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霍达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2:43
|本章字节:3046字
1986年,中水第二批远洋船队到达西非的时候,王文茂并不引人注意,他那时还是个二副。两年下来,这位踏实肯干而勤于思考的二副脱颖而出,被破格提拔为代船长,不久正式升任船长,原来的船长是他的师傅,现在倒在他的手下当了二副。王文茂后来居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船长能上能下,甘为徒弟做“绿叶”的精神,中水公司不拘一格“拔”人才的眼光和魄力,都值得赞赏。而尤为可贵的是,王文茂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很快就把这艘低产船变成了高产船,每个季度都数一数二。
也有人不服气,说是那艘船好。领导又把他调到别的船上去,产量又上去了。他到了哪艘船,哪艘船就出现奇迹。
奇迹是人创造的。
西非海域的一大特点,便是底质极差。凹凸不平的“脏底”,随时会刮破渔网,给生产造成极大破坏。而初来乍到的中国人对此心中无数,破网便屡屡发生,防不胜防,使得一些船长将渔场视为畏途,举步维艰。
王文茂敢打“脏底”!明知海底有险,偏向险处行船,网在哪里被刮住,就把这个位置记下来,继续往前拖网,刮破一顶网,再换一顶,不惜一切代价,曾经在一夜之间创造损坏八顶网的最高纪录,而一顶网的价格就是八千块人民币!别人不敢下这个赌注,他敢。摸透了“脏底”,茫茫大海在他面前就像一面x光屏幕,哪里有“脏底”,哪里是渔场,一目了然。从几内亚比绍到毛里塔尼亚、几内亚的海域,他都了如指掌,非常准确地掌握了中心渔场的位置,投网捕鱼便如探囊取物!别人的船,单船月产值三四万美元,他可以达到五六万。先吃小亏,后占大便宜,“若欲取之,必先予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深谙用兵之道。
王文茂惜时如金,不让网空闲,一网接一网,投网率最高达到每小时一网,跟他在船上当大副、当水手,都辛苦之极。然而,丰硕的收获对他们又是最大的安慰!
人生在世,各有一好。王文茂这个人,一生最大的乐趣是拉网。看准渔场,下网,上网,嗬,满网的鱼活蹦乱跳,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他是挣钱的能手,却又并不看重钱,一万两万美元不放在心上,只要每天守着他的船,和弟兄们一块儿打鱼,最好的烟、酒一块儿抽、一块儿喝,就比什么都快活!他爱大海,爱渔船,爱得投入,爱得痴迷,爱得如醉如痴!
按中水的规矩,远洋船员两年一届,王文茂已经干了四届,前后九个年头。他家里有年迈的父母,有独守空房的妻子和幼小的独养女儿。他离家的时候,女儿只有四岁,此番回去,女儿已经十三岁了!九年的时间太长了,人生能有几个九年?当他回到久别的家,才感到这个家已经变得陌生了,夫妻之间的感情淡漠了。
家庭也是一艘航船,人生的航程中也有大风大浪、暗礁险滩。有情人结为一体,同舟共济,把稳航向,顶风抗浪,闯激流,过险滩,才能享受天伦之乐。他在外面当了九年船长,妻子在家也当了九年“船长”,两个船长碰面,已经格格不人了,家庭这艘船也会缠摆、搁浅,甚至还会倾覆!
王文茂万里归来,这个家庭却已经到了解体的时候。他们无可奈何地办完了离婚手续,分道扬镳。我们无须去评判这桩家务事中孰是孰非,但不能不正视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王文茂在九年之间成为西非最好的船长,为此却也失去了家庭!而像他这样的结局,在西非船队并非少数!
我采访王文茂的时候,他正处于这个痛苦的人生转折关头。
“你以后怎么办啊?”我问他。
“怎么办?还得走啊!”他回答。
妻子、女儿走了,这个家空了。王文茂也走了,手里拿着一把象征“家”的钥匙,朝着他朝思暮想的精神寄托之所走去……那里是广阔的大海,那里有他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