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崔颢

作者:雅瑟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25

|

本章字节:4754字

诗人名片


崔颢(约704—754)


籍贯: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作品风格:气格奇骏,声调蒨美


个人简介:开元十一年(723)及进士第。曾任河东军幕,天宝年间历任太仆寺卿、司勋员外郎。前期作品多艳体诗,从军边塞后,开始多写边塞军旅题材诗。他在当时与王维并称“才名之士”。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长干行四首(其一其二)崔颢


其一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2。”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其二


“家临九江水3,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注】


1长干行: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本是江南民歌。长干,地名,古时建业(今南京)有长干里,在秦淮河南。


2横塘:地名,在今南京西南,与长干里接近。


3九江:长江水流经江西九江分为九派。这里泛指长江下游。


长干行四首(其一其二)


前四句是《长干行》第一首,写的是一个女子询问男子。


开篇就是女子的问话,女子问男子在哪里住?紧接着女子没有等男子回答,就迫不及待地自报家门,“妾住在横塘”,生动地展现了她希望能见到家乡人的急切且喜悦之情。接下来诗文写到“或恐是同乡”那么,男子还没有开口,女子就判断可能是同乡,说明她在行舟时听到男子的说话声音了,于是才“停船暂借问”。而“停舟”暗示女子和男子是偶遇,在封建社会中,男女授受不亲,这个女子全不顾忌封建礼教束缚,停舟相问,也表现了女子的急切心情。因为爱家乡想亲人所以女子这样心急,这充分表现了女子对家乡的怀恋。


后四句是《长干行》第二首,写男子的回答。


“家临九江水”,回答了女子“君家何处住?”句。接着男子说到“来去九江侧”,表明他也是长期在江上漂游的人,这是两人能萍水相逢的原因,男子说到这句话,便使漂泊在外的两人倍感亲切了。“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这最后两句话虽然出自话男子之口,但表达的却是两个人共同的心声。表达了他们长期流落外地,不能回家的无奈,表达了他们对家乡的深深热爱之情。


整首诗都是用白描的手法,第一首描绘了天真无邪的少女询问,第二首描绘了一个憨厚朴实的男子回答。形象生动鲜活,语言简洁凝练,感情淳朴真挚,富有生活情趣。


后人点评


清人管世铭:读崔颢《长干曲》,宛如舣舟江上,听儿女子问答,此之谓天籁。(《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2,此地空馀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3,芳草萋萋鹦鹉洲4。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汉黄鹤山西北黄鹤矶上。传说仙人王子安乘黄鹤路经此地而得名。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


3晴川:晴日照耀下的山河。这里指长江。历历:清楚可数。汉阳:武汉三镇之一,在今武汉汉阳,因处汉水之北,而水北为阳,故得名。


4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江中,后被江水冲没。东汉末年,祢衡在江夏(今武昌)作《鹦鹉赋》,后其被黄祖杀,葬于此州,故得名。


黄鹤楼


这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作,诗人登临黄鹤楼,放眼望景,触景生情,诗兴大发,于是,挥笔而就。


这首诗前四句主要是写诗人登楼怀古,前四句话的意思是:曾经的仙人已经驾鹤远去了,这里只留下了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有悠悠白云始终飘荡在空中。在这四句中三次出现“黄鹤”二字,但诗文气势直下,让人读来没有重复之感,反倒很自然。诗人脱口而出,自然流畅,把读者带入了悠远的历史长河之中,一座空楼被笼罩上了一层深厚的文化韵味。意境空茫浩淼。


接下来四句,诗人从视线从邈远的历史又回到了现实,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时的感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川草树,远处汉阳绿树历历在目,鹦鹉洲上萋萋芳草如茵,满洲繁茂。现实中生机盎然的景色和历史空茫对比,不由地生出一种凄凉之气,不禁勾起了诗人的乡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在暮色苍茫,诗人感叹,登楼远望,何处是我的故乡呢?烟波笼罩的长江,在此时更添我的愁绪啊。暮色和乡愁交织在一起,相映成辉。同时,诗人又将读者带入了无限的“悠悠”遐想的氛围中,这和前四句连接,为整首诗涂上了悠远飘渺的意境。


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


这首诗突破了七律的格律束缚,不讲平仄对偶,甚至多次重复“黄鹤”这本是用律的大忌,不过诗人处理得很好,诗文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自然流畅,感情真挚,没有雕琢之色。结尾巧妙地将诗人的心境和环境融合一体,意韵无穷。


后人点评


宋人刘辰翁:但以滔滔莽莽有疏宕之气,故胜巧思。(《唐诗品汇》卷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