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和刘柴桑】陶渊明

作者:陈君慧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30

|

本章字节:2062字

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


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


良辰入奇怀,挈杖还西庐。


荒涂无归人,时时见废墟;


茅茨已就治,新畴复应畬。


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


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


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


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


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在陶渊明的众多诗文中,《和刘柴桑》向来被人们认为是讨论陶渊明与佛教关系的重要作品,而有人认为历来将其与陶渊明“雅不欲予莲社”相联系得出陶渊明反佛之说实为误读。清代吴瞻泰《陶诗汇注》谓“此诗为庐山无酒而发”,张玉榖看作是“别刘归家和刘之作”《古诗赏析》,方东树《昭昧詹言》却说是“和刘即自咏”。见仁见智的理解中,却折射出这首诗歌的潜在容量与张力。题材上,这是首田园交游诗,融田园诗、交游诗于一体,首四句、末八句畅叙交游,中间八句共话田园。陶渊明田园诗贡献自不消说,但交游诗创作却也是个不小的景观。单是数量上,一百来首陶诗中,交游诗就占有二三十首,四分陶诗有其一。


刘柴桑,据《莲社高贤传》,真名为刘程之,因曾任柴桑县令而得名。又名刘遗民,元康《肇论疏》说“自谓是国家遗弃之民,故改名遗民”,与陶渊明、周续之同为“浔阳三隐”。刘柴桑与陶渊明往来关系甚密,陶集中有唱和诗《和刘柴桑》《酬刘柴桑》二首。


诗歌前四句组成一个独立整体。“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为刘柴桑的问语,“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是陶渊明的答语,二者浑然地融于一体。援引他人的问语入诗,一问一答,是陶诗的新创。陶诗《饮酒二十首》其九“褴褛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直接镶田父语入诗;《九日闲居》“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直接援引旁人的规劝语入诗,而不是陶渊明的自述语。前两句“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相问,后两句“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作答。陶渊明以“爵”、“虚罍”自比,表示不愿受尘垢的沾染;“寒华”比喻入仕的营苟之人,“徒自荣”表明陶渊明不愿效仿他们,人各有各的操行。从这四句一问一答的方式看,可能在此之前曾有人劝仕过陶渊明如《归去来兮辞》序云:“亲故多劝余为长吏”,陶渊明作了这首诗表明长期归隐的心迹,算作回答。这种问答体的写作范式,对后来杜甫“三吏三别”的创作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