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学生军舌战降都督;汤化龙巧计(2)

作者:王质玉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2:32

|

本章字节:8494字

黎元洪继续道:“但革命必须有充分武力,同事中有不明宗旨走避者,各位赶快通知他们,急速前来,以便扩充军队,准备战争。尤其老兵不得有逃走思想。品行端正或操课兼优者,提拔军佐委用。我建议派员劝张彪回来,我让都督席位,兄弟愿往前方督师作战;张如执迷不悟,就是我们的敌人。我认为革命成功,有十万分把握,理由如下:(一)我省出差驻防各部队,闻义旗飘扬江汉,到时必响应前来受命。(二)各省党人联络已有成效,响应成约已无问题。(三)长江下游以及云、贵各省中之军官,多是由我省军队提拔出去的;北洋军队中,吴录贞统制带去的军官不在少数,东三省军队中的上、中级军官,由湖北调升去的有五十多员,下级军官更不待说。以上军官都是素有大志。把握这些事实,我们一定能取得成功。时间仓促,我不多说了,各位尽其职责,速召旧同事前来,鼓励士兵,扩充军队,准备作战,这是目前最紧要的任务。”


黎元洪侃侃而谈,获得热烈掌声。但也有人觉得转变突然,难以凭信。蔡济民道:“这无碍大局,只要他承认是都督就行。”


军政府内,因黎元洪态度好转而忙碌起来,谋略处重新整理内部,继续起草通电宣言。黎元洪建议派员劝张彪回来,众人便计议派齐宝堂渡江劝降。齐前任辎重八营管带,是张彪亲信,现赋闲家居。谋略处起草信函,黎元洪签字后,即派齐过江至刘家庙见张彪。


此事刚刚定下,汤化龙忽带武昌谦记土膏庄经理走进谋略处,向蔡济民介绍道:“这位李国镛先生乃黎都督故友。现有重要条陈亲致都督。”即把名片、条陈递上。蔡济民通报后,黎元洪见名片便喜形于色,再见条陈开端谓:“禀都督招降河南军队,国镛愿任使者事”,立刻传见。


李国镛进门来倒头便拜,黎元洪急忙双手扶起。李国镛道:


“给黎都督贺喜,祝都督政躬安健。”黎元洪道:“多谢盛意,仁兄拟前往河南军队说项,实为军政府分忧。”李国镛道:“闻悉都督就职,急欲投效,惜无进身之阶。今有河南巡防营抵汉口大智门外,商会方面欲以地主之谊,先往周旋,以探虚实,特向都督请示机宜。”黎元洪沉吟说道:“吾兄义勇可嘉,一切相机行事。委为军政府顾问名义,携洋千元前往,如洽谈顺利,可做军队犒赏之用。”


蔡济民即按黎元洪指示办理。李国镛本是商人兼政客,得如此器重,千恩万谢施礼告退。


武昌起事夜晚,第八镇统制张彪携家眷乘船到汉口怡和码头登岸,先派人把家眷送进日本租界旅馆,即乘“江清”轮去“楚豫”轮谒见总督瑞澂。瑞澂此时气急败坏,问道:“即向内阁电奏,第八镇已叛多少?未叛多少?要着实奏报朝廷。”张彪道:“辎重八营肖安国治军严,该营无一叛变,已带过江来,其他均不得确悉。”瑞澂道:


“我即向内阁请援。汝暂回辎重营坐镇,混成协第四十二标统带张永汉所属暂归你节制,准备随时收复武昌。”


于是,张彪匆匆离开楚豫兵轮。到刘家庙后,与第四十二标统带张永汉、辎重营管带肖安国商议,均无计可施。


正此时,忽有齐宝堂由武昌过江叩见,张彪先以为齐宝堂前来投效,急起迎接。寒暄数语,齐宝堂一面说明来意,一面从袖中取出黎元洪信函奉上。


张彪道:“原来如此。即请将黎元洪来信读给我听好了。”信函略曰:


