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魂归辽叶河(2)

作者:张地国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8 03:05

|

本章字节:11586字

肖国庆没有答应,他要求叮叮猫将建材总公司发展上了另一个规划中的平台后,就交给蒋祖友接着干,他承诺在七里坡等着叮叮猫。叮叮猫哽咽着点了点头,当他们挥手告别时,叮叮猫难过得滚下了眼泪。


五肖国庆终于又回到了永平县,回到了辽叶河,回到了七里坡的知青屋。他将知青屋重新修缮了一番,恢复了当年的摆设,唯一的变化就是油灯换成了电灯。


冉广兴劝肖国庆在知青屋的地上盖一栋别墅,他坚决不同意,他说要住别墅就不回七里坡了。东临市有许多豪华的别墅,就因为没有当年的知青屋,他才回到了七里坡。他只想回到这里与曾经给自己无数欢乐和痛苦的山野相伴,与心爱的永洁相伴,与永远尊敬的父亲相伴,与他情同兄嫂的李勇、秀芝和纯朴的乡亲们相伴。


肖国庆想把雷祖庙小学办成一流的学校,让七里坡走出更多的人才,他想在七里坡种下更多的树,让七里坡的山更加郁郁葱葱。


在新千年来临之际,肖国庆正式回到了七里坡,他的户口也终于回到了辽叶河。当他拿出已发黄而且皱巴巴的户口簿时,不由得鼻子一酸,那控制不住的热泪掉了下来。夏世平书记接过这张陈旧的户口簿时,也不由得眼睛有些发红。


三十年前,肖国庆的户籍由万川市迁入辽叶河公社,从竹岭农场出来后,户籍这些年来一直没法落下去,伴随着他在东临市一路飘荡。三十年后,他那发黄的户籍就像他自己一样,一起回归了辽叶河。也许,冥冥之中,命运早就注定他的一生属于辽叶河,属于七里坡了。


三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是短暂的,在人的一生中却是漫长的,它是一个人生命旅程中最精彩的年华,三十年足以书写人生最精彩的华章,但肖国庆自己也不知道哪些篇章是他一生中的精彩。


但他知道,李勇、王永洁、秀芝在三十年中,用生命写下了最质朴的真情,最朴素的善良,最纯粹的美丽。


而他们的真善美恰恰就是人类社会一直在孜孜不倦为之追求的价值观。


(全书完)


归辽叶河魂


———简评《魂归辽叶河》的人物形象


文铁树《魂归辽叶河》取材于20世纪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21世纪初,时间跨度30年,情节曲折,人物众多。读着这部,犹如徜徉在历史长廊,观一幅历史画卷。


坚韧、坚强、执着是这部的主题;仁爱则是这部的主旋律。而这一主旋律由一群小人物唱响。塑造了一群鲜活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深刻揭示了“魂”这个主题。


以万川市三个知识青年在永平县辽叶河公社插队落户的命运为主线,展开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作品中有正义和邪恶的斗争,有爱与恨的冲突。用浓墨重彩书写了人间真情,将人性中的善和美尽情展现。


“仁爱”乃中华民族文明之核心,古先贤孔子认为“仁”即同情和爱人。他曾告诉他的学生樊迟:仁就是“爱人”。即仁者爱人。他大声疾呼“爱人”、“安人”、“安百姓”。“仁”学奠定了以民为本的人本思想和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几千年来这个理论为后人所接受并加以弘扬,成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条件,成为中华传统美德。


《魂归辽叶河》具有浓郁的民本思想,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生动地传达出“仁爱”的思想和道德观念。作品采用多种手段塑造了一组人物群像:肖国庆、李勇、王永洁、李秀芝、蒋天洪、冉广兴、秋菊等,他们无一不是爱的化身,无一不是仁的代表。作品处处焕发着仁慈的光辉,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李勇是三个知青中最年长的一个,他貌不出众,语不惊人。憨厚老实,踏实勤奋,坚韧质朴,是个实干家,生产好手。被评为县里的十大优秀知青。


作者对他主要采用了行动、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将李勇的性格放到身心备受磨难之中展现。


他第一天到生产队途中在七里坡上就被毒蛇咬伤,命在旦夕,生产队的副队长李德富舍命相救,使其免遭一死;修水库时他为了救社员被条石砸断了小腿;为了改变生产队的落后贫穷面貌,治理沙子坡,栽种梧桐树和川穹,他和肖国庆一起夜以继日地加班;为救生产队的一头耕牛脚腿致残;推荐读大学被别人调包,心胆俱裂的他又被人误伤险些送了性命;他冲破家庭障碍,义无反顾地与农村姑娘秀芝相爱,安家生子;最后他在为修建雷祖庙小学备石料时,为救一个小学生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他在血泪中不断成长,在磨难中渐渐成熟。他爱这片土地,更爱这里的人。他爱到极致时,毅然决然二度下乡扎根七里坡,将深情和生命奉献在这里。


