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刘长卿

作者:雅瑟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25

|

本章字节:9266字

诗人名片


刘长卿(?—约790)


字号:字文房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人。


作品风格:雅畅清夷,工秀委婉


个人简介:天宝年间及进士第。后历任长洲县尉、海盐令,后被贬为南巴尉。广德年间人监察御史,大历年间做过转运使判官、知淮西等职,因触犯大官吴仲孺而被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德宗时被调任随州刺史。


刘长卿诗盛名于中唐前期,内容多反映官场失意或反映离乱的作品。长于五言诗,自诩“五言长城”。有《刘长卿集》十卷,《全唐诗》存录其诗五卷。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2,万古惟留楚客悲3。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4,湘水无情吊岂知5?


寂寂江山摇落处6,怜君何事到天涯7!


【注】


1贾谊宅:贾谊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现在贾谊宅故址在长沙城西北。


2谪宦:贬官。栖迟:停息、停留。


3楚客:指贾谊。


4汉文:指汉文帝。


5“湘水”句:屈原自沉湘水支流汨罗江而死,贾谊曾经在被贬长沙时作《吊屈原赋》,以此凭吊屈原。


6摇落:指秋季荒凉。


7君:指贾谊,也是说自己。


长沙过贾谊宅


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777)间的一个深秋,刘长卿因被诬陷,第二次遭贬,被贬为睦州司马。这首诗大概就是在被贬到长沙时所作。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诗人开篇就抒发了对贾谊潦倒结局的感慨,被贬三年最终滞留在这里,落得个万古留悲的结局。“此”字点出了“贾谊宅”。“栖迟”,指像鸟儿敛翅休息,暗喻了贾谊的失意。“楚客”,表明了贾谊的身份是滞留楚地的游子。“悲”字奠定了全诗悲凄苍凉的感情基调。“三年谪宦”最后“万古”留悲,两句上下句紧承,衔接紧密。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诗人在衰落的秋草间寻找古人的影子却不能见到,寒林中只见夕阳西斜。“秋草”、“寒林”,“人去”、“日斜”,这些都渲染了贾谊宅萧瑟凄凉的景象,这样的冷落的环境,诗人还要去“独寻”,可见,诗人对贾谊非常敬仰和追慕。最后的寒林日西斜,既是对眼前景色的描写,也是贾谊被贬长沙的实际处境的反映。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诗人从仰怀古人中联想到了自己,不禁感叹,汉文帝可以称为是有道明君,但是,对贾谊尚且还恩薄。湘水无情怎么知道贾谊在百年后有贾谊来凭吊呢?“汉文”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现在昏庸的唐代宗,对刘长卿更会有什么恩情啊,所以,刘长卿再次遭贬,仕途坎坷,境遇潦倒,也是顺理成章了。“犹”字强调了“恩薄”,其中饱含了诗人对皇帝的讽刺和不满之情。“湘水”句表明诗人内心的话想要和古人说,可是,古人已去,世人不了解诗人,诗人内心苦楚不知向谁倾诉。诗人内心活动描写深刻,感人至深。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诗人在贾谊宅前徘徊着,渐渐地暮色深沉,江山一片寂静,萧瑟的秋风吹过,黄叶纷纷飘落。这孤寂萧条的环境代表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孤寂,同时,它也象征了国家渐渐衰微。它和第二联日西斜相照应,再一次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围。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的怨恨和凄凉之情。这里“怜君”不仅仅是在说贾谊,也是在自问,贾谊和自己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受诬被贬,诗人在这里强烈地控诉着:“何事到天涯”。意思是为什么来到这天涯边地,因为什么要受这样残酷的惩罚呢?最后这一问饱含了诗人对这不合理现象的愤恨和哀伤,此时,仿佛诗人仰天喟然长叹的形象就在眼前。这一问发自内心,激荡人心。


这首七律诗怀古伤今,诗人巧妙地将古人贾谊和自己的身世处境融合在一起,诗人替贾谊抒怀、表不平,实际上是诗人对当下昏暗统治的控诉,表达了诗人无限的哀伤和愤懑之情,给后世人以警醒。诗中感情表达含蓄蕴藉,悲凉催人泪下。


后人点评


明人邢昉:深悲伤极怨,乃复妍秀温和,妙绝千古。(《唐风定》卷十六)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2。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


1芙蓉山:山名,在今天山东省临沂县南。


2白屋: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的简陋房屋,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这两句主要写的是诗人投宿乡村时的所见所感。“日暮”,点出了诗人投宿的时间是在傍晚,天色渐暗,所以,诗人看远方的“苍山”越发模糊渺远。这一句虽然没有写人,但是,一个带有诗人感情的“远”字点活了画面,一个旅途中边走边望,在山中艰难行走的形象跃然纸上。这个字也暗示了诗人行路的艰难和投宿的急切心情。接着诗人的视线沿着山路投向了投宿的主人家,“白屋”,点明了诗人投宿的地点。在寒冷的天气中,乡村主人家的简陋屋舍静静地卧在山脚一隅,越发显得孤小贫寒。“天寒”二字紧承上句渲染了日暮行远,也为下文“风雪”埋下了伏笔。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两句诗人另辟诗境,写了诗人投宿主人家后听到的和想到的。诗人已经进了茅屋,准备就寝,忽然听到,柴门外犬吠不止。诗人猜测着主人从风雪中归来了吧。同时,诗人虽然没有看到人归的景色,但是,“柴门”、“犬吠”、“风雪”等或听到的或想到的意象的描写,我们可以清晰地联想到人夜归的场景。这里“柴门”对应了“白屋”,“风雪”对应了“天寒”,“日暮”对应了“夜”,使上两句和下两句紧密相连。


