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左”风疾雨更显赤胆忠心(3)

作者:刘涓迅

|

类型:社科·自然

|

更新时间:2019-10-06 14:06

|

本章字节:11938字

这一天,胡华还作有《瞻仰岳麓山爱晚亭·毛主席青年时代读书处》他记道:“爱晚亭畔,枫林参天,即主席所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之处。亭名取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诗意。亭畔有‘双鹤泉’,泉水清冽可饮。主席青年时代,每于假日,偕蔡和森等同志刻苦读书其处,并纵论国事。主席所创‘新民学会’亦常在此集会。有幸瞻仰,咏以志念:岳麓山头草色青,鹤泉枫叶亦芳馨。书穷万卷通今古,盛事流传爱晚亭。”


他还作有《游憩爱晚亭》一诗:


参天枫叶古泉清,憩足坐恋爱晚亭。


杜鹃满山红已遍,登高更见红领巾。


1964年4月7日,他们一行瞻仰韶山毛泽东主席故居,胡华记道:“自长沙去韶山,一路绿柳成荫,杜鹃花(映山红)开满山野。车过刘少奇主席家乡之公社,名曰‘花明楼’。韶山群峰耸翠,绿水环绕,相传大舜曾登临韶山峰,作韶乐。主席旧居,为普通农家,陋室简朴。旷古巨人,即生斯土,因咏之:柳暗花明接韶山,农家室陋却非凡。巨人旷古生斯土,马列光芒遍世间。”这首诗胡华题写在了韶山招待所的纪念册中。


4月下旬,实习小组到达武汉,访问了罗仲言(章龙)老人。胡华在龟山下作《重到长江大桥》三首:


(一)


地北天南客路遥,四年重抚大江桥。


青山无恙楚天阔,杨柳风轻送远桡。


(二)


飞桥横卧龟蛇间,浩浩江流界碧山。


三镇楼台迷眼底,武钢烟色入云寰。


(三)


长虹挂落楚江腰,晓日登临近碧霄。


极目巫山天际远,宁无神女降今朝?


南下实习小组5月1日开始在江西省采访调查学习。他们参观了南昌八一纪念馆、八一起义旧址、江西烈士纪念堂;井冈山黄洋界、井冈山大井、茨坪毛泽东旧居;赣州通天岩、八境台、章江等革命遗址;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瑞金革命纪念馆、沙州坝临时中央政府旧址等;大柏地革命遗址、宁都起义旧址;凭吊了兴国革命烈士陵园。其间,在井冈山茨坪与宁冈县党委宣传部部长吕云松座谈;采访罗东祥、李焕新等15位老红军;与敬老院革命老人合影;访问了南昌步校、赣南区党委党史研究室,交流了党史研究情况。听取瑞金政协杨世珠主席作革命斗争回忆报告;瑞金县县长刘辉山作革命斗争史回忆报告。5月27日,小组召开总结会。《胡华笔记》记道:“一、收集资料是第一任务,学校重视并给予鼓舞。收集四百七十万字。访问革命老人二十余人。二、交流座谈会四次:井冈山党委、赣州党研室、抚州党研室、江西党研室。为当地做报告四次:赣州两次,兴国一次,瑞金一次。解答提出问题两次:省社联。参观史迹几十处。三、工作紧张、生活艰苦、有成绩。取得原因:1省委、社联、地方党大力支持。2同志们的努力,重视材料,去要,去抄,赶夜很辛苦。2500公里跑、访、谈、抄、讲,吃不好又睡不好。3注意了团结友爱互助合作。今后的问题:1研究二战(酝酿),优:集中力量,指导和助手结合,有成果;问题:材料尚不全,时间不够,原题放弃。2资料:清理、整理记录、登记、盖印、交出。保密:绝密不能抄也不能讲(向校长汇报);机密(党内)控制在党内;一般(资料)问起可说,但不宣传。3写报告:四五千字,要有研究分析,有考定性,生动具体。”5月28日,胡华与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毛云卿、陈立明、黄以传、常锦秀等座谈。


