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雅瑟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1:25
|本章字节:8442字
诗人名片
张籍(约766—约830)
字号:字文昌
籍贯: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作品风格:深秀古质
个人简介:贞元十五年(799)举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秘书郎、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官终国子司业,后人又称其张水部、张司业。与韩愈、白居易、孟郊、王建交厚。最擅长写乐府诗。其诗多反映社会环境和人民的疾苦。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有《张司业集》八卷,《全唐诗》编其诗五卷。
节妇吟张籍
君知妾有夫2,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3。
妾家高楼连苑起4,良人执戟明光里5。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6。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注】
1节妇:指有节操的女子,尤其是对丈夫忠贞的妻子。吟:一种诗体名。
2妾:古代妇女对自己谦称。
3罗:质软有稀孔的一类丝织品。襦:短衣、短袄。
4苑:帝王和贵族游玩、打猎的园林。
5良人:丈夫。戟(ji):一种古代的兵器,该兵器结合戈和矛的形状,具有勾和刺双重功能。明光:明光殿,这里指皇宫。
6事:服事、侍奉。拟:打算。
节妇吟
中唐时,藩镇割据,各藩镇之间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官吏或文人,扩大自己的政治集团。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身兼数职,其权势让人望而生畏。张籍是韩愈弟子,和韩愈一样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割据。这首诗便是为拒绝李师道的引诱而写作品。诗人表现上写男女情事,实际委婉地拒绝了李师道的请求。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开篇两句说,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要赠我明珠示情。这不是君子所为,语气含有婉辞和中带微辞,含有责备意味。这里的“君”,暗指李师道,“妾”是自比,直接指明李师道别有用心。
紧接着诗句一转,诗人说道“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意思是感谢你一片心意,虽然你的行为不合礼法,但还是把明珠记在了衣服上。诗人好像对李师道心怀感激之情。
然而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写到自己家里很是富裕。“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意思是我家里的高楼和皇帝林苑相连,我的丈夫是执戟守卫明光殿的武士。古代常常把君臣的关系写成夫妇关系。诗中暗喻自己是朝廷的大臣。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紧接两句表现矛盾心情。开始是安慰对方,感谢对方一片心意,后一句又强烈地表明自己心志,誓与丈夫同生共死。情感激烈。
最后两句表示婉拒,“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眼含热泪送还了明珠,后悔相逢太晚,情谊深沉,言词委婉,但表意坚决。
这首诗行文跌宕起伏,细腻生动地刻画了诗人矛盾的心理。言辞合乎情理,表达委婉含蓄。
后人点评
白居易赋诗颂张籍:“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读张籍古乐府诗》)
猛虎行张籍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下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2,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年少不敢射3,空来林下看行迹。
【注】
1《猛虎行》:乐府古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2窟:老虎洞穴。
3五陵年少:泛指豪侠少年。武陵,指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分别是长陵、阳陵、安陵、茂陵、平陵。当时富豪权贵都居住在五陵附近,后人在诗文中常用五陵代指富豪子弟居住的长安。
这是一首寓言诗,诗人借写猛虎祸害村民的情况,比喻社会中猖獗的恶势力,启发人们认识现实。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开篇点出猛虎居住的地方,表现猛虎猖獗的样子。猛虎本来出没于幽暗的深山密林之中,而这里的猛虎竟然在白日里绕村而行,比喻恶势力依仗权势,为所欲为。这两句统摄全文,下文具体描写猛虎的凶恶残暴、胆大妄为的行动。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天到傍晚,猛虎独自在大道上抓捕食物,山中的麋鹿动物都不敢发出半点声音。这不禁让人们想到一些恶势力包围城池大肆杀戮,城中百姓日日战战兢兢、忍气吞声。
“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下不相逐”,这比喻了社会上恶势力相互勾结,官官相护,利用裙带关系,形成大集团,称霸一方的社会现象。
