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载歌载舞

作者:天赋

|

类型:

|

更新时间:2018-05-05 15:44

|

本章字节:2858字

上一回正说到,基叔一行人正在议论眼前的鼓楼,城门口一位年过花甲的老者问道;“几位客官从哪里来?这是我们侗族的鼓楼,听说过吗?”


“我们从青龙过来的,昨天在双江那边玩了一天,就在鼓楼里看嘎老比赛,好热闹呢。”环儿说道。


老者仔细看看环儿,心想这女子好漂亮,说话也甜润,于是满脸堆笑道:“我们铜鼓寨昨天也搞嘎老比赛,可惜你们来迟了一点,没赶上我们铜鼓寨的嘎老比赛,我们铜鼓寨的嘎老比赛好热闹呢,奥,昨天是我们侗族的‘苦酒节’,周围十几个侗寨都来了,可惜你们没赶上。”老者那表情很为这些青龙来的客人惋惜。


忽然,城内响起了鼓声,不对,这声音有点像鼓声,但又有点像敲击金属的声音,还有一种特殊的音乐声,大家有点奇怪,仔细地琢磨着那声音里面究竟有些什么乐器。这时那老者又发话了:“那有点像鼓声又有点像铜锣声的东西就是铜鼓,我们这里的地名不是叫铜鼓吗?就是爱敲打铜鼓;还有那‘呜呜呜’叫的是芦笙,芦笙你们看见过吗?这么大,这么长,用竹子做的,下面一节是楠竹,吹起来‘呜呜呜’的叫,声音很大。”


“过两天就是芦笙节,现在正在排练呢。”旁边一位姑娘说道。


说话间,六人在一位年轻后生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座鼓楼门前,他们需要先安顿下来,然后安安心心地去看芦笙的排练。现在他们正在鼓楼里做短时间的休息,一位三十来岁的侗族男子跟五哥七哥谈得火热,他们首先谈到鼓楼,再就是风雨桥,嘎老比赛,再就是铜鼓、芦笙、琵琶、木叶笛……


芦笙排练的场地在一座鼓楼附近的平地里。从鼓楼里一起来排练场的几位侗族兄妹正忙于跟几位青龙来的客人不停地做介绍:


“你们看,好多人呢,天气好的时候就在外面平地里,有时候还要到附近的山上去搞排练或者搞表演;天气不好就在鼓楼里面进行。”


“听人说你们侗族同胞喜欢跳芦笙舞蹈?”环儿问身边的一位侗族姑娘。


令人想不到的是,那位侗族姑娘竟然在大家面前手舞足蹈地跳起舞来,一边跳一边说:“这样,这样,这样……这就是芦笙舞。”基叔六位都被她逗得大笑。那位姑娘又继续说:“我们侗族人不论男女都会跳芦笙舞,谁要是不会跳芦笙舞或者芦笙舞跳得不好,那就……”姑娘说到这里,有点羞涩地停了下来。


“那就怎样?就找不到如意情侣吗?”环儿开玩笑地问。


“差不多吧,大概是这样。”侗族姑娘大方地说。


不知不觉,大家已经来到排练场上。好热闹呀,简直可以说是人山人海,闹声如潮。场地的一侧,并排摆着五六面铜鼓,都有双手合抱一围那么大。每一面铜鼓都有两名鼓手侍候。紧挨着那一排铜鼓的是吹芦笙的队伍,那吹芦笙的全是男人,有年轻人,也有三五十岁的壮年男子。


现在基叔六人的注意力全都被那芦笙队所吸引,你看,那芦笙真的有点稀奇,一个头大尾小的竹子筒,在它大的一头由下到上的三节开着三个口,三个口中插着三根小竹管,中间那根竹管长得多,最上面那根最短,最下面那根居中。上下两根的尖端又套着一个竹筒,看样子还有小管***中间那根长竹子筒里面。吹的时候,双手握着那烟斗式的竹管,***大竹管的三个小竹管高高地立在面前,远远高过头顶。


更奇怪的是,一部分人的面前立着一根两三尺的楠竹,有小竹管直接***楠竹筒里面,吹奏的人勾着腰对着楠竹筒吹。


基叔想对这芦笙了解得更全面一些,更深入一些,于是他跟车主一同来到一位五十来岁的男子身边。那位男子一双眼睛好锐利,一眼便看出基叔非等闲之辈,忙打躬作揖道:“敢问客官是何方贵客,也有雅兴光顾敝方的芦笙排练?”