此行在江西,胡华5月3日作《赣江平原即景》:“赣江细雨浣春妆,苗秀花香柳叶长。戽水姑娘何事笑?插秧能手退行忙。”5月4日作《上井冈山》并记道:“自拿山盘旋而上,过桐木岭哨口而至革命圣地井冈山之中心茨坪。本诗后两句在茨坪井冈山招待所睡梦中吟哦,醒即开灯记之。‘万壑千岩气已雄,井冈黛色更菁葱。时来巨臂挥神斧,地阔天开世界红。’”5月5日作《访井冈山之大井、茅坪毛主席旧居》并记道:“主席1927年秋初上井冈山时,住茅坪之八角楼(为一祠堂,其木板楼顶天窗呈八角形),经典名著《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即写于该楼。主席每晚点一盏荧荧如豆之菜油灯,经常工作至下半夜。是年冬,移居大井,自己以三件单衣过冬,冷时披毛毯于身,而以棉衣分发体弱战士及无衣老乡穿着。晴和之日,常坐坪前一块方石上,读书著文。大井主席屋后有罗汉杉树,敌人几次放火烧屋,该树曾被烧焦半边。新中国成立后,该树烧焦处复发新芽,至今欣欣向荣,郁乎苍苍。瞻仰其处,深感井冈山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皆呈坚忍不拔之性格。革命摇篮实不愧称为‘天下第一名山’(朱德同志题词)‘神州沦落夜茫茫,天送红星上井冈。八角楼头垂典范,五井石上著文章。换天事业开新局,卷地风雷复旧疆。欣见宅边罗汉树,几经劫火更青苍!’”


胡华5月9日作《黄洋界怀旧》(二首)并记道:“黄洋界又名汪洋界,以其居高险要,环视群山起伏,如一片汪洋腾起狂澜故也。此地为井冈山革命圣地五大哨口之主要哨口。1928年秋,红军曾以一连兵力为主力,动员井冈山上男女老少群众为民兵,连峰到处插红旗擂鼓呐喊,红军更发一炮,打退妄图乘我主力红军他调、袭攻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白军四个团。此战役,群众名曰‘空山计’。即:主席所作《西江月·井冈山》所咏之事。黄洋界岭头有槲树一棵,苍老成荫。主席、总司令下山背粮回来时,常在此树下歇肩。当年岭路险峻,为盘蛇小道,至今下瞰,犹觉目眩。伟大领袖创业维艰,永不能忘也。咏以志念。‘一、群峰起伏汪洋界,故垒纵横旧战场。堪笑敌军围数万,宁知革命弱胜强!二、岭头槲树柱天边,领袖赍粮此歇肩。劳动何须分上下,时艰共济肇新天!’”


胡华5月13日作《赣州通天岩题壁(步王阳明原韵)》并记道:“赣州通天岩,奇峰叠翠,有巨大石洞,依石刻佛像,洞中阴凉,清泉中流,造殿成一古寺。


石洞四壁,多王阳明等古今题咏。红军曾四次攻打赣州,战事激烈。章、贡两江合流处,有古建筑‘郁孤台’,巍峨高阁,凭临江渚。宋辛弃疾有词云‘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新中国成立后,赣州成为赣南工业中心,市廛繁荣,人民欢乐,非复旧观矣。‘赣南景物佳,今日风光好。一上通天岩,真如入蓬岛。遥看旧战场,血凝花开早。郁孤映清波,千载愁眉扫。’”此诗1964年6月18日发表在《赣南日报》上。


胡华5月21日作《瞻仰红色故都瑞京怀旧》并记道:“瑞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成立红色中央政府于此,毛泽东担任主席,取名瑞京。此次亲访圣地,看到了毛主席曾在中央政府所在地之瑞京叶坪帮助群众耕作的田地。及中央政府迁沙洲坝后,毛主席带领群众所挖之井,群众取名曰‘红井’。我见此井旁群众树牌曰:‘饮水不忘掘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我们伟大领袖为群众无比爱戴。因咏以志念。‘岗翠峰青环瑞金,工农崛起赤旗明。廿年苦战创新国,万里长征始旧京。红井挖泉沙洲坝,绿田种谷樟叶坪。为民服务躬劳瘁,赢得人间皆向心。’”此诗1964年6月18日发表于《赣南日报》。


