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W(3)

作者:刘莹

|

类型:生活·百科

|

更新时间:2019-10-06 12:08

|

本章字节:8914字

双方相持了几个月,曹军的处境越来越不妙。一天晚上曹操用饭,发现菜中有一碗是鸡肋骨做的汤。他注视着鸡肋,若有所思。正好这时他的亲信夏侯惇来请示当夜口令,曹操随口说了“鸡肋”二字。夏侯惇听了有些奇怪,但也不再询问,照原话传达下去。


在营中办理文章、事务的主薄杨修听到“鸡肋”的口令后,马上收拾行装,准备动身。大家见他这样,都问他怎么知道将要退军。杨修回答说:“你们都知道,鸡肋这东西丢弃它可惜,但吃起来又没有什么肉。以它来比喻汉中,不攻下来可惜,但攻起来又不那么容易。所以我知道魏王打算退军了。”


众人听了将信将疑。第二天,曹操果然下令回师,大家这才信服。


畏首畏尾


畏:害怕。既怕前头又怕后面。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瞻前顾后,疑虑重重的样子。


春秋时代,晋和楚都是大国,力量强大,郑国较小较弱。晋国和楚国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都想把郑国变为自己的附庸。


有一次,晋灵公为了扩大影响,为了称霸诸侯,制造声势,他在郑国附近召集邻近小国开会。郑国因地处晋楚之间,既不愿得罪晋国,也怕得罪楚国,所以只得找个借口不去参与其会。


晋灵公见郑国没来开会,说郑国对晋有二心,很是不满。郑国为此惶恐不安。


郑国的国君郑穆公急忙写信给晋灵公,陈述郑国与晋国在历史上就有许多相互友好的关系,说明郑国的处境,表明郑国的态度。信中还说:“我们郑国位于晋、楚两大国之间,北边怕晋国,南边畏惧楚国,故而未应邀出席会议,这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古谚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意思是:头也怕,脚也怕,全身没有什么地方不怕。鹿到临死时,只求得能受到庇护,只求有个地方暂时安身,是不去选择藏身之地的。一个小国对待大国,到了这般地步也算到头了。我们郑国,现在正是这样,我们一贯殷勤地侍奉你们,可是你们还不满意,这使我们感到十分难办。可是如果逼我们逼得太急,太厉害了,无路可走,那我们就只好去投靠楚国了,如果我们投靠了楚国,那是你们逼我们不得不这样做的!”


晋灵公见信后,他怕郑国真的投靠楚国,就决定不向郑国兴师问罪,而派人和谈了事。


未雨绸缪


“绸缪”是缠缚的意思,引申为修补。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事先作好准备,防患于未然。


周武王攻灭商朝后,没有杀掉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而继续封他为殷君,让他留在商的旧都,但对他又不放心,所以让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分封在商旧都的东面、西面和北面,以便监视武庚和商朝的遗民,称为“三监”。


武王的弟弟周公旦以及太公、召公等,帮助武王灭商立了大功,武王把他们留在京城镐辅政,其中周公旦最受武王宠信。


过了两年,武王患了重病,大臣们都非常忧愁。忠于武王的周公旦特地祭告周朝祖先,表示愿意代替哥哥去死,只望武王病愈。祝罢,命人将祝辞封存在石室里,不准任何人泄密。


说来奇怪,周公旦祝祷后,武王的病情一度有了好转。但是,不久又发病去世。年幼的太子姬诵被拥立为国王,周公旦受武王遗命摄政。


周公旦的摄政,引起了管叔等三个叔叔的妒忌。他们放出空气说,周公旦企图夺取成王的王位。这些流言蜚语很快传到成王耳朵里,从而引起了成王的疑虑。周公旦知道后,对太公、召公说:“如果我不讨伐他们,就无法告慰于先王!”


但是,周公旦考虑到一时很难向成王说清楚,又为了解除他对自己的疑虑,就离开镐京,前往东都洛邑。


武庚不甘心商朝的灭亡。他见周氏兄弟之间发生了矛盾,就派人和管叔等“三监”联络,挑拨他们与周公旦的关系。与此同时,他积极准备起兵反叛。


周公旦在洛邑住了两年,其间他调查清楚了武庚暗中与管叔等勾结的情况,便写了一首诗送给成王。这首诗的诗名叫《鸱鸮》(猫头鹰)。它的前两节是这样的:“猫头鹰啊猫头鹰!你已抢走了我的儿,不要再毁我的家。我多么辛苦殷勤哟,为哺育儿女已经全累垮!趁着天还没有下雨,我就忙着把桑根剥下,加紧修补好门窗。因为下面的人呀,有时还会把我欺吓!”