虎臣仁兄如晤:同寅有年,相知以心。相知既久,而忽相仇,余心甚为歉然……弟秉大义,别种界,万众一心,军民同愤,满奴气尽,昭然入目。近日之战,可概见矣!仁兄素明事体,顺逆之理,胜败之数,谅计之已熟……用敢遣贵亲信齐君宝堂,邀迎仁兄,助我同胞,救出水火。大业告成,虚位以待。铭勋于册,铸像于铜。如欲以逃窜小丑、乌合流氓,与大汉百战百胜之雄师相见以戎衣,是以卵投石也。生为鼠子,死为妖魔,不亦悲乎。弟赤心待人,决不妄言。谨率同胞欢迎江上。仁兄当有以教我也。军事匆匆,不尽欲言。草此敬请公安!黎元洪顿首。


黄帝四千六百零九年八月二十二日


张彪开始倒也默然谛听,但到结尾处听到警告威胁语言,面红耳赤,怒道:“我不须他教训!你即回去转达黎元洪,我辈为高级长官,食皇上俸禄,理应尽忠朝廷,万万不可造反。不日北洋军南下,将武昌叛乱扑灭,叫黎元洪多加小心。我过去抬举他到这种地步,他不知恩,反而造反,真不是一个东西。我耻于写信给他,望你渡江说与黎元洪听。回头你再来这里,替我帮忙。”


齐宝堂当即回武昌向军政府复命。众人听后,不由都哈哈大笑,即做罢论。


与此同时,李国镛身穿长袍马褂,带人去刘家庙河南军队驻地。第五十八标标统张锡元躬身相迎,极为客气。宾主寒暄坐定后,李国镛道:“闻知豫军远道来此,有失迎接,未尽地主之谊,敬希原谅。主客两军,均是汉人,希能讲和,化干戈为玉帛,使武汉三镇黎民百姓免于涂炭,不知官长以为如何?”张锡元道:“都是汉人,自当赞成革命。河南军队,就在大智门与刘家庙之间休息,决不进入汉口市内。如黎都督有何指示,河南军队当唯命是从。”


宾主双方又欢谈片刻,李国镛将带来款项交付张锡元,做犒赏之用,便返回军政府复命。夜晚,谋略处召集会议,研究收降河南军队办法。参谋人等众说纷纭,各述己见,忽听楼下院内鸣枪示警,随即听到:“捉住!捉住!”的喊声,惊动了大楼内外。当时城内仍有流窜的少数旗兵出没,闹起虚惊。人们到楼下看时,望见铨叙长李翊东持手枪盘问大汉:“你哪来的?来此何干?”那大汉先不肯说话,回答时口音又十分异样。李翊东喝令道:“你先说‘六百六十六’。”大汉死不肯说,被手枪逼住才说:“溜百溜十溜。”原来旗人把六读做“溜”,而无法更改。大汉是旗兵无疑,立即由卫兵捕捉起来。李翊东又带几个学生军回楼把方定国喊住,问道:“大汉递你何物,为何吞咽?”方定国摇头否认道:“不晓得。”刚才,李翊东在楼下巡逻,亲眼看到那大汉旗兵持灯笼走进楼内,把一纸条递给方定国,方定国借灯光看后,即把纸条塞进口内咽下。李翊东喝令:


“把方定国缴械!”


方定国是侍卫长,佩短枪、军刀,随手可掏枪抗拒,学生军不敢近前。李翊东愤怒之极,上前掴方定国一记耳光,夺下短枪、军刀,交学生军押下。方定国原是工程营排长,起义晚间持中立态度,起义后投效革命军,被委为侍卫长。经连夜审讯,旗兵大汉和方定国供出:军政府中张彪弁目江振标为张彪传递消息,企图乘夜劫持黎元洪潜逃。