这首诗用凝炼语言,写出了丰富的画面,诗人描绘了日暮苍山的景象,描绘了山间白屋景象,写了风雪人归的景象,这三处景,个个独立,同时又相互紧密连接,诗中有画,画中融情。


后人点评


方回形容其诗“细淡而不显焕,当缓缓味之。”(《灜奎律随》)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1。


岭猿同旦暮2,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3,从今又几年。


【注】


1客:指诗人自己。


2岭:指五岭。


3长沙傅:指西汉贾谊。他被汉文帝召用,后又升迁为太中大夫,多有建树,后来受谗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这里诗人以此自喻。


至德三年(758),诗人因事被诬贬为潘州(今广东茂名市)南巴尉,这首五言律诗就是他被贬三年后写下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愤慨和无限离愁。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开头两句直表自己内心的悲苦,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被贬他乡,在新春到来之际,越发思念家乡,自己在遥远的天边之地独自潸然泪下。这两句诗人用质朴的语言,娓娓道来,其中悲情,感人至深。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这两句诗人化用了薛道衡《人日思归》中的“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表达思乡之情的同时,加入了诗人因为仕途不顺而痛苦的心情,使诗情更加厚重。诗人“老至”反倒落得“居人下”的地步,春节是家家户户团聚的日子,可是,诗人却停滞在边远地区。两相比较,不由让人内心酸楚。这两句发自诗人肺腑,字句凝炼,真挚感人。“老至”承“独潸然”,“春归”承“新岁”,句子之间联系紧密。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这两句诗人从悲伤的心情中调转开来,开始写景。岭上的猿啼一天一夜地不停,江上垂柳总是被笼罩在朦胧的烟雾中。辕啼声素来是非常凄哀的,而这猿啼声却早晚不断,这惹得诗人更加悲愁,而江柳好似也带着无尽的愁思,总是朦胧明媚鲜亮,这给诗人心中的愁思又蒙上了一层阴郁之色。诗人以景衬情,情意更悲。


诗人在愁肠满怀、抑郁失望中不禁发出感叹:“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诗人在这里借用了贾谊的典故,表明自己和贾谊一样,本是立功却被馋陷遭贬,内心哀怨愁闷不已。但是天高皇帝远,在这个偏远的地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所以,诗人感叹道“从今又几年”,悲哀无奈之情,跃然纸上。


后人点评


清人顾安:句句从“切”字说出,便觉沉着。五、六以“同”、“共”二字形容出“独”字来,甚妙。(《唐律消夏录》卷五)


余干旅舍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


1余干:在今江西省余干县。


此诗是刘长卿在上元二年(761)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时途经余干所作。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羁旅思乡之情。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写诗人独自在旅舍,看到秋季的傍晚,秋叶飘落,天色渐渐昏暗,天空越发模糊悠远了。青枫霜叶变得稀稀疏疏,快要凋零殆尽了。诗人通过描写暮色中特有的秋景,展现了辽旷凄凉的自然景色,春去秋来,时间飞逝,诗人内心凄清孤寂,这样萧条的环境也为后边诗人的抒情蓄势,做了铺垫。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诗人望着望着,时间越来越晚,最后,余干城门都关闭了,孤独的鸟儿背向着人飞远了。诗人独立旅社中远望冥思,希望能有所慰藉,可是,“闭”字冷酷地将诗人的希望浇灭。而一只鸟儿飞翔,也给空寂的环境带来一丝生机,但是,独鸟也不愿久留,“背”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落寂和萧条。在诗人的眼里城门也孤零了,而飞鸟暗喻自己时乖运蹇,仕途坎坷凄凉。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接着夜色降临,渡口处升起了明月,这么晚了,本该回家的邻家渔夫,今夜还没有归来呢。诗人心思细腻,不禁对邻家渔夫担忧起来,想到未归,便不由地出动了自己在外漂泊的酸楚,想到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家啊,家人肯定也是盼着我回去呢。


此时此刻,诗人内心深深的思乡之情绵绵不断地涌上心头,让诗人伤怀,但是就在诗人“乡心”、“欲绝”时,偏偏又不知道从哪里传来“捣寒衣”的声音,砧声不断,让诗人已经欲绝的心情,更加痛苦,好似把诗人的心都捣碎了。


兴念及此,不能不回肠荡气,五脏欲摧。诗虽然结束了,那凄清的乡思,那缠绵的苦情,却还像无处不在的月光,拂之下去,剪之不断,久久萦绕,困搓扰着诗人不平静的心,真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首五言律诗,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日暮后的凄凉景色,凄凉的感情也在逐层递进,直到最后达到了高潮。将凄苦的心情写淋淋尽致,痛彻心扉。诗人巧妙地将内心的感情融合到环境中,自然也变得凄美无比,意蕴深厚,感情绵长。


后人点评


顾璘评其诗“雅畅轻夷,中唐独步。”(《批点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