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从事工运投身塞外张垣(3)

作者:刘涓迅

|

类型:社科·自然

|

更新时间:2019-10-06 14:06

|

本章字节:11302字

胡、吴的文章指出张垣工商业的发展,有其深刻的原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除了民主政府的扶助之外,还有极其重要的方面——农村土地改革的实行。由于解放区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的实行的结果,占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农民的购买力,大大地提高了,因而刺激工商私人资本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最近以来,孙中山先生的“耕者有其田”的伟大理想,在解放区积极实现,更将彻底扫除半封建的桎梏,给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广宽无际的道路!张垣工商业,有着广大农村人口作为其深厚基础,有着华北解放区无尽藏的富源的支持,其发展前途正如旭日之方升,是不可比拟的。


胡华与吴小武满怀激情地写道:“事实证明,有了民主政治和农业改革这两个先决条件,工业化才能真正走上合理的道路。因此,在今天的中国来说,只有解放区才能发展私人资本主义。国民党统治区的民族工业的崩溃告诉我们:幻想在国民党的卖国独裁政府统治下来发展资本主义是不可能的。”


著史为鉴


在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环境中,胡华作为始终坚持在华北联大教学岗位的教员,受成仿吾、江隆基、何干之等前辈的影响,潜心研究中国近代革命运动,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理论为指导,讲授中国革命历史。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实证性史学研究风格,即“注重史料,论从史出”。他的历史课以史料丰富、史论结合、声情并茂、讲授生动见长,听过他课的学员们多有赞评。


在六年的战火教学中,他记有大量教案和笔记,可惜毁于日寇“扫荡”的焚烧和劫掠中。他在战火中养成了习惯,随身备有一个小本子,走到哪里,听到哪里,记到哪里。他虽然博闻强记,但依然相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在张垣从事工运,胡华遇到了中国近代工人运动的许多前辈骨干,他们曾经在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受中共北方区李大钊、何孟雄、邓中夏、高君宇、罗章龙、王仲一、萧明等的影响和领导,组织京绥铁路大罢工,在张垣建立党组织,开展工运活动,揭旗察哈尔抗日等。其中老工人李连升、徐宝山等既是萧明的老战友也是胡华此时的忘年交。


进入张垣,每每深夜,工人骨干散会,胡华和总工会主任萧明便要和几位老工人一起围炉话旧,此时胡华会不停地记录。这些记录便是早期北方工运的口述历史。


1946年5月,在纪念“五卅”运动21周年的前夕,胡华完成了一部《中国工人斗争史页——京绥路张家口工人斗争史迹纪实》的著作。萧明在序言里称:


“张家口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工作运动的一部分。胡华同志写的这份史料,是他访问了许多老工人、老的工运指导者,并查考了许多文献资料而写成的,其中也包括了我经历过的一部分回忆……现在,我英勇的八路军解放了张家口,我得以重来张家口从事工人运动,我的心情是十分兴奋的。额发影事,回忆二十多年来的斗争,我们的同志流的血是太多了。胜利得来不易,我们缅怀往日艰苦的斗争,悼念流血死难的烈士,为的是更加珍惜我们今天取得的胜利成果,争取更大的胜利。”


《中国工人斗争史页——京绥路张家口工人斗争史迹纪实》共6章20节,讲述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张家口工人阶级从京绥铁路机务、大厂工人大罢工,到车务工人大罢工的英勇事迹;“二七”惨杀前后,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及京绥铁路总工会的成立;在“五卅”反帝大浪潮影响下,张垣和电灯电话工人的反日增资斗争;在大革命的急风骤雨中全张各业工会的茁长繁衍;张垣工人站在大革命的政治军事斗争的最前线,对国民军的帮助与推动;“九一八”事变后,抗日同盟军崛起张垣和工人运动的蓬勃开展;以及同盟军的失败和工人阶级的再次流血;张垣工人经历腥风血雨中的黑暗的十二年工运潜流的激涨;人民解放的伟大朝代工人运动在新时期的新高涨。


该文及时记载了日本投降,工人阶级奋起占领城市,保卫工厂;在工运前辈的领导下组织起来,掀起反恶霸斗争的怒涛;支援前线、保卫和平;在“公私两利,劳资合作”的旗帜下,行动起来,管理国家大事的一系列斗争史实。


及时搜集实证资料,记录口述历史,是治史者的根本功课。胡华在群工倥偬之中,深入到大厂车间、车务段,一面实地考察,一面与老工人畅谈,真实地记录了这段历史。


胡华将这份初稿誊写在两种竖行格纸上,纸边分别印有“张家口大日本军人后援会”和“北支那开发株式会社调查局张家口支局”的字样。这种战利品透视出明显的历史信息。全文55页,23000余字。那工工整整的字里行间,饱含着胡华对工人阶级由衷的热爱和敬佩;显示出一位史学教师严谨认真的治学风格。


