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赋
|类型:
|更新时间:2018-05-05 15:25
|本章字节:2093字
他来到楼房西侧树荫下,“好凉快!这地方跟桃源洞有点相似,何不……”他想到了胡琴,在这阴凉的地方拉起柔和的胡琴曲,定有一种与大自然相揉合的美感。于是他十年来第一次发自内心需要地拉起了他的胡琴。
当环儿等四人出现在基叔面前的时候,基叔正全神贯注于《汉宫秋月》,那如歌如泣的琴声在夏日的凉风中似乎有点时断时续,环儿四人也被这琴声深深吸引,静静地站在离基叔不远处感受着此时的美妙意境。
《汉宫秋月》最后一个音符的余音终于完全消失在嗖嗖的凉风中。当基叔刚刚从美好的意境中回到现实中来,在他的侧面忽然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于是在青龙的这么一栋小楼房的西侧就传来了愉快的欢声笑语。
现在又是环儿在基叔面前撒点娇的时候了。她用双手一高一低的举起琵琶,就像戏剧演员们做亮相动作一般,娇声娇气地从她那樱桃小嘴里吐出了一串珠玑,这些珠玑又连续地落到了玉盘里,发出一连串铿铿锵锵的音乐般的响声:“基叔你看,这是什么?”
基叔眼睛一亮,故作惊讶地:“哟,怪不得环儿如此高兴,原来是买这东西去了,圆了你的琵琶梦吧?”其实基叔早已看到了环儿手里的东西,不过他也故意地让环儿发泄发泄她内心的喜悦。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一场青龙地方旷古未见的龙凤大合奏。看官们恐怕都有一些体验,如果你是一位擅长乐器的行家,你就会知道这乐器的合奏讲究的是双方默契的配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一对,在十多年以前曾经是大华夏族旷古未有的一对音乐奇才。从世俗的婚姻关系来说,他们是一对美满的龙凤配;但是从艺术的角度说,他们是一对千古难觅的知音。古筝——胡琴,或者是琵琶——紫玉笛,他们的配对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组合,每一种组合都能将他们的合奏效果发挥到极致。
现在他们采用的是琵琶——胡琴的配对。看官,鄙人又要罗嗦一点,谈一点关于乐器的类型方面的问题:这乐器根据所用的材料,可以分为弦乐器、管乐器(木管、竹管、铜管)、键盘乐器、打击乐器四大类。像我们目前看到的基叔和环儿用的胡琴、筝和琵琶,由于它们都靠摩擦丝弦发音,所以叫着弦乐;基叔的紫玉笛、七哥的箫管都是竹管乐器,五哥的唢呐和大小号都叫铜管乐器,它们全都靠吹奏发声,叫着管乐;古钢琴、大键琴靠手指压或敲打键盘发声,属于键盘乐器;最后是打击乐,如锣、鼓、钹、罄、羯鼓等等。
弦乐器是乐器家族内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轻音乐中,几乎所有的抒情旋律,都由弦乐来演奏。柔美、动听是所有弦乐器的共同特征。弦乐器的音色统一,有多层次的表现力:合奏时澎湃激昂,独奏时温柔婉约;又因为丰富多变的弓法(颤、碎、拨、跳,等)而具有灵动的色彩。
眼下基叔同环儿的两种弦乐的合奏,讲究的是两种乐器在音色、强弱、缓急等方面的互补配合。正确处理好二者间的互补关系是取得良好合奏效果的关键。但基叔和环儿是何等样人,他们在这方面毫无疑问是绝对的顶尖高手。至于他们的精彩演奏究竟能给在场的听众带来多大程度的愉悦,那就全靠听众自己感悟音乐的天赋了。
一曲过后,三人拍起了手掌,基叔环儿的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那微笑也许包含着深层的含义:十余年的苦苦等待终于得到了回报,属于我们二人的快乐最终回到我们面前来了。
基叔似乎还未尽意,他放下胡琴,用手示意环儿略等一下,自己向房间走去。眨眼间又回来了,手里拿着他心爱的紫玉笛,他要用紫玉笛跟环儿再来一番风味不同的合奏。
紫玉笛属于竹管乐器,起源很早,从民间的牧笛、芦笛等演变而来。它是乐器家族中音色最为丰富的一族,常被用来表现大自然和乡村生活的宁静与闲适。在交响乐队中,不论是作为伴奏还是用于独奏,都有其特殊的韵味,是交响乐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叔的紫玉笛吹奏技艺我们前面已经领略过,不过自从来到青龙,那天在山间游乐五哥第一次把紫玉笛交到他的手中以来,基叔的心境毕竟还不是很适应,所以,自从那天回家以后,至今还没有心情完全放松地吹奏过第二次。今天忽地来了心情,在与环儿进行了快乐的胡琴琵琶合奏以后,忽地又想起了他的紫玉笛。
现在,我们又可以欣赏基叔跟环儿的另一场合奏了。
今天的傍晚,似乎比平常多了几分凉意。注意看看西边的天空,原来那极力挥洒热能的太阳神经过长时间的奔波似乎已觉得有些疲倦,悄悄地躲入云层中以度过它一天的晚景。明月楼附近的几棵高大的榕树在晚风中飒飒作响,而基叔他们所住的小楼房周围则更显得阴翳凉爽。
在离小楼房不远处的这个地方或者那个地方,不时地有一些人走动,细心的人站在某处较高的地方注意观察一下,你会发现这些人不时地在向同一个地方观望,并且不时从他们的口中发出一些赞叹。
“是什么人弹琴?还是二人合奏呢!”
“有一个人吹笛子,还有一个人弹琵琶,不知这二人是谁?”说话的看来有点懂音乐,能听出一点门道。
“高手!绝对的高手!说实在话,青龙这地方还从没有过这等高手。”这说话的人似乎也内行。
“吹笛子的是那五十来岁的男人,弹琵琶是那仙女妹子,看来那一家人不寻常哪!”
但这些说话的人却没有一个人胆量大些而敢于来问个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