南下实习小组6月1日到达上海。6月初,他们访问了上海档案局、上海历史研究所、上海革命纪念馆、上海市委党校、复旦大学、空军政治学校、上海杨树浦发电厂、国棉二厂等单位的专家、教员、工人代表等并就党史教学研究、资料收集、工运和厂史编写等问题交流座谈。其间,南下实习小组瞻仰了党的一大会址;凭吊了顾正红烈士墓等。


6月3日,南下实习小组访问华东师范大学,与施正红(上海市委教卫部高教处长)、王亚朴(校长)、林远(主任)以及部分教师座谈交流党史教学与科研情况。某女教师(其曾于1953至195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马研班中国革命史分班学习)向胡华提问:“活学活用立竿见影地学习毛主席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党史课如何贯彻?”胡华答:“这种办法不适用于人民大学这样的高校,党史教学和科研应该将毛泽东思想作为科学体系来学习。”这个回答后来被别有用心的人当做了对胡华进行诬蔑的“把柄”。


6月7日小组进行总结,《胡华笔记》记道:“一、收获:1收集党史资料三千多万字,珍品百多万字。主要是革命老区、四五个省份的斗争史料和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史料。2交流了教学研究经验:学习访问了老区院校、解放军,开了许多座谈会,了解了党史、毛选教学研究经验,了解了研究机构的经验;交流出去:谈了些我们教学研究经验和意见。解答了一些问题,作了些报告,讲了些课。3参观了革命遗迹、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敬老院、省革命传统展览等;访问了几十个革命老人(历史人物)。对革命、对党、对主席思想体会更深。了解了各地党史研究资料收藏情况和研究成果。了解了各地党史遗迹保护、资料研究编写的情况和问题。


4提高了从事党史研究的信心和决心。二、缺点:时间短,跑的地方多,坐车看花,很紧张仓促,不够细致深入。思想上有很大收获,但还不是体会得很深刻。业务上有很大收获,但还没有来得及很好消化。


三、经验:1要得到收获,工作进行顺利,必须紧紧依靠党,依靠当地党委,尊重当地党委的意见和指示。我们取得收获的主要原因:人大党委给各省省委写了信,特别是郭校长亲自给各省省委负责同志写了信。有了省委支持,就得到了各部门的支持,博物馆、研究所、档案馆、院校、社联等才能给予材料。有了省委支持,才能给我们提供许多很顺利的工作条件,住省、县委招待所,与各方面联系很方便,价廉,收费低或不收。一般政府和学校就没有这些有利条件,困难就增多了。交通,由于省委、社联支持,参访常常派车接送,很热情。江西还派20多位党史教员随行。这都是出乎我们原来设想的有利条件。当然,在我们时间短、任务大、跑的地方多的情况下,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是必要的。不然,不可能完成这样大的任务,如果是下放劳动或蹲点,就不必利用地方党提供我们的这些便利条件。2要充分动员一切有利条件,来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这回出去,也依靠了人大的威信,人们对人大的期望,依靠一些与人大有关的老同志、老同学的帮忙。3要互相交流,不光是单纯伸手向人要东西,也要讲讲我们的经验意见,带队的老教师给人家讲些课,做些报告,也答应将来给对方交换资料,人家才能热情给你东西。所以,郭校长规定“交流党史教学研究经验”是很英明的,交流即互相之意。既不能单方面要求人家给东西,也不能只是我们输出,不向人家学习。既要虚心向人学习,又要给人东西。4要收集到资料,必须放下架子、虚心向人求教,要殷勤,要深入,要不怕碰钉子,同时尊重人家的制度和规定,老爷式地等人送货上门是收集不到资料的。但也必须严格注意遵守人家的规定。方法上要现成材料和自己的调查访问相结合;有关历史人物开座谈会,带问题谈,索要和抄写相结合。


