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附录(2)

作者:陆永庆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6:32

|

本章字节:6036字

非洲统一组织成立于1963年5月25日,总部设在亚的斯亚贝巴,目前共有53个成员国,是非洲最大的政治组织。宗旨是:促进非洲国家的统一与团结,加强非洲国家在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合作,保卫非洲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与独立,在非洲根除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促进国际合作。30多年来,非统组织遵照《非洲统一组织宪章》确定的“统一、团结、解放、发展”的“八字方针”,做了大量工作,完成了非洲民族解放的历史使命,并在发展民族经济、改变贫穷落后方面取得了成就。非统组织每年举行一次非洲国家领导人会议,1999年7月12日至14日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第35届非洲统一组织首脑会议,讨论了非洲大陆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同年9月9日,召开了第四届非统组织特别首脑会议,43个非洲国家领导人一致通过了《苏尔特宣言》,宣布加快非洲一体化进程,成立非洲联盟。


(摘自《国际组织手册》第355~356页,新华社国际资料编辑室编印)不结盟国家会议


不结盟国家会议是不结盟运动定期召开的会议,它包括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及不结盟外长会议。首脑会议是不结盟国家会议最重要的会议,自1970年起,首脑会议制度化,每3年举行一次。第一、二次首脑会议主席由与会国首脑轮流担任,第三次会议起由东道国担任,任期至下届首脑会议。第一次会议于1961年9月1日~6日在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参加,会后发表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并通过了《关于战争的危险和呼吁和平的声明》。


(摘自《国际组织手册》第21页,新华社国际资料编辑室编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1948年10月,美国同布鲁塞尔公约组织(后改组成西欧联盟)英、法、荷、比、卢五国及加拿大讨论成立该组织。1949年4月4日,上述七国同丹、挪、冰、葡、意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决定成立该组织,该公约于1949年8月24日开始实施。简称北约,也称北大西洋联盟或北大西洋集团。1999年3月12日,波兰、匈牙利、捷克加入北约,成员国已有19个。


北约成立的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规定任何缔约国同他国发生战争时,必须给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1999年3月24日,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79天大规模空袭,开创了该组织成立50年来对一个主权国家动武的先例。同年4月23~25日,北约召开19国首脑会议,讨论通过了北约面向21世纪的新战略概念,标志北约已由“集体防御”的军事组织变成具有进攻性质的军事同盟。


(摘自《国际组织手册》第148~149页,新华社国际资料编辑室编印)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亚非会议由印尼、缅甸、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印度五国发起,首次会议在1955年4月18日~24日在印尼万隆召开,29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参加,我国周恩来总理参加了会议。


亚非会议是从殖民主义压迫下取得独立的亚非国家的第一次历史性盛会。会议讨论了有关民族主权和反帝、反殖斗争的问题,挫败了帝国主义者制造的种种障碍和分裂阴谋。会议发表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确定了指导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


东南亚联盟(东盟)


(摘自《国际组织手册》第190页,新华社国际资料编辑室编印)1967年8月8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5国外长在曼谷举行会议后,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成立东南亚联盟。后来陆续接纳了文莱、越南、老挝和缅甸,1999年4月30日柬埔寨正式被接纳为第10个成员国。其宗旨是,本着平等和合作的精神,通过共同努力,来加速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奠定一个繁荣、和平的东南亚国家共同体的基础,并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增进地区的积极合作和相互援助,同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组织保持紧密和有益的合作。


成员国外长会议是东南亚联盟最高决策机构,每年轮流在成员国举行一次全会和至少一次非正式会议。经济、贸易和劳工部长组成的经济、贸易、劳工会议不定期在各国轮流举行。


(摘自《国际组织手册》第133页,新华社国际资料编辑室编印)西方七国首脑会议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是西方最发达国家首脑每年以讨论国际经济问题为主要议题的会议。1975年11月15日,美、英、法、联邦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为共同应付金融危机、石油危机和经济危机,在巴黎举行了第一次会议。1976年起,加拿大总理出席了会议,并形成一年一度召开的惯例。冷战结束后,七国首脑会议实际上已由过去较单纯的经济会议转变成经济与政治问题并重的首脑会议,还讨论国际上的“热点”局势以及全世界共同瞩目的其他问题。1991年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应邀参加了首脑会议的部分会议,1992年起,正式邀请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参加会议,所以现在也有“7+1”会议或8国集团会议之称。


(摘自《国际组织手册》第226页,新华社国际资料编辑室编印)二、国内部分重要组织及其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先是在上海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召开,后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一条游船上举行。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大会,包括湖南小组毛泽东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出席了会议并热情致词。大会听取了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活动情况的报告,讨论了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会议起草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和《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大会选举产生了由三人组成的党的中央机关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李达任宣传主任、张国焘任组织主任。大会的召开,正式宣告了完全新式的、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先锋队和组织领导者,中国革命的历史开始了新篇章。


(摘自《会议词典》349页,华文出版社)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问题。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作了重要发言,尖锐地批评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实行单纯防御、在长征中实行退却逃跑的错误。经过激烈争辩,会上多数人同意他们三人提出的提纲和意见,认为博古在会上所作的关于第五次反“围剿”总结报告是不正确的。会议将毛泽东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会后不久,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并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摘自《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第122~123页,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