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少农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3:47
|本章字节:8876字
阮咸答道:“清静!不过是遇到土匪两三次、官兵七八回而已”。
大家都笑了。
阮浑呆问:“怎么官兵比土匪还扰民?”
阮籍向儿子解释道:“历来如此。阿咸你是如何应付的?”
阮咸神采飞扬起来:“土匪们见了邱大哥,那还不敢紧闪躲?至于官兵们,我们见这帮东西太不成样子,大大地收拾了一场。”
阮武问:“邱大哥是谁?”
阮咸道:“大盗毋邱俭是也。”
大家都沉默了一下,暗想阿咸的胆子也真大,竟敢和大盗来往!
阮浑问:“彼众我寡,如何收拾?”
阮咸大笑:“兵法在焉”。
阮籍问:“不知阿咸所用的是太公兵法,孙子兵法,还是诸葛兵法?”
阮咸道:“都不是,我用的乃是‘阮氏兵法’也。”
四人欢笑。
阮籍问:“听说毋邱俭他们搞大了?”
阮咸点头道:“不错。”
阮武问:“有多少人马?”
阮浑兴奋道:“有一百人吗?”
阮咸轻篾地瞥了弟弟一眼:“岂只百人!邱大哥如今已是万军之首,麾下人马共有三万余,足以成大事了”。
阮浑与阮武都感骇然。阮籍点头道:“不错不错。那么阿咸你…一”
阮咸知道叔父想问什么,爽快地回答道:“我没有加入他们,只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与邱大哥交了个朋友而已。这次他陪我回洛阳,只是随便闲游,没有其它意思”。
阮籍与阮武放下心来:“这样最好。”
阮浑直听得热血沸腾:“阿咸,毋邱俭先生现在在什么地方?”
阮咸笑道:“你想见他吗?改天我带你去”。
四人又聊了大半天,才回房休息。
阮籍听了阮咸的一番话,心中十分感概:想不到外面老百姓生活得那样惨,看来这个世界要变天了。皇帝与他的军队肯定是不中用的,但不知最后的胜利者是毋邱俭他们呢,还是那帮乱臣贼子?
难说。
世事风云变幻,充满了测不准的变数。
易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万事须仔细观察,不可等闲视之。
阮籍心中暗叹自己年老智衰,已不能去作一番拼搏,只能做一个旁观者而终此一生,这是无可奈何的。
所幸的是有阿咸嵇康他们在,或许这个世界不至于太糟糕?任何时候斗争都是必要的,重要的是看有没有实力。
阮籍在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索性起身拿着蜡烛走到了阮咸房前。
里面灯光明亮,兄弟俩还在说话,大声辩论着,声音里都充满了自信。阮籍在门口听了很久,心中十分安慰。听得差不多了正想回房去睡觉,一转身却看见阮武也正站在那儿偷听。
老兄弟俩相视而笑,阮籍于是也来到阮武房中,学他们小兄弟俩,联床夜话。
阮咸一回洛阳,立刻被人探知,连夜密呈司马师。
“同行者谁?”
“还有毋邱俭。”
“毋邱俭?!”司马师大为震惊:“毋邱俭带了多少人随行?”
“没带人,就他们两个。刘伶似乎早就知道,在洛河边把他们迎到了一个酒店中密谈。”
“阮籍动向如何?”
“老家伙最近在家保养身体,没有上朝,也没有外出。禀太师,阮咸没把毋邱俭带回阮府,而是一个人回的家。”
“毋邱俭何在?”
“在刘伶处。太师,这毋邱俭乃是通天大盗,皇上屡次捉拿不得,今天却自动跑到了洛阳,是不是……?”
“不必。”司马师笑了笑:“你不懂这些,下去”。
密探走后,司马师立即将这一情况告诉了司马昭。
司马昭沉思半响道:“毋邱俭此次入京,一定有行动。他是曹家的对手,却不是我们的敌人,可暂时按兵不动,并一概封锁消息,虽山涛钟会也不可让他们得知”。
司马师会意。
司马昭又道:“听说这毋邱俭甚是了得,手下人马众多,不亚于当初的黄巾首领张角,也是一个乱世英雄。不日我们废掉皇帝小儿,定与曹家有一番内外厮杀,如果可能,结识毋邱俭作为外援,岂不更好?当然,下一步若有变化,可作其他的打算。”
司马师大笑:“老二,你比我厉害!”
司马昭奸笑道:“凡事还需大哥多帮忙,否则那些人还真有些不死心呢。”又道:“曹爽那边知不知道阮咸与毋邱俭到了洛阳?”
“应该知道。阮咸是阮籍之侄,又为竹林名士,这次回洛阳,肯定不久就会都知道了。毋邱俭乃是盗中老手,不一定长期呆在刘伶处,外人难知其行踪。”
司马昭点头道:“好,趁他还在刘伶处,你找人去一趟。”
“找钟会如何?”
“不行,钟会太好强,如果一言不合与毋邱俭动起武来,将会惊动曹爽。”
司马师同意不派钟会,改派另一名心腹前去刘伶家。
那名心腹领命前去,飞驰而往。
刘伶家院门紧闭,里面悄无人声。那心腹不知轻重,平时又横行惯了的,竞越墙而人。
——里面毋邱俭见有人来犯,觑得亲切,当下毫不迟疑,一记重重的劈空掌将之打落,飞跌回墙外,死鸭般重摔在地,“啪”的一声,血浆飞溅,折了左臂。
那心腹知道遇上了高手,恐怖莫名,不敢复进,恐司马师见责,连夜收拾东西逃往了蜀国,不知所终。
司马师司马昭几天不见心腹回报毋邱俭的消息,大为诧异。本想再派人前往,又考虑到这其中一定有名堂,为了避免意外,只好暂时放下再说。
阮咸与阮浑在街上闲游时碰见了王戎,三人遂同行。
王戎问:“阿咸归来后,可有所感?”