蔡济民立即召集党人开会。因此案发生在紧急关头:黎元洪刚刚接受就任都督,正在草拟通电,待黎元洪、汤化龙签字后,向全国发出。案情复杂,事体重大。胡瑛、张振武等人主张借机免去黎元洪,立黄兴为都督,许多人表示赞成。李翊东力排众议,坚持不可,说道:“黎元洪名为都督,实则俘虏。以黄兴取代黎元洪易于反掌。但黎厚重知兵,名义已发表,人望所归。一旦去掉,必然引起人心动摇,招致内乱,或为敌所乘,其害不可胜言。黎元洪原为我们推举,忽又废去,何以取信于人民,必然招致天下人笑。今将蔡登高等人正法,柯逢时等人鸟散,黎元洪在我们掌握中,这样方妥。”


铨叙长有核定官职授予和升迁之权,众人觉李翊东言之成理。


且黎元洪并无直接通敌真凭实据,胡瑛等人主张遂被否决。蒋翊武道:“革命只靠一党一派也干不成,愚意事态不宜扩大,即将捕获三犯,以通敌汉奸罪立即枪决,其余不予追究,以免引起混乱。”大家一致表示赞成。蒋翊武又道:“此事属内部机密,只限在座同志知晓,慎勿外传。”当晚将旗兵大汉、方定国、江振标三人正法。


次日清晨,汤化龙来军政府办公,从门口经过,听到侍卫长以通敌罪伏诛,心中一惊。待进入办公室,蔡济民持文稿到桌前道:


“通电各省的电文刚刚拟好,请汤议长过目。”


汤化龙接过文稿,半天才神色稍定,说道:“要想通电各省,明码是发不出去的。现在各省电报局都在清吏手中控制,即便收到也不起作用。你们日前所发电报,大都如此。”蔡济民道:“汤议长提出通电各省,请问该如何发出?”汤化龙道:“要通电各省,必须用密码本子。”蔡济民道:“哪里有密码本子?”汤比龙道:“过去咨议局用密码时,都是临时借用。”蔡济民道:“现在去哪里借用?”汤化龙叹口气,说道:“你们要人做事,就该相信人,随便杀人是不好的。


我说出此处,你们要以礼待人。过去咨议局用密码本,均临时去上膏捐局找柯大臣借用。他那里有与清廷及各省通电的‘辰密’密电码本。你们如发通电,必须派妥当人去那里交涉。如以都督名义通电各省,也不能送达。目前唯有用反宣传法,假借瑞澂名义,夸大革命军声势,述说兵轮被击毁,死守待援等等,各省见电报必然大为震动。各省咨议局自会推波助澜,对促进革命更为有利。”


蔡济民请汤化龙到谋略处共同商讨。大家一致同意,派李作栋带人去土膏捐局柯大臣处索取密电码本。假借瑞澂名义的电文,由汤化龙亲自起草。


李作栋带兵到都府堤土膏捐局找柯大臣索取密电码本。柯大臣名柯逢时,鄂城县人,翰林出身,做过贵州、江西、广西几任巡抚,以善刮地皮而闻名。由巡抚而擢升为八省(陕、甘、川、滇、黔、湘、鄂、豫)土膏捐局督办大臣,是鄂省显贵。土膏即鸦片,柯大臣负稽查之责而腰缠万贯。革命军进攻督署,总督瑞澂仓皇而逃,没有顾上把这大臣带走。李作栋向他交涉密码本时,柯大臣一会儿说管事人逃走,不知放在何处;一会儿说是否借出也未可知。李作栋一面讲道理,一面威胁说:“交不出密电码,请跟我到军政府去做交代。”柯逢时这才不敢推托,要求革命军保护安全为条件,由文案交出“辰密”密电码本。李作栋带兵返回军政府复命。


汤化龙假借瑞澂名义拟好电文,极为机密地通过后,译成密码。汤化龙又道:“军政府顾问李国镛先生外甥夏维熙留学俄国,曾在方言学堂任教,与汉口俄领事素有往来,如由夏君前往,冒称瑞澂电文请俄领事代发,必然成功。”


如此,蔡济民又派人请李国镛来,按汤化龙主意如法炮制。事出意外,俄领事听说瑞澂电文,当即发往北京俄国大使馆转清内阁。电文中声称兵船被击毁,革命军占领武汉三镇,扩军十二个师,即日出师武胜关北上,十万火急云云。清廷见此电文,更为震动,速召御前会议,商讨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