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躁动(2)

作者:折花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8 03:02

|

本章字节:8260字

这年的春天,寒冷彻骨,而一种暗涌的热潮,却在京城的四面八方发散、聚和,饱含着血泪、思念与激情的诗集,在年轻人手中争相传阅,一声声高吭的“扬眉剑出鞘”的怒吼,穿透清明前低黑的乌云,在广场上盘旋低廻,久久不散。


借着悲愤,人们在发泄,在声讨,为了他们的青春岁月,为了他们的悲催人生。弯了太久的背,终于在头埋到土中几近窒息的时候,奋力直了起来。


广场上的人越聚越多,天空中的雨加雪,打到人们的身上脸上,立刻就被流淌的眼泪和爆发的热情融化掉了。无数的小白花,簇拥在纪念碑四周和广场四周所有可以安放的地方,而且还在一车一车从四面八方运送过来,上面沾着人民的泪水和天上的雨水,湿淋淋的冻结在一起。


赵远征和林罗华,已经来了三天了,他们听着那些激情的演讲,背诵着那些高吭的诗句,随着人群,一阵阵振臂高呼。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传递着信念与力量。


天黑了,又冻又饿的人群依然没有散去,红卫兵来了,工人兄弟们来了,干部们来了,连远郊的农民也步行来了,各类的交通工具围在广场四周,车顶上拉着各式白色的横幅,静静的矗立在夜幕中,显示出无比的力量,这力量足以让世间所有的邪魔发抖。


风雪中,几十辆大卡车呼啸而来,随着广场上空高音喇叭的刺耳叫嚣,人群中血光四溅,哭号一片。赵远征拉着罗华的手,随着人群往广场的另一头退去,那一刻他生怕把罗华丢掉,他脑子里忽然想到了,死也要死在一起。


稍定了定神儿,他拉着罗华挤出人流,翻过栏杆,从车辆的缝隙间躲闪着四处晃动的手电,然后顺着墙跟拐进前门的胡同里,七拐八拐的经过珠市口和虎坊桥,直到看到115路电车站,这才松了一口气,停了下来。


远处的电报大楼传来报时的钟声,他们知道末班车还在路上,于是躲到站牌后面的树丛中等车,两只牵着的手,始终没有松开,粗重的喘息声从彼此的胸中传来。当周围的一切都安静到消失的时候,两个年轻人终于拥抱在一起,在黑暗中寻找着对方的脸。脚下泥泞一片,罗华在赵远征的挤压下,一路跌跌撞撞的退着,人却一直奋力的迎上去,直到退到墙边,背抵着墙,这才浑身瘫软下来,任由赵远征亲吻着,摩梭着,耳边传来低沉的呻吟,仿佛从前世的黑暗中,呼啸而来。


四月的惊魂还没定下来,共和国开国的元勋,镇国大帅朱总司令也走了,人们平静的接受着事实,继续过着自己的日子。


总理生前主导的经济建设和拨乱反正,让一些有本事的人回到了工作岗位上,正面的成果慢慢显示出来,从王府井食品店到西单商场的柜台,商品渐渐的充裕起来。人们怀揣着这几年安定日子攒下来的几个钱,拥到商店里,抢购着手表、收音机、毛料衣服,老莫和新侨饭店的西餐厅,聚集着四九城1的时髦青年。


常遇夏最近接的活儿越来越多,赵远征从林罗华那里弄来几本国外的杂志,常遇夏就照着上面的图片,托人弄了些五合板和塑料贴面板,试着打了两件多用柜和书桌,用来充实他自己那个尚且空荡荡的新房。一做出来,看过的人无不称好,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辗转着打听到常家的门,自己拉着木料,上门订做,孟姑娘一边招呼着客人,一边抽空替遇夏擦擦汗,心里的美的连脚步都轻快起来。


