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怀沙】屈原

作者:陈君慧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30

|

本章字节:3004字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


眴兮杳杳,孔静幽默。郁结纡轸兮,离愍而长鞠。


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


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


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内厚质正兮,大人所盛。


巧倕不斫兮,孰察其拨正?


玄文处幽兮,矇瞍谓之不章。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


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


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夫惟党人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


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


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


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


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


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重华不可遌兮,孰知余之从容。


古固有不并兮,岂知其何故?


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惩违改忿兮,抑心而自强。


离慜而不迁兮,愿志之有像。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


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


乱曰:浩浩沅湘,分流汩兮。


修路幽蔽,道远忽兮。曾吟恒悲,永叹慨兮。


世既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怀质抱情,独无正兮。伯乐既没,骥焉程兮?


万民禀命,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


曾伤爰哀,永叹喟兮。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本诗作于屈原临死前,一般认为是诗人的绝命词。从诗章本身内容情感和《史记》所载屈原身世经历看,“怀沙”指“怀抱沙石以自沉”的可信性应该更大些。


诗篇开首先刻画诗人南行时的心情,两句极度表述忧郁、哀伤心理的诗句,一下子扣住了读者的心弦:“伤怀永哀兮”、“郁结纡轸兮”——表明诗人在初夏时节步向南方时,悲愤的情绪已达到了难以自抑的地步。客观环境对此时人物的心绪起了极好的衬托作用——“眴兮杳杳,孔静幽默”,唯此“杳杳”“无所见”、“静默”“无所闻”,才更显出“岑僻之境,昏瞀之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


如果诗人在临终前的心态仅仅只停留于这种悲哀的水准上,那么,无论诗篇本身还是诗人的形象,都难以令人产生共鸣和敬慕。诗人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没有将笔墨仅仅诉之于个人遭遇的不幸与感伤上,而是始终同理想抱负的实现与否相联系,希冀以自身肉体的死亡来最后震撼民心、激励君主,唤起国民、国君精神上的觉醒。因而,诗篇在直抒胸臆之后,笔锋自然转到了对不能见容于时的原因与现状的叙述。


通读全诗,我们发现,本篇在语言上有一个十分鲜明的特点,似有别于《九章》其他篇(《橘颂》除外):全诗句子大都不长,显得简短有力,读上去颇有急促感。从首句“滔滔孟夏兮”到篇终“乱辞”,几乎大多是四言句(加“兮”字为五言)——这显然是诗人的精心设计。作为临终前的绝命词,诗篇这样的处理,完全符合诗人的实际心境,或换言之,正因为面临自我选择的死亡,才会有气促情迫之感;而运用短促句,正是这种真切心境的实剖,既反映了此时此刻诗人的实际感受与心态,也在情感与表达形式上与诗的内涵浑然一体,从而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与匠心于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