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赋
|类型:
|更新时间:2018-05-05 15:45
|本章字节:2939字
上一回正说到,基叔和车主看到几位老人围着一个棋盘下棋,基叔看不懂棋的下法,车主解释一番,也许是车主的说话声惊动了他们,几位老人一齐举目看着二人道:“哪里来的客人?失礼失礼!”
基叔和车主也忙答话道:“没事没事,只是贵寨如何称呼?”
“说起来好笑,我们这寨子名称就叫做铜鼓寨,几位从没到过吧?”
“据说你们这里用铜鼓做名称的多,这是为什么?”
“来来来,到屋里坐,我们慢慢说。”一位老人打着手势要六人跟着他走,于是大家跟着几位老人走进寨子中间一栋最大的吊脚楼前面,停下了马车,在主人的引导下,基叔六人来到了吊脚楼正中间的厅堂里。几位远客一眼便看见厅堂四周摆着许多面铜鼓(在铜鼓县他们已经看见过铜鼓,所以一看便认得),马车老板不由的问道:“怪不得你们这寨子叫铜鼓寨,原来有这么多铜鼓,只是这些铜鼓从哪里买来?”
几位老人一听,都笑起来:“不瞒客人说,这铜鼓是没地方可买,都是从土里挖出来的呢。你们看看那上面的花纹,那些识字的文化人说那是古代的文字,但是是些什么文字,他们也不认得,不知道这些铜鼓在地下埋了多少年代,总之是很古老。”
听了他们的话,基叔就想去仔细看看,于是走近那些铜鼓,仔仔细细地端详起来。基叔先用指甲在铜鼓上面弹了几下,只听得发出锵锵的金属声响。基叔再看那些花纹,他忽然像有所发现:“这不是商代的甲骨文字么?”他这么想着。基叔的古文字功底不错,对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字也还能认一些,像“鸟虫鱼天地人山川河流”之类的象形文字,基叔本也能认相当一部分,可奇怪,这铜鼓上除了“天、地、川、金”等极少数几个文字以外,大部分都不认得。基叔想,也许有些仅仅只是一种符号或图案,只有某种象征意义,可那象征意义又是什么呢?
环儿和三妹子此时正在看一面最小的铜鼓,环儿用手指量了一下它的直径,大概只有三寸左右,环儿想把它拿起来,但她“哎呦”一声,竟然拿不起来!几位在旁边看的老人都笑起来:“你别看它小,它有几十斤重呢,你们再看那一面大鼓,有两三百斤,如果要移动它,需要几个人抬着,因为它全是用青铜铸成。”
三妹子看着那一面大鼓上的图案说:“那正中间不是日头和日头发出的光线吗?这鼓的边缘上有些什么呢?奥,看出来了,这是青蛙,这是乌龟,这是一头牛吧?这是一匹马……”
这时一个小孩走了进来,拿着锤子在鼓上用力一敲,众人都吓了一跳,因为那声音确实太大。几位老人一齐喝住小孩,因为寨子有规矩,一般不许随便敲打铜鼓,只有在节日或者有重要事情才能敲打铜鼓。
基叔又问起他感兴趣的问题:“有书上说铜鼓又叫着‘蛙鼓’,‘青蛙鼓’,有来历吗?”
“这话说来就长了,不是有一个民族叫‘佤族’吗?传说在佤族民间有这样的故事,在那遥远的古代,西盟县北面的高山密林中,有一汪碧绿的湖水,人们称‘弄球龙潭’。这里住着一对青蛙精,一共生了九男九女。待他们长大成人、婚配生育后,分别居住在九条山沟里。后来青蛙精都去世了,生活在这一带的佤族人为了纪念他们,用青铜铸成铜鼓,并在鼓面上铸出青蛙的形象,那铜鼓就叫着‘蛙鼓’。”
“听说这里用铜鼓做地名或寨子名称的不少,这是怎么回事?”
“这铜鼓许多地方都挖出一些,据我们知道的,我们黔东一带,挖出的铜鼓不下数百面。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只要在一个地方挖出铜鼓,就把那地方用铜鼓作地名。像我们周围一两百里的地方,就有不少铜鼓山、铜鼓岭、铜鼓溪、铜鼓滩和铜鼓村铜鼓寨等等。”
忽然,一位四十来岁的男子和一位年轻姑娘一同走进厅堂,几位老者纷纷说道:“嘎吉依玛你们来得好,这几位客人要了解铜鼓的情况,你们见识广,给他们谈谈。”
那位姑娘一眼看见两位外乡姐妹样貌如此漂亮,马上喜欢起来:“两位姐姐,从哪里来?看样子你们是汉族姐妹吧?”