猛虎肆虐,危害百姓,受害最严重的当属最靠近虎穴的山村,“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黄牛本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猛虎经常吃掉小黄牛,这给百姓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使农人很难耕地,那么,收获之事就更不用提了。这比喻恶霸不禁劫夺财货,而且还要断绝百姓的生路,这是何等的残暴。
“猛虎”祸害如此之大,使百姓不得安宁,民不聊生。那么为什么不铲除猛虎呢?可惜“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写了猛虎作恶多端,就连善于骑射的武陵豪侠都不敢招惹老虎,只是来林下看看它们的行踪。这实际上是讽刺朝廷养虎遗患,故作姿态,掩人耳目,没有实质性的作用。“空来看行迹”,具有强烈的嘲讽意味。
这首七言古诗,刻画鲜明,真实生动,寓意深刻,发人深思。
没蕃故人张籍
前年戍月支2,城下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注】
1没:失踪。蕃(bo):指吐蕃,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
2戍:指出征。月(rou)支:又称月氏,汉西域国名。这里借指吐蕃。
没蕃故人
这首五律诗是诗人为悼念一位在战场上生死不明的友人而作。诗人在诗中描绘了的悲惨环境,同时也表达诗人对阵亡将士的沉痛哀悼。
“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开篇两句开门见山,简洁地概括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最后的结果。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自从那场战争之后,吐蕃和大唐就断绝了往来,诗人的朋友也参加了那场战争,生死未卜。“断消息”,一语双关,既指两个政权之间断了往来,也指诗人和朋友之间失去了联系。“长别离”三字,表达了诗人对和朋友别离的无限痛苦心情。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描绘战争结束后,战场上悲惨的景象。残破的军帐和战旗任风撕扯着,虽然,诗人只是描写军残旗,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刀枪血流成河,尸体横七竖八遍布战场,到处都是血迹。而在这样无人烟的地方,只有一匹马回来找寻它的主人。“一匹马”的到来衬托了这里死寂的凄惨场景。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此时,诗人又想起了他的朋友,想要祭奠,又心一丝希望,希望朋友还活着,无限的悲痛之情,在此时的希望中体现了出来。
全诗语言质朴,感情悲苦,同时诗人借此也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恨之情。
后人点评
唐人张为:清奇雅正主:李益。入室:张籍“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诗人主客图》)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1。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2。
【注】
1意万重:形容想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2行人:捎信的人。开封:把封好的信又拆开。
这首诗通过写向家里寄书信这个片段,细腻真实地表达了在外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洛阳城里见秋风”,第一句点出了游子所在地点和当时的季节,游子作客洛阳,天气已经转凉,瑟瑟的秋风不时吹起。秋风是无形的,看不见的。但是,春风可以吹绿大地,那么,秋风也能吹落树叶,把世界染成秋天萧条的秋色。虽然风无形,但它的影响却处处可见。漂泊他乡的游子,见到这样凄凉萧瑟的秋景,不免产生孤寂的愁绪,进而勾起他对家乡和亲人的绵绵思念情怀。这平淡的“见”字,却蕴含深刻,使人产生无限的联想,勾起种种情感。起句平实,却含蕴深沉悠远。
“欲作家书意万重”,心中思念亲人,而又不能回家,就只好写家书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这就这就给本来已经很强烈的思乡情又笼上了一层失落的伤感,情绪也一时难以平静,思绪也变得复杂烦乱起来。“欲”字,用得非常妙,生动地展现了写家书时的情景:诗人提笔欲写,心中又是千头万绪,种种思念之情奔涌而来,有很多的话要说,有很多的思念要表达,但一时不知从何下笔,不知道怎样表达,愁思苦相,犹豫不决。“意万重”这三个抽象的字眼,也因“欲”字这一蓄笔,变得形象具体了。
诗人接下来没有说写书信的具体过程,直接跳到将要发送家书的场景。“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因为“意万重”,所以,担心书信内容没有写全,又因为“行人”即将出发,所以,匆忙之间又无暇细想。这生动地刻画了游人的矛盾心情,这也自然流露出了游人深沉的思乡情,最后,书信已经封上了,似乎这个片段就到此结束,但当捎信人就要走的时候,游子却突然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真切地刻画了游子当时的心理。其实,诗人这个举动是自我安慰,但这表明了游子对这封信的重视程度,担心会落下内容,也许只是只言片语,也会使游子心情郁闷,从中可见,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是多么的深切。也许游子真的落下内容,也许是游子太重视而引起过度敏感,书信已经检查好多遍了,根本没有落下的东西。这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遐想空间,韵味悠远深沉。
这首去七绝诗截取生活中寻常的画面,写出了广大游子的真实感受,非常具有典型性。语言朴素自然,感情真挚朴实、深沉厚重,结尾耐人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