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纪锋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0
|本章字节:10122字
直面山西,勇挑重担!
山西确实是个烂摊子,烂得不得了。说它烂,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闭塞落后。在中国版图上,山西是一个内陆省份,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贫困落后,素称贫瘠之地。晚清以来,随着洋务事业的兴起和洋货的涌入,山西传统的手工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较之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偏僻的山西,其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儿。
第二,吏治腐败。俗话说,山高皇帝远,当官没人管。山西就是这样,因为远离朝廷,山西的吏治黑暗腐败到了极点。官员从上到下都在贪赃枉法,盘剥民膏,滥竽充数,慵懒无为。可以说,整个山西的官场,积弊深重,污浊不堪。
第三,烟患严重。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在禁烟的问题上完全屈服于西方列强,从而使得鸦片这一摧残中国人民身心和民族意志力的毒药,合法报关进口。从此,鸦片在中国畅销无阻,种植无数。
山西的情况更加严重,各道府州县,遍植罂粟;士农工商,俱嗜烟毒。有史料记载,山西吸食鸦片者,“乡村十人而六,城市十人而九,吏役兵几乎十人而十”。
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山西,从官吏到士兵,再到市民和村民,绝大部分人都在吸食鸦片。一个省,从官吏到士兵,从城市到农村,都是这般光景,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第四,民生凋零。因为全省广种鸦片,绝大部分的耕地都被挤占,所以老百姓没有粮食来源,贫困和饥饿长期困扰着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各级官员还层层盘剥,变本加厉地制定苛捐杂税,百姓必然不堪重负,生活苦不堪言。
光绪三年(1877年),山西全境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全省1600万居民中,就有500万人饿死,另外几百万人或者逃荒,或者被贩卖到外地。一些百姓在吃光了树皮草根之后,竟然把亲生儿女卖掉换吃的!
更有甚者,有些地方还发生了“人食人”的人间惨剧!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那些丧尽天良的贪官污吏,还将朝廷下发的赈灾钱粮据为己有!
慈禧的意图
这样的一个山西,不是烂摊子是什么?张之洞面对的正是这样一个烂摊子,也许他毫无思想准备,也许他十分忐忑,但作为慈禧的宠臣,他必须要为慈禧效力。慈禧指到哪儿,他就得打到哪儿。否则,他就难以报答慈禧的破格提拔之恩。
慈禧任命他为山西巡抚,也是对他的信任和考验。信任不必说,考验则是慈禧的真正意图。长久以来,没有一个巡抚能把山西治理好。远的不说,单说最近以来的三任巡抚:曾国荃、葆亨、卫荣光,在他们三个人中,除了葆亨是贪赃枉法之徒外,曾国荃和卫荣光都是屡立战功、赫赫有名的朝廷重臣,但他们治理山西就是不行。
光绪二年(1876年)二月至光绪六年(1880年)六月,曾国荃担任山西巡抚。他当政期间,注重治理饥荒,他的做法没错,因为民以食为天,但其他行业发展却依旧滞后。而曾国荃年事已高,一身伤痕,他也不愿花太多的心思和力气为山西做更多的事情。
曾国荃升任陕甘总督后,原布政使(主管一省财政及人事的长官,巡抚的属官,从二品)葆亨代理巡抚。葆亨长期盘踞在山西,他树大根深,一手遮天,贪赃枉法。他代理巡抚的时间虽然只有五个月,可那五个月,山西更加黑暗腐败。
葆亨执政不力,朝廷便调卫荣光(?—1890年,河南新乡人)出任山西巡抚。卫荣光早年随胡林翼从军作战,后来长期担任山东盐运使、按察使,在山东巡抚阎敬铭、丁宝桢的领导下工作。光绪皇帝继位后,他任升浙江布政使,并代理浙江巡抚。从资历上看,他算得上是一个很有工作经验的封疆大吏。
卫荣光到山西后,很想干一番事业,可面对这么一个烂摊子,他也是力不从心,加上受葆亨的掣肘,他很难按自己的意愿执政。结果不到一年时间,朝廷就把他调为江苏巡抚。
当官的意义和真谛
山西一直没治理好,不是说曾国荃和卫荣光没能力,而是说明他们治理山西的力度不狠,决心不足,方法不当。正因为此,慈禧才考虑调任张之洞。
在慈禧看来,只要张之洞能把山西那个烂摊子治理好,那么他就不是一个只会上书言事的愤青,而是一个可堪大用的国家栋梁,更加值得重用。
张之洞明白慈禧的心思,他决定厉兵秣马,直面山西那个烂摊子。经过多年圣贤书的熏染和官场的历练,他深深懂得当官的意义和真谛:当官就要为国分忧,为民做主,否则不如回家种红薯。慈禧如此重用和信任我,我当然得为她分忧,为国为民服务。当官就要勇挑烂摊子,勇挑烂摊子的官员不是傻子,也不是二杆子,而是当官的金点子。只要你把烂摊子挑起来了,并收拾干净了,那么你就是人才,你具备做大官和做大事的能力。这样,领导会更加看好你,也会更加重用你!
