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L(5)

作者:刘莹

|

类型:生活·百科

|

更新时间:2019-10-06 12:08

|

本章字节:10226字

后来人们引用“老奸巨猾”来形容阅历深而手段极其奸诈狡猾的人。


雷霆万钧


《汉书·贾山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西汉有个人名叫贾山。汉文帝时,他借秦朝的事情为喻,撰写了《至言》,欲以此向汉文帝进谏。在《至言》的第二段,阐述了他要求广开言路的道理。他认为如能广开言路,善于养士,则国家之实力就会强大。这就好比“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意思是:震耳欲聋的暴雷所击之处,没有不被摧折之物;三十万斤重力所压,没有不被压得粉碎的。)这是比喻君主如能善于养士而广开言论,则国家之盛势有如雷霆之威,万钧之力。汉文帝读了《至言》之后,觉得贾山说得言辞激越恳切,很有道理,确实可行,于是就听取了他的意见,准备广开言路。


后来人们摘取句中的“雷霆”和“万钧”来构成“雷霆万钧”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威力极大。


黎丘丈人


《吕氏春秋·疑似》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魏国都城大梁有个黎丘乡。传说黎丘乡有一个魔鬼,常常装扮成别人的儿子或兄弟去捉弄别人。


黎丘乡有个黎丘丈人。有一天从市上喝醉了酒回家,这个魔鬼便装做黎丘丈人的儿子来搀扶老头儿。这个魔鬼在路上使用各种办法把老头儿折磨惨了。老头回家酒醒之后,便责备他儿子说:“我对你难道还不够慈爱吗?你为什么使我一路受苦?”儿子向他叩头并十分委屈地哭着说:“这真冤枉啊!昨天你回家之时,我到东乡亲友家借债去了,并没有来接你呀!不信,你可去查问。”老头儿听了儿子的话,恍然大悟说:“这一定是那个魔鬼干的,我也听说过类似的事情了。”


第二天,老头儿又上市饮酒,想再碰上这个魔鬼,好把它杀了。老头儿的儿子怕他喝醉了又在路上出事,就去接他。谁知老头儿见了自己的儿子,却误认为是昨晚遇到的那个魔鬼,就拔出剑来把自己的儿子刺死了。


后来人们就用“黎丘丈人”比喻在疑似之间不辨真伪、不察真情而犯错误的人。


离群索居


《礼记·檀弓》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孔子的学生子夏因儿子死了,把眼睛都哭瞎了。曾子去安慰他。他哭哭啼啼地对曾子说:“天哪!我有什么过错哇!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重的惩罚呢?”


曾子劝慰他说:“你怎么能说自己没有过错呢?你退居西河,一味炫耀自己,使西河的老百姓只知道有你,而不知道有老师孔子,这是你的过错之一,你死了父亲却不声不响,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你的过错之二,现在你的儿子死了,竟伤心得把眼睛都哭瞎了,前后对比,情况完全两样,这是你的过错之三,总起来说,你不尊师,不孝父母,却偏疼爱自己的儿子,这不是三件大罪过吗?”


子夏听了忙向曾子跪拜说:“吾离群索居亦已久矣(意思是:我离开朋友单独生活已经很久了),因而听不到朋友的规劝,放松了自己的修养。”


后来人们引用“离群索居”来说明离开群众而孤独生活。


廉泉让水


《南史·胡谐之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南宋时代有个范伯年,四川梓橦县人。他在梁州做官之时,有一次因事去谒见明帝刘,在闲谈之间,谈到广州的贪泉。明帝问范伯年:“卿州有此泉水否?”范伯年随口回答说:“梁州只有文川、武乡、廉泉、让水。”明帝又问:“卿宅在何处?”范伯年顺口回答道:“我家就在廉泉与让水之间。”明帝认为范伯年能言善辩,有才干,很赏识他。后来明帝委任范伯年为梁州刺史。


范伯年的话是用来标榜自己清廉的。后来人们就用“廉泉让水”比喻风土醇美。


两面三刀


《红楼梦》六十五回里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贾琏偷偷娶了尤二姐的第二天,贾琏的心腹小厮兴儿走来请贾琏,说:“老爷那边紧等叫爷呢。小的答应往舅老爷那边去了,小的连忙来请。”


