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抗争条约,克死政敌(1)

作者:梁纪锋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7 23:28

|

本章字节:8034字

李鸿章的无奈


且说李鸿章依慈禧之令复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进京同八国联军谈和时,八国联军已把中国北方蹂躏得惨不忍睹,一片狼藉。


闰八月十八日,李鸿章正式抵达北京,他和奕劻这才开始同八国接触。但八国联军一直在为如何瓜分中国、惩治中国战犯、索赔数额的问题争得不可开交,甚至你死我活。


原来,参加联军的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俄国都有瓜分中国领土的想法。而英国和美国则以商业利益为重,希望中国开放门户。同时,他们对日本和俄国的野心感到不安。因此,对于中国,这八个国家是各怀心事,各有所图。


直到冬月初三,这八国才将他们议定的《议和大纲》交给李鸿章和奕劻。但慈禧当时是向11个国家开战的,这时另外三个国家也加入了进来:比利时、西班牙、荷兰。从各国的态度中可以看出,中国同各国不是谈判,而是要无条件地接受其制定的条约。对于各国制定的条约,中国只有听从的份儿,没有讲价的份儿。


《议和大纲》主要内容包括:向11国赔款;清军杀死了日本和德国使馆书记,须派亲贵大臣赴日本和德国谢罪;严惩纵容义和团和清军向八国开战的首犯;军火及其原材料不准运入中国;拆除天津大沽口炮台和海防设施;各国驻兵护卫各国使馆;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成为清政府与列强交涉的专门机构……


这个条约比《马关条约》还要苛刻,李鸿章叫苦不迭:老子当够卖国贼了,老子好不容易隐身了五年,如今却又要签订这种卖国条约,老子真是人生不幸啊!其实老子压根不想卖国,可卖国的事偏偏找上老子,老子怎么办呢?


慈禧的欢心


无奈之下,李鸿章把《议和大纲》内容全文电奏已逃至西安的慈禧。


李鸿章满以为慈禧看了《议和大纲》后,会抵制一下子,没想到她竟然大喜过望:哎呀妈呀,洋人太好了,竟然对我这么宽容,看来他们没有一点要惩治我的意思啊,我真是太感谢他们了。喜庆之余,她电令李鸿章“尽如约”。


李鸿章差点吐血。因为慈禧不仅全部答应了《议和大纲》,还向帝国列强表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为了讨取帝国列强的欢心,她竟然不惜出卖国家主权利益。


对于慈禧,李鸿章很无语,他只是怅然感叹:这个国家真的快要完蛋了,有这样的败家女人当家,这个国家何愁不完蛋?还是快点完蛋吧!


遭遇克星


李鸿章执行《议和大纲》没在慈禧这里遇到阻力,却在张之洞那里遇到了巨大的阻力。


慈禧令李鸿章和奕劻为全权大臣的同时,也令张之洞和刘坤一为会办大臣,慈禧还指示李鸿章应随时同张、刘电商谈和事宜。可李鸿章从来不和张、刘商量,而是通过朝廷转达。


李鸿章为什么这样做呢?我想原因有两点。


第一,他一生所签订的每一份条约,都遭到了张之洞的极力抗争、抵制和炮轰。张之洞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强势和顽固,他实在是害怕了,他害怕张之洞的臭脾气。他惹不起,但他躲得起,于是他想躲着张之洞,就和张之洞玩起了躲猫猫。


每次签约遭到张之洞的强力抵制时,他都有这样一种感觉:你张之洞这辈子就和我过不去,你简直是我的克星。在签约这方面,我不怕慈禧就怕你,你就是为抗争条约而生的!


第二,他知道这次签订条约非比以往,以往签约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和可能,但这次是万无可能的,这次中国面对的是11个国家,你要是不接受他们的条约,他们就会翻脸,就会接着打你,后果不堪设想。与其后果不堪设想,还不如全盘接受。


基于这种想法,李鸿章没和张之洞、刘坤一沟通情况。在他看来,你张之洞就是再强硬,也奈何不了11个国家。要不然,你来跟人家谈判试试,别老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李鸿章的想法有一定道理,但他的克星张之洞对此很不满。


冬月初五,也就是李鸿章拿到《议和大纲》的第三天,张之洞从盛宣怀那里得知了议和内容,他当即就电奏朝廷(他也不和李鸿章沟通),提出了他的抗争和修改意见:


1、如果禁止军火及其原材料运入中国,那中国就永无御敌之具了啊,中国该如何立国?这一条太狠了,必须删去。


2、如果拆除天津大沽炮台和海防设施,同意各国派兵保护各国使馆,那中国就没有自主权力了啊,中国从此永远不能平安。因此,这两条也应删去。


3、《议和大纲》称义和团和清军围攻各国使馆是奉朝廷之令,这种说法不妥,不够和谐,有损朝廷和慈禧的名誉,也应该删去。


慈禧虽然满口答应了《议和大纲》,但对张之洞提出的修改意见深以为然,于是她令军机处转告李鸿章:依张之洞的意见,同各国交涉。


李鸿章气死了。他非常难办而又非常恼火:你张之洞可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以为我不想争啊,我敢争吗?目前的《议和大纲》是列强争执了好几个月才搞定的,你要是敢跟他们争的话,他们不和你玩命才怪!我就想不明白了,你张之洞为什么老跟我过不去呢?特别是我每次签约,你都跟疯子一样上蹿下跳地反对,好像大清国是你一个人似的。我真是倒霉,和你共事实在很悲催,你就是我的克星,你就克死我吧你!


