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民国三年(1914)七月七日至八月十日(3)

作者:胡适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9:24

|

本章字节:7696字

其论《织工》也,曰:“此剧有二大异点:一、全剧不特无有主人乃无一特异之角色。读《獭裘》及《放火记》者,虽十年之后,必不能忘剧中之贼婆伍媪及巡检卫而汗(wehrhahn),犹读《哈姆雷特》(hamle,萧士璧名剧)者之不忘剧中之王子也。此剧《织工》则不然,读者心目中但有织工之受虐,资本家之不仁,劳动家之贫饿,怨毒入人之深,独不见一特异动人之人物,(此言确也。吾读此才数日耳,而已不能举书中之人物,但未忘书中之事实耳。)盖此书所志不在状人,而在状一种困苦无告之人群,其中本无有出类拔萃之人物也。二、剧中主人即是一群无告之织工,其人皆如无头之蛇,丧家之犬,东冲四突,莫知所届。读者但觉其可怜可哀,独不知其人所欲究属何物,此其与他剧大异之处也。读《西柴》者,知卜鲁佗所欲何事,亦知高西厄司所欲何事。读《割肉记》(merchanofvenice)者,知休洛克所欲何事。读《哈姆雷特》者,知丹王子所欲何事。独读此剧者但见一片模糊血泪,但闻几许怨声,但见饿乡,但见众斗,但见抢劫,但见格斗,但见一股怨毒之气随地爆发,不可遏抑。然试问彼聚众之工人所要求者何事,所志在何事,则读者瞠不能答也。盖此剧所写为一般愚贫之工人,其识不足以知其所欲何事,其言尤不足以自白其所志何在也。”此种体近人颇用之,俄国大剧家契可夫(chekofv)尤工此。


三一、标点符号释例


(七月廿九日)


我所作日记札记,向无体例,拟自今以后,凡吾作文所用句读符号,须有一定体例。因作释例曰:


一、凡人名旁加单直(),如契可夫、萧士璧之类。


二、凡地名国名旁加双直(),如伦敦、瑞典之类。


三、凡书名报名上下加矩(矩者,「」也),如「放火记」,「杀狗记」。


四、凡引用他人言语,或书中语句,于所引语之前后加矩,如「老子」曰,「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五、如所引语中又有引语焉,则于引语中之引语前后加双()以别之,如子闻之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又「庄子」曰,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如引语之引语中又有引语焉,则加三矩()以别之,如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王问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四年二月,张子高以书问引语符号,似不敷用,因改正此则。)


六、句读符号。


甲、句用。「马氏文通」曰,「凡有起词语词,而辞意已全者曰句,未全者曰读。」


乙、读用△。


丙、顿用、「凡句读中字面少长,而辞意应少住者曰顿。」


例「封禅书」云「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丁、加圈点之文,句用◎,读顿同上。


例「韩非子」云「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


七、译外国音例有音之字正写,无音而有声之字偏写。


例hamle汉姆勒特汉、勒有音,而姆、特无音也。


po柏拉图


socraes梭格累底司


haupma


赫仆特满


八、注用双括弧(),或偏半格写。


三二、法律之弊


(七月卅日)


读瑞典戏剧巨子施吞堡(srindberg)短剧名《线索》者(helink),论法律之弊,发人深省。易卜生亦切齿法律之弊,以为不近人情,其所着《玩物》(adoll’shouse或译《娜拉》)中娜拉与奸人克洛司达一席话,皆论此题也。


三三、读《梦剧》


(七月卅一日)


又读一剧名《梦剧》(hedreampy),全无结构,但以无数梦景连缀成文,极恣肆诙奇之妙。


三四、往听维廉斯歌曲


(七月卅一日)


卅一夜,往听此邦有名歌者evanwilliams歌曲于裴立院,听者二千数百人。余生平未闻大家歌喉,此为第一次,叹赏不已。维廉斯君凡歌十二曲,听者鼓舞不巳;又歌六曲,歌喉始终不衰。其所歌,余以“hesorrowsofdeah”及“ifwihallyourhears”(elijah)为最动人,皆mendeissohn所谱曲也。余不解音乐,但喜听之耳。此君佳处,在能体会词意,喜怒哀乐,皆能一一传出。盖惟歌者自具情感,始能感人,若徒能作中耳之音,如留声机器,何足贵也。同行者梁女士,梁士诒之女公子。


三五、解儿司误读汉文


(八月二日)


