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永庆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6:32
|本章字节:8406字
尊重老人和妇女是一种社会公德。在西方国家流行着这样一句俗语:“女士优先。”在社交场合或公共场所,男子要对女士表示尊重。人们在上车、进电梯时,总要让老人、妇女先行;下车、出电梯时,则要为老人、妇女开道并帮助他们。进出大门时,主动帮助老人、妇女开门、关门,帮助他们穿、脱大衣、外套。同桌用餐,两旁若是老人或妇女,应主动照顾,帮助他们入、离座位等。
在街上与女士同行时,男子应该在人行道靠马路的一边走。需要调换位置时,男子应从女士的背后走过去。
会客时,如与女士对坐,则不宜吸烟。夫妇到同一家做客,告别时,应由女士先起立告辞。总的来说,在交际场合中,男士应经常为女士着想并照顾、帮助女士。西方人有一种形象的说法:“除了女士的小手提包外,男士可帮助女士做任何事情。”在尊敬老人的问题上,东方国家尤其是韩国和日本敬老传统十分深厚,如韩国年轻人讲话不顶撞老人,不在老人面前吸烟等。西方国家老人亦很受尊重,但由于“老”字在西方人的价值观中具有否定价值,因而在与西方老人的交际中应尽可能少使用“老”字。
三、待客与谈话
(一)待客
对于来访的客人,主人须热情诚恳地接待。如果客人突然来访,要尽可能放下手边的事情去接待客人。接待客人时不要老看手表,这会使人认为你不耐烦或是变相下逐客令。如确有急事,可诚恳地向客人说明,并表示歉意。
可以用糖果、茶、咖啡招待客人。但是,煮咖啡和泡茶时不要先询问客人喝不喝,因为那样客人会谢绝。若是欧美客人,可先询问喝哪种饮料。
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传统礼节。家中如有客至,先敬一杯以示尊敬和欢迎,再寒暄一番,然后边品茶边畅谈,宾主双方的深情厚意可借茶表达。
敬茶要讲文明,品茶应注意礼貌。客来敬茶应做到四要四忌:一要检查茶叶的品质是否正常,切忌冲泡有异味或夹带杂物的劣质茶;二要检查茶具是否洗涤消毒,切忌用沾满茶垢的杯子敬茶,茶叶不要直接用手抓取;三要用刚沸的开水泡,切忌用隔夜开水泡茶;四要双手恭敬端茶杯,还应和颜悦色地说声:“请用茶”,切忌一只手送茶或用手握杯口端茶。伊斯兰教徒因生活习俗,不用左手传递物品,故可用右手向他们敬茶。
(二)谈话
谈话时应注意表情自然、语气轻柔、语言得体。谈话内容事先要有准备,应该开门见山地说明来意或是交谈的目的,或是寒暄几句,就较快地进入正题。那种东拉西扯的闲聊会使人厌烦并且会使人怀疑你交谈是否具有诚意。在交际场合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自己讲话时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不要滔滔不绝,旁若无人。当对方讲话时,要耐心倾听,目光要注视对方,不要左顾右盼,也不能有看手表、伸懒腰、打哈欠等漫不经心的动作。谈话要切题,不能海阔天空、生拉硬扯,不轻易引发与谈话内容无关的其他话题。如对方提到一些不便议论的问题,不要轻易表态,可相机转移话题。如有急事需离开,应向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谈话内容一般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话题,不谈荒诞离奇、耸人听闻、黄色淫秽的事情,不谈小道新闻、流言蜚语等毫无根据的事情。一般不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否,也不要打听对方的履历、工资收入、衣饰价格、家庭财产及其他私事。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人们对隐私的看法有所不同。欧洲人尤其是英国人的隐私范围极广,与其打交道在谈话中要特别注意。初次见面谈天气、新闻是比较保险的话题;美国人隐私面较窄,谈话中只要不涉及对方收入、工资、家庭财产等问题,其他都可交谈;东方人隐私观念较淡,尤其是韩国人,几乎无话不谈,收入、工资情况等都在交谈之列。
在谈话中,不要随意批评他人,尤其是对长辈以及身份高的人,不要议论当事国的内政,不要随便讥笑和讽刺他人。说话要注意分寸,谦虚也要适度。在社交场合,一般不过多纠缠,也不要斥责辱骂,最后还要握手告别。
谈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大声说话或放声大笑。不要与谈话对方离得过近或过远,说话时保持1米左右距离较合适。切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尤其注意不要口沫四溅。
男子一般不参加妇女圈子的议论,也不要无休止地与妇女攀谈。与妇女谈话要谦让、谨慎、有礼貌,不开玩笑,争论问题要有节制。
四、使用电话
电话是现代通信工具,具有简便、快速的功效。打电话不仅是一种交流手段,也成了一种交际方式。因此,无论是发话人还是受话人,都应注意现代通信礼仪。