常遇夏的好手艺,连他的大舅赵仁龙都听说了,一天提了两个点心盒子,亲自找上门来,给常老太太请过安之后,就找到遇夏,悄悄的把来意这么一说,遇夏这才知道,这位大舅最近家里置备了一个大件,一台9寸的黑白电视机,票儿是红梅姑娘单位发的,仁龙两口子拿出多年的积蓄,又从单位的互助会借了100块钱,悄没声的把电视机拉回了家。


这电视机拿回来,摆在堂屋的八仙桌上,怎么看怎么不对劲,它不似衬啊。再说仁龙媳妇觉得堂屋人来人往的,正中间摆个电视,不是穷显摆是什么?街坊邻居听说了过来凑热闹,你是让人家看还是不让人家看?都来了,那老赵家不成了文化活动站了?于是仁龙媳妇决定这电视机还是放在自己屋里,两口子晚上没事拉上窗帘自己看,在没找到合适的物件放置这个宝贝之前,放在大衣柜里,才是保险的万全之策。


听了大舅这番话,遇夏明白了个大概,于是找了张纸,随手画了几笔,问赵仁龙,是不是这个意思?仁龙连连点头,说是是是,你就琢磨着做吧,大舅这回就指望你了!


不到半个月,一台高低柜拉回了小柳叶胡同的赵家,路上的行人无不驻足观望,说瞧人家这柜子,真洋气嘿,不会是谁出国带回来的吧?赵仁龙在三轮车后面一路小跑的跟着,一路洋洋得意的笑,这回他总算在媳妇面前露了回脸了。


拉到家,搬进屋里摆好,打发走了蹬三轮的师傅,两口子关起门,拉上窗帘,仁龙这才献宝一样,把这高低柜的妙处一一向媳妇展示。原来,这高的一边,是个能打开抬起来的门扇,平时电视就放在这里边,看的时候把前边的门这么一抬,往后一推,这门就成了一个搁板儿。柜子右边低的地方,能当个桌子用,摆个收音机相框镜子什么的,正合适。下面是一个推拉门的玻璃,最底下是两个大抽屉,玻璃门里摆上几瓶好酒,放上茶杯茶盘儿,那叫一个体面。


仁龙媳妇一边看着,一边喜欢的用手摸过来摸过去,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模样,说看不出来这常家老二还真有两把刷子。仁龙说瞧你稀罕的这样儿,我跟你这么多年,都没见你这么稀罕的摸过我。仁龙媳妇听罢一巴掌拍在他的后腰上,说你这个老不正经的,怎么越老越来劲了呢?仁龙见状顺势把媳妇扑倒在床上,说我今天就老不正经给你看看,不给你点厉害瞧瞧,你还真不知道马王爷长了几只眼。


自打常遇夏接的活儿越来越多,他四弟常卫东侍弄鸽子黄雀的时间就少了,但是接长不短儿的,常卫东还是会带上全套的家伙什儿,灌上一壶白开水,弄几个馒头夹上咸菜,天没亮就骑上他的二八大连套在通往郊区的路上悠哉游哉的走着,然后在午后悄没声的回到常家小院。院里街坊下班回家的时候,已经能闻到常家小厨房里飘出来的各种野味的香气,心里念叨着瞧人家这日子过的。


这一年的夏天,热得出奇,各家连饭都懒得做,小厨房里闷得呆不住人,于是纷纷把炉子搬到房檐底下,凑和着弄口吃的,连常老太太这么讲究的人,也跟着弄了碗过水的芝麻酱凉面了事。


直到太阳下了山,还没见常卫东回来,各家各户把能呆人的都搬到院子里来,各自找着松快点的地方,摇着蒲扇,扯着闲篇儿。谁家的炉子上水开了,就挨着个儿的给地上的大茶缸子加上。水池边上放着两个铁皮水桶,里面的水都换过两遍了,可这西瓜还是镇不住,桶里的水怎么摸着都是温的噜儿的。各家的门窗都大敞着,女眷们也顾不得忌讳,在角落里围成一堆儿,看见孟姑娘手里还拿着毛线活儿,纷纷惊叹她的耐性还真是了得。