作者通过李勇这个形象,引出了父母的慈爱、李德富的大爱、秀芝的真爱,蒋队长及乡亲们的关爱。尤其是李德富毫不犹豫救他的壮举,深深震撼着他的心灵,那是他来七里坡上的无私大爱的第一课。“他对着李德富的坟,在心里默默地说:‘李伯伯,感激您的救命之恩,我会把您的恩情永远铭记在我的生命里……’”后来他真的做到了,他用行动回报了这片热土给他的恩情。


故事似乎显得有些沉重,然而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感动,这个人物形象告诉我们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只有心中有大爱的人才会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才会宽恕伤害过自己的人。他用宽厚仁慈、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大爱之歌。


王永洁,一个美丽善良的女知青,她头脑清醒、敢爱敢恨;她柔情似水,坚强如钢,把知识、青春、生命献给了七里坡。她在里,是个可亲可敬的乡村教师形象。


她爱七里坡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她曾满怀深情地赞美她的学生:“他们就像山里的刺果红,不需要沃土,不在意谁的呵护:逢春生绿,逢夏绽花,逢秋绽彩……像粒粒红珍珠般的,圆圆的果实挂在低矮的树枝上。”为了让孩子们上学读书,她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在暴风雨中,她为救孩子身受重伤。在经济大潮涌来时,许多家长外出打工,造成孩子失学,永洁心痛不已,她说:“学生的流失,其实是流失了希望和未来。”她焦虑的是学生的前途,更焦虑的是祖国的未来,全然是身在七里坡,心忧全天下的仁爱之人。她不辞辛劳,不顾病痛的折磨接送留守孩子们坚持上学读书。她艰难而执着地践行了自己的诺言:“我会用自己的肩膀垫起孩子们迈出大山的脚步。”李秋硕就是她用肩膀垫出去的杰出青年,他迈出了大山,来到北京的高等学府,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永洁最后倒在了她挚爱的讲台上,“她大口地吐着鲜血”、“她的脸一下俯在了讲台上,手软软地滑落在椅子上”,她把知识献给了七里坡的学生,把生命留在了七里坡,把眷念留在了知青屋里。她的仁慈之举、大爱之情,谁不为之动容!谁不为之感动!


她忠实自己的爱情,在共同的劳动中她爱上了同学肖国庆,为了那份爱,她毫不犹豫地留在了七里坡,无论境况如何恶劣从不动摇。在肖国庆被无理扣押时,她挺身而出,义正词严,和李勇一道,带领辽叶河的知青为释放肖国庆奔走呼号;肖国庆误上邪路被判刑十八年,她拒绝了肖国庆离婚的请求,一如既往地爱着他。至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在最后的日记里写道:“我好想———将那份心绪向你诉说,说那远去的岁月里曾经唱过的歌,歌声润出的泪至今蕴藏心窝;我好想———让你的心里有我,因为你仍然让我心潮澎湃,激情似火;我好想———与你在一起,带着那往日的欢乐,陪你走过竹岭农场的十八个酷暑寒冬和无尽的企渴。”如泣如诉,哀婉凄楚,读来痛彻心扉!


这一细节描写,逼真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深挚情感,她的爱是那么纯洁、真诚、美丽,这个细节使永洁有血有肉,鲜明丰满,更具艺术感染力。


在作者的笔下,我们还看到李秀芝这个优秀的大山女儿,大山淳厚的土壤赋予了她灵秀的姿态、善良的秉性、诚挚的情感和宽厚的胸怀。她勤劳朴实,善解人意,集女儿的柔情男儿的刚强于一身。


她爱上憨直的城市知青李勇,为他悉心疗伤治病,为他排忧解难;她还用自己的鲜血挽救了李勇的生命,这个大山女儿的血和城市男儿的血融在了一起,他们的爱是鲜血凝成的。


在作者精心安排下,她和李勇成为了一对同生死共患难的夫妻,让她享受了爱情的甜蜜,也饱尝生活的磨难。李勇的离去令她痛不欲生,女儿的丢失又使她悲痛欲绝。然而心中的那份爱支撑着她坚强地站立起来,她要把儿子培养成人,兑现给李勇最大的爱。“为了维护儿子上学的权利和机会,她将理与情,诚与义相容”,她的大仁大义,教育了儿子,化解了儿子与他人的纠纷,赢得了尊重。


为了供儿子读大学,她也南下打工了。在建筑工地上,她的乐善好施,勤劳诚挚,受到工友们的爱戴,称之为“秀嫂”。为救老孙头,她奋不顾身,重伤而逝。


总之,这几乎是个很完美的形象,她做到了“恭、宽、信、敏、惠”,达到了一个至高的境界。她的身上聚集了中国普通女性的美德,她的言行诠释了真善美的内涵。


也寄托了作者对母爱无比敬仰的情怀。


肖国庆,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也是本的一个核心人物。他聪明智慧、热情洋溢、朝气蓬勃。他的父亲是一个南下军人,他秉承了父亲的性格,敢作敢为,极富正义感,有干劲,有魄力,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作者将他投入当时的政治斗争旋涡中,让他的命运在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上颠簸,在爱恨的煎熬中成长。


