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中外民俗(5)

作者:陆永庆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6:32

|

本章字节:11434字

壮族人口达1550万,90%以上聚集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百色、河池、柳州4个地区,其余分布在云南文山、湖南江华、广东连山和贵州从江等地。壮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北两个方言。壮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宗教方面信奉多神教,以自然物为崇拜对象;祖先崇拜占有重要地位,每家正屋都供奉着“天地亲师”神位,有的还信奉佛教。广西壮族自治区于1958年3月5日成立。


(一)礼貌礼节


(1)客人来访,必由主人出面热情招待,让座递烟,双手捧上香茶。茶不能太满,否则视为不礼貌。


(2)客人告辞时,主人要将另留的鸡肉和客人盘中的余肉用菜叶包好,让客人兜着带回去,给亲人品尝,客人决不能拒绝。


(3)尊重老人,德高望重的老人自然成为村寨的领袖。办事多听从老人意见。窄路相逢,主动给老人让路。赴宴做客,给老人让上座,要将鸡头等上等菜留给老人。


(二)忌讳


(1)有客人在家,不得高声讲话,进出要从客人身后绕行。与客人共餐,要两脚落地,与肩同宽,切不可跷起二郎腿。


(2)不爱吃胡萝卜、西红柿、芹菜等。


七、满族


满族历史悠久,满族统治者曾统治全国达295年。现有人口98468万,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其中辽宁省190万,其余的散居于河北、新疆、宁夏、甘肃和山东等省以及内蒙自治区、北京、西安、广州、杭州等大中城市。


满族原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属阿勒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满族语支。清代以来,满族在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与汉族差异逐渐缩小。


(一)礼貌礼节


满族人讲究礼貌,非常注重礼节。平时相见都要行请安礼。遇见长辈,要请安以后才能讲话,以示尊敬。过去,小辈对长辈要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小礼是请安问候,大礼是“打千”,即单腿跪。男人“打千”:哈腰,左膝前屈,右腿略弯,右手沿膝下垂;女人“打千”:双手扶膝下蹲。最隆重的礼节是抱见礼,就是抱腰接面礼。一般亲友相见,不分男女均行此礼,以表示亲昵。


(二)忌讳


(1)满族人不打狗、不杀狗,忌吃狗肉,也不戴狗皮帽子或者狗皮套袖,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这原于“义狗救主”的传说。


(2)满族人行土葬,忌在西坑或北炕死人;人死入棺后从窗户抬出;家里死了人,送葬之后,就不能在家哭泣,否则会认为不吉利。


八、朝鲜族


朝鲜族人口约19234万,主要居住在东北三省,吉林省占60%以上,还有一部分分布在辽宁省和黑龙江省。


朝鲜族有自己的文字,语言属阿勒泰语系。朝鲜族的歌舞蜚声全国,歌曲流畅、婉转、明朗,舞蹈舞姿柔软轻盈,既明朗激昂又深沉含蓄,既细腻又大方。朝鲜族酷爱体育,讲究卫生,讲究礼貌。


(一)礼貌礼节


朝鲜族素有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的优良传统。老年人在家庭和社会上处处受到尊重。朝鲜族热情好客,对客人光临十分高兴,倾其所有让客人吃饱吃好。用餐时,汤匙放在汤碗里;如将汤匙放在桌上,则表示吃好了。主人不能先于客人放筷。遇到稀客来临,主人必以酒相待。朝鲜族男子大多喜欢喝酒,并把酒看作友谊的象征。在朝鲜族家里做客,吃完饭后要在碗里剩点食物,如果吃得很干净,会让主人误认为准备不足。


(二)忌讳


(1)朝鲜族在婚丧及佳节禁止杀狗和忌食狗肉。


(2)忌讳他人称他们为“鲜族”。


(3)严禁同宗、表亲通婚。


九、苗族


苗族人口740万左右,主要居住在贵州、云南、湖南、四川等省。苗族自称“牡”、“果雄”、“模”、“毛”、“蒙”等。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族苗语支,没有统一文字。贵州省是苗族主要分布省,集中在黔西南、黔南及黔东南一带。大杂居、小聚居是苗族分布的特点。由于地域差异,他们的一些生活习俗也各有特色。苗族信仰万物有灵,以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最为突出。