张之洞也知道抗争《议和大纲》的可能性不大,但他认为“大纲目不能改,细目必当切商,能补救一分,就少一分之患”。也就是说,该争取的必须争取,不能匆忙签字画押。


然而,李鸿章就是想早点签字画押,以期尽快结束这段痛苦的人生历程。为此,他还不断催促慈禧回京,好替他做主,替他扛骂。


张之洞似乎看出了他的意图,于是针锋相对地提出:在湖北荆州设立行都,先迎慈禧和光绪住进荆州,待北京和天津绝对安全后,再恭送慈禧和光绪回京。


李鸿章叫苦不迭,欲哭无泪:哎呀妈呀,张之洞,我真是服了你,你咋这么能和我过不去呢?看来你真是我的星克啊,我他妈恨死你了!


出于愤恨,李鸿章逐条驳斥了张之洞提出的抗争和修改意见,并毫不留情地嘲笑张之洞:“不料张总督在外为官二十多年,竟然还是二十多年前在京的书生习气!你是局外人,你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盖局外论事易者也)。”


面对李鸿章的嘲笑,张之洞也是恶言相讥:“合肥(李鸿章)谓鄙人为书生习气,诚然。但书生习气似乎较胜于中堂习气耳。如果在列强面前连书生习气都没有的话,那一切都没指望了。你凡事不与我和刘坤一商量,我和你说话简直比跟洋人说话还费劲(不与刘张相商,不谓外国人易说话,而中国人反难说话也)!”


这一嘲一讥,也使两人的关系再次降至历史最低点。


李鸿章三陷“卖国门”


张之洞虽然和李鸿章说话很费劲,但该争的他还是要争。他的抗争,给朝廷和李鸿章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李鸿章把他恨得牙齿作响,但慈禧有令,李鸿章不得不同列强交涉。


然而,帝国列强没有半点商量余地。冬月十一日,在帝国列强的迫使下,李鸿章和奕劻代表清政府在《议和大纲》上签了字。消息传出后,国人即刻痛骂:“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李鸿章第三次陷入“卖国门”。


这一次,他气得吐血了,真的吐血了。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他想尽快结束谈判,希望八国联军尽早撤出北京,希望慈禧和光绪早点回来。可《议和大纲》签字后,八国联军并没有撤军的迹象。各国的意思很明显:必须把赔款的数额定下来,必须亲眼看到清政府惩办中国战犯。


在这两件事情上,张之洞又和李鸿章展开了激烈的争执。


李鸿章非常地无奈,他已经没有力气跟火气正旺的张之洞争斗了,只好一次次催促慈禧,最后还是慈禧出面作出了决定:杀了中国“战犯”,先向列强们表达诚意,然后再谈赔偿款。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正月,慈禧毫不留情地对中国“战犯”作出了处理:将端亲王载漪、辅国公载澜发配新疆;令庄亲王载勋、刑部尚书兼军机大臣赵舒翘等人自尽;将军机大臣刚毅、山西巡抚毓贤、礼部尚书启秀等人处斩。


这些王公大臣都是主战派,当年和慈禧一条心且生死与共,如今就因为慈禧要向帝国列强表达忠心,他们都得上断头台。


无情的悲剧!


至此,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所有主战、主和的王公大臣,都被慈禧处决了。主和该杀,主战也该杀,那主什么不该杀啊?屈死的冤魂们,别多想了。谁让你们生在这样一个窝囊而动荡的年代呢?谁让你们摊上这么一个女领导呢?啥也别说了,好好安息吧。


惩治了“战犯”后,李鸿章接着和列强谈赔款。列强提出了4亿5千万两银的天价索赔,并侮辱李鸿章说:“4亿5千万两银,当由4亿5千万中国人偿还,人均一两!”


这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羞辱。


张之洞气得不行,他又对李鸿章施加压力,李鸿章害怕自己再吐血,于是避其锋芒,把皮球踢给慈禧。张之洞知道要坏事,于是立即联络18个省的督抚进行坚决抗争,可慈禧终究畏惧列强,便电令李鸿章“应准照办”。在列强面前,慈禧和李鸿章总是这样,张之洞回天无力,他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赔款协议成为既定事实。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李鸿章和奕劻代表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极其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内容与《议和大纲》基本无异,只是对赔款事宜作了详细规定:赔偿各国共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98亿两,这是当时中国年总收入的12倍。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按期给列强赔款。但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加入协约国参战获胜,因此停止对战败的德、奥两国赔款。


民国六年(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也宣布放弃索要余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