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内篇(下)(12)

作者:庄子

|

类型:诗词·散文

|

更新时间:2019-10-06 11:46

|

本章字节:7884字

第二天,列子又带着咸季给壶子看相。季咸还没站稳脚跟,就慌慌忙忙地跑了。壶子说:“赶快去追他!”列子没能追上,回来告诉壶子,说:“看不到他的人影了,让他跑掉了,我没能追上他。”壶子说,“刚才我给他看电也没有脱离大道,是万象俱空的境界,一点迹象都不表露出来。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就像狂风吹起的草芥,就像激流撞击的浮萍,六神无主,狠狈逃跑了。


从此以后,列子认为自己什么也没有学到,便回家下,三年不出家门。他替妻子烧火做饭,喂猪就像侍候家人一样。对于世事不分亲疏州有私念,丢弃过去的一切修饰,恢复原本的质朴和纯真,安然地把自己的形体立于世卿。在纷乱的尘世里恪守真实的我,终身不变。


【品读庄子】


当梦想照进现实


本节神巫四见壶子,不能相之,终至落荒而逃。借此,提出“杜德机”、“示天壤”、“衡气机”、“未始出吾宗”等变幻莫测之名,更见“道”的玄虚。壶子或是竟如大地,或是如鲵在渊,或是阴阳相持,终归本真,都是为了阐明帝王仅凭智术治天下不如以“无心”治天下。有雕琢之心,则众人便生闪躲远害之心;“无心”则众人亦不能揣摩自己的意向。


古往今来,圣明的君王都具有强大的个人魅力,并且懂得如何将向往变为现实。在这个并不完满的世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像阿q说的那样“我想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


漫长而真切的人生会慢慢教会我们如何调节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梦想与现实的矛盾,情感与理智的矛盾;它会教会我们如何将天性中最渴望的与事实上最适合的加以融合。或许最终谁也不曾拥有完美的一生,但由此岸至彼岸的过程却是永远值得怀念的。


理想和现实相结合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镇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味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撤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们每次只煮一条鱼,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以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


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幸福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原文】


无为名尸1,无为谋府2;无为事任3,无为知主。体尽无穷4,而游无联4;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6,亦虚而已7。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8,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9。


【注释】


1名:名誉。尸:主,引申指寄托的场所。2谋府:出谋划策的地方。3任:负担。4体:体验、体会,这里指潜心学道。5朕(zhèn):迹。“无朕”即不留下踪迹,6见(xiàn):表露,这个意又后代写作“现”。7虚:指心境清虚淡泊,忘却自我。8将:送。9胜物:指足以反映事物。


【译文】


不要追求名利,不要充当智襄,不要承担责任,不要主宰智慧。与无穷的万事万物融为一体,游荡在了无痕迹之中。用尽它所禀受的天然本性,不要以为自己得到了什么,只不过是虚无罢了。“至人”心思就如同一面镜子,对于外物是来者不拒,去者不留,只是客观实际地把它反映出来,从不有所隐藏,所以能够胜任外物而又不因此受到损伤。


【品读庄子】


用心若镜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至人的心犹如一面镜子,任物的来去不加以迎送,如实反映而无所隐藏,所以能够战胜外物而不被外物所损伤。


这是“用心若镜”的智慧。当我们面对复杂世界,心灵就像一面镜子,不要在心中归结龙与蛇的差别,不要碰到龙就崇拜巴结,碰到蛇就厌恶驱赶。对龙的崇拜与巴结,未必能得到好处,但是对蛇的厌恶,却很有可能反过来伤害到自己。


现实中,也许你没有能力做到只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的境界。但是拥有“用心若镜,不将不迎”的智葱,至少可以做到不自惹麻烦上身,减少伤害的几率。心中装一面镜子,不只用它来看自己,也用来目睹这世间的光景,明白自己生命里究竟蕴藏着什么。


用心若镜,不争做赤炎滚滚的太阳,只像月亮那样展现柔美的性情,过平平安安的人生。


了解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


有一个25岁的小伙子,因为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跑来向柯维咨询。他对自己的生活目标是: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处境。他生活的动机似乎不全是出自私心而且是完全有价值的。


