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人生抉择

作者:查舜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8 03:24

|

本章字节:10812字

马存惠的阿拉伯文、波斯文和中文的造诣本来就相当深厚,以往当满拉的日子里,又通讲过阿拉伯文的《古兰经》、《教律学》、《修辞学》、《古兰经注解》和波斯文的《侯赛因》等一些经典,这段时间经梨花湾清真大寺几位阿訇的认真考察和郑重推举,寺管会成员研究决定,准予毕业,并于今天举行穿衣仪式。为了以示庄重和喜庆,还特邀了邻近几个坊上的教友们前来共同祝贺。


人们一起诵读了《古兰经》的开端章,老阿訇介绍了尔撒满拉的品行和学识方面的基本情况,又请被邀坊上的一位德高望重的阿訇讲了一段教律,继而是新阿訇发言。身披多件贺喜绸缎的马存惠,以洪亮的声音与令人钦佩的口才,对诸位尊师的栽培、大家的关心和支持致以了诚挚的谢意,之后又谈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再接再厉的决心,赢得了大家的一致称赞,接下来进行的是迎送仪式。


梨花湾十三队的乡亲与被邀来的亲朋好友们,个个穿戴整洁精神饱满,在马家门口的庄巷道里站成了一个横竖成行的队伍,恭候着他们引以为荣的尔撒阿訇的到来。是啊,在好不容易盼来的新生活中,这的确是一件令人真该高兴的事情,无论从血缘、家族还是地方意义上来说,都算是出了一位值得自豪的人物。


梨花湾大寺所属坊上的穆民与被邀来的教友们,个个身穿黑色长袍,头戴白帽,按学识深浅和辈分大小排成了一个很规整的长方形队伍,缓缓向十三队走来。队伍的最前面,是身穿绿色长袍、头戴白帽的新阿訇马存惠。紧随其后的,是高擎着一面面红色巨幅的满拉队伍,巨幅上是用中、阿两种金色文字书写的各种贺词。


这样的阵势,以往搞阶级斗争的岁月里是万万不可想象的,也无不使人联想到,当年马存惠曾被挂牌游斗与五花大绑判刑的惊心动魄的场面。今昔相比,又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如此肃穆庄严的阵势,无不吸引着路边家家户户的人们,所经之处人如潮涌。特别是年纪还轻的一些人们,从未见过如此传统而又新鲜的场面,很多人都跟随在队伍的后边,想看个究竟。


就在可以看见庄里欢迎一方阵容的时候,欢送新阿訇一方的人们,都为能给对方送去一位令人敬重的新阿訇,心中荡漾着格外欣慰的成就感,立即由原来的齐步行走,变成了三步一停的节奏。一起亮开各自的嗓音,充满深情地赞诵起了《古兰经》首章的前半部分:“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一切赞颂,全归真主,全世界的主,至仁至慈的主,报应日的主。”


“我们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求你引导我们上正路,你所佑助者的路,不是受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误者的路。”喜迎的一方,看着俊朗挺拔的马存惠与身后那庄重而宏大的欢送新阿訇的队伍,都无不为之感动和振奋,总觉得自己赞诵《古兰经》首章后半部分的声音,仿佛是从心底里迸发出来的。


忽然狂风大作,裹挟着东山上的黄沙呜呜作响,向梨花湾,向梨花湾十三队的庄子,向迎、送新阿訇双方的队伍,以及前来观看宏大场面的人们,扑过来,压过来,捂过来。顿时,到处一片昏暗,一片窒息,一片凝重。人们谁也看不见谁,谁也摸不着谁,谁也顾不得谁。尽管都曾经历过无数次沙尘暴的袭击,没想到会有如此铺天盖地的气势,更没想到会于这种喜庆时刻袭来。


就在这片混沌之中,不知马存惠默默地念了一句什么经文的缘故,还是风有意要停下来,四周逐渐静寂得让人仿佛进入了真空世界,天空明净辽阔得像是平静无边大海的映照。当人们缓缓抬起头,这才发现尔撒阿訇竟然用头颅和肩膀粉碎了压在自己身上的依稀是又厚又重的黄褐色地壳,然后缓缓立起身来,使劲抖抖绿袍和白帽上残存的尘垢,迈着轻盈的步伐阔步向前走着。他显得那么高大、俊美和潇洒,放眼望去,好像在空中行走一般。袍子给天空染上了无限的生机,白帽也给宇宙增添了永恒的洁净。


经历了这么一场突如其来的袭击之后,两方队伍愈来愈近,人们不再对念,而是人人都以更深沉、更激昂的感情,投入到了共同吟诵《古兰经》首章的巨大声浪音涛之中:“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一切赞颂,全归真主,全世界的主,至仁至慈的主,报应日的主。我们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求你引导我们上正路,你所佑助者的路,不是受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误者的路。”


在庄里各项事业正有起色的时候,马存惠大伯却穿衣当上了阿訇,这意味着从今往后他将专心致力于教道了。面对这样的选择,海文的心情格外复杂。当然,庄子里终于出现了一位有宗教学识和地位并受人敬重的人物,又怎能不令人振奋。他也相信,大伯定能为加强当地的穆民的教门意识,提高当地的穆民各方面的素质,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每当想起公司的发展前景,又觉得大伯的离开无不是一大遗憾。起码少了一根顶梁柱,一根主心骨。他也知道大伯并没有走远,梨花湾清真大寺原来的老阿訇,已被县城清真大寺请去主持教务了,大伯已成为了家乡寺上的开学阿訇。往后,自己或公司有什么需要商量的事情,尽管可以去找他。他也相信,大伯定会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他们的事业。


