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李白(6)

作者:雅瑟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25

|

本章字节:10720字

1天门山:山名,在今安徽芜湖西南长江两岸,东岸山名博望山,西岸山名梁山。两山夹江而立,状若天门,故得名。


2楚江:指流经湖北宜昌到安徽芜湖的一段长江。因此地属于古楚,故诗人称此段江为楚江。


3回:改变方向。


4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出:挺立。


望天门山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仅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


“天门中断楚江开”,主要描写了浩瀚楚江水从天门奔涌而去的雄阔景象。诗人没有直接说楚江两岸的高山怎样险峻,而是用了一个奇妙的想象,好像是天门山原来是个整体,后来被楚江水从中间冲开。仿佛那江水拍击山石,高大的山川横亘江上的景象就在眼前,景象宏伟壮观。诗人赋予了楚江水坚毅的气质,非常形象,意境开阔。这里表现了江水的浩大。


“碧水东流至此回”,着重写夹江而立的天门山阻挡水势,形成水流回旋的景象。汹涌的楚江经过狭窄的天门山时,自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白浪翻飞的壮观景象。这里诗人借水势回旋衬出了山的雄伟。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人精选一轮红日、两岸青山、白帆这些色彩明丽、层次清晰的意象,一幅雄伟壮丽的景象展现在我们面前。诗人乘舟而上,越来越接近天门山,这是楚江两岸的这两座大山的形象越来越清晰。于是,这种“相对出”的感觉就出来了。“出”字真切地在现了行舟中看到天门山的独特感受,同时这个字充满动感,好像天门山在欢迎诗人一样,暗含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后人点评


王安石评其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


行路难三首(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2,玉盘珍羞直万钱3。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4,忽复乘舟梦日边5。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6,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


1行路难:乐府《杂而歌辞》的旧题,内容多为表达世事艰难或离别时的悲伤。


2樽:古代盛酒的器皿。斗十千:一斗值十千。形容酒价较贵。


3羞,同“馐”,食物。直:通“值”,价值。


4闲来垂钓:传说姜太公未遇周文王时,曾在磻溪(今陕西宝鸡东南)长期垂钓。


5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诗文用闲来钓鱼和乘舟梦日边比喻人生遇合无常。


6长风破浪:比喻远大的抱负。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会:遇到。


行路难


《行路难》大约是诗人在天宝三年(744)离开长安是所作,李白写《行路难》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抑郁愁苦和对政治昏暗,仕途不顺的愤怒感情。


诗文的前四句主要写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酒食,盛情款待诗人的宴会上的场景。朋友“金樽”、“玉盘”、“斗十千”、“直万钱”极力描写了朋友不惜金钱,大摆宴席。表明了朋友对诗人的深厚情谊。但是诗人内心愁苦抑郁,无心饮食。“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这一系列动作的描写,真实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因为内心抑郁、激荡的心情。诗人在拔剑四顾,却看到的茫茫然一片,他的内心该是怎样的愁闷,痛苦啊。


接着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到“多歧路,今安在”,诗人直接抒发内心的苦闷,诗人在这里用“冰塞川”、“雪满山”,形象地比喻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而诗人当时被赐金放还不就是如遇冰川和雪山一样吗,自己的满腔抱负无处施展,政治仕途坎坷不平。但是,诗人没有就此消沉下去,接着诗人想到了姜太公和伊尹两人的故事,虽然他们也曾一度不能困境,但是最终还是登上仕途,成就了一番伟业,所以,这样诗人信心倍增。


虽然两个历史人物的事迹给了李白很大的信心,但是当他想到现实的时候,又再次感慨,并茫然一问,“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表现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世事艰难,有多少崎岖之路啊,这表现了诗人当时矛盾的心情。但是,诗人总是乐观而自信的。最后他喊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路途坎坷不平,但仍会有乘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的时候的,感情豪迈,慷慨激昂。


这首七言乐府形象地刻画真实地再现了诗人在宴会上从内心彷徨气馁,到最后重新回到自信的情感挣扎过程。感情的激荡起伏,不断变化。在这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中,既显示了当时政治黑暗,诗人因此失落失望,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愤懑、抑郁和不平,在最后突出诗人的自信、倔强和勇敢追去理想的执着精神。


后人点评


明人朱谏:赋也。世路难行如此,惟当乘长风挂云帆以济沧海,将悠然而远去,永与世相违,不蹈难行之路,庶无行路之忧耳。(《李诗选注》卷二)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2。


蓬莱文章建安骨3,中间小谢又清发4。


俱怀逸兴壮思飞5,欲上青天览明月6。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7。


【注】


1宣州:在今安徽宣城县一带。谢朓楼,又名谢北楼,在陵阳山上,南齐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校(jiào)书:官名,即校书郎,负责朝廷图书的整理工作。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2酣(hān)高楼:在高楼畅饮。


3蓬莱文章:海中神山蓬莱,据传藏有幽经秘籍。这里用此指代李云所在的秘书省。建安骨:即建安风骨。汉末建安年间,“三曹”和“七子”等所作诗风骨苍劲,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4小谢:指谢朓。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举,称为小谢、大谢。这里诗人以小谢自比。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发,诗文俊秀飘逸。