“那么,你到底想做点什么呢?”柯维问。


“我也说不太清楚,”年轻人犹豫不决地说,“我还从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我只知道我的目标不是现在的这个样子。”


叨阝么你的爱好和特长是什么呢?”柯维接着问,“对于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也不知道,”年轻人回答说,“这一点我也没有仔细考虑过。”


“如果让你选择,你想做什么呢?你真正想做的是什么?”柯维对这个话题穷追不舍。


“我真的说不准,”年轻人困惑地说,“我真的不知道我究竟喜欢什么,我从没有仔细考虑这个问题,我想我确实应该好好考虑考虑了。”


“那么,你看看这里吧,”柯维说,“你想离开你现在所在的位置,到其他地方去。但是,你不知道你想去哪里。你不知道你喜欢做什么,也不知道你到底能做什么。如果你真的想做点什么的话,那么,现在你必须拿定主意。”


柯维和年轻人一起进行了彻底的分析。柯维对这个年轻人的能力进行了测试,他发现这个年轻人对自己所具备的才能并不了解。柯维知道,对每一个人来说,前进的动力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他教给年轻人培养信心的技巧。现在,这个年轻人已经满怀信心踏上了幸福的征途。


现在,他已经知道他到底想干什么,知道他应该怎么做。他懂得怎样才能事半功倍,他期待着收获,他也一定能获得幸福——因为没有什么困难能挡住他前进的脚步。


在生活和工作中,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在知道目标是什么、到底想做什么之后,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梦想才会变成现实。



【原文】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1。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2,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注释】


1儵(shu)、忽、浑沌:虚拟名字,但用字也是有寓意,“儵”和“忽”指急匆匆的样子,“浑沌”指聚合不分的样子,一指人为的,一指自然的,因此“儵”、“忽”寓指有为,而“浑沌”寓指无为。2七窍:人头部眼、耳、鼻和嘴的七个孔穴。


【译文】


南海的大帝是倏,北海的大帝是忽,中央的大帝是浑沌。倏和忽时常在浑沌的地方聚会,浑沌也经常热情地款待他们,为了报答浑沌的热情招待,倏和忽在一起商量,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和呼吸,但是惟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吧。”就这样,他们每天帮浑沌凿出一个孔窍,不料凿了七天浑沌也就死去了。


【品读庄子】


别被自以为是的聪明谋害


本节叙述了南海之帝修、北海之帝忽因为感恩于浑沌的盛情,想报答他,想让他变得跟正常人一样,于是为他凿七窍,最后浑沌却因失去本真而死去的故事。好心办了坏事,原因就在于不懂得“顺应自然”。


人类常用聪明破坏自然,森林锐减,沙漠倍添,空气污染,河流枯竭……人类用聪明污染的不只是环境,也破坏了人心。


在成长的过程中,人被社会凿开了一窍又一窍,凿到最后,变成一个社会标准下的成功人士,但是离最初的赤子之心、“浑沌”之态又有多远呢?


害人如害己的老鼠


夜色降临,在离大海不远的渔夫家里,一只牡蛎被人从篓子里倒出来扔在地上,它喘着粗气,脸色十分难看。


“哎,我真害怕,在这儿我一定会死的,真没有办法呀!”牡蛎忧伤地呻吟着,这时,一只老鼠从这儿经过,牡蛎准备利用这从天而降的唯一机会。“老鼠,请您听着。您的心肠这么好,肯定能把我带到海边去吧?”老鼠看了牡蛎一眼,它可不是傻瓜,这个牡蛎又漂亮又肥大,一定有许多可口的富有营养的精肉。“当然,”老鼠回答,心里却盘算着怎么吃掉牡蛎,“为了把你带到海边,你得把壳张开一点,你的壳紧闭着,我怎么带你走呀!”“哦,好的!”老鼠快速向牡蛎啄去,却一下子就被牡蛎夹住了脑袋。老鼠疼得吱吱叫,这叫声传到猫的耳朵里,猫立刻跑过来,捉住了它。


老鼠因为自己的贪婪和大意而丢了性命,自以为是的聪明最终害的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