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始皇帝嗟叹咸阳宫贵族团阴谋囚单于(1)

作者:冯增秀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2:32

|

本章字节:7792字

始皇帝与蒙毅促膝长谈,打算单设内廷……孟姜女决心为部族之民守墓三年,蒙恬和扶苏为她安顿好一切才离开阴山回到浑怀障。头曼单于回到犁庭,大贵族拉雅古都是儿子冒顿的亲舅舅,频频催逼骄阳公主和他儿子的婚事,见没有指望,便和外甥冒顿制造了一起政变,囚禁了头曼,辅佐冒顿成为大单于。


一君臣之叙


李健、蒙毅二人跟随宫人来到始皇寝宫,就要行跪叩大礼,始皇随手示意:“这里是寝宫,不必了。坐。”“诺!”二人分别在竹篾凉席就座。宫人收拾得炉火暖融融的,窗明几净。宫女端上茶点,始皇命道:“多备两份,朕赏两个臣子,一个人怎么能吃下去呢!”宫女应答一声急忙去后厨准备。这里始皇问及李健:“听说你父久病,朕一直想过去看望却抽不出身,你回去替朕问候你父亲。传张御医,给李信准备一些补药带走。”


李健近距离得见始皇,而且是特召,心下激动不已,又闻要赐给父亲补药,更是感念,眼泪在眼眶里打转:“陛下日理万机,仍不忘旧臣之疾,李健代父亲先谢过皇上……”“无须答谢,朕也是显见体力不支,自知是老多了,焉能感受不到你父久病身躯之苦。哎!想想真是感慨万千,不经意间,这些老臣都要别朕而去了。你父当年在山左连败赵军、燕军,把燕王撵走代地,那份英雄气概,现在想来犹在眼前,更似昨日之事。你们说怪不怪,朕今年时常回想起一些往事,仔细到朕亲临战阵、曾经撒过尿的地方,真是令人好笑又好奇。”


始皇唠唠叨叨说了半天才想起还有正事,见御医已经为李健准备好几种常用药物和补药,遂道:“好了,李健退下吧。待你父吃完,朕还要赐他。有工夫,朕要他好好陪陪朕,下下棋,摆摆龙门阵。”李健谢过始皇悄然退下。


始皇帝看着半天一声不响的蒙毅道:“今天把你留下来……其实这件事情朕已经思索好长时间了。朕想另设一个内廷……想听听你对设内廷的一些看法。哦,提早声明,朕跟你只是私下先议议,具体怎么个设法、何时设都没有想明白。你不要感到有压力。”


蒙毅隐约已经明白始皇突然提出设立内廷的真意,乃是因为近年来总是受到来自朝中一股无形力量的制约。一些当断政事却由于以李丞相为首的大臣们或反对或搪塞而不得不中止。但朝廷有三公九卿,百官朝贺,共同议定国事,无端再增设一个内廷,肯定要超越三公九卿之上,成为直接对皇上负责的内枢机构,势必就要冷落朝堂众官堂议?这是首当其冲的大事,也是极为敏感之事。但要装作无动于衷又岂能瞒过皇上那双法眼。始皇岂能知道在这片刻间,蒙毅已经完成这么多思考。蒙毅认为此事非慎重而不能,于是试探性地问道:“皇上,臣愚钝,不知这新设内廷和朝堂三公九卿其两者之间有无冲突?若有,则应当作何处置?再者,这内廷人选是否就……”


“哈哈哈……”始皇帝笑道:“蒙毅,朕不是有言在先吗,只是私下议议么?”接着,他又就相关问题拆解道:“你以上所提几点并不是不可能的。朕正是因为宰辅大臣们各揣异说,却又处处掣肘,造成政不能通、令不能下,所以才出此下策。单设内廷,将国家大政在朝堂悬而难决之事放在内廷,只是有限的几个臣子来商议解决,岂不更快捷、更省事!朕索性先给你挑明,内廷至多选二三名有德有才之臣,并不一定就是宰辅三公,直接在朕身边,向下转达朕之旨意。朕今年感觉特别累,朝堂上多坐一会儿都感觉难以支撑。单设内廷,朕即使是几天一上朝,该办的政事由内廷和朕酌情商定,通报下边也就是了。大臣们可以在本部堂由首辅率领参领国事,岂不甚好?”


“臣,明白了。”蒙毅得考虑始皇的尴尬。几年来,尤其是统一六国以后,朝臣们趋炎附势之风日甚一日,国家政令都在各派别之间为平衡势力而互斗,被当做筹码,大有架空皇帝之势,蒙毅如何看不出来?此时他已经有了应对的办法:“皇上,臣有两个办法或可解决朝廷之根本。”“蒙爱卿请讲。”“皇上,臣以为,单单为设一个内廷,似乎不能解决本质问题,但也不是不能试。是否可从其他途径解决政令难以下达、君臣两重性的矛盾?”始皇帝鼓励他:“继续说,朕看你思路清晰,逻辑关系密切。朕就喜欢你这样。”蒙毅耐心地说:“皇上,没有采纳分封正是要避免重蹈周王朝覆辙,岂不知麻烦也结伴而来。朝臣们揣度圣意,附会公子,则派别越发环抱对立。不如尽早册立太子,使众臣工及众公子绝了这些念头。同时,太子也可尽早涉猎政事,辅佐皇上处理政务,或许以上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不是不可以,不论设不设内廷,册立太子也看似该当。但你想过没有,谁为太子必定会成为众皇子派系们攻讦的目标。则栽赃陷害,无中生有,无事生非,连珠炮似的轰向太子。岂不闻,曾母三闻儿过都要逃之夭夭,更何况纷乱复杂的内宫,到时候必定搞得乌烟瘴气,形同角斗场,拼个你死我活不在话下。就目前情势,立太子一事绝不可提,朕不知道思虑过多少遍了。”


