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涓迅
|类型:社科·自然
|更新时间:2019-10-06 14:06
|本章字节:5624字
朱佳木
在纪念胡华老师诞辰90周年之际,《革命史家胡华》一书出版了。作为他的学生,我谨表示热烈祝贺!
胡华老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和教育家。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肄业于浙江省立高等师范学校,时年16岁即参加了革命。在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里,他先后经历了陕北公学、华北联大、华北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学校的教学岗位,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党史工作者和各条战线的领导人才,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中共党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开拓性和奠基性的贡献。胡华老师自参加革命以后,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革命,无论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环境,无论在受到组织重用的顺境还是在受到冲击的逆境,他从来没有动摇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念。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党史和革命史的教学与科研,严谨治学,矢志不移。他勤奋著述,诲人不倦,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实事求是,光明磊落,一心为公,严于律己。他的渊博学识和优秀品质,深得党史学界与中国人民大学师生的敬佩和景仰。
我是1965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的,此前就耳闻胡华老师的盛名。但由于我入校的第一学年上的是哲学、近代史等共同课,而且中途又到郊区半工半读;第二年还没有来得及上专业课,又碰上“文化大革命”,学业被迫中断,因此一直未能亲眼目睹胡华老师在讲台上的授业风采、亲耳聆听他史论结合的睿智教诲。
不过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工宣队”、“军宣队”进校,我回到人民大学,倒是接触过胡华老师。那时他作为“反动学术权威”被强制劳动。有一天,在厕所里,他正打扫卫生,却主动和我攀谈起党史上的事情。他那种身处逆境而坦然处之的乐观精神和长者风范,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至今仍历历在目。
毕业之后,我和胡华老师一直没有什么来往,仅有的两次接触,也都是他为了党史工作方面的事同我联系。一次是1984年8月,胡华老师那时既担任人民大学的党史系主任,又身兼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委员。一天,他打电话给我,说1935年陈云同志由长征路上奉党中央之命赴上海恢复地下党组织、联系共产国际,以及后来由上海去莫斯科的情况,外界一直不很清楚,希望我便时问问陈云同志。此时,胡华老师正在帮助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撰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索尔兹伯里向他提出了不少有关长征的问题,凡是他清楚的,一一作了回答;凡有待考证的,则想方设法弄清楚后再回复。关于陈云同志在长征中的经历,便是其中需要求证的问题。他知道我那时给陈云同志做秘书,所以找我。我按他的要求,作了详细回答,使他十分高兴。后来,索尔兹伯里这部书成为世界的畅销书,其中仅注释表明由胡华提供细节的地方就有七十余处,可见胡华老师对于宣传党史和革命史的态度之热忱之严谨。
胡华老师和我的另一次接触是在1986年8月,那时他已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党史系主任一职,正把大部分精力投入由他一手创办起来的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和由他担任主编的大型丛书《中共党史人物传》。为了扩大这部书的影响,他希望能请陈云同志题写书名,并以党史人物研究会的名义向陈云同志办公室发了函件。但那时我已离开陈云同志办公室,为此,他冒着酷暑,亲自跑到我家,要我想法促成此事。我于是向陈云同志当时的秘书说明了这件事的意义,请他向陈云同志报告。果然,陈云同志知道后,很快题写了书名。那时,胡华老师已患多种疾病,仅仅一年之后便因肝癌晚期而去世。他这种为了党史事业不惜肝脑涂地的献身精神,令我十分感动。由于那时《中共党史人物传》已出版了30卷,所以陈云同志题写的书名从第31卷起开始启用。这部丛书由胡华老师主编的前50卷,被有关部门评为了全国的优秀畅销书。
《革命史家胡华》一书是作者用了四年时间,通过整理传主的生前日记、书信、工作笔记、著作和遗稿,搜集传主工作过的地方和报刊、网络等方面的有关资料,以及采访与传主生前有过接触的知情人,并从撰写“年谱”开始而逐步完成的。该传以传主的革命者和史学家双重身份的人生经历作为脉络,叙述了他在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学科开创与拓展过程中的杰出贡献,评述了他的论从史出的史学思想和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学术精神,介绍了他始终如一、坚守革命信念和革命人道主义情怀,以及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境界。该传具体梳理了胡华老师半个世纪以来从事党史教学与研究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轨迹、学术成果、教学成绩,客观总结了胡华老师在教学与研究中的学术得失,热情颂扬了胡华等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崇高思想风范和精神追求。该传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中共党史学科发展的轨迹,促进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而且有助于年轻的党史工作者借鉴老一辈党史工作者的经验,从他们身上学习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良好的道德操守。
胡华老师病逝时,当代中国研究所还没有成立。但胡华老师依然不失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一名先行者。这不仅因为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主编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参加过中央组织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稿的讨论,担任过《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主义卷有关中国部分的主编,而且因为国史的核心乃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党史,其实质乃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因为国史学乃是从党史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对国史的研究离不开对党史的研究。作为国史工作者,我们同样应当认真研读包括胡华老师在内的党史专家们的著作,学习胡华老师等党史学界学者们的治学理念和实践。
重视党史工作,注重从党的历史经验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注重总结党的历史,更好地发挥党史鉴今、资政的作用,是新形势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迫切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党史学界产生了大批新的研究成果和教育与宣传作品,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和了解党史、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党史领域在学风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意识形态领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2010年7月,以中共中央名义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习近平同志到会讲话,强调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要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和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性的统一;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永远铭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从否定共产党历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打开缺口的教训。我相信,《革命史家胡华》的出版,对于进一步贯彻这次会议的精神,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