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 第八章 (4)

作者:高建群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0:47

|

本章字节:3336字


后来,这刘赫连游弋到距离吴儿堡、刘家河不远的地方,但见一个大湖,波浪翻涌,万亩草原,一碧千里,旁边又有雄浑的陕北高原,可为倚靠,于是,喜道?:我走过这么多的地方,天下之美,无有出其右者!遂将马鞭,往地上一扔,喝令众人,在这空旷野处,平地起辉煌楼阁,为他筑一座都城出来。


诸位,现今的生态学家们,面对今日陕北高原的荒山秃岭,支离破碎,鄂尔多斯高原的流沙侵蚀,荒漠漫漫,常以当年刘赫连的这句话,为其保护生态的呼吁做注脚。这是题外话。


这刘赫连建立的都城称统万城,意即君临天下,一统万方之意。这统万城,历经整整七年修造,死伤数万名工匠,方才告竣,据民间传说,野史记载,这统万城的城墙是用白土和着糯米蒸了,一层一层,堆起来的。堆一层,便让监工,用锥子来刺,若刺进城墙,则杀筑城的民工,若刺不进去,则杀持锥子的监工。刘赫连的凶残无道,滥杀无辜,此中可见一斑。


统万城既已建好,大夏王赫连勃勃便弃了刘姓,与朝廷反目。他集全国之力,向南进犯,先占了黄土高原腹心地带的肤施城,改为小统万城,意即陪都,继而挥鞭继续南下,克耀州、华州、彬州,对古长安形成合围之势。兵困长安半年之后,终于攻克,杀戮半月,遂将长安亦称为小统万城,算是他的第二个陪都。


不可一世的赫连勃勃,据说后来死于内讧。赫连死后,他的几个儿子又分立为王,继续在这北中国地面游弋不定。史载,二三百年后,这赫连勃勃一支,才从喧喧嚣嚣的中国历史舞台上,突然消失。这个庞大的赫连勃勃家族是如何消失的?据说,就淹没在汉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了。


那王昭君是四大美人之一,匈奴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又素有骑士之风,更兼这赫连勃勃,不管你承认也罢,否认也罢,毕竟是做了几天老子天下第一的一国国主。所以这刘姓人家,或多或少,身上总有一些帝王的骨血存在。所以后世之后,陕北地面的刘姓人家,高贵者,显赫者,不计其数。就他们的行为举止,处世态度,思维方法,外貌特征,更是让那些凡夫俗子相形见绌的。也许我们上边说过,下边继续还要说的,那飘飘忽忽,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刘玄礼,就是一例。


不独陕北,偌大北中国地面上,这刘姓的渊源,或可都疑心到这赫连勃勃身上去。当今有一个做的,姓刘名绍棠,他生前与笔者有过一次通信,所谓的天下匈奴遍地刘一说,最初就是笔者听这刘老先生说的。自然后来又有史学教授、历史系大学生,屡屡在笔者耳畔聒噪这句话。记得,刘老先生还有一件作品,标题就叫《一河二刘》。


瞅这个机会,再将那王昭君往上的匈奴的事迹,略陈一二。省得每每有好事者,拿这个话题来烦人。


匈奴起于北方大漠,商末时已有记载,周时已成中原的第一心腹大患。这匈奴原本却亦也是华夏子孙,只是黄帝有四个老婆,四个老婆面目各异,所生儿孙,于是就有些差别了。后来黄帝将他的儿孙七十三人,分封为七十三个国家,匈奴乃其中一支。此说不是为墨者杜撰,远朝的司马迁,近世的于右任,都有参证在册,可为凭证。


秦统一六国后,将抵御日益壮大的匈奴,作为当时的第一要政。此时的匈奴势力,东抵大兴安岭,西达阿尔泰山,南则囊括了今天的大半个陕北,北则一直向中亚细亚伸展,疆域无边。蒙恬、扶苏的筑万里长城,修秦直道,正是为抵御匈奴之故,而汉将军霍去病、李广的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亦是诗家以诗纪史的实录。


至汉武帝时,汉武帝勒兵三十万,至北方大漠,恫喝三声,天下无人敢应。无人敢应的原因一方面是汉武帝的穷兵黜武,另一个原因却由于一个弱女子的出塞。这弱女子正是王昭君。昭君原是后宫美人,因自恃美貌,不愿贿赂画师毛延寿,被冷落宫中。后来出塞,成为匈奴呼韩单于后。昭君出塞,落脚的地方在当年的九原郡,今天的包头西九十里。昭君出塞,南北匈奴分裂。北匈奴开始悲壮的史诗性迁徙,南匈奴则永远地在陕北高原上羁留下来,成为今日陕北人种血缘的主要部分。后世有许多重要的事情,都在这些羁留者身上发生,包括赫连勃勃,包括吴儿堡的那些可信亦又可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