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14)

作者:陈玉谦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8 03:09

|

本章字节:7526字

杨叶青笑着指指裘实。


张立本说:“马百万跟奚粉莲他们都搬到生态园去了。”


杨叶青问:“他俩住得满意吗?”


张立本说:“马百万说啥也不去住别墅,说住平房舒坦。”


马百万和奚粉莲结婚后,本来要跟奚粉莲去县里开服装店,杨叶青和张立本再三劝说,才答应去生态园当园长。


在市人才交流中心大厅里,有个用人单位的招聘处,一些应聘者在咨询洽谈索取资料。大厅一角设有插树岭村招聘处。杨叶青、张立本、马春和裘实坐在桌子后边,桌子旁边一块招聘广告牌上写着“请到荒村野岭来,以优惠的条件招聘人才”。下边写着招聘人员:教师(电脑、英语、美术、体育专业优先);旅游、餐饮业经理;导游、服务员、厨师。以上人员性别年龄不限,大学生和下岗人员优先,高科技人员提供住房,高薪待遇。具体事项面谈,也可索取资料。


杨叶青和张立本正在接待应聘者,马春和裘实在发放资料。电视台记者在录像。


农民进城招聘人才,在市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人们怀着不同的心理来到这里,他们惊奇,观望,怀疑。这里,吸引来很多的应聘者,也引来了记者们。插树岭村招聘处前立刻热闹起来。


招聘会三天后,插树岭庄稼院饭庄会议室里,被聘用人员在互相闲谈着。裘实走进来,坐下说:“不知各位晚餐吃好了没有?”


众人说:“吃好了!”


眼镜男说:“谢谢裘总的盛情款待!”


硕士女说:“庄稼院饭庄很有特色!”


裘实说:“今晚大家就住在这里,明天到村子里各处去参观参观,参观之后就各自上岗工作了。”


硕士女问:“裘总,庄稼院饭庄是村子里自己搞的吗?”


裘实说:“是和四海大酒店合资开办的,村里占百分之六十七的股份。”


眼镜男说:“我看了资料,好像是说,生态沟是以科技投资的形式开发的实验基地?”


裘实说:“对,不过实验基地只是生态沟的一个特区,林学院专家们的科研成果在这里转化,他们负责整个生态园的技术指导,提取效益的百分之三十。”


眼镜男说:“科研成果在这里转化为经济效益了。”


众人点头表示赞同。


硕士女问:“裘总。就是说,插树岭这篇大文章就围绕着生态园区来做了?”


裘实竖起大拇指说:“硕士小姐,你智商很高!用科学的头脑为插树岭画了一张蓝图。”


硕士女说:“裘先生,你言过其实了!”


裘实说:“不不不,我这个人一向对奉承语言非常吝啬,特别是用来恭维女士时。”


裘实的诙谐风度和调侃语言活跃了室内气氛,人们都很兴奋。


裘实说:“林学院的拔尖专家,把自己多年研究的成果,拿到这荒村野岭来落地生根,为什么?”


硕士女说:“当然是因为这里有其它地方所没有的原生态地理条件了!”


裘实说:“这也是插树岭村高薪聘你的原因!本人浪迹天涯,最后到插树岭来立业,看准的就是这块风水宝地。”


有人提意请裘先生介绍一下插树岭生态食品开发公司的前景。裘实说:“前景辉煌。这绝非危言耸听,谈前景,首先得弄明白什么是生态食品?这个问题请硕士小姐回答。”


硕士女说:“哎,什么时侯变成考场啦?”


众人开心地笑着。


裘实做出一个请谈的手势说:“请作为特约嘉宾,参与主持现场直播。”


众人又是一阵欢笑。


硕士女说:“简明扼要地讲,生态食品是比绿色食品更纯净的食品。它必须是在从来未受过任何化学污染的土地上生长出的农作物、饲养出的畜产品而制成的食品。生态食品的选择是非常严格的,必须达到生态食品生长标准。”


裘实说:“硕士小姐回答得非常正确。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喊出这样的口号:世界哪里的食品可以称为生态食品?回答是:中国!中国哪里的生态食品最具权威性?回答是:插树岭村!到那时侯插树岭生态食品开发公司这块金字招牌,搞无形资产评估的话,各位说值多少钱?”


众人的目光聚焦在裘实的嘴上。


裘实说:“最低六个亿!”