(一)礼貌礼节


苗族人待客真诚、热情,鄙视浮华和虚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待客时,男女主人均穿上节日盛装,家中摆下酒席,男人还要到村寨外路旁等候,恭迎客人光临。客人到家门口时,男主人以唱歌形式叫门,女主人也以唱歌开门迎接客人。在招待客人的宴会上,主人有敬酒、分菜和添饭等礼节。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


苗族妇女也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有的婚后在娘家居住长达数年。


(二)忌讳


(1)苗族人不喜欢别人称他们为“苗子”,而喜欢他们的自称“蒙”。同辈男女都以兄弟姐妹相称,最忌“姐夫”、“妹夫”之称。


(2)忌食狗肉,禁止杀狗、打狗。也不食牛羊肉。忌在屋里煮蛇。


(3)禁止已婚妇女再穿蓑衣,认为这会触犯祖宗,将会招致大祸。


(4)忌在家里或夜间吹口哨。忌刀口朝上,忌用凶器指人。


(5)禁止在村寨周围挖土或砍伐古树。


(6)父母或同村人去世一个月内,忌食辣椒。人死入葬后一个月内,家里人不能婚嫁,也不能唱歌或吹奏芦笙,以示哀悼。


十、彝族


彝族人口约660万,主要分布于川、滇、黔、桂4省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彝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信仰多神教。崇拜祖先。


(一)礼貌礼节


彝族人性格耿直、朴实、豪爽、热情好客,惯以酒待客,有“无酒不成敬意”之说,如果主人敬酒不喝,则被认为是看不起主人。彝族人常自称“彝家”,凡有客人到来都要隆重欢迎,热情招待。


火把节是彝族特有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举行,历时3天。活动期间要杀猪宰羊,准备酒肉,祭祀祖先。白天举行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唱歌、跳舞、吹口弦等民族娱乐活动;夜间则高举火把,成群结队,边行边唱,巡游于山冈田野。届时火光漫山遍野,非常壮观。


(二)忌讳


(1)部分彝族人忌食马、驴、骡肉。


(2)彝族男子头上都蓄有一蓬头发,称为“子尔”,这是每个人最高贵的地方,忌旁人用手触摸,否则被认为是对人极大的侮辱。


(3)祭祀时忌外人观看。忌外人骑马进入彝族寨子,骑马者到寨门的竹篱笆前必须下马。


(4)在彝族人家里做客,要坐在火塘的上方或右方,忌用脚踏三角架,忌掏挖火灰,尤忌在其中挖洞。


十一、傣族


傣族人口约100万,主要居住在我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省,以西双版纳和德宏两州最为集中。傣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族壮傣语支。傣族主要信仰小乘佛教,它渗透到人们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带有全民性的宗教信仰。


(一)礼貌礼节


傣族的传统美德是尊老爱幼和团结互助。家庭关系十分和谐,邻里之间互相照顾,傣族热情好客,盛情款待来投宿的过往客人,有的还专门备有招待客人的好被褥。


泼水节是傣族传统新年和最隆重的节日。时间在傣历六月,一般在公历4月中旬,通常持续3~4天。泼水节期间,青年男女就互相泼水,进而向行路人倾泼,用以祝福对方平安、幸福,人们相互追逐,水花飞溅,以湿为乐。


(二)忌讳


(1)傣族的禁忌大多跟他们的宗教信仰密切相关。佛寺是神圣的地方,平时俗人不能进入,若必须进入,则要将鞋脱在外面。在佛寺内不许触摸佛像、法器、仪杖。不许敲寺内的芒锣和鼓。不许跟僧侣攀谈、嬉笑,更不许触摸僧侣的身躯和头部。不可摸小和尚的头顶,走路时禁止踩着僧侣的影子。