“鄙人是从青龙过来的,久闻贵方文明久远,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今日有幸亲见,真叫鄙人耳目一新!”


“啊哟!好说好说!敝方幸得贵人赏光,真叫敝方大放光彩,鄙人代此地侗族人谢过了!”


一番寒喧过后,谈话渐渐进入正题,车主似乎更急一些,问道:“请问老兄弟,贵地的芦笙声音悠扬响亮,这芦笙的制作工艺看来不简单吧?”


“老兄弟”听青龙的汉族客人问起芦笙,马上来了劲头:


“要说这芦笙的制作工艺,说起来也还真的不简单。原料倒很普通,它就是以竹子为笙管,外侧开按音孔,里面装铜制簧片,***木制笙斗内。一般有六个管子,也有多达十个或十二个管子的。六个管子的芦笙只有五个或三个管子装笙簧,其余的管子没装簧片,只是用来做装饰。管子外面装三个竹筒或者用薄竹壳制成的三角形共鸣器,用来扩大音量。芦笙的大小长短不一,高音芦笙有二三尺,小的只有一尺左右。中音芦笙的长度一般在两尺到一丈,低音芦笙高达两丈多。一种称为筒卜或芒筒的低音芦笙用一根小竹管插在粗大的楠竹筒里,只发一个音,立在地上吹。这低音芦笙是用来烘托高、中音芦笙主旋律的。高音芦笙是芦笙队的领唱音。”


“老兄弟”说到这里,用手指着场上那些不同的芦笙道:“你们看,那些高高地举在上面的就是高音芦笙,再看那些人面前立着一个楠竹筒的就是中音芦笙,还有,你们看,那些人面前横放着一根两三丈长的楠竹,你不要以为那些竹子是用来破篾编织篾制用器,那也是用来吹奏的芦笙呢,用一根竹管***楠竹筒里面,那声音经过两三丈楠竹筒,发出的声音是低沉而洪亮,简直有点像神话故事里的狮子吼鸣。”


“听说你们侗族人善于跳舞,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你看那些跳舞的男男女女,一个个都可以称得上舞蹈行家,你们侗族人,生活真是有意思。”基叔情不自禁地称赞起来。


“在我们侗族,吹芦笙是和舞蹈连在一起的,那里有人吹芦笙,那里就有人跳舞,所以叫着‘芦笙舞’。说起来,这‘芦笙舞’是侗族的传统舞蹈。在很古的时候,人们在播种前祈求丰收、收获后感谢神灵赐予,都要跳芦笙舞。在祭祀祖先的仪式上,也要跳芦笙舞。”


“听说这芦笙舞又叫着‘踩堂’?”车主早听说“踩堂”这名称,此时他想问一个明白。“还有的地方又叫着‘踩芦笙’呢。”


“其实这芦笙舞有多种不同的的名称,但总的来说,它就是一种自己表达快乐的方式,对于年轻人来说,它是一种表达爱情、寻求情侣的舞蹈。”这时坐在旁边的几个人也纷纷参加谈论,说话的气氛越来越热烈。


“每逢节日,未婚的男女青年都不会放过‘踩堂’的机会。因为这些男女青年中的不少人,要通过集体跳舞的机会来选择自己的心上人,而且参加‘踩堂’的姑娘不但要身穿闪闪发亮的蓝靛色礼服,还要在头上、耳朵上、脖颈上、手臂上各处戴满用白银制作的装饰品,如簪子、项链、项圈、耳环等等等等,一个个打扮得美如天仙,因为这不仅是是向男青年展示自己的美丽,也是向男青年展示自己家庭经济状况的无声语言。”


“进行‘踩堂’的舞圈是以村寨为单位,每个舞圈被人们称作‘一堂’。节日期间,来自各个村寨的‘踩堂’将会聚在一起,齐展风姿。你们看,那围绕高高竖起一根芦笙柱(两三丈高的的楠竹)的一圈人就是一个芦笙队(一个“踩堂”,柱顶上悬挂的旗子就是芦笙队的队旗,那些围绕芦笙柱的人就是专为‘踩堂’舞蹈进行低音伴奏的‘芒筒’演奏。现在我们来看场上的排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