壮志雄心
光绪七年(1881年)腊八节,张之洞进宫向慈禧言谢道别。行罢跪礼,感恩言谢后,慈禧特意叮嘱他说:“当今时事艰难,你要好好为国家办事,如遇到什么问题,就随时上奏吧。另外,你还要留心为国访求人才啊!”
“留心为国访求人才”这句话,是慈禧对张之洞真正的训话,张之洞将慈禧的话牢记心间。回到家里,他把二子张仁颋、二女张仁准交给长子张仁权夫妇(已经成家)照顾。随后辞别了亲朋好友,带着几个随从,于腊月十一日从北京出发了。
赴任路上,张之洞微服私访,但见山西“民生重困,吏事积疲,贫弱交乘”,“堂堂晋阳一派阴惨败落气象,有如鬼国”。这是什么鬼地方啊?张之洞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但这一切没有把他吓倒,反而激发了他要把山西治理好的斗志和决心。
山西,我来了。过去,你不太平,那是因为我没来。如今,我来了,你还是不会太平。不过,我最终会还原你一个太平!
腊月二十二日,张之洞抵达太原。未及休整,他就和前任巡抚卫荣光办理了交接手续。第三天,他就正式走马上任山西巡抚。
从这一天起,他给自己立下了一个怪异的作息规律:每日丑时二刻(凌晨一点半)起床,寅时初(凌晨三点)开始办公,辰时初(早上七点)开始接见下级官员。
张之洞的作息时间确实不同于常人,这是他自小挑灯夜读养成的习惯,他是一个典型的夜猫子,他这么制定作息时间,就是要给全省的官员树立一个勤政的榜样,因为山西官员的最大恶习就是慵懒无为。
为了表明他治理山西的雄心壮志,上任第二天,他就给朝廷上了一道《到山西任谢恩折》,他在折子里提出了一系列治理山西的设想,并郑重其事地表达决心:“身为疆吏,固犹是瞻念九重之心;职限方隅,不敢忘经营八表之略……”
张之洞的雄心可嘉。然而,折子送达朝廷,并在官报上刊登之后,那“经营八表”四个字,却引起了舆论的轩然大波。那些曾经受过清流党,特别是张之洞参劾的朝臣,纷纷朝他拍砖:“八表,就是指天下。张之洞要经营八表,岂不是要经营天下?他这是要做皇帝啊!”
一些爱挑事的人,进一步起哄:“张之洞太狂妄了,如果雍正、乾隆爷在世的话,还不要了他的脑袋!”这些人分明是要置张之洞于死地,他们深知慈禧敏感多疑的禀性,以她的禀性,肯定会治张之洞狂妄犯上之罪,但他们集体失算了。因为慈禧相信张之洞,也了解张之洞。反过来说,张之洞也了解慈禧,他是那么聪明有才,他不可能让慈禧对他有任何疑虑。
张之洞的“经营八表”其实是代表朝廷讲的。作为疆臣,他当然不能忘却朝廷经营天下的宏伟蓝图。既然朝廷安排他治理山西,那么他当然要代表朝廷表一表决心。而山西是天下的一部分,他代表朝廷经营天下就是在尽臣子的本分,有什么可拍砖的?
慈禧当然明白这层道理,面对朝臣的指责,她没作任何表态。她没作任何表态,就是给拍张之洞那些人的极大打击,同时也是给张之洞的极大支持。
张之洞对此毫不在乎,他甚至懒得公开辟谣或正面回应,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我经营八表的事,他们知道就知道吧,他们管不着我,我也管不着他们(知则知矣,管则不管也)。”
张之洞看上去很淡定,内心却激流涌动,他暗暗告诉自己:我一定要把山西这个烂摊子挑起来,并清理干净,然后再干几件大事!