胡华十分珍惜这份手稿,在后来的岁月中,他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直到1979年4月,《河北文史资料》辑印(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他在后记中谈道:


“这部稿子,是我在1945年9月至1946年10月撤离前,在张家口市总工会负责宣传部工作时写的。当时处在紧张的解放战争时期,张市总工会的工作也是十分繁忙紧张的。我们几乎每天开会到深夜,第二天一早又分别深入到各厂矿工作。


这份稿子,多半是深夜散会后,我和总工会主任萧明同志和几位老工人又留下话旧的记录。1946年9月、10月间,国民党飞机狂炸张家口时,我的房子被敌机炸塌。这份稿子是从战火中抢拾而保存下来的。”


这篇稿子从写成到全文发表,历经了33年。但是文章的内容并不因为时代的久远而过时。由于是当事人的口述历史结合了著作者的及时考证,遂成为了记载京绥路张家口工人斗争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这份手稿原件,自然也是胡华留给后人的一部极为珍贵的“遗产”。


1946年7月1日,张垣工人阶级迎来自己的政党成立25周年纪念的日子。胡华在《北方文化》半月刊第二卷第3期(七一、七七纪念特刊)上,发表了《英勇斗争的二十五年——中共诞生后张垣工人阶级的英勇斗争》,全文7000字。胡华在这篇文章详细记述了张垣工人阶级在25年的漫长岁月中的奋斗历程。强调中国的自觉的工人运动,是在工人阶级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才有的,张垣工人阶级也正是从1921年起,由朦胧状态迅速地走上了伟大的自觉斗争。文章总结说:“二十五年来,张家口是中国北方革命与反革命搏斗的大舞台;二十五年中,张家口工人阶级与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同死生,共患难,建立了血肉不可分离的历史关系。他们在自己政党的领导下,始终英勇地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最前线,以独立的领导力量的姿态团结各阶层,为争取民主自由和翻身,进行了许多极剧烈、极动人的流血斗争。二十五年后的今天,张家口终究在中国共产党、人民子弟和工人阶级自己的解放下,变成为工人阶级和人民自己的城市,平绥铁路也有四分之三属于人民自己!


“抚今追昔,我们不能不记起先烈们在解放道路上所付出的生命和鲜血,他们在群众革命的大风雨中,做出了轰轰烈烈的震撼北方的英雄业绩;在旧军阀,新军阀,异族法西斯的黑暗统治横扫全国的时候,同样的是坚强不屈,丝毫没有吓倒!他们将永为后人所怀念,他们的名字和精神,将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而永垂不朽!


“二十五年的斗争史,也创造了无限丰富的革命经验,在回顾这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的二十五年中,我们不能不对张垣工人运动的诸前辈产生无限的景仰!


工人阶级的革命事业是前仆后继,永无休止的。正如萧明同志在张市首届工人代表大会上所说:‘虽然我们已经年老了,头发花白了,可是许多代表比我们年轻,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我们怕什么?’后起者的任务便是:学习历史、学习先驱者的经验、学习新的斗争,为建设新的张家口、建设新中国而继续奋斗!”


张垣的《工人报》7月6日、10日以《可歌可泣的二十五年——中共诞生后张家口工人的英勇斗争》为题连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


全国解放后,河北省和张家口地区两度(1959年和1981年后)开展地方中共党史、工运史研究和撰写,胡华在张垣的一系列工运斗争调研和经验总结以及历史记述文章,都因起到历史线索和早期抢救的价值,而益显其弥足珍贵。


撤出张垣


张家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日寇手中解放的城市。日本投降之初,国民党军队企图抢占,日军蒙疆驻屯军司令部参谋长中川也妄图按照冈村宁次的指令,只向国民党军队投降,但是反动派的阴谋没有得逞。于是,国民党军的美制轰炸机不断从北平起飞,沿平绥铁路西进对八路军控制下的怀来、下花园、宣化、榆林、张家口、柴沟堡、丰镇等地狂轰滥炸。从1945年11月7日到12月17日的40天内出动42架飞机进行了14次轰炸。其目的就是掩护陆地兵力的调动,以张垣为中心目标,向察哈尔全省发动进攻。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停战协定。短时间内缓和了军事冲突。