(一)打电话
(1)选择适当的通话时间。白天应在8点以后,假日最好在9点以后,夜间则应在21点以前,以免干扰对方家庭成员的休息。与国外通话,还务必注意时差和生活习惯。电话接通后,要询问一下时间是否合适,有无妨碍。
(2)查清对方的电话号码,并正确拨号,如弄错了,应向接电话者表示歉意,不可将电话一揿了事。拨号以后,如只听到铃响,没有人接,应耐心等待片刻,待铃响6、7次后再挂断。否则,如对方正巧不在电话机旁,待匆匆赶来接时,电话已挂断,这也是失礼的。
(3)电话接通后,可以先询问一下对方的单位或电话号码,然后再报受话人姓名。当对方询问你的名字时,一般应礼貌告知,不可反问“你是谁?”。如受话人不在,可请对方转告或过后再打电话。
(二)接电话
(1)电话铃响后,应尽快接听,不要故意延误。如铃响三遍后再接,要说声“对不起”或“让你久等了”。
(2)接听电话应先自报家门,然后请问对方找谁。切忌自己什么都不说,只是一味询问对方“你叫什么名字?”“你是哪个单位的?”“你找他有什么事?”等等,这是极不礼貌的。
(3)如接听以后,自己不是受话人,应负起代为传呼的责任。但不能在听筒尚未放下,就大声叫:“,你的电话!”这样做,显得你缺乏教养。如要找的人正忙着,不能马上接电话,你应该重新拿起电话告诉对方“请你等一下”。要是找的人不在,不能把电话一挂了事,而要耐心地询问对方姓名和电话号码,是否需要转告,并在征得同意后详细记录下来。
(4)电话通信,一般由发话人先结束谈话。如对方话还未讲完,自己先挂断电话,这是失礼的行为。
(三)使用公用电话
(1)要做到互谅互让。使用公用电话一般都有急事,如生了急病要救护车,失火或刑事案件等需报警等,应互谅互让,以体现人间的温暖。
(2)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当你拨了电话一时打不通时,就应让别人先打。
决不能占着不放,这是不礼貌的。
(3)尽可能缩短通话时间。公用电话是方便大多数人的,要提高电话使用率。因此,以讲清问题为原则,提高电话的通话能力,使有限的通信设施发挥更大的作用。
(4)要爱护公用电话设施。公用电话设施是国家财产,也就是公有财产,每个公民都应十分爱护。对个别故意毁坏电话设施的不良行为,应进行坚决制止。
五、馈赠礼品
送礼是国际上通行的社交活动形式之一,也是向对方表示心意的物质体现。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馈赠礼品,不是为了满足某人的奢望,也不是显示自己的富有,而是为表示对别人的祝贺、慰问、感谢的心意。
(一)送礼的一般原则
赠送礼品,要以对方能够接受为原则,这样既可以避免因礼品太轻而陷入窘迫的境地,也可避免礼品太重显得“商业味”太浓。另外,送礼的场合、时间、礼品的种类、价值、送法及其他因素常常决定礼品是否能够为双方所接受。因此,在选择礼品时,最好挑选物美价廉,具有一定纪念意义、民族和地方特色,或具有某种艺术价值,为受礼人所喜爱的小艺术品、小纪念品、食品、花束、书籍、画册、一般日用品等。
礼品一般应当面赠送,并用礼品纸包装好。当面受礼时,绝大多数国家用双手接礼品,以示尊重,并向对方致谢。西方人习惯当面打开包装欣赏一下礼品。有时送礼人还可对礼品作一些介绍、说明。收到邮寄或专人送来的礼品,应回复一张名片或亲笔信表示感谢。
送礼时,还要尽可能考虑受礼人的爱好。有的礼品在这个国家很受欢迎,到另一个国家则可能并不稀奇,甚至厌恶和反对。因此,要根据不同国家、地区的习惯与个人的爱好作些必要的调整。
(二)送礼的禁忌
赠送礼品要注意禁忌,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不同,习俗也有很大差异。例如,与阿拉伯人初次见面时,不能送礼,否则被视为一种行贿。也不能直接向阿拉伯妇女送礼品,必须通过她们的丈夫或父亲方可送礼,而送饰品给她们则更是大忌。与法国女士接触时,忌送香水之类的化妆品,因为它有“过分亲密”、“图谋不轨”之嫌。
要注意不能把手帕和刀剪送给拉丁美洲客人,因为手帕与眼泪联系在一起,而刀剪是友谊破裂的象征,就意味着友谊的完结。
在日本,可以把钟送给朋友,表示友谊有始有终。但在我国,尤其是老年人最忌讳别人送钟,因为“钟”与“终”同音,送钟即“送终”之意。恋人之间忌讳对方送梨,因“梨”与“分离”的“离”字同音。朋友之间最忌讳对方送“伞”,因为“伞”与“散”同音。
思考题
1仪表仪容的作用有哪些?
2着装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穿着制服、西服、便服有哪些基本要求?
4会务接待服务员的发型有哪些要求?面容化妆应注意哪些问题?
5礼貌用语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6常用礼貌用语有哪些具体内容?
7会务接待服务员的站姿、步姿、手势和表情等有什么具体要求?
8见面时的礼仪有哪些内容?
9“女士优先”主要指什么?
10会务接待服务员应注意哪些现代通信礼仪?
11馈赠礼品应注意哪些禁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