众人鼓掌。


村中,男记者扛着摄像机,女记者手持话筒朝米面加工厂走来。


牛肺坐在办公桌后给快嘴喜鹊开票。


快嘴喜鹊说:“再换二十斤白面吧。”


牛肺说:“要通粉还是精粉?”


快嘴喜鹊说:“蔫子要吃饺子。”


牛肺说:“吃饺子还是饺子粉呗,面筋大煮不坏。”


快嘴喜鹊说:“一斤差多少钱?”


牛肺说:“两角四。”


快嘴喜鹊:“中。”


牛肺起来去给快嘴喜鹊秤面。


快嘴喜鹊说:“哟,你这当厂长的还得连踢带打的呀?”


牛肺说:“人手打不开点了!”


快嘴喜鹊问:“不说是在城里招来不老少人吗?”


牛肺说:“那都是技术人,哪有咱们的份呀!”


两位记者进屋。女记者将话筒伸向快嘴喜鹊说:“这位大嫂——”


男记者将摄像机对准她俩。


快嘴喜鹊说:“哟,照我呀?!”忙捋捋头发,“看我这披头散发的,多寒碜哪!”又拽拽衣底襟。


女记者说:“你是来买面的吗?”


快嘴喜鹊斜眼溜了一下镜头,仰起脖子,挺了挺胸脯,做了个姿势说:“不是买面,是用粮换的,我们家里在加工厂存了两千多斤苞米,用苞米换成品粮。就是这样。嘿嘿嘿!不会说啥,别见笑就中。嘿嘿嘿!”


女记者忍住笑说:“用玉米能换白面吗?”


快嘴喜鹊说:“咋不能呢?价钱上找齐呗!那可不咋的!”


女记者说:“大嫂,谢谢你。”


快嘴喜鹊说:“谢啥呀?这姑娘长得可真俊,到家里坐坐呗!”


女记者说:“不啦,我们还得找杨书记和张村长呢。”


快嘴喜鹊骄傲地说:“哟,他俩可就不好找了,没准去生态沟了。”


大东沟沟口东,大愣领着几个青年人在堆青肥料。一排排沤肥料的圆堆用泥土封着。一辆面包车开过来,车窗上贴着“新闻采访车”的字样。两位记者从车上下来,女记者将话筒伸向大愣说:“这些圆圆堆是什么?”


大愣说:“青储肥料哇。”


女记者问:“你们的地里不上化肥吗?”


大愣说:“人粪尿,牲口粪,柴火灰有得是,花钱买那玩意干啥呀?祖辈上也没使过化肥农药啥的!”


沟口上立着一个排搂。上写:“插树岭生态沟”。杨叶青和楚汉成在沟边坐着。楚汉成说:“学院已经同意梦生做生态沟项目的负责人了。”


杨叶青说:“他还太年轻!汉成,你给他的太多了!”


两个人都沉默无语,只有四周的虫鸣声。沟口一棵大杏树枝头上两只画眉穿枝跳跃,动听的鸣啭声引逗着坡上的花儿起舞。一双蝴蝶在花丛间追逐着。


杨叶青的目光追随着那两只蝴蝶,稍刻抬起头说:“你的家事梦生全告诉我了。为那种女人伤心不值得!”


楚汉成从杏树枝头上收回目光,说:“我只是惦念女儿。”


杨叶青说:“女儿是她生的,肯定受不着委屈,只是远在异国他乡,隔断你们父女亲情!”


楚汉成动情地说:“每月等女儿的电话,就是我最慰藉的时刻了。”


杨叶青说:“汉成,今后你有什么打算。”


楚汉成没有立刻回答杨叶青的问话,他站起身看着郁郁葱葱的生态沟……


远处传来清脆的童声: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磙子转,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封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大寒又一年。


杨叶青看了一眼枝头挂满果实的杏树,正是童谣中二十四节气中“立秋忙打靛”之前的季节。打靛就是农民用一种叫蓼蓝的植物叶子在缸里发酵后打碎制成的染布用蓝色染料。夏末秋初离果实成熟的日子不远了。


张立本朝生态沟园区走来,他发现杨叶青和楚汉成在一起,就拐了个大弯向马百万家走去……


2006年3月20日初稿于不闲斋


2008年4月25日第三次修改于三亚


2008年12月15日四稿于不闲斋


2009年5月18日于新府名苑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