5逸兴(xing):飘逸放达的兴致,多指游山玩水之兴。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6览:通“揽”,摘取。


7散发:不束冠,古人束发戴冠,散发表示安逸闲适,也有不受冠冕拘束的意思,因此隐身为弃官归隐。


李白被赐金还乡后,心中抑郁,游历四方,此诗作于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来到宣州,这时他的一位族叔李云将要离去,因为二写这这首诗表示送别,诗人借此也一抒内心的愤懑不平,也表达诗人对光明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人开篇两句和离别没有一点联系,而是诗人一吐为快的牢骚之辞。因为诗人当时内心苦闷,所以,见到族叔内心在朝廷中抑郁不得志,受奸臣诬陷的激愤和常年客居他乡的辛酸全发泄出来了。开头突兀但更显诗人和族叔的感情之深厚,没有任何顾忌和避讳。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诗人在秋风中看秋雁北飞,这自然的景色,让诗人心中的郁闷心情顿时好转,诗人精神重新振奋,要与朋友在酣饮高楼,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潇洒飘逸、豪情豁达的性情。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这两句主要写了两人在高楼上饮酒饯别中,诗人称赞李云的文章有建安风骨,刚健有力。而诗人自比谢眺,说自己的诗文清新秀丽。这两句既体现了两人都是饱学之才,有共同的志趣,同时诗人自比也流露出了他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两人志气壮怀,可以共同揽日月了,“览”字极富张力和表现力,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自己远大的胸怀抱负。


突然之间诗人写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诗人又愁上心头。这里诗人用极为形象的比喻,表现了诗人当时内心苦闷,就像是抽刀断水,水依然流动一样绵绵不绝,即使用酒消愁,也没有用,反倒使内心的愁苦更深了一层。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最后诗人写到人生在世不如意,那就去游历四方,逍遥弄扁舟吧,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愤懑不平和想要逃避现实的想法。


这首七言古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感情抑扬有秩。都表现了诗人对昏暗政治的不满和逃避。但整体感情色彩上,哀而不伤,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诗人豪迈放达的气概。


后人点评


明人周珽:厌世多艰,兴思远引,韵清气秀,蓬蓬起东海,蓬蓬起西海。异质快才,自足横绝一世。(《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卷十九)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牛渚西江夜2,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3。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


1牛渚(zhu):山名,即牛渚山,在今安徽当涂县。此题题下原注,此地是谢尚闻袁弘《咏史》处。


2西江:自南京到江西这一段长江被称为西江,牛渚也在此段内。


3谢将军:东晋谢尚,当时他任左卫将军,镇守牛渚,于秋夜泛舟江上赏月,恰闻袁宏在诵己作的《咏史》诗,谢尚甚为喜欢,于是,邀他前来交谈,直到天明。


夜泊牛渚怀古14


这首诗诗人通过在牛渚泛舟,回忆谢尚遇袁宏的故事,表达了自己才华横溢,却不为世用的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直入主题,点明了诗人夜泊牛渚。诗人眼望天空澄澈碧蓝,没有一丝云彩。我们可以想象,天空和长江水连在一起,一个空旷而辽远的江边夜景就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这是一个宁静的夜晚。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在这样幽静的环境中,诗人泛舟江上,远望秋月,不禁想到了东晋时也曾在这里泛舟的谢尚,他在这里听到了袁宏歌咏之词,非常欣赏,于是邀请袁宏谈话,他们之间快乐的交流直到天亮才结束,因此,袁宏时来运转,有了做官展抱负的机会,袁宏能遇到赏识他的人,而诗人想到自己的不为人赏识的经历,不禁很感慨。一个“空忆”暗示了这种回忆注定没有结果或回应的。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诗人自叹道,我也能歌善咏,可是,谁能听到我的声音呢?表达了诗人没有遇到赏识他的知音,而内心悲凉的感情,同时,其中也包含点愤懑不平之情。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最后诗人又以写景结束全篇,他想象自己明天挂上船帆离去时的情景,当是枫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一片萧条寂寞,秋叶秋声,更烘托了诗人不遇知音而寂寞冷清的心情。


这首五律内容简单明快,但诗人烘托的意境旷远辽阔另有一种神韵。感情含蓄,语言自然,风格清新明朗,寓情于景,景中含情,悠远绵长。诗中诗人特有的清新飘逸之感依然如故。


后人点评


王琦注引赵宧光评:此篇“无一句属对,而调则无一字不律”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2。


月既不解饮3,影徒随我身4。


暂伴月将影5,行乐须及春6。


我歌月徘徊7,我舞影零乱8。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9,相期邈云汉10。


【注】


1酌(zhuo):饮酒。


2对:朝着。三人:指月亮、诗人和诗人自己的身影。


3既:本。不解饮:不懂得喝酒。


4徒:徒然,空。


5暂:暂且。伴:伴随。将:和。


6及春:趁着春天大好时光。这里诗人将春暗喻大好青春年华。


7月徘徊:月亮因为我歌而游移不定。徘徊:来回移动。


8影零乱:因诗人起舞而使身影纷乱。


9无情游:超然世外、忘却世情的交游。


10相期:相互约定。邈(miǎo):遥远。云汉:银河。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