他是那个时代热血青年的典型代表,他满怀革命理想,崇拜革命英雄,1966年初中毕业,他独自扛着红旗徒步上了井冈山;积极响应党的号召1970年又上山下乡,来到永平县最偏远的地方———辽叶河公社光明二队。那里的贫穷落后让他震惊,他决意要用科学知识改变七里坡人“挖千年泥巴还是受穷”的命运,然而现实与他的理想差距太大,他不屈地抗争,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他与生产队长将麻子悄悄搞起了“试验田”,在沙子坡栽种桐子树。结果树还未栽,沙子坡的一个哑炮把他“炸”进了监狱;他为李勇上大学被调包义愤填膺,决定要不惜一切代价为李勇讨回公道,他的义举却被公安局扣押,老父为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然不久他却因此成为“反潮流英雄”被当作典型备受各级领导赞赏,在全县宣传;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的政治天空迷雾团团,他懵懵懂懂地跟着领导为理想而“奋斗”着,写文章,搞演讲,狂热到来不及接受亲朋们的劝告,身不由己地卷入那场权力之争的旋涡,成为了“三种人”,被判刑十八年,二进监狱接受劳动教育。


他跌跌撞撞一路走来,伤痕累累,身心疲惫。在劳教农场,他面对了那个“十八年”,对自己的轻率幼稚痛苦不堪。也在这个时期,他思考了、认识了许多问题,真正走向了成熟。


这个人物命运的沉浮紧紧抓住读者的心,为他悲、为他喜,迫不及待地读下去,这应该是情节设计,人物塑造较为成功的地方。


严酷的政治斗争将肖国庆的人生抛到了最低谷,然而作者并没有让他就此了结人生,只是给了他重新崛起的一个起点,因为他心中还有爱。七里坡的亲人和那块贫瘠而热情的土地,是他不灭的希望,是他再次奋起的巨大动力。


为了实现他的夙愿,他在劳教场认真改造,刻苦学习,学成了烧砖瓦的技术。立功表现减刑后出狱。正赶上开革大潮在中国大地蓬勃兴起,他毫不犹豫地投入其中,南下创业,几经艰险终获成功。


1999年,他投资成功为七里坡、辽叶河修建了通往县城的公路,修建了辽叶河中学,重建了七里坡的雷祖庙小学。


21世纪初,他毅然辞掉所有职务和头衔,离开了喧嚣浮躁的城市,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辽叶河七里坡知青屋,将永远守候在父亲肖永兴、爱妻永洁、兄嫂般的李勇和秀芝身边,守候着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心中的那份挚爱!


通过这个人物,我们看到了那一代人从单纯冲动到坚强成熟的成长历程,看到了那一代人不懈奋斗的执着精神,看到了那一代人是怎样用血泪和不屈精神铸就了大爱之魂。主题也由此得到了升华。


这个人物也是线索人物,他联系着市、县、公社、大队、生产队各层的人物,他引出了一系列波澜起伏的故事,他的经历推动着故事情节发展,将精彩逐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围绕着他,美、丑、悲、喜,戏剧般上演。


南下干部老县委书记阳一湘,在肖国庆为七里坡种桐子树被抓时,他拍案而起,实事求是地处理了这个“案件”,维护了党的知青政策,却被下放;辽叶河公社党委书记黄国忠,体察民情,巧妙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他和大队书记冉广兴,在推荐大爱在辽叶河流淌知识青年上大学的问题上坚决抵制歪风邪气而丢掉了官职;生产队长蒋麻子敢爱敢恨,他对三个知青倍加爱护,积极采纳肖国庆的策划,在实施过程中,他痛失妻儿……。这一群人的言行也把大爱演绎得淋漓尽致,读来回肠荡气。


作品中,张明华这个人物很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作者通过他的一系列表现,深刻地揭露了以他为代表的极少数人趋炎附势,以权谋私的丑恶嘴脸。这个人物反衬了广大干部坚持正义的高贵品质。


作品还尽情渲染仁爱的力量:自私狭隘的蒋德才、蛮横无理的陈金凤、穷凶极恶的叮叮猫、仗势欺人的“官太太”等无一不被肖国庆、李勇、秀芝等人的正气、善举、大义所感化,使他们弃恶从善。


中的人物,大多都在贫困中挣扎,在困惑中寻觅,在困境中奋斗。他们人生的沉浮则强烈地折射出那个时代中国的现状,展示了祖国和人民走过的一段艰难历程,歌颂了仁爱的美好和巨大力量,表达了对美好人性的呼唤。因为我们的时代需要这样的文化,需要具备仁爱美德的人,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


不难看出,《魂归辽叶河》是一部把仁爱形象化、艺术化了的巨著,作者始终把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创作的宗旨,所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极有文化魅力。可以说这部是歌赞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弘扬灿烂民族文化的优秀作品,值得一读!


铁树,本名严华,女,重庆作家协会会员。下乡当过知青,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全国报刊发表诗歌、散文200余篇(首),出版散文集《回归》和古体诗词赏析专辑《诗韵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