环儿见这姑娘说话如此伶俐,也便打心眼里喜欢:“好一个苗族妹妹,姐姐从青龙过来的,跟你们隔得很近呢,要是妹妹得空,去我们青龙玩一玩好吗?”环儿从姑娘的打扮已经看出她是苗族姑娘。
几位姑娘正说着表达感情的言语,就听到基叔开言道:“芙蕖楼里的一本书上说到一篇文章,叫着《双获铜鼓记》,但不知详细情况,不知各位是否知道它的情况?”
嘎吉笑笑道:“这故事在桂省和黔东一带广为流传,说的是桂省桂平县某地有人在浔江撒网打鱼,一网撒下去,奇怪的事发生了,不管那人用多大力气,也不能把它拉上来。那人以为网住了一条大鱼,但是它又不动,叫来几个人帮忙,用绳子把它套起来用力一拉,露出了水面,大家一看,惊喜万分,你道它是什么?原来是一面铜鼓!”
“这一面铜鼓值很多钱吧?”
“慢点,我还有话没说完呢,就在这同一天同一个地方,另外有一个人在屋后挖一个地窖,一锄头挖下去,忽地发出锵锵的金属声音,那人感到奇怪,加把劲把它挖了出来,原来是一面铜鼓,那人高兴的发了狂,对着铜鼓锵锵锵锵敲了半天,全村人都来看热闹。”
“那两人都发大财了吧?”
“不,这铜鼓据说是当地的宝,凡是挖得铜鼓,都是交给村寨集体使用,由德高望重的长者保管。当然,那些挖得铜鼓的人也因为对村寨有功而成为村寨头人。”
“这事怎么就写到书上去了呢?”
“这在同一天同一个地方得到两面铜鼓的事从古以来没发生过,实在是天大的奇闻,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没过多久,这事就传遍了四面八方。后来来了一位大文士了解详细情况,一篇文章就被他写出来了。有了那篇文章,那村寨也就天下闻名了。”
基叔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这些东西对他来说都是宝贵的材料。这时那位苗族姑娘也说话了,她用甜润的声音说道:“后来这地方还有故事呢,过了一百一十二年以后,又有人在浔江同个一地方捞得一面铜鼓。那地方因两次得铜鼓,人们把那地方叫着‘铜鼓滩’。还引来不少诗人慕名探胜,曾经有一首《铜鼓滩》是这样写的:‘铜鼓何年铸曾闻跃此滩,渔人抬不得,神物自出滩’。”
“听说苗族、侗族和壮族等民族都把铜鼓做乐器使用,你们这里也是一样吗?”
就在这时,又有几位姑娘说说笑笑地来到厅堂里,原先来的那位姑娘忙说:“来来来,我们一起跳一个铜鼓舞,嘎吉叔和几位老伯都来敲打铜鼓,不过大家要轻一些。”说完,几位苗族姑娘跳起了铜鼓舞。
环儿和三妹子有点跃跃欲试,但她二人对这铜鼓舞实在不熟悉,只得呆呆地看着。基叔注意着这铜鼓的节奏,轻轻用手在大腿上打着节拍。
一段舞蹈过后,嘎吉又开始说话了:“在我们这里,每逢春节,都要在屋梁上吊起铜鼓进行演奏,有的在平坝上支起几面大小不同、音色各异的铜鼓,一边演奏铜鼓一边跳铜鼓舞,欢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由于敲击的方法和节奏不同,音响十分丰富。这种娱乐活动常常是通宵达旦,甚至一连数日。农闲的时候,相邻各村也常聚在村寨附近的山头上进行铜鼓比赛。甚至在壮族的对歌和赛马等活动中,也要敲击铜鼓助兴。铜鼓还有专用的曲牌,像《祭鼓调》、《送鼓调》、《喜鹊调》、《散花调》、《三六九调》等等。”
“在苗族、瑶族和水族聚居的地区,到处都流行铜鼓舞。‘小伙们吹芦笙,姑娘们跳铜鼓舞,芦笙吹三天,铜鼓跳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