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雅瑟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8 02:36
|本章字节:2402字
诗人名片
金昌绪
籍贯:余杭(今浙江杭州)人。
作品风格:圆净活泼
个人简介:大中以前在世,生平无可考。《全唐诗》仅存其诗一首。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1。
【注】
1辽西:古郡名,在今辽宁省辽河以西,是诗中少妇的丈夫的征戍之地。
黄莺
这首诗在章法上有一些独特的地方:它通篇词意联属,句句承接,节节相扣,四句诗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了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为五言绝句提出的“就一意圆净成章”的要求。这一特点,为人称道。
诗的首句似乎拔地而起,突然而上。按常理说,黄莺是讨人欢喜的一种鸟。而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却要“打起黄莺儿”呢?人们看了这句诗会茫然不知诗意所在,一定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吧,使人不能不急于从下句寻找答案。第二句诗果然给出了对第一句的解释,人们这才知道,原来“打起黄莺儿”的目的是“莫教枝上啼”。但鸟语与花香本都是人们所向往的美好事物,而在鸟类中,黄莺被成为歌唱家,它的啼声又是特别清脆动听。那么目的是什么呢?人们不禁还要问下去:又为什么不让莺啼呢?第三句诗说明了“莫教啼”的真正原因是原来是“啼时惊妾梦”。但人们仍不会满足于这一解释,因为黄莺啼晓,说明本该是梦醒的时候了。那么,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这样怕惊醒她的梦呢?她做的是什么梦呢?最后一句诗的答复是:这位诗中人怕惊破的不是一般的梦,而是去辽西的梦,是惟恐梦中“不得到辽西”。
到这个时候,读者才知道,这首诗原来采用的是层层倒叙,因果连环的手法。本是为怕惊梦而不教莺啼,为不教莺啼而要把莺赶走,而诗人却倒过来写,最后才揭开了谜底,说出了最终的答案。但是,这最后的答案还是没有说出最根本的原因。这里,还留下了一连串问号,例如:一位少女为什么做到辽西的梦?她有相爱的人在辽西?此人做什么的,为什么离乡背井,远去辽西?
这首诗的题目是《春怨》,诗中女子到底怨的是什么?难道怨的只是黄莺啼惊破了她的晓梦吗?这些,不必每一个都要说清楚,而又可以不言而喻,似乎又有答案,不妨留给读者去想象、去思索。这样,这首小诗就不仅在篇内有悬念,而且还在篇外留有想象的余地。如果从思想意义去看,它看来只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稍加思索,却发现有深刻的时代内容。这是一首怀念征人的诗,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家庭离散的痛苦。
后人点评
明人王世贞:“打起黄莺儿”云云,不惟语意之高妙而已,其句法圆紧,中间增一字不得,着一意不得,起结极斩绝,而中自纡缓,无馀法而有馀味。(《艺苑卮言》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