阮咸笑道:“无所感,亦无所见。”
阮浑问王戎:“洛阳近日可有新闻?”
王戎知道他在书房里读书读闷了,想寻点刺激,笑道:“怎么没有?偌大一个洛阳城,哪天没事发生?”
阮成听他这话似乎有深意,问:“何解?”
王戎笑道:‘‘这第一件新闻嘛,乃是阿咸游侠归来,洛阳城中,万人空巷,争睹当世大侠的风采”。
阮咸笑道:“胡扯!”
话虽如此,此次阮咸回洛阳,人气大升,谁不知竹林七贤?谁不知竹林七贤中有个阿咸?
经过一番磨砺,阮咸不再像往日那样少年气盛,但有人敬重,当然也感到自豪。
三人沐着冬天的阳光,并肩策马,漫步在洛阳城中,甚觉闲逸。
阮浑温文尔雅,世家公子也。
王戎风度不凡,翩翩文士也。
阮咸气宇轩昂,少年壮士也!
三人走在一起,路人无不为之侧目。
阮浑笑道:“阿咸归来,自然是洛阳城中第一大新闻了,那么第二大新闻呢?”
王戎笑对阮浑道:“说起来你一定觉得有意思,这第二大新闻嘛,乃是钟会新娶了司马昭的宝贝女儿司马靓,两人同去宫中要拜见太后,谁知太后竞闭门不见,闹了个没趣,司马靓大伤面子。”
阮浑耸了耸肩,表示此事与我无关。“还有第三大新闻吗?”
“当然有啊。这第三大新闻就是现在:铜雀台上大比武,东吴高手,挑战魏国勇士。”
阮咸来了兴趣:“哦?”
王戎对上次洛下之会时被钟会所辱的事本一直耿耿于怀,但他毕竟是个旷达之士,并没有因自己曾被武夫所辱就憎恶天下所有会武之人。像嵇康与阮咸的身手,他就很喜欢。
听了王戎的话,当下阮浑怂恿道:“阿咸,走,我们去看阮咸心想去观摩一下也好。本国没什么高手,倒是那些东吴人,应该是很不错的。
于是三人一齐转了马头,向铜雀台方向飞驰而去。
这铜雀台乃是当初曹操所筑,台顶高十五丈,共分三级,底台宽三十丈,如小广场,中台宽二十丈,顶台宽十丈,极其高大壮丽。登台一望,整个洛阳城尽收眼中。曹子建曾专撰《铜雀台赋》,咏其壮景,其辞曰: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俯皇都之庞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当年曹操大宴铜雀台,令众将比武射箭,中者赏以锦袍。于是乎张邰、曹洪、徐晃、夏侯渊等名将纷纷上场相搏,一时传为武坛盛事。
阮咸、阮浑、王戎三人到了铜雀台下,只见人山人海,场面火爆。魏国重武,这次特意挑选了数千名军人前来观看,并同时以军方与民间的名义与东吴人比武,意在扬魏国之威,灭吴国之志。
三人挤进了人群,仰头观看。
中台上正有两人恶斗在一起。
东吴人较矮,魏国武士较高,双方拳脚往来,颇为怪异,又让人更觉紧张。
当他们的招式渐趋配合时,高下立见。
东吴人飞身跃起,猛踢魏国武士肩部。
魏国武士双掌齐出,击中东吴人左脚。
东吴人腿如旋风,回扫魏国武士的头部。
魏国武士沉声道:“着”!双肘一抬,十指凌厉,旋展大擒拿手,要生擒东吴人。
东吴人不敌,收腿跌倒在台上。
台下的魏国人自然是呼声如雷,轰然叫好。那底台上的军官全都站了起来,有人端了一杯酒向那武士送去,口称“壮哉”。那武士踌躇满志,一仰脖子牛饮而下。
另一边东吴大使的脸上自然有些挂不住了,与手下人低声商量着对策,眼光阴沉,却全身蓄劲,并无半分颓唐的样子。跌倒的那人,已送往太医院。
王戎笑问“如何?”
阮咸大笑:“亦武夫耳!”武夫岂可与我侠士相提并论?引得身旁的不少人向他打量。
稍稍休息了一会儿,主持人宣布比武继续进行。
这回东吴方面派出的人显然要比刚才强多了,一上台就控制了局面。
那魏国武士焦躁起来,把双手双脚舞得像个风火轮似的,大举进攻。
东吴人正要他如此,从容退了几步,瞅准破绽还了一招。这招
看似平淡,其实不然,只见得那东吴人轻挥右手,哪管对方手脚如轮,竟然从谁也意想不到的角度插进了“轮心”中去。
“啊!”魏国武士的轮心被重重地一击,立刻散了架,手脚被活生生地卡住了。
东吴人得势不饶人,又补上了一拳。
魏国武士怪声倒地,抱着肚子满地滚。
东吴人得胜,脸上露出了微笑,站在台上向他们的大使远远地点了一下头。
台下的魏国人哑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