许一个子不要。反正我爷爷是这么规定的。
客观地说,我爷爷他们把持的西门,一直比较规矩。但郑五麻子的杆子们就不行了。他们有时收到二成、三成。而且不分穷富。据说,西庄有位孤老太太挎了27个鸡蛋进城,想换点盐和油,结果还让守门的土匪给抢走了五个。孤老太太哭了半天也没用。还有的土匪借检查调戏妇女,专摸人家的裤裆,说是看看藏没藏大烟膏。
这些事告到郑五麻子那里,有时他也管,据说,他就把那个要了五个鸡蛋的土匪抽了五鞭子。但是,要是碰上他喝醉了,就不行了。不但不管,还要熊人家告状的:“怎么的,老子给你们赶走了张蛮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时间一长,该发生的事情你也猜到了,老百姓全走西门,不走那三个城门了。如此一来,郑五麻子不高兴了,噜嘟着脸来找我爷爷,我爷爷和风细雨地对他说:“五哥,这老百姓的脚长在自己的腿上,他爱走哪个门,咱可管不着,不过哩,我也劝五哥一句,让自己的弟兄们悠着点,毕竟乡里乡亲……”
郑五麻子听了,摸摸后脑勺,悻悻然回去了。据说,他回去后,借着酒劲把自己的弟兄们骂了一阵,让他们今后悠着点。但他手下的土匪毕竟匪气太浓,胃口并未见收敛。
另外,两支杆子的土匪们,也时常闹闹别扭。一次在妓院,我爷爷手下的那位一枪准,与郑五麻子的一位炮手,外号叫“五十步”的(意思是50步内,百发百中),为了抢一位妓女,两人上了。他们让那位妓女头顶一个苹果,站在30米远的地方,谁打中那个苹果,妓女归谁玩。结果是,两人都是一枪中靶。两人互不服气,嚷嚷着再比时,妓女却吓疯了,脱光了衣服,满大街地跑:“一枪一个眼,一枪一个眼……”
即便是自己的杆子里,也显出了出事的苗头。那个先前被我爷爷救过的老赖疤,抽大烟抽得快晃不动了,还想人家房东媳妇的好事。趁人家丈夫出门了,半夜里要送人家花手绢,让那媳妇告了。我爷爷一听,非常生气,把他狠狠熊了一顿,罚他给那家人家挑了三天水,打扫了三天院子。
老梁台还向他反映,弟兄们里边有用子弹换烟土的,但只是听说,没有抓住证据。
还有一次,那四去西街的一家年货铺买香烟。那家杂货铺的老板找他诉苦,说他的弟兄们经常的光买烟不给钱。说俺是小本经营,是从周村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分店进货,一月一清,货款回不来,就无法再进下月的货。今天你一盒“飞马”,明天他一盒“飞船”,后天他一盒“三喜”,让谁也受不了,这样下去得关门。
如果以上这些事还不算大事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一件大事,却深深地震惊了我爷爷。我爷爷遂决定:赶快上山。
事情是这样的:郑五麻子小时一块掏鸟蛋、尿尿和泥巴的小伙伴,一听说他坐了县城,十分高兴,兴冲冲闯了县衙门:“麻子,你还真行……如今当上县太爷了。”
“谁喊我麻子?”当时,郑五麻子刚刚睡醒了午觉,应该说酒已经醒了。
“我呗,还有谁,二蛋呗……”那小子兴冲冲地往里闯。
“你小子来干什么?不老老实实在家待着……”郑五麻子一脸的不高兴。
“你说干什么,找你喝酒呗……你忘了,咱们爬马寡妇墙头……”
“让你马寡妇……”郑五麻子一脸的麻子全青了,接着掏出手枪一点,啪的一声,那位叫二蛋的翻了翻白眼就咽了气,一旁的土匪没一个敢吭气。
郑五麻子的这一枪,使我爷爷想起了《史记》里“遮道而呼涉”的典故:陈胜称王后,有个曾经与他一同佣耕的穷朋友去找他。宫门令非但不通报,还要捆他。适逢陈胜出,穷朋友于是“遮道而呼涉”。既“遮道”,又直呼其名,在穷朋友看来自然是亲切无隔阂,但在已称王的陈胜看来则是“无礼”,便窝了一肚子气。接下来,穷朋友“见殿屋帷帐”,竟敢当面批评陈胜摆阔气:“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这话虽是实话实说,但陈胜却很不高兴。
最后,穷朋友竟敢叙与陈胜佣耕时的“故情”,这无异于揭了他的老底。陈胜终于忍耐不住了,杀了自己的穷朋友……我爷爷第一次跟我讲起这则故事,是我从部队复员回枣庄搞创作的时候。他为了鼓励我写,就给我讲了这个故事。
“这城里不能呆了,得赶快走……”我爷爷跟那四一商量,马上开了个会,把事情前前后后一说。
土匪们平日里虽然跟我爷爷学了几个常用字,但对历史还是一片空白,你跟他们讲陈胜太远,爷爷就给他们讲了李自成李闯王进了北京后贪享受、争权力、闹内讧的故事……郑五麻子听说我爷爷要走,心里喜滋滋的。因为他早就想挤对我爷爷了。如今看到他们主动“撤局”能不高兴吗?但他表面上还是挽留一番,最后还十分“仗义”地送了两箱子弹、五袋小米和三桶美国生产的照明用煤油(美孚石油公司的产品。在那个时候,这是最好的照明用油,比中国老百姓常用的菜油可好多了)略表心意。
果然不出我爷爷所料。郑五麻子的杆子在县城里很快就不得人心。几个乡绅联名跑到济南府告状。当时的山东督军是军阀田中玉。田中玉一声令下,从临沂调了一个团,把个小小的沂蒙县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官军团长令郑五麻子两天投降,投降还可保小命,否则破城后,一个活人不留。依老规矩,砍头示众。
郑五麻子从来就不是个服软的货,他硬是不降。不但不降,还把告状乡绅的家眷拉到城头上,用他的大铡,一个一个地铡了。官军团长急红了眼,一声令下开炮。那门用两匹马拉的小炮咣咣地响了起来。那时节的人哪里见过炮呀,这小炮一响,土匪们乱了。官军们经过一个夜晚的激战,终于攻下了沂蒙县城。
据县志记载,这场民国十三年的血战,官军伤亡59人,郑五麻子的土匪除了20多个幸免于难外,全部被捂。不是被打死了,就是受伤被俘了。被俘的多达130多人。“悉数在城东门被铡头示众,所用铡刀为郑匪所携带……行刑时间几近一上午。三把铡刀终至卷刃。匪首郑氏最后一个被行刑,被大铡八块……匪尸堆积如山,污血厚达二寸,血腥味三里不绝……”
需要指出的是,幸免于难的20多人,是由郑五麻子的儿子郑宝宝带着去安丘送烟土了,故躲过一劫。但12年后,他因参与了中共沂蒙县委领导的暴动,被韩复榘砍头示众。父子俩的下场都不妙。
据当地人讲:这场攻城血战是自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9月,捻军攻破沂蒙县城旋被清将僧格林亲统诸军复又夺回以来,最激烈的一次战事。在一百多年前的那次战事中,沂蒙县知县被捻军处死,衙署被焚,印信遗失。约月余,捻军即被清“德楞额兵勇”尾随追击,“捻军大败,一直退至兰陵镇(今苍山县,出兰陵美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