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G(3)

作者:刘莹

|

类型:生活·百科

|

更新时间:2019-10-06 12:08

|

本章字节:6650字

禹是鲧的儿子。尧命鲧治水,鲧的治水方法不对头,水来土掩,积土阻水,结果失败。鲧因此而被处死。


尧让位给舜以后,舜命禹继续治水。禹接受父亲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的方法。他经过勘察,全面规划水道,让水由小渠流入大川,由大川再流入大海。经过整整十三年,终于制服了洪水。


禹的工作很辛苦。他到过许多地方,参加许多工程的设计。据说,浙江的会稽山,就因为禹在那里计议过治水工作而得名。黄河的龙门、三门峡,都是禹领导开凿的。


十三年的艰苦,是一般常人所不能接受的。禹栉风沐雨,不辞劳苦,直到三十岁还没有结婚。在涂山(今浙江绍兴县西北),他遇到一个名叫女娇的姑娘,心中很爱慕,可是没有说上几句话,就匆匆忙忙去视察灾区。女娇也很敬爱禹,过了一段时间,好不容易两人又见面,才草草结了婚。婚后才四天,禹又走了。后来,女娇被送到禹的老家安邑(在今山西运城县附近)去住。但是,禹难得回安邑。虽然为了治水,几次到过家乡,而且曾经三次经过自己家门,还听到孩子正在哇哇地哭,可是都没有时间进去看看。禹说:“时间宝贵,即使是短短的一寸光阴,也要爱惜!”


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一直被人们所传颂。


功败垂成


“垂”,接近的意思。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有惋惜的意思。


公元三八三年,前秦皇帝苻坚强征各族人民,组成九十万大军南下,企图灭晋。他骄傲自恃,声称只要命骑兵在江中投入马鞭,就可以断流。东晋宰相谢安,命谢玄等将领率领八万军队迎战。晋军进至淝水,要求前秦略向后移,以便渡河决战,苻坚竟然答应。因各族士兵不愿作战,一退就不可收拾。谢玄乘机率兵渡水攻击,结果前秦军大败。


接着,谢玄等人又奉命北伐,很快收复了北方大片失地,谢玄本想进一步巩固已收复的失地,但是孝武帝的同母弟司马道子对他非常妒忌,借口出征时候太久,要他把军队撤回,坐镇淮阴。谢玄眼看即将取得的胜利又将付之东流,悲愤交加,在南下途中得了疾病。于是他上书孝武帝,请求解除他的职务,回乡治病。但是,孝武帝不许,要他去京疗养,还派名医为他治病。两年后,谢玄病逝,死时才四十六岁。


唐·房玄龄《晋书》的编撰者在为谢玄列传的时候说:“老天给他的年龄为何如此短促,以致他统一北方的事业接近成功时又遭到失败。”


功亏一篑


“功”,功业;“亏”,缺少;“篑”,土筐,意思是堆九仞高的山因差一筐土而未能完成。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一件事,或一个计划眼看要成功了,只差最后一点而不能完成。


曾经辅佐姬发攻灭商纣、建立西周王朝的召公,对武王说:“玩物这东西是谈不上贵贱的,关键在于德行。无德,物不值钱;有德,物才显得贵重。盛德要靠自己修养,圣主不可以沉浸在声色之中。把人当作玩物加以戏弄,会丧失德行;把稀罕物件当作玩物加以赏玩,会丧失志气。这就是‘玩人丧德’、‘玩物丧志’。犬马这类东西不是本地所生,不应该养它;珍禽异兽没有什么用途,也不应该养它;远来的珍宝不要那么稀罕它,不要人家的东西,人家才会归服你。”


“现在最要紧的是珍爱贤人,这是国家安稳的根本大计。君主应该随时积累德行,从早到晚都要想着德行,不能忽视细微的行为。大德都是小德积累而来的。比如堆一座九仞高的土山,只缺少一筐土没有加上去,山就没有堆成。您是一个圣君,如果从这些方面加以注意,就可以世世代代稳坐天下。”


刚愎自用


《左传·宣公十二年》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代,有一次,楚庄王率领军队去打晋国,到了黄河附近,听说晋国有了准备,便想撤退。他的部下伍参却主张继续前进。伍参对楚王说:“晋国新的中军主将,还没有足够的威信来行使命令;他的辅佐先縠刚愎不仁,是不会服服贴贴听从他的命令的,这次进军,我们一定能打败晋军。”