落黑儿了,院子里的蚊子乌泱乌泱的涌过来,常遇夏从墙根儿底下抓来几把晒干的艾草,分头儿在两个院儿里人多的地方点上,不一会工夫,浓烈的烟在院子里四散开,几个火堆边的老爷们把背上沾着凉水的毛巾搭在脸上,闭着眼睛开始假寐。这鬼天气,真是要人命呢。


常老太太闻见烟味从屋里走出来,身上穿着几十年没见过天日的黑竹布衫裤,一出来,这院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就惊叫起来,说老太太您这压箱底儿的东西还真多,这料子只在电影里看过,今儿还是第一次见嘿!


常老太太背着手走过去,说这可是好东西,多热的天儿,它不粘身,要不是今儿这天热得邪门儿,我都快忘了还有这么身衣服来,来,你们摸摸,过去好多人家都预备这个,不是只有汉奸狗腿子才穿,在我们南方,这个也不是什么稀罕东西。众女眷好奇的凑过去,你摸一把我摸一把,说这料子还真怪啊,摸起来象是塑料呢。孟姑娘说我觉得倒更象是过去的油纸伞,光光滑滑的,还透气。


众人正议论着,就听得大门口一通叮咣乱响,常卫东回来了。


自行车往院子里一架,常卫东就扯着嗓子朝小跨院喊,二哥,快来嘿,今天可是大丰收了!


大家伙儿听了这个,都好奇的凑过去,说是怎么着啊老四,都弄着什么好东西了?


常卫东把身上的跨篮背心一脱,凑在水管子底下先把头上身上冲了一遍,接着又仰起头,对着水龙头咣几咣几一通狂饮,看得常老太太直着急,说你这是从上甘岭来的?小心激着!一边说一边进屋拿了条毛巾递给常卫东。常卫东一边擦着身上的水,一边兴奋的开始跟众人讲他这一天的奇遇。


原来,这天常卫东又是后半夜就出门了,他原本着是想到苇塘里捉点蛤蟆。到了苇塘,用手电这么一照,脚底下不但是蛤蟆成群往岸上扑,连螃蟹都横着满地爬。这下儿把常卫东给乐的啊,一手拿着铁叉,一手拎着面口袋扎成的兜子,嘴里叼着手电,管他是什么,扎一个算一个,连蚂蟥爬到腿上都顾不上,一直忙活到天亮,这才算是喘了口气。


在树荫儿下歇了会,喝口水吃了点东西,常卫东蹬上车就打算往回走。到了河边,一看河滩上下的人比平时多好多,连那些张着网的也卷着裤腿下到河里。于是常卫东把自行车一放,拿着钓鱼的家伙就下去了。来了河边儿一看,这哪还用得着钓啊,鱼都在河面儿上翻着,咕嘟咕嘟冒着泡儿呢,水边儿淄泥里泥鳅滋溜滋溜的乱钻,查谁还顾得上它们,那水里的鱼用手都能捞起来,谁还在乎几条小泥鳅儿。


于是常卫东飞奔上岸,把鱼杆一扔,摘下后车架子上挂着的两只铁桶,拿起抄子,加入到河里的捞鱼大军里来。没一会的功夫,白鲢、鲫瓜子、胖头,大大小小的装了两桶,还有几条四五斤重的大鲇鱼,也愣是让常卫东从水里给抄了起来,那鱼劲儿大啊,挣巴的他人差点栽到水里,常卫东一边跟鱼较劲,一边兴奋的大呼小叫,引来边上的人一起过来帮忙。直到日头偏西了,河边闻讯赶来的人越来越多,常卫东这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顺着田间的小路往回走,常卫东顺手摘了路边的几片蓖麻叶子,盖在两个铁桶上,看着自行车后架子上那些拙拙实实的收获,想着常老太太乐得闭不上的嘴,常卫东心里那叫一个高兴。他没别的本事,只要是能让自己的奶奶高兴的事,他舍了命都会去做,对他来说,奶奶比妈还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