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兰心蕙质,几曾做女红

作者:王金年

|

类型:生活·百科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36

|

本章字节:4294字

姥姥的那条又粗又长的大辫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小媳妇的发髻。这是那时的风俗,闺女一出门子,立马梳成发髻,好告诉人们:俺是媳妇了。


大脚出了门子,并不等于你就是小脚了。大脚媳妇仍然是大脚。大脚见了小脚仍是很自卑。大脚仍是另类。


为了弥补大脚带来的不足,姥姥只好在别的方面多使力气。比如讲“女红”。


说到“女红”,现在的人,包括女性都已十分陌生了。它是中国妇女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习俗和生活技巧。似乎不会女红,便做不成“贤妻良母”,也就做不到“相夫教子”。“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就是女红的最好描写。《桃花扇》也曾有这样的诗句“慵线懒针,几曾做女红”。至于《红楼梦》里的贾雯,其织补本领则是现代人所根本无法企及的。


女红包括了织布、刺绣、缝补、剪裁等等最基本的功夫。要做好女红,不仅要心手勤快,更要兰心蕙质。富家女子稍讲究些,有时还要请专门的老师。但穷苦人家的女孩就没那么讲究了,说白了就叫“针线活”。比如讲绣荷包、纳鞋底、做鞋帮、拆洗被褥、剪裁衣裤、男人的、女人的、大人的、小孩的,夏天的、冬天的,各有不同,必须样样精通。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母亲、姐姐、嫂子或邻居就是自己的老师。老师会十分畅快地教,学生会十分虚心的学。早上的树下,后晌的墙根,晚上的炕头,都是现成的教室。


姥姥天生心灵手巧,这些活计不久就全部学会了。她的针脚扎实而密集,针行规矩而笔直。她最擅长的是做鞋。那是抱犊崮山区老百姓常穿的一种鞋,鞋底厚而结实,鞋底是上好的棉布、宽紧有度,鞋面上还有个如同武士的盔甲的角角,十分倔强得翘翘着。当地人叫这种鞋为“踢死牛”。


做这种鞋要有很多工序:打浆子、打袼褙、剪鞋底、帮沿条、粘沿边、叠底子,直到搓麻绳,纳底子、做鞋帮、道道不能马虎。


姥姥做第一双“踢死牛”就是给姥爷金贵做的。当她把一双好的新鞋丢给金贵时,已经长大的金贵再也没有骂大脚,只是嘿嘿地傻笑:


“这鞋好,这鞋好……”


姥姥曾给吴四爷做过鞋,一直到了土改吴四爷挨了揍以后(我姥爷打的第一棍),姥姥还偷偷给吴四爷做过鞋。以后吴四爷因故上吊自杀后,寿鞋也是我姥姥做的。


姥姥还给刘家大叔等包括很多邻居做过鞋。他们都说姥姥做的鞋结实、舒坦、俊像。


因为做鞋好,我姥姥还受到过国民政府的表彰。这就要说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台儿庄大战了。当时,我们老家是大战的北部战场。


当台儿庄争夺战正酣之际,远在临沂阻击东线日军的庞炳勋的第40军有些吃不住劲了。这时,第五战区长官部急调张自忠的59军驰援。59军走的就是我们家乡这一带。他们奉命后以急行军180里的速度前往,受损最大的就是鞋子,很多将士几乎都要光脚板了。在这紧急情况下,峄县战援会(国民政府的战时组织)发布了“广收军鞋,以资抗敌”的命令。吴村镇妇女们在我姥姥的带领下连夜缝制、收集了120双军鞋,并由我姥姥亲自带领两个后生,连夜追赶部队至郯城境内,将军鞋交给59军后勤部。这些军鞋起了大作用,59军的先锋队就是穿上这批军鞋率先接敌的,使他们赢得宝贵的两小时,此事被逐级上报,一直报到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那里,李将军听后激动万分,遂决定奖励我姥姥小米一石(100斤)。


小米是由国民峄县县长亲自发的。吴四爷亲自带的路。但我姥姥压根没让麦子进家门,就在家门口,就在那位张县长还在念奖嘉令:什么“民妇刘大脚氏……拳拳报国、荣立奇功,特预嘉奖”的时候,小米就让我姥姥一瓢一瓢地给分了。


姥姥从小历经磨难,使得她早早地就掌握了穷人勤俭持家的种种生活本领。什么喂猪养鸡、洗衣做饭、上坡下地,屋里屋外,可以说样样精通。锄头一抗是个劳力,围裙一围是个妇道。


首先说洗衣服。那时的洗衣可不像现在,即有高效洗衣粉,又有什么洗衣机,甩干机。那时基本靠人工。首先是没有肥皂和洗衣粉,那是用什么去污呢?用皂角,即树上结出的一种东西,把它撕碎放在衣服上揉搓。再就是把衣服放在石板上,用捶衣棒使劲地砸,这样洗衣有个最大的坏处,是损坏衣服太快。


好在我姥姥有双大脚,这就省了我家的捶衣棒。当别人家的妇女在龙泉河边的洗衣石上,吭哧吭哧使劲砸时,我姥姥却在用她那双特有的大脚来回的踩着,这还误不了她同别的姐妹们东家长、西家短。所以,我家的衣服格外耐穿。别人家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我家是“新四军,旧四年,缝缝补补又四年。”


再就是推磨了。在我们鲁南一带,老百姓的主食是煎饼。烙煎饼用的是煎饼糊子,而煎饼糊子就是用磨磨出来的。旧时干推磨这活的,大多是女人,女人脚小,就套上头小毛驴。但姥姥因自己有双大脚,推磨这活就很轻松,家里的小毛驴,姥姥也从不舍得用。


姥姥说,她推起磨来了一阵风。年轻时,都是她一人推。大约是鸡叫头遍开始起床上磨,天亮的时候,一大盆糊子就推完了。她那劲头,远比一头小毛驴还利索。


以后,我大姨长大了,就帮她一起推。两只大脚一起推磨,成了吴村镇的一景(对了,我大姨也是一双大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