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节 第十六章 (3)

作者:高建群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0:47

|

本章字节:3254字


顺便,李文化还说到这陕北话,他说不要看这陕北话土得掉渣,又粗又野,却也是正宗,专家说了,陕北话是源,别处的话是流。啥叫源,石缝里蹦出一股水,汇成一个泉子,这就叫源,那泉水溢了,跌跌宕宕,一路流去,那就叫流。不要看这水后来成江成河成大海,簿起老根来,却得认最初那个泉子。


说起剪纸女,李文化说出一个王北平。这王北平自然也是个女的,而且是个长腰婆姨。啥叫长腰婆姨?原来陕北俚语中有长腰婆姨短腰汉一说,是说这样身材的男女,好那一方面的事情。短腰汉我们能想得来,腰身短,干起这号事情不伤身子,腰无须拱起,只搞短促突击就行了。那长腰婆姨一说,又是出于什么讲究,就不甚了了了。是说这婆姨好腰窍,风摆杨柳一般地走过来,容易惹得男人动火,还是说这类身材的女子,生性风流,水性杨花,爱个红火热闹,抑或是从生理机制方面来讲的,这个嘛,不好说,说不好。俚语村言,原本也当不得真,只当是人们闲来嚼舌,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就行了。


李文化说这王北平,论起剪纸方面本事,不在那张老太婆之下,也曾出过国,也曾讲过学,也曾一剪子剪出个电视、一剪子剪出个毛驴,加上人也长得端正,因此上那名声,不在张老太婆之下。更兼电视上,她把那穿着紫花布大襟袄的长长的腰身一展,把电视机前的男人们都给看瓜了。这些,张老太婆却又得让她一筹了。


张家山见李文化想抢个上风头,于是说道,这叫王北平的剪纸女,可有些身世,有些来历,较之那张老太婆,又如何?原来张家山,是想将李文化亮一下,他觉得女人的身世,奇到张老太婆,苦到张老太婆,就算尽了,李文化那张嘴,尽管能胡曰曰,看他还能扯出个啥新鲜的来。


不料张家山这一说,却中计了。原来李文化一场开场白,却是敲边鼓,唱乱台,那正戏还在后面哩。那后头要说的正是这剪纸女王北平奇异的身世。尔格,见张家山激他,于是说道?:论起身世来,只这"王北平"三个字,便是全部了!


李文化说的,却是王北平母亲的事。王北平母亲的娘家,在绥米一带,正是那有着蒙恬墓,有着扶苏陵,出过貂蝉女的地方。这女人做女时,也是无定河川道里的一个人物梢子,有名的长腰婆姨。后来闹红,她嫁了个红军士兵。


长腰婆姨不安生。自从哥哥当红军,多下一个枕头少下一个人,这首流传久远的闹红时期的歌,第一次大约就是由她唱出口的。还有一首民歌,叫《三十里铺》,也是说的当红军的事,那里面的第一段歌词是: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四妹妹爱上了三哥哥,他是我的心上人。后面还有一些歌词,因为有有伤风化之嫌,人们后来变成文字时,将它改掉了。那没有修改以前的歌词,里面有一段这样:昨晚上奴家做了一个梦,梦见三哥哥上了奴的身,赶紧把个腰搂定,醒来是一场空!


却说有一天晚上,长腰婆姨睡梦中把腰搂定以后,醒来却不是空的。村上一个短腰汉后生见缝插针,钻进她的窑里。老百姓有话,说是母狗不摇尾巴,公狗不敢上身子,这话是说短腰汉敢摸黑钻进她的窑里,一定是有个说事的。


话说到了解放之初,这位红军哥哥,在北京城里当了大官,于是捎来一纸书,叫他的长腰婆姨,到北京去享福。长腰婆姨一进门,红军哥哥愣了,长腰倒还是长腰,只是当年风摆杨柳的一只细腰,尔格壮成了个八斗瓮。眼见得自格婆姨成了大肚子,这大干部不愧是大干部,水平高,啥也没问啥也没讲,先让在家里住了半个月,又让警卫员领上进了北平医院。北平医院里,长腰婆姨生下来个哇哇乱叫的王北平,随后,没让进家门,红军哥哥买了一张车票,打发这母子两个,回陕北了。


长腰婆姨抱着这个头上顶着王北平名字的女儿,回到陕北。无定河边的那个婆家,是不能回了,嫌丢人。娘家也是不能回了,不是她不想回,是娘家不让回。于是抱着个女儿,在陕北高原四处游荡。后来女儿大了,仍长成个妖妖娆娆的长腰婆姨,女儿嫁了人,这老婆姨也就跟着女儿住了下来。这就是剪纸女王北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