偶读《英国皇家亚洲学会报》(hejournalofheroyasiaicsociey,1914,par3,pp703~729),见彼邦所谓汉学名宿lionelgiles者所作《敦煌录译释》一文,附原稿影本十四页。《敦煌录》者,数年前敦煌石室发见古物之一也,所记敦煌地理古迹,颇多附会妄诞之言,抄笔尤俗陋,然字迹固极易辨认也。不意此君(解儿司)所释译,乃讹谬无数。其最可笑者,如:


古号鸣沙神沙。而祠焉近。南有甘泉。


又如:


父母虽苦生离儿女。为神所录。欢然携手。而没神龙中。刺史张孝嵩下车。


盖以“神龙”为神龙之渊,而不知其为中宗年号也。以上句绝皆照解氏本。又如:


郡城西北一里有寺古木。阴森中有小堡。


译“有寺古木”曰,“hereisamonaseryandaclumpofoldrees”,岂非大可笑乎?其尤荒谬者,原稿有“纯”字,屯旁作“”,解氏注曰:“纯字似有阙笔,盖为宪宗讳故也;又有‘祝’字,为昭宣帝讳,而无阙笔;故知此稿成于宪宗、昭、宣之间也。”其实纯字并无缺笔。且稿中缺笔之字甚多,如“昌”作“”,“害”作“”,“乌”作“”,盖录手不学不识字之过耳。类此之谬处尚多。彼邦号称汉学名宿者尚尔尔,真可浩叹!余摭拾诸误,为作文正之,以寄此报。


三六、记欧洲大战祸


(八月五日)


一、空前之大战


自有生民以来所未有之大战祸,今忽突起于欧陆!(拿破仑之战虽波及全欧,然其时在百年以前,战具无今日之备也)七月廿六日,奥国与塞维亚宣战,塞都belgrade在奥境上,遂弃之而走。明日,奥兵攻之,战事遂开。俄为塞同种之国,出而调停,无效,遂动员(mobilizaion)。德为奥与国,严词诘问俄动员之原因,责令解严,俄人不听,俄德战端遂起。俄为法联邦,法又德之世仇也,德人度法人必助俄,遂先侵法。法人不得已,遂于前日宣战。德法接壤,比国居其间,德人强欲假道于比以侵法,比人拒焉。德人胁以兵力,比乃告急于英。英久仇视德,而又为法俄比之友邦,故为比责德。德人不服,遂于昨日宣战。英人亦于昨夜宣战。于是欧洲之大战起矣。奥德为一组,英俄法塞为一组。塞之联邦门的尼革罗及希腊当继起助塞,而德奥之同盟国意大利乃首先宣告中立,不与闻战役。


二、塞奥交恶之始末


当拿破仑全盛之时,欧之东南角仅有奥帝国及突厥帝国而已。今之所谓巴尔干半岛全属突厥(突厥人ohman于一三五三年侵欧,渐占巴尔干半岛)。而其时突厥之焰已衰,境内之基督教徒不甘屈服于回教势力之下,于是各部有倡独立之师者。塞人独立于一八一七。希人继之(18211829)得俄、英、法之助亦独立。克里米之战(hecrimeanwar,18531858)既息,鲁马尼亚(roumania)乘机独立,即今之鲁国也(1859)。


一八七五年,塞国西境上之突属两省曰巴士尼亚及黑此哥维纳(bosniaandherzegovina)亦叛突,意在归并于塞也;褒而加里亚人(bulgarian)继叛,皆乞援于俄。时突人大杀叛者,惨无人道,俄人借词伐突,大败之。而西欧诸国忌俄人之得势于东欧,于是俾斯麦召诸国会于柏林,是为“柏林会议”,德、法、奥、俄、英、意、突等国皆与焉,俾氏主坛坫。此会之结果:(一)塞门鲁皆为独立国。(二)巴士尼亚及黑此哥维纳二省向之本愿为塞属者,今乃由此会决令由奥代治,而遥认突之“苏丹”为上国。(三)褒而加里亚得一基督教政府,惟仍认突为主国。


巴黑两省之归奥代治也,塞人大耻之。俄人为塞褒侵突,而不得相当之酬报,故衔奥德亦甚。奥人代治巴黑两省,理其财政,兴其实业,凡二十年。至一九○八年,vonaehrenhal为奥外相,遂并巴黑为奥县。此举也,全欧震动,突人欲战。塞人以奥人绝其并二省之望也,亦索赔偿。英、俄、法助之,责奥之背柏林之约也。奥以贿和突,而拒塞之要求。全欧战云几开矣。明年三月,德皇告俄柴,谓“塞奥之事果肇战端,则德必以全力助奥。”时俄人新败于日。英法亦不欲战,事遂寝。奥人安享二省之利矣。然六年后之战祸实基于此。


三、飞的难之暗杀案


(参看卷四第四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