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节 兄弟阋墙(4)

作者:清不清明不明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0:41

|

本章字节:3006字


权力场中,人人都在揣测别人的心意。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如果一个人有权力在手,自然就会有人来为他出谋划策,帮他解决各种难题,当然力不会白出的。这就是权力的妙处了。正当景帝为废太子一事而苦恼的时候,广西思明州都指挥黄玹雪中送炭,上疏请求更立太子,景帝得书大喜,没想到万里之外竟有这样的忠臣,很快将黄玹提升为都督作为答谢。黄玹投机成功。


朱祁钰把黄玹的奏疏交群臣讨论。在朱祁钰的威压下,群臣只得附和,表示同意。最后礼部尚书胡濙代表群臣奏称:陛下膺受天命,中兴邦家,统续之传,宜归圣子。黄玹奏是。废太子一事就这样定了下来。景泰三年五月,景帝下诏把太子朱见深降为沂王,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同时大赦天下。


除了心理感觉外,群臣对朱祁钰当皇帝,而后废太子朱见深,改立朱见济为太子并没有多大的排斥。反正给谁打工都是打工,一心维护朱祁镇和他的太子不仅不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好处,反而会给自己带来灾祸。虽然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忠贞仁孝这一套,但是这些道德教条往往用做追求利益的外包装,真正与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这层包装纸尽可以撕掉不用。除了那些喜欢较真和钻牛角尖的人,调整心态并没有多大困难。大部分大臣稍微调整了一下心态,就习以为常了。


当然他们并没有忘记他们的太上皇,并没有忘记自己还是朱祁镇的臣子,所以他们还是提出逢年过节的时候,应该去拜访一下太上皇,履行一下做臣子的义务。


这其实很好笑了。他们是真的关心他们的太上皇么?如此热心地张罗这件事,只是为了满足一下自己的道德虚荣而已。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从景帝这里领取俸禄和各种好处,从英宗那里得到道德上的虚荣和心理上的满足,两全其美,两不耽误,这就是这些大臣的如意算盘,精得很。


岂料祸福难测,眼看景帝就可以把皇位传之万世了,景泰四年(1453年)十一月,新太子朱见济突然病死。太子问题再次成为大明朝廷的焦点。由于朱祁钰再无儿子,必须立别人的儿子为太子,很多人重新想到朱见深,在心理上倾向于朱祁镇父子。御史钟同、礼部郎中章纶先后上疏请求重新立朱见深为太子。章纶在奏章上说:太上皇帝君临天下十四年,是天下之父也。与陛下合本共根,是同气之兄也。陛下身受册封,是上皇臣子也。上皇虏廷远书传位,是以天下授也。陛下遥尊为太上皇帝,是天下至尊也。幸而奉引还宫,是陛下与天下至愿至望也。……推念上皇传位之意,仍立沂王为太子。


很多时候,慷慨直言是要付出血和生命的代价的。但是不管这些人说的对或是不对,这种敢于直言的精神首先就是难能可贵的。


对景帝来讲,这种言论实在是太刺心了,自己惟一的儿子刚死不久,这些人就来啰里啰唆,让人不得安宁。景帝从内心里不想恢复朱见深的太子地位,但是他也明白,这确实是最好的办法。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下,谁第一个跳出来主张恢复朱见深太子的地位,谁就一定会触霉头。钟同、章纶这番话惹得景帝勃然大怒,立即下令把钟同、章纶关进锦衣卫大狱,严刑拷打。


事情还没有完。景泰六年八月,南京大理寺卿廖庄进京见驾,景帝突然想起来他曾经上书要求复立朱见深为太子,怒从心头起,下令将他拉到宫门口去杖责。让皇帝想起来的还有在锦衣卫大牢里关着的钟同、章纶二人。一不做,二不休,景帝下令锦衣卫好好再教育一下这两位不听话的臣子,结果钟同被杖死,章纶好不容易捡回了一条命。


景帝跟百官较上了劲,直到夺门之变发生也没有择立太子。不断的焦虑和丧子的打击很快就让景帝的身体垮了下来。景泰七年(1456年)十二月,景帝病重,下令免除明年元旦的百官朝贺。


夺门之变就在这时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