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大子夜歌二首】清商曲辞

作者:陈君慧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31

|

本章字节:1728字

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


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


丝竹发歌响,假器扬清音。


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乐府诗集》收录了晋、宋、齐辞的《子夜歌》、《子夜四时歌》共一百一十七首,全都是描写男女欢爱与思念的情歌。这两首《大子夜歌》是《子夜歌》的变曲,而它的内容却是对《子夜歌》本身的赞美与评述,完全跳出了《子夜歌》辞的窠臼。可以说,它是我们国家最早的论乐诗。它应该在我国诗歌史乃至音乐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这一点,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


第一首诗赞美了《子夜》歌声的可爱。前两句是直接议论:在数以百计的歌谣中,《子夜歌》是最可喜爱的。后两句则是具体地赞美《子夜歌》的特色:“慷慨吐清音”是讲意气激昂、音色清亮;“明转出天然”是讲曲调明快宛转,感情真挚,没有人工雕琢造作的痕迹。这里,只用了十个字,就将《子夜》这种江南民歌的特色写得十分准确鲜明,歌曲的声、调、气、情都讲到了。


第二首是对《子夜歌》用乐器伴奏的描述和评论。《子夜歌》最初也是“徒歌”清唱的,后来配上了管弦乐器的伴奏。这首诗的前两句描述了管弦伴奏歌唱《子夜歌》的情形:丝弦和竹管发出了音响,《子夜》凭借乐器来传扬自己嘹亮的声音。三、四句则是由此而发的评论:岂不知这种歌谣的妙处,就在于声音与气韵是直接出自口与心的。我们应该明确,这里作者并不是完全反对乐器伴奏,而是为了突出强调声与情在歌唱中的重要地位。主张声情并茂,反对喧宾夺主,这不失为一种正确、重要的音乐见解。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曾经提出过唱歌要注重唱情的主张,他在《问杨琼》一诗中写道:“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惟唱声。欲说问君君不会,试将此意问杨琼。”他在《策林》六十四《复乐古器古曲》一文中还明确提出不赞成形式主义地恢复古乐器和古乐曲。这首《大子夜歌》作于公元五世纪时的南朝,早在白居易之前近四百年就提出“声情为主”的音乐主张,确实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