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见始皇京城试锋芒拜骁将军旅行四方(2)

作者:冯增秀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2:32

|

本章字节:10090字

蒙恬第一次见到已经名噪一时的李信和王贲。李信不但倜傥风流,更多表现而出的是对其他人的傲视,尤其是对那些来自别国的客卿们,在他的眼里,这些人是靠不住的。对于蒙恬的诚恳态度,李信感到非常满足。毕竟是老将蒙骜的后人,而且他也听到过许多有关蒙恬的传闻。蒙恬非常谦虚,客气地上前施礼:“李将军、王将军,小辈蒙恬在这里有礼了。”“哟,这就是名噪京都的蒙县尉吧!果然年轻英俊,少年有为。”李信、王贲对蒙恬的印象极好。李信主动上前拍着蒙恬肩膀:“小兄弟,听说你对军事、兵法有所钻研,本人很想见识见识。”几人正在相互寒暄,忽闻:“皇上驾到——”众人跪地一片,给秦王嬴政行跪禀礼:“恭迎皇上!”“众卿平身!”嬴政目光特意转到秦国这几个青年才俊身上,兴致极好,“哦!李信、王贲、蒙恬,你仨人都来了。很好,很好!”“多谢陛下记挂!”蒙恬趋前一步行礼,李信、王贲二人也不敢怠慢,分别行礼。


嬴政招呼大家就座,开门见山说:“古人云:‘廊庙之才,盖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治乱安危、存亡荣辱之施,非一人之力也’。这话的确是至理名言。多年来,寡人也确实在这方面下了一番工夫,知道只要赢得人才也就赢得了天下,但到实施起来还是感觉人才不够用,难道是我大秦还没有得到更多的有用的人才?”李信随即起身言道:“陛下,微臣认为重要的不是人才的多寡,战争要以武勇攻伐为主,靠耍嘴皮子是无法赢得战争的。”


秦王嬴政只是笑而不答,片刻后却很含蓄地问:“众卿可有不同意见?蒙恬,你有何看法?”蒙恬躬身且谦逊道:“恬才疏学浅,不敢妄加评判。不过,我还是赞同《统一策》所言,一是纵观天下,应选择好时机,决定先后,运用我大秦强大的军事力量逐一解决;二是动用军队实施攻伐,势必要劳民伤财,必须用兵和用计相结合,运用计谋先离间对方诸侯君臣,使他们从内部瓦解,这时,即使运用少量兵力也可将对方消灭。”秦王嬴政兴致很高地说:“哦,看来,蒙恬是熟读《统一策》了?”蒙恬谦逊答曰:“略懂其中之意而已。”嬴政今天对蒙恬的话饶有兴趣,继续说:“喏,蒙恬,你能不能具体分析分析《统一策》所要表达的深层内涵?”蒙恬起而答曰:“所谓统一天下的策略,主要有两点,一要对内发展生产,使国富民强;二是对外要整修武备,任用强将。武圣曾言,一部兵法中心只有一句,其他都是末节,那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要是正义战争,就一定会得到天下人的拥护,就一定能成功。秦国自实施变法以来,为天下百姓所向往,因此,统一是天下百姓的共同心愿,这样的道乃是大道。”


秦王嬴政高兴地问:“蒙恬,假如现在国家需要你投笔从戎,献身沙场,你意欲何为?”蒙恬慷慨陈词:“统一战争是当今天下最伟大也是最急迫的一件大事,只要国家需要,蒙恬将义不容辞地投身行伍,愿为军中马前卒,请陛下恩准!”嬴政开怀大笑:“好!寡人就准你所请。李信,让蒙恬做你的副将何如?”“谢陛下成全!”蒙恬纳头又拜。李信欣然接受:“遵从皇上安排。”几天后,秦王嬴政诏令下达:李信为伐楚主将,蒙恬为副将。李信统领二十万大军自咸阳出发,直趋郅都。叱咤风云的良将,他们的良策、智慧,他们的文治武功,关系着秦国的命运。


秦王嬴政的信任使得李信飘飘然,趾高气扬,可他的对手恰恰是打了一辈子仗的楚国老将项燕。李信率领的西路大军一路告捷,先后攻下楚国十多座城,这越发滋长了他飞扬跋扈的本性。