贾琏走后,尤二姐便和兴儿拉起家常来了。兴儿坐在炕沿下,一面喝酒吃菜,一面将荣府的事告诉尤老娘和尤二姐。后来不知怎的扯到凤姐身上去了。


尤二姐听了笑道:“你背着她这么说她,将来背着我还不知道怎么说我呢!我又差她一层儿了,越发有说的了。”兴儿听了忙跪下求饶。


尤二姐笑道:“你这小猾贼儿,还不起来!说句玩话儿,就吓的这个样儿。你们做什么往这里来?我还要找你奶奶去呢。”兴儿忙摇手道:“奶奶千万别去?我告诉奶奶:一辈子不见她才好呢!‘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他都占全了。只怕三姨儿这张嘴还说不过他呢!奶奶这么斯文善良的人,那里是他的对手。”


后来人们引用“两面三刀”比喻耍两面手法,当面一套,背地一套。


流离失所


《汉书·薛广德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汉代有个薛广德,字长卿,沛郡人。汉元帝时,任御史大夫。有一次,他陪同皇帝出外打猎,元帝忘乎所以,一连数日,不想停止。薛广德心中十分焦急,为了恳求元帝迅速回宫处理朝政,便上书皇帝。上书的开头说:“窃见关东困极,人民流离。愿陛下亟反宫,思与民共忧乐。”(意思是:我看见关东一带人民生活特别痛苦,很多人甚至流落他乡。恳望大王早些回宫,考虑怎样与百姓同甘苦,共忧乐。)


元帝认为薛广德的劝告是有道理的,便与光禄大夫张猛等一同回朝。


后来人们把“人民流离”说成“流离失所”,用来表示离开家乡,没有一定的住所和安身之地;常用来形容流落他乡,衣食无着,没有安身之处。


六神无主


清·李伯元(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陕西朝邑县,有一家姓赵的,祖上世代务农。到了姓赵的爷爷手里,居然请了先生,教儿子攻书,到他孙子赵温,忽然中了秀才。此后,姓赵的又送赵温去乡试,结果又中了举人。赵家上下,合家欢喜,整日大鱼大肉宴请亲朋乡邻,拜祭祖宗;从老到小,日夜忙碌,弄得筋疲力尽,人仰马翻。过了几天,上面又传下话来,叫新中的举人赵温,即日赴省填写亲供。当下,这爷儿三代又忙着准备上省的一切事宜。赵温的爷爷怕孙子年少,不知“亲供”怎样填写,赶忙请来中举多年的王举人给予教诲,并恳求王举人陪着孙子上省。为求吉利,取过历本一看,选定十月十五这个百事皆宜的黄道吉日出行。这几天里,亲戚朋友又前来送礼饯行,好不热闹。


转眼之间,已到十月十四,赵温的爷爷、爸爸,忙了一天;到了晚上,这一夜更不曾睡觉,替他弄这样,弄那样,忙了个六神不安。十五一大早,王举人陪同赵温,骑上牲口,顺着大路,便向城中进发。


后来人们用“六神不安”或“六神无主”形容心慌意乱,不知所措。


龙生九子


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引李东阳《怀麓堂集》中的这样一个故事:


东海龙王,生了九个儿子:大儿子叫囚牛,爱好音乐,尤喜胡琴;今胡琴头上刻的兽形,就是他的遗像。


老二名叫睚眦,平生好杀,今金刀把上刻的龙吞口就是他的遗像。


老三名叫嘲风,一生喜欢探险,今殿角上的走兽就是他的遗像。


老四名为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钮,就是他的遗像。


老五人唤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狮子,是他的遗像。


老六霸下,素爱负重,今碑座兽,为其遗像。


老七狴犴,平生好讼,今监狱门上的狮子头,为其遗像。


老八负鼹,平生好文,今碑两旁文龙,为其遗像。


老九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为其遗像。


龙王的九个儿子性格各不相同,各有所长,各有所好。


后来人们用“龙生九子”比喻同胞兄弟性格志趣各不相同。


鲁人之越


《韩非子·说林上》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鲁国有个人很会织麻鞋,他的妻子很会织做帽子用的白色生绢。他们打算搬到越国去。有人告诉他说:“你千万不要去越国,如果你搬到越国去,是一定要受穷困的。”鲁人觉得奇怪,就问道:“这是为什么呢?”那人回答说:“麻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越国人习惯于赤脚走路,根本不穿麻鞋;生绢是用来做帽子戴的,但越人却披着头发,不戴帽子。你们虽然会织鞋、织绢,但越国人根本不需要这些东西,你怎么会不穷困呢!”夫妇俩听了这话,也就不去越国了。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成“鲁人之越”(之:往、去),用来形容盲目行动。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争报恩》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关胜下山打听情报,不见回来,徐宁便下山接应。徐宁来到权家店,因无钱住宿,便悄悄躲进权家店的稍房之中过夜。这时济州通判赵士谦的大小老婆也寄宿此店。因赵士谦不在此店,小老婆王腊梅与她的陪房丁都管有私,便来稍房勾搭。她掀门进来,见里面有人,就大喊有贼,并叫丁都管用绳子把徐宁绑起来送官府办理。幸亏赵士谦的大老婆李千娇前来说情,并将徐宁认作义弟,徐宁才算得救。李千娇还将金钗一只赠与徐宁,作为他回山的路费。徐宁十分感激地说:“适才姐姐救了我的性命,并认我做义兄弟,又与我金钗儿做盘缠,姐夫赵通判,姐姐李千娇,两个孩儿金郎玉姐,便印板儿也似地印在我心上,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若有些儿好歹,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后来人们引用“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亦作“事久见人心”)表示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体力的强弱;比喻时间长了,才可看出人心的好坏。


绿树成荫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十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唐代诗人杜牧,有一次去湖州游历。他在那里看见一位少女品貌非凡,就以重礼为聘,定为婚姻。临别时,杜牧告诉少女的母亲:“如十年之后不来迎娶,便可改嫁。”十四年后,杜牧作了湖州刺史,便去寻访那位少女。这时,少女已经出嫁,并已成了三个孩子的母亲。杜牧为此十分感伤,因吟诗一首道:


自是寻春去校迟,


不须惆怅怨方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


绿树成荫子满枝。


后来人们引用“绿树成荫”比喻女子年华已逝;也用来形容树木枝叶繁茂。“绿树成荫”亦作“绿叶成荫”。今多用来说明树木成林。


履及剑及


《左传·宣公十四年》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代,楚庄王派申舟到齐国去访问。申舟路过宋国事先没有说明借路,所以被宋国的主帅华元捉住了。宋国认为楚国的这种做法是对宋国的侮辱,就把申舟杀了。


楚王听说申舟被杀,非常气愤。他把袖子一甩高声嚷道:“我要替他报仇去!”因为气急了,连鞋也没穿,剑也没带,就往门外冲了出去。他的侍从赶忙把鞋给他送到寝室门口,楚王才把鞋子穿上。可是他又忘了带剑,他的侍从又赶快把剑给他送去。楚王拿起剑就跑,连车也没坐。驾车的人连忙驾着车子去追,一直追到蒲胥之市,才把楚王赶上。这时楚王才冷静了下来,一想:我一个人怎么能去报仇?于是就坐着车子回去了。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履及剑及”用来形容迫不及待。


落井下石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中涉及这样一个故事:


唐代著名的散文家、杰出的诗人韩愈在政治上偏于保守立场,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等职。由于他出身中小地主家庭,因而有壮志难酬的不平和遭受困顿的牢骚。他极力反对唐宪宗迎佛骨,因而被贬为潮州刺史,再加之他在封建社会的官场中混迹多年,因而对社会人情的冷漠和残忍有较多的了解,并有一肚子的愤懑之情。他在为柳宗元写“碑文”的时候,借题发挥,对当时的社会人情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他说:“现在的人,平时居住在同一巷里的时候,互相慕悦。酒席之间,笑逐颜开,十分相好,握手言欢,象要拿出肝肺来表示他们的真心诚意,指天涕泣,发誓不会背信弃义;可是,一旦发生利害上的一点小小冲突,顷刻之间,就会反脸不认人。当别人落下陷阱的时候,他不但不伸出援救的手,反而去挤他下去,甚至还向落阱者投下石头。”


后来人们就用“落阱下石”或“落井下石”,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