国民党反动派在加紧完成了军事准备后,撕毁了停战协定,1946年6月26日,以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为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8月28日国民党第13军占领了承德,切断了我华北与东北两大战略区的主要通道,接着敌军以10万兵力进攻冀东彻底分割我晋察冀军区与东北军区的联系。我军主动撤出冀东迁安、乐亭到平谷15座县城。接着我军西线由于敌我军力悬殊的形势,主动放弃了对集宁、大同的进攻。张家口东、西临敌,形势陡然紧张。


我冀晋纵队、冀中纵队在张垣西部阳高附近抵御国民党军傅作义部对晋察冀边区的东犯。市总工会发起支援前线的运动。胡华深入到基层工会中,发动开展劳动竞赛,并组织工人报名上前线保卫解放区。


在胡华残留的1946年8月的笔记中记载了某日扩军报名情况:“四区工会纸匠马守明、张瑞、赵有福,木匠席殿魁,洋车夫王世明等踊跃报名。”


9月7日记载:“到东山坡窑上扩军,先去布置,第二天捐款。四十多人捐了2万多元,很热烈。有二人参军,参军原因:一方面是生活困难,无活做;同时不拉家带口,无牵挂。”


9月某日记载:“干部起带头作用,共动员了19个人,有14、5个工人,计:


一街3人;二街2人;三街2人;四街4人;五街2人;七街4人(苦力1、商人1、木匠1);黑石坝2人(小商、菜农)。另外东山坡1人;工程队10人。当兵是一股猛劲,要抓紧欢送。”


9月某日记载:“东山坡1人报名了,第二天又跑了,夜长梦多。”


9月某日记载:“为适应前方需要,‘电华’生产前方电台用的电机,8月份比7月份增产25%;估计9月份比7月份增产50%。除了修理马达,7月生产出3台;8月生产出5台;9月生产出6台。”


进入9月,晋察冀中央局布置边区各单位、各部门做好档案文件等重要物资的整理,逐步秘密疏散张家口的机关和物资到晋察冀老根据地。胡华受命将张家口总工会的有关文件和物资进行整理封包,运往蔚县西合营,继而将转往晋察冀边区腹地涞源、阜平。


9月9日,胡华乘火车押运张家口市总工会转移物资到下花园,在宣化遇京绥铁路局长周荣鑫等,得知西线情况严峻,心情十分沉重,于火车车厢中写下《中秋节前夕》诗作:


“傍晚的天边显出橙黄,


我默默地倚靠在车窗。


暮鸦在天空盘旋,


人们在车外匆忙。


长庚星在橙黄的天边初晃,


我想起了辽远的南方……


长庚星每晚出现在故园的南墙角上,


转眼别离已是八年的时光。


故国满眼血泪和痍疮,


八年来的故乡,


不知是个什么模样?


车在田野中疾驶,


我又想起了去年今日的北上……


一年前,


我怀着新奇、兴奋和感慨的心情,


写一首诗在车窗旁。


今年呵今日,


积习又重新涌上。


一年呵一年,


心情还有点相仿。


但是回顾自己对故国和人民所负的责任,


却是羞愧无处躲藏。


故乡呵故乡,谁为你洗去无涯的悲伤,


得见明媚的阳光!


故国呵故国,谁为你医治深重的痍疮,


使伟大的民族免于灭亡!”


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刚刚赶走日寇,中秋月圆之时,多么希望中华大地的和平安定,亲人团聚啊!诗言心声,此时的胡华深深忧虑内战将使期盼民主、光明的中华民族又陷入连年的战祸。


9月15日,胡华被通知到张垣人民剧场参加晋察冀中央局干部大会,由聂荣臻作《不计一城一地得失,力争战胜敌人》的报告。报告称:“在万一不利的情况下,不作孤注一掷……比如张家口这个大城市,是压在我们肩上的大包袱,并非绝对不能放弃,但决不能轻易放弃。”聂帅报告的主旨是,执行毛泽东的“不以保守一城一地为目的,而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的”的战略方针。


9月20日,胡华等工会同志奉命当晚撤离张家口。9月21日在张家口南的怀安县与蔚县交界的一座小山村休整数日。然后,继续南下至蔚县西合营休整10天。在这10天里,西合营驻地连续遭到国民党军飞机的轰炸和扫射,胡华等不断躲到就近的沟壑去防空。10月10日国民党军占领张家口。10月中旬,胡华等又经蔚县飞狐峪古道往涞源、灵丘。10月底,胡华等到达了晋察冀根据地中心——阜平县城南庄。张家口市总工会主任萧明在我军撤出张垣后,被晋察冀中央局任命为张家口临时市委书记。在国民党傅作义部占领张家口后,中共张家口市委转为张垣的地下市委,负责山城的组织善后和领导新形势下的城市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