蒙恬作为副将率军在东路作战,但时刻关注着两路大军整个的战况。他发现西路军这十余座城池攻克得太容易了些,于是派信使给主将李信送来东路战况以及对西路的担心。看完蒙恬对战局的分析,李信笑了一下,自言自语说:真是的,刚开始打仗就这样束手束脚的,将来会有啥出息!遂下笔写道:“战况已经十分明朗……你就努力把握战机,做好两军会师的准备吧!”蒙恬怎能轻易放弃自己的感觉,于是很快给李信写了第二封信,进一步跟李信探讨战况。李信已经有点不胜烦扰,但碍于情面,还是耐心做解释:“……我军掩杀过去,竟然没有追到他们,看来那是项燕专门留作保驾护航的人马。”刚打发了去往东线的信使,一封特殊的战书送抵李信的案桌上,竟然是敌将项燕下的战书。信中写道:“李将军,您是不是太贪心了!已经夺我十多座城,还不满足吗?我们楚国啥时候这样欺负过你们秦国?明确告诉你,不要把人逼急了,哪里来回哪里去,小心遭灭顶之灾……”李信看完书信开怀大笑:“瞧瞧,老东西还吓唬人。”遂提笔写道:“项将军,你要真是识时务者,就率军投降吧!要不,你选择地方,你我来个了断。何必这样畏首畏尾的只管跑。”


项燕再无回函。李信除了密切监视项燕的动静,再就是准备与东路军蒙恬会师。他及时给蒙恬写信,表明他先前的会师决定不变。蒙恬及时回书,苦劝他不要意气用事,现在西路军已经深入楚国腹地了,其危险性也就相应加大。同时还劝他最好不要轻易出战,即便非要出战也要将本部人马一分为二,两军相距至少五十里,做好随时相救的准备。蒙恬的书信规劝让李信很反感,干脆置若罔闻,命令部队出击。还没走多远,探马来报:楚军主力追上来了!李信大为惊讶,楚军怎么能出现在自己身后呢?这下他真的感觉到情况不妙,还没来得及采取措施,突然,前面探马来报:十几万楚军拦截在我军前面,和后面的楚军形成夹攻之势……结果,李信的大军被楚军冲得七零八落,只好强行突破敌阵,和蒙恬会师。而这样的会师又有何意义呢!消息传到秦国,朝廷上下一片哗然。


三低调生活


这是个转折的年代,一个热血的时代。历史车轮过处,遗留下的那些沟壑,写满了沧桑,印记着秦国发展步履的艰难。楚国灭亡后,能够与强秦对峙的就只剩下一个齐国了。嬴政二十六年正月,秦王朝要进行最后的绝杀行动了。战前动员,除了派大臣王绾做说客先出使齐国外,秦王组织当时最为强盛的出征队伍,厉兵秣马等待王绾的消息。出征齐国的大将是王贲,后面依次是李信、蒙恬等将。


时值初春,正是大地回暖,万里冰河解冻之时。“春江水暖鸭先知”,河水清凌凌向着东北方一泻而下。经过两个多月的长途征战,王贲等将领率领出征队伍越过北假山,看到了一望无际的荒野草原。草原上的东胡人和秦军只隔一条小河,优哉游哉地放牧畜群。那些身挂弯刀的军人似乎不把秦军放在眼里,隔河巡视一番,跃马而去。蒙恬还进一步了解到,这些胡人每年都有一次秋会,而秋会时需要进奉单于的特产,几乎都是深入到燕地、赵地来掠取。蒙恬心里明白了:即便统一了中原六国,这雄踞北方的胡人同样还在威胁着秦国。看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他当时站在北方地舆图前,思索了很久。他知道,在伐齐胜利之后,北疆的胡人定将成为威胁国家安危的宿敌,因此,在准备伐齐的战役间隙,他已经在着手搜集有关胡人的一些资料。


王绾游说齐国失败了,伐齐战争终于打响。蒙恬受命从北路向齐国都城临淄进军,李信负责南路,王贲负责中路。三路大军齐头并进,声威赫赫,战鼓咚咚。苍茫大地,军威浩荡。蒙恬率军直插济水岸边,登上早已准备好的战船顺流而下,直逼临淄城头。而不得不翻山越岭的其他两支队伍却跟蒙恬所部一时失去了联系,因为不知道蒙恬部所处的具体位置,这使得主将王贲十分恼火。


这时,蒙恬率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上临淄三城之一的一座城头,这才派使者分头送出战报。安乐已久的齐国人,根本想不到秦国军队会从天堑一般的水路得手。他们还在正面的陆地陈兵二十万严阵以待呢。仿佛秦兵从天而降,齐军顿时慌了手脚,临淄三城之一的左翼城头飘起秦国的黑色锦缎滚边大旗,猎猎威武。蒙恬从济水弃舟上岸,不到一个时辰完全占领城头,完成了这次飞流夺城的壮举,为秦军拔下头筹。这时天气渐黑,见后援大军还没有到,蒙恬下命令道:“尽快清理城内残敌,各部严加防守,等待秦另两路大军。”副将赵刚、田获领命而去。