5要善于吸取人家好的经验,互相推广。四、今后意见:1定期到一些省区收集资料的办法,如这次,可以采用。2以后研究生实习采取跑一些地方和蹲点相结合,才能更深入。我们这次主要缺点是没有蹲点。3研究对手的师生应该有系统地到老根据地去调查、实习、蹲点劳动收集资料并教学科研。


4各地对党史、毛著教学研究提出很多问题,要求解答指导。我们应该做这一工作。人大要注意党史教学的改革等问题。5搞一个小的党史陈列,活讲活用。五、思想表现:1队伍总的说是团结的,没有发生大的问题。2工作是艰苦的,生活是紧张的(自己也不必评功摆好了,有成绩放着,是看得见的,也是党给我们的光荣);是注意了节约和简朴的(住宿条件比规定标准和预算要低,我的住宿一直比标准低),你们也基本控制在自觉标准内,有时有些上下,总的较低。故节约了大量经费;市内交通方面,我按规定公出可以用车,现在由于给他们讲课,地方上派车接送,你们顺便就车,即使如此,我们也是力辞少坐,因此也替学校节约了。


3注意了也给人家东西(如讲课、讲经验)扩大了学校影响。4增强了党史研究的信心和决心。5明确科研从何入手,不搞空理论的,要从实际材料出发。六、思想要求:1不要翘尾巴,有了些成绩收获更要虚心,切不可在同志间夸耀自己。要讲自己的思想收获、工作收获(材料、学到的经验和体会),成绩可实事求是汇报,但不是炫功个人,一切归功于党。


不要给人游山玩水的印象(也没有),不要夸耀一些便利条件(地方上热情,与我同去,搭搭车,这是具体情况,不要去夸耀。因别人不一定有这条件)。


2继续加强团结,克服缺点。共同缺点:意识上个人英雄主义,自以为是;思想方法上主观片面;组织上不能受批评受委屈。不同程度大家都有。一定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听取领导意见,要受得起批评,任劳任怨。回去要特别注意。


3注意文件资料的保密纪律。对党负责,切不可泄密。工作上:资料整理编出,介绍遗迹,写报告。”


6月10日,胡华应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和浙江省历史学会邀请,在杭州人民大会堂作题为《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的报告,到会高校和党政机关理论工作者两千余人。6月11日,南下小组访问杭州大学,与宋忧心、夏承焘、金普森等三百余教授、理论教育工作者座谈,交流学习毛泽东著作和党史、现代史教学科研以及带研究生的情况;6月12日,访问都锦生丝织厂,了解厂史;访问浙江省博物馆顾均馆长、历史部杨晨钟主任,搜集浙江革命史料。6月19日,访问宁波市党史室。


6月23日,胡华结束此次率领五名研究生南下实习施教并搜集史料的工作,返回学校。


“左”风祸端


就在胡华率领南下实习小组回到北京的第二天,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中国人民大学郭影秋、孙泱两位副校长收到了一封信,来信署名xxx,寄出时间1964年6月24日,内容是:


“……我翻阅了有关的资料,也看了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胡华同志主编的中国革命史讲义的有关章节。阅后颇有所感。我的父亲严朴同志(1898—1941)大革命时期是农民协会的委员长,又是无锡农民革命军政治委员(他的传略载1949年6月10日人民日报,是陈云同志亲笔写的)。


“1927年4月14日,国民党反动派在无锡发动‘总工会事件’,开始屠杀中共党员及革命的工农群众。当时我尚在童年,1927年‘414’以后严朴同志遭到悬赏通缉。翌年春,我家全被抄封,家庭受到政治迫害。父亲为革命奔波在外,再不见面。1938年我到延安,进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我原在重庆中央大学读书)读中国革命史,我联系起童年时的遭遇,曾向父亲问过许多问题,他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