(2)忌讳外人赶牛、骑马、挑担子或蓬头散发进入寨子。


(3)客人进入傣家竹楼必须将鞋脱在外边。忌讳坐在火塘上方及跨越火塘。


(4)忌从妇女脚上跨过或者触摸妇女头上的发髻。


(5)晾晒衣服时,上衣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下方。衣服不能用来当枕头。忌讳在家中吹口哨、剪指甲。


十二、港、澳、台地区


(一)简介


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840年以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凭借其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强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香港、澳门才被分割出去,分别被英国和葡萄牙强占。台湾则先被日本窃取,1945年重归中国版图后,1949年又与祖国大陆长期隔离。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现时总面积为1076平方公里,位于珠江出海口东侧,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素有“东方之珠”的美称。人口约6725万(2001年),中国人占98%,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于1997年7月1日顺利回归祖国。江泽民主席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庄严宣告: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为董建华。


澳门古称“蚝镜”,包括澳门半岛和仔、路环两个离岛,现时总面积为278平方公里,位于珠江口西南。人口45万,98%为中国居民。1985年5月,中国政府和葡萄牙政府就举行谈判解决澳门问题达成协议。从1986年6月至1987年3月,中葡双方代表在北京举行了四轮谈判。1999年4月,由200名澳门永久性居民组成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成立。5月15日,第一任行政长官何厚铧当选。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怀抱。这是“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又一重要成果,是中华民族的又一盛事。澳门回归祖国后,标志着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结束。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台湾省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本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澎湖列岛64个岛屿,以及目前为台湾当局控制的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人口2227万,绝大多数是汉族和高山族同胞。


台湾问题不同于香港、澳门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不允许外国干涉。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1981年8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台湾、香港知名人士傅朝枢时进一步阐述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政策;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北京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准备用“一国两制”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的立场;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教授杨立宇时,进一步发挥了关于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即题为“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的谈话(后来被简称为“邓六条”);1984年2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时,再次明确使用了“一国两制”的提法。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胜利。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并付诸实践,使海峡两岸关系有了重大进展。1993年4月,“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取得了积极成果,产生了广泛影响,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同时,台湾岛内的分裂倾向也在发展,同时外国***势力也在进一步利用台湾问题对中国进行牵制与遏制。


根据台湾局势、两岸关系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199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进一步阐述了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精髓,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八项主张,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化,是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对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


(二)礼貌礼节


通行握手礼,还保留较多的如拱手、抱拳、鞠躬等中国传统礼节。此外,港、澳、台同胞还流行叩指礼,当他们在接受别人为其布菜或斟酒时,立即把手指弯曲,以指尖轻轻叩打桌面,表示感谢。


港澳台同胞非常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注重传统的农历节日,如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过节时要祭神、祭祖,其形式、规矩讲究颇多。同时,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许多人也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


(三)忌讳


港、澳、台同胞忌说不吉利的话,喜欢讨口彩。特别是香港人有喜“8”厌“4”的习惯。因为香港人大都讲广东话,而广东话中“8”与“发”谐音,“4”与“死”同音。因此,人们避免用“4”来做标志,送礼也不送“4”种。在遇到非说“4”不可时,就用“两双”来代替。逢年过节时,不能说“新年快乐”或“节日快乐”,而用“新年愉快”、“节日愉快”或“恭喜发财”代之。这也是谐音的关系,因“快乐”和“快落”听起来很相似。忌送茉莉花和梅花给商人,因“茉莉”与“没利”谐音,“梅”与倒霉的“霉”同音。


思考题


1日本、韩国、印度、泰国、新加坡等国的宗教信仰、礼貌礼节和忌讳有哪些相似和不同?


2欧美、大洋洲地区主要国家的宗教信仰、礼貌礼节和忌讳各有什么特点?


3非洲的埃及、苏丹、坦桑尼亚等国人民的宗教信仰、礼貌礼节和忌讳各有什么特点?


4我国汉族、藏族、蒙古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有哪些忌讳?


5港澳台同胞的宗教信仰礼貌礼节和忌讳同祖国大陆有哪些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