这首诗以母鸟的口吻哀鸣,反映了周公旦对国事的关切和忧虑。诗中的猫头鹰是指武庚,哀鸣的母鸟则是周公旦自己。


不料,年轻的成王并没有看懂这首诗的含义,因此没有理解周公旦的苦衷。后来,他无意之中在石室里发现了周公旦的祝辞,深受感动,立即派人把周公旦请回镐京。这时,成王才知道武庚与三叔相互勾结的内情,派周公旦出兵讨伐。最后,杀了武庚、管叔和霍叔,蔡叔在流放中死去,周王朝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闻鸡起舞


闻:听到。舞:舞剑。半夜听到鸡叫,便起床舞剑练身。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有志之士抓紧时间锻炼,奋发有为。


祖逖和刘琨都是晋代著名的将领,两人少年时代就是好朋友,青年时一起去司州(今河南洛阳东北)任主簿(主管文书簿籍的官吏)。两人志同道合,气意相投,都希望为国家出力,干出一番事业。他们白天一起在衙门里供职,晚上合盖一床被子睡觉。


当时,西晋皇族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各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作乱,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祖逖和刘琨对此都很为焦虑。


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叫声惊醒,便把刘琨踢醒,说:“你听到鸡叫声了吗?”


刘琨侧耳细听了一会,说:“是啊,是鸡在啼叫。不过,半夜的鸡叫声是恶声啊!”


祖逖一边起身,一面反对说:“这不是恶声,而是催促我们快起床锻炼的叫声。还是起床吧!”


刘琨接受了祖逖的观点,跟着穿衣起床。两人来到院子里,只见满天星斗,月光皎洁,于是拔出剑来对舞。直到曙光初露,他们才汗流涔涔地收剑回房。


后来,祖逖和刘琨都为收复北方竭尽全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刎颈之交


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情深谊厚,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交谊或朋友。


战国时,赵国宦者令(宫中太监的首领)缪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封为上大夫。


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并设巧计,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赵国。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就封他为上卿,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


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是赵国的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很是不服气,就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称病不出。


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遇到廉颇。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后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廉颇就更得意了,到处宣扬这件事。


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纷纷提出要回家,蔺相如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是为了敬仰您是个正直崇高的君子,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会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鼾睡”,打呼噜熟睡。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不允许别人侵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公元九六○年,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史称宋太祖。但当时全国还未统一,一些割据政权还存在着。赵匡胤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先后攻灭了荆南、湖南、后蜀等国。


公元九七四年秋天,赵匡胤为了制造出兵南唐的借口,派大臣去宣召李煜冬天到宋朝的都城汴京来朝见。李煜怕到了那里会被扣留,便称病不去。


赵匡胤有了借口,就出兵十万征讨南唐。李煜一面组织防卫,一面派人向北宋交纳钱财,并派擅长辞令的大臣徐铉去恳求宋太祖暂缓进攻。徐铉到汴京后,立刻朝见宋太祖,恳切地对他说:“我们是小国,你们是大国。小国服侍大国,就像儿子服侍父亲一样,没有什么罪过,陛下为什么还要讨伐呢!”


宋太祖直截了当地说:“不必多讲了。江南有什么罪过?是没有什么罪过。但自古天下一家,在自己睡觉的床边,怎能容许别人熟睡打呼噜呢!”


卧薪尝胆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不敢安逸,刻苦自勉。


公元前四九三年,吴王夫差为报父仇,领兵攻打越国,越王勾践兵败投降。夫差大获全胜,得意洋洋地把勾践及其妻子押往吴国。为了在诸侯国中表现自己宽宏大量,他决定不杀勾践夫妇,而让他们住在父亲墓前的石屋里,一边看墓赎罪,一边养马。夫差外出,勾践就得拿着马鞭子,走在马车前面。


过了三年,夫差认为对勾践的惩罚已经够了。今后他不会再反对自己了,便将他夫妇释放回国。


勾践回国后,立志报仇雪恨。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他睡觉不用被褥,就躺在柴草中。又在自己起居处悬挂一个苦胆,坐卧时都能看到,每次吃饭前,都要去尝一尝胆的苦味,还经常哭着问自己:“勾践,勾践,你忘记会稽战败的耻辱吗?”勾践还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发展生产,并亲自扶犁种田,让妻子纺织;食不加肉,衣不重彩,与百姓同甘共苦。同时奖励生育,增加人口,加强国力。就这样,勾践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使越国强大起来。过了四年,勾践举兵进攻吴国。夫差不敌,派人求和,但被勾践拒绝,夫差被逼自杀,吴国灭亡。


无出其右


出:超过;右:上。古代以右边为上位。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没有人能胜过。


汉高祖刘邦刚建立汉朝的时候,还有许多异姓的诸侯王。有一次,刘邦带兵前往代地(今山西阳高)镇压豨的反叛。途经赵国,赵王张敖深恐刘邦怪罪于他,便下令做了许多美味佳肴,亲自端着盘子,送给刘邦吃。谁知刘邦故意大摆皇帝的威风,岔开两腿,大模大样地坐着,不但不回礼,而且开口就骂张敖招待不周。


赵国的宰相赵午等见刘邦如此寻衅,羞辱赵王,气愤异常。回宫后,他们竭力劝说赵王反叛刘邦,赵王执意不允,并把手指咬出血来,要大臣们不要再提。


大臣们见赵王不答应,便决定瞒着赵王去暗杀刘邦。谁知事情泄露,刘邦大怒,下令逮捕赵王及其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