蒙恬伫立城头,密切观察临淄另外两城头齐军的动向。蒙恬故意和前来禀报的前方使者高声交谈:“其他两路大军已到何处?”“禀报主帅,中路军已迫近临淄近郊;南路军也已在距离临淄三十里地迂回,估计不到两个时辰就可集结于临淄城下。”“好!立刻前去传递,就说我军已牢牢控制城头,他们可以全力以赴攻打二城。注意警戒,再探再报!”“得令!”使者打马如飞地去了。这一切全被乔装的齐军坐探看个明白,不一会,正要组织反攻的齐军又突然偃旗息鼓地取消了攻城计划。蒙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比谁都清楚自己目前的处境:王贲、李信大军至少今天之内是不会兵临城下的。他这一着棋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也是秦军少有的一次壮举。


夜里,独自伫立城头的蒙恬,眺望着另外两城的灯火,感慨万千。但眼前的事实是,齐军只能蒙骗一时,不可能蒙骗一世。等天一亮,齐军知道上当了,一定会全力以赴来攻城,这可怎么办?这是蒙恬此时所担心的。就这样,拖到了第二天黎明时分,真正的援军先头部队才到达,而蒙恬所部丝毫没有受到损失。主将王贲对蒙恬的贸然出击不以为然,批评他说:“你怎可擅自孤军深入?要是不幸被齐军所败,岂不是打乱了我们的全盘计划?”蒙恬答曰:“兵贵神速。我只是想抓战争主动权,而恰好济河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切,若不加利用就错过了战机……”本来李信想缄口默言,但他不得不为蒙恬说两句话的原因,是因为他在伐楚战争中要是听从蒙恬的话,也不至于……所以,李信道:“你虽说是主帅,可鄙人倒以为齐军并非楚军,齐国也并非楚国。蒙恬兄弟的战机抓得不错,首先把主动权操在我们手里。你也不要太责怪他了,还是赶紧看怎么攻城。”


见李信如此说,王贲只好决定道:“趁我军势气旺盛,全力攻城……”蒙恬赶紧道:“且慢……”“你又想出什么怪招?”王贲很不高兴,且带有某种妒忌的意味。蒙恬坦然道:“兵法云:不战屈人之兵。就目前情形看,齐国上下已失去斗志,君臣百姓早已看清了战争结局。倘若我军晓以利害,劝说他们归降,那么整个统一战争既可尽快结束,又可保护百姓不遭殃,何乐而不为呢?!”“这个主意好!”没等王贲表态,李信首先赞成。王贲只好说:“那就依你之见行事吧!”在蒙恬的坚持下,秦军派出一位能说会道的谋士进城去和齐国国君谈判。而城下围困都城的秦军不断制造一些攻城假象,发出雷鸣般的喊杀声。内外夹击的声威,再加上齐国丞相后胜从中“离间”,齐国国君只好挥泪出城投降……由于蒙恬抓住了战机,获得伐齐战役的主动权,控制了整个战局,使得伐齐战争提前结束。这种圆满结束统一六国的结局是秦王嬴政意想不到的,因而秦王对蒙恬更加器重。


大秦帝国这架銮车,占尽了七国争雄的风光;纵横捭阖,披荆斩棘,英雄辈出,三十九岁的秦王嬴政终于实现了一统天下的夙愿。涤荡去腐朽,萌生出新芽,金戈铁马的大秦帝国,从此开始了中国有皇帝的历史。这位始皇帝,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大封诸功臣名将。那些在统一六国战争中功勋卓著的一代名将们不仅赐给爵位,同时还赐给豪宅、田产、财富,真是极尽荣耀。


蒙恬把皇帝御赐的马车封存在蒙府后院,不许他人动用。那些田产他只留有一公顷,其余的全部分给过去跟随祖父和父亲征战受伤并且生活无着落的部将,让他们带着下面那些同样生活无着落的退伍士兵们去耕种,维持生计。至于那些金银财宝,除留有一部分够家里开支外,其余部分分发给那些战伤累累且退伍回乡的老秦将士们。蒙府丝毫显露不出极尽荣耀的样子,和其他战功赫赫的府邸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看着这一切,蒙恬的母亲也是无比欣慰。一天晚上,蒙恬突然正色道:“母亲大人,儿子有个请求,万望母亲能理解……”母亲像早有思想准备,安详地说:“何事?你就说吧!”“母亲,现在天下一统了,按说我们全家应该享受这难得的天伦之乐。可燕北胡人压境,虎视眈眈,国家安宁眼见也只是暂时的,我想主动请缨到上郡守卫北疆,母亲你看……”母亲仍然很安详地说:“去吧!男儿志在四方。你们蒙家男人天生就是国家的人,为娘又缘何要那样小心眼呢!”蒙恬高兴地跪地给母亲磕头:“谢谢母亲理解孩儿!”然后又面向弟弟蒙毅也鞠一躬:“那就有劳弟弟替我照看母亲,完人伦之孝了。”“哥哥说得是啥话嘛!难道这不是我的家、我的母亲……”


蒙恬主动请缨到上郡守卫北疆的事,始皇答应了,并且十分感慨地说:“全天下难得有这样一个不慕富贵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