“陛下思虑的极是。”蒙毅只得说:“既然如此,臣看单设内廷可以一试,只等陛下裁决!长期以来,大臣们掣肘,政令下达困难已经由来已久。陛下正当盛年,英睿天聪,明断是非功过从来没有过差池,而百官之言很难统一,派系争斗,不顾客观事实,不顾皇上感受,只从自身私利出发,抱残守缺,往往影响了整个大局。如此看来,政令军令决于陛下一人,这倒是国家的一大幸事。”“很好!难得蒙爱卿能理解朕之苦心。”始皇帝显得很高兴:“好了,今天就议到这里。今番只有你我君臣二人,此事暂时不宜外泄,什么时候设,朕自有分寸。下去吧!”“诺!臣明白。”蒙毅磕头后退出宫来。


二立誓守墓


待孟姜女恢复体能已经是第二年春暖花开之时。坚硬的阴山冰雪融化,滋润着河套一带的千山万壑,将土地浸染得绿意萌萌。青青小草开始大规模返青,梨花一片雪白,桃花汪汪水红,河套大地,千里平原,农人忙碌地在田野里播种。而河套天边,长城之外,漠烟沉沉,极目西方,天地一片浑浊。


那天,孟姜女第一次精神格外得好,坚持要走出户外,孔玑也不拦挡,陪着她走出特别寓所,来到天朗气清的阳光下。人们惊讶地发现,上年刚来时那满头秀丽乌发的孟姜女,如今却已是白发苍苍,体态羸弱。但她清秀靓丽的容颜却依然灿烂,只是脸颊失去淡淡少女般的绯红。已经长时间失神的眼睛此时也异常亮丽,透射着一股灼人的光芒。孔玑见她这么好的精神面貌,非常高兴。并且,在久违的阳光映照下,她的脸上快速堙浸着一片杏红,更增添了她异国女子的魅力。


孔玑寻找话茬:“孟姜姐姐,你身体照这样恢复下去,回南疆有望啊!”孟姜女不屑地说:“谁说我要回南疆?”“怎么,原来你不回呀?终于让我们这里的景色所迷了吧!”孔玑高兴地这样说。没想到孟姜女看了他一眼,说:“自以为是了吧!别以为你们这个地方有多好似的,我留下来的意思是要为我部族死难者守墓三年。你懂吗?”


孔玑惊讶地睁大眼:“……要守三年?”几个月来,孔玑成了孟姜女的义务陪护。这个意志坚强的部族首领在脆弱的时候,连屋里的一点小小响动都会害怕得要命,按照孔玑的说法,简直就是小孩子,动不动就抱头鼠窜,有时候竟然失态地钻进孔玑怀里不敢抬头。孔玑俨然就是一个大哥哥的角色。孟姜女的疯魔症状一直持续了近两个月,使得她连过去最为亲近的蒙恬、扶苏都不认识了。蒙恬见状十分愧疚,特安排几个妇女精心护理,孟姜女这才慢慢有所好转。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磨合,蒙恬一点一点给扶苏讲了他当年认识孟姜女的过程,以及最终义结金兰而不是结为夫妻。


孔玑总是会在孟姜女全神贯注时,搜肠刮肚地给她讲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供孟姜女在嘴里咂摸、思考。孔玑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锻炼、刺激孟姜女的大脑,帮助她逐步恢复记忆。此刻,孟姜女出神地望着远山,就听孔玑说道:“高原的风景线不同于南方的十万大山,不知有多少部族从黄河、长江流域走进那些大山,其结果是再也没能走出来过。他们不是自生自灭,就是蜕变为无数个新型部落。”“何以见得?”呆滞了半天的孟姜女突然这样问。孔玑一时无法回答,只是迂回着说:“本来生活在平原的部族和生活在深山里的部族其发展变化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不一样?你具体说说。”孟姜女意识的反常清晰令孔玑大为惊讶,也更加高兴,这只能说孟姜姐姐已经彻底恢复了记忆。于是,孔玑进一步解释说:“生活在平原地区的部族容易被相互同化,而生活在大山深处的部族则正好相反。”一阵马蹄声响起……从朝廷来的信使公公大声报:“皇上诏书到……”扶苏和蒙恬双双赶紧走出来跪地迎诏。


原来,公子扶苏自去年雪地随孟姜女来到北疆,为彻底整顿边务,他和将军蒙恬没有离开过这里,其原因是长城工地上酷吏任意妄为,草菅人命,一定要坚决加以制止。一向以仁慈著称的扶苏公子竟因此而刀斩酷吏李渔,使北疆上下甚至朝野一片哗然。扶苏的对立派为深究此事,曾经不遗余力对扶苏展开攻讦,妄图逼迫始皇处治公子扶苏。


暗地里,俪妃上蹿下跳,纠结党羽,一口咬定要治扶苏擅杀朝廷能臣李渔的罪名,结果始皇帝装聋作哑就当没听见。整个京城咸阳吵翻了天,纷纷对扶苏杀李渔这件事表示不满。为了一个南方蛮女去杀始皇帝器重的大臣,这扶苏将来要是登基,满朝大臣还不被他杀光……本来大家对始皇崇敬孟姜女就一肚子气,这次可找到发泄的理由了。京城一片沸沸扬扬,北疆岂能不知。幸好上一年蒙恬已将咏霞派往京师打探情报,一条条消息通过秘密渠道,源源不断地送往边关。蒙恬和扶苏权衡利弊,决定以静制动,最终看始皇的态度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