楚王听从伍参的建议,遂与晋军战于管城的敖鄗之间。晋军果然大败,楚军得胜而归。


后来人们把《书·仲虺诰》中的“好问则裕,自用则小”的“自用”和这里的“刚愎不仁”的“刚愎”合在一起,说成“刚愎自用”,用来形容固执任性,狂妄自大,傲慢专横。


高枕而卧


《战国策·魏策一》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张仪为了使齐、楚、燕、赵、韩、魏六国事秦,便去游说魏王。


张仪到了魏国,魏王接见了他。他对魏王说:“贵国地方不过千里,士卒不过三十万;既无山川之险,又无丰富的产物。况且魏国地处楚国之北,赵国之南,韩国之东,齐国之西。因此,你亲近其中任何一国,其他三国都可能联合起来向你进攻;你反对其中任何一国,则其他三国也可能联合起来反对你。可见你们的处境十分困难,十分危险。”魏王皱了皱眉头说:“那么先生有什么办法改变我国的处境呢?”张仪故作为难地说:“不好办哪!”他沉思良久才说:“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强大之秦国,则楚、韩两国不敢妄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魏王听说“事秦”,心中十分不悦,但又不好形之于色,只好婉谢道:“先生的意见很好,可惜寡人有些愚蠢,还不敢立刻作出决断,等我和臣子们商量之后,再向先生请教。”张仪听后,便辞魏王而去。


后来人们引“高枕而卧”表示把枕头塞得高高地安安心心地睡觉;现在比喻思想解除武装,放松对敌人的警惕。


割席绝交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管宁和华歆是幼年时的同学,感情很好。


有一次,他们俩在菜园中锄草,忽然挖着一块黄金,管宁没有把它放在眼里,锄草如故;华歆不禁动了私心,立刻拾了起来,放在一边。


又有一次,他们同坐在一张席子上念书,忽然有一个坐着车子的官员路过门外,管宁无动于衷地坐着念书;华歆觉得这个人很阔气,十分羡慕,就放下书本跑出去看。通过这两件事,管宁认为华歆这个人既贪财,又慕荣贵,就不愿再和他做朋友,于是他用刀割断席子,分开座位,并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从此他俩便断绝了友谊。


后来人们称管宁的行为叫“割席绝交”,用以表示朋友之间断绝关系。


更令明号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楚厉王为了有紧急事情时便于号令百姓行动,便设警鼓。凡国家有了紧急情况需要百姓为戌时,便以击鼓为号。


有一次,楚厉王喝醉了酒便击起鼓来,顿时全城百姓大惊。左右的人立即告诉楚王说:“千万不能乱击警鼓,不然就会造成混乱,失信于民。”可是楚王毫不在乎地说:“我喝醉了酒,击击鼓,不过是和大家开开玩笑而已,这有什么关系呢?”百姓知道事情的原委后,就各自回家去了。


几个月后,真的有警报了,楚厉王大击其鼓,可是百姓都认为是闹着玩的,一个也没有来。楚厉王所设的警鼓已失信于民,不能号令百姓行动,于是只得“更令明号而信之”。


韩非子是用这个故事来说明人主应当对人民讲信用,后来人们引用“更令明号”来表示重新申明号令


狗尾续貂


《晋书·赵王伦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汉宣帝的第九个儿子赵王伦,于魏嘉平初年,被封为乐亭侯,后拜为谏议大夫。他与孙季勾结,谋害了太子之后,又制造了个宣帝命他早入西宫的神话。舆论造够之后,就带兵五千自端门而入,僭即帝位。自此以后,他便滥封官爵,不管有功无功,只要投合他心意的人,都一一加官进爵。由于爵位太多,所封官员的帽子上的貂尾就不够了,实在无法,只好用狗尾来代替。当时人们对这种怪现象很不满意,就讽刺地说:“貂不足,狗尾续。”


后来人们把“貂不足,狗尾续”说成“狗尾续貂”,用来比喻把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后面。用来喻事物的前后好坏很不相称(多指文艺作品)。


孤苦伶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