拔掉钉子,清除贪官!
动一动地头蛇
经过沿途考察和深入了解,张之洞认为山西的官吏太腐败、太恶劣、太慵懒,如果不把这帮贪官污吏治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执政思想都是扯淡,而这帮贪官污吏也是张之洞治理山西的绊脚石和钉子。
既然是绊脚石和钉子,那就把它们踢开或拔掉好了。可事情没这么简单,山西上至布政使,下至各州县官员,都是在当地盘踞多年的地头蛇。他们根深蒂固,背景复杂,盘根交错,黑白颠倒。多少年来,没人敢动他们,如果敢动他们,那个脾气又臭又硬的曾老九早就动手了,还能等到现在?
还有那个长期在山西担任布政使的葆亨,他其实是一个旗人,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他一直高高在上,为所欲为,没人敢说他半个不字,就连又臭又硬的曾老九,对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曾国荃倒是想动他,可他背后不知站着多少朝廷要员和满蒙亲贵。曾国荃深知,谁要是敢动葆亨,谁就吃不了兜着走。他不想兜着走,所以他对葆亨的所作所为视而不见。
且不说曾国荃不敢动葆亨,就是他敢动,从行政隶属关系上来说,也不容易动。因为布政使和巡抚都是从二品官,布政使相当于主管财务和人事的省长,职务虽比巡抚低了一点,但巡抚并不是布政使的直接领导,布政使归户部和吏部领导。这样一来,巡抚想动布政使,就得通过很多道关口,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张之洞不管这些,他不管葆亨是不是皇亲国戚,不管他有什么背景,也不管他归谁领导,只要他是贪官污吏,就一定动他,绝不留情!但这件事不能蛮干,既要讲究策略,还得掌握确凿的证据,否则就会很被动。
思来想去,张之洞决定对全省官员摸底考查,只要发现官员有贪赃枉法行为,就立即参免,这样既能杀一儆百,也能对葆亨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只要震慑到了他,随后的工作就好开展了。
春节刚过,张之洞就下发了一道考查全省官员的巡抚令,命令各级官员在半月之内,以分级负责制的形式对全省官员全面考查摸底,然后将实际情况汇报省府,再由省府核查取证,做到优胜劣汰,奖惩分明。
半个月后,官员考核报表如期汇报省府。这年三月,张之洞依据报表情况,一口气参免了九个州县级贪官污吏。
一个省的九个州县长官同时被参免,这件事不仅震动了整个山西,也轰动了全国。因为在极度黑暗腐败的晚清官场上,基本上都是官官相护、上下讨好、假公济私的局面,没有哪个官员敢这么大手笔参免属官。
张之洞的这个大手笔虽然很具愤青特点,但实在给力和解气,山西官场的积弊和污浊,也被他这一记重拳打得魂飞魄散。葆亨也是浑身发麻,两腿发软:哎呀妈呀,这个张之洞可真不是好惹的,我要倒霉了。
得力的助手
张之洞这次考查摸底,不单单是重拳出击贪官污吏,同时也是为了寻找一批贤能、得力的官员。治理山西,不能凭他一己之力,而需要一批忠诚可靠、仁政爱民、勤奋能干的官员,这样的官员越多越好。可喜的是,他发现了这样的官员,他们是太原知府马丕瑶、候补直隶知州方龙光、朔州知州姚官澄、阳曲知县锡良、万泉知县朱光绶、太原知县薛元剑六人。这六个州县级官员受到了张之洞的奖励后,又被委以重任,从此成为他的得力干将。
一方面是参免和惩处,另一方面是奖励和重用,张之洞这样做,既表明了他铁腕治吏的强硬决心,也体现了他恩威并施的官场手段。仅此一举,他就在山西树起了威严。从此,山西各级官员们不敢再像以前那样腐败、恶劣和慵懒了,取而代之的是谨小慎微,勤政为先,包括那个不可一世的葆亨。
葆亨着实有些慌了,因为张之洞开始动他了。
张之洞重用勤政干练的太原知府马丕瑶,就是让他带头彻查葆亨贪赃枉法的证据。经过一段时间的斗智斗勇,马丕瑶终于查证:葆亨长期把持省库,滥放银款,在代理山西巡抚期间,他曾一日放银60万两,致使山西总兵(武职外官,正二品)罗承勋和参将(武职外官,正三品)王同文贪欠公款达75000两银!
又一条地头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