但他的心里,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空落和惶惑。是啊,大伯毕竟已从公司的主力阵容中撤出。也许正是这种感觉,让他意识到了大伯或许就有的另一层意思:那就是,他毕竟有老的一天,现在的欣然离去,无不是有意给他们这拨儿年轻人的肩上压担子,无不是想让他们尽快地成长和成熟起来。当然也说明了他对他们的信任与放心,而他自己却甘愿做他们的顾问和后盾。


海文本就想报考省农学院的函授大学本科班,而他的岳父——老队长杜石朴为救麦尔燕归真的事,与李心秀接替了韩维民职位后韩维民反被擢升到县上工作的确实消息,从几种完全不同的意义上愈发坚定了他的志向。仅回乡几年的实践,他已深切地体会到,无论对人生世事的感受与认识程度,还是学识水平、生存本事与创业能力,自己都欠缺得太多,差得码子太大。


诚如马华兄长此次临分手时候所说的那样,我们都很年轻,知识和阅历还远远不够,要千方百计地使自己从各个方面尽快成熟起来。不然,就很难经得起光阴的挑战与考验。对于物质条件的重要性,认识一定要清醒和到位,没有它的保障,就不可能有正常、健康和体面的生活,很多美好的指望都会变为泡影,因而要千方百计地深入了解、认真分析和苦心经营它。


但也不能只沉湎于此,有句阿拉伯谚语话说得极好,“富贵莫过于知识,贫穷莫过于愚昧。”无数的事例也一再告诉我们,科学文化知识,不仅决定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决定着人们的整体素质和创新实践。不论一个具体人,还是一个人类群体,如果不扎扎实实地从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来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很难走到竞争队伍的最前边,也很难有什么真正的自尊。


而自学,尤其是没有多少条件的自学,一旦把握得不好,很可能就是自作多情式的浪费生命。是的,就连城里的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家庭,都还不时地聘请老师,给自己的高中生孩子辅导功课,何况自己这般的基础知识、学习条件和生存环境?无论就时间的宝贵性而言,还是从自己整个生命的意义来讲,都要尽量避免白消耗和瞎折腾。想到这里,他又怎能不由衷地感激郑世文,如果不是这位学友及时提供信息与资料,自己又会错失这次机遇。


应该说,是郑世文激发了他的信心和勇气。在一般人的眼里,所谓农学,大不了就是与吃饭穿衣等等有关的七七八八的事情。而对方竟然从农学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历史演变,尤其是现代科学、经济乃至信息与农学千丝万缕的联系着手,谈得那么准确、深刻而又富有新意。尤其那种全面性、系统性和启示性,是任何一个没进过大学之门的年轻人,都不可能那般了然于心的。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受不受高等教育该是多么不一样。何况,世文才学了一部分时间,如果四年学下来,又将会怎样充实与从容啊。反过来说,这几年中,如果自己没有太大的长进,那么本来还在一条起跑线上的他俩,就会拉开相当大的差距。也可以看出来,积极而投入的学习氛围,与系统的科学知识,对于造就高等人才,该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这件事,也使他想到了更深层次问题:从生理意义上来说,好像人们都在活人,但正因为所受的教育不同,掌握的知识不同,眼界和胸襟开阔的程度不同,见识和创新的能力就不同,最终生命的质量与意义也就完全不同。看来,这个函授大学,自己不但一定要上,而且一定要学出成绩来,学出实力来,学出眼光和胸怀来。尽管由于各种繁杂之事的干扰,心情烦躁而又沉闷,但他还是做了最认真的准备。


按通知上的规定,考试总共分三天进行,马存惠大伯从梨花湾清真大寺毕业的这一天,也正是他在县城考试的最后一天。没想到,自己各科的考试都会如此顺利,几乎每场都是一气呵成。每次交完试卷走出考场,参看老师们带来的标准答案时,他的脸上总会流露出掩饰不住的释然与喜悦,心里总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欣慰与激动。


今天所考的是他最有把握的两门课程。他不时地告诫自己,一定要沉住气,全力以赴争取最关键时候的主动。尽管老师一再说,由于种种历史与现实不便细说的原因,此次录取当中,少数民族考生可以照顾一个分数段。这个消息,的确给了他不少慰籍与温暖,但他却觉得,作为考生本人,一定要正确理解,尤其不能当回事地去依赖。


他心里明白,对于这次考试,自己之所以能准备得如此充分,信心如此充足,临场感觉如此良好,也与马存惠大伯的一番交流不无关系。本来,他总认为,但凡投身于宗教事业的人,总是只希望人人都致力于他们所从事的领域才好。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那天大伯却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话:


“其实,几乎每个人的爱好或向往都是多方面的。可是,哪怕仅仅在一个方面要想有大的建树与贡献,往往都要花掉毕生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每个人不得不有侧重、有取舍地去抉择。我的理想,当然是要当一个为提高穆民素质、劝导人们行好干善的德高望重的大阿訇,这也是我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一个决定。因为我深深知道,阿訇这个角色对于咱们这个教门的重要性,咱们所信仰的教门对于咱们整个民族的重要性。


“而你的理想,就该盯住科学知识不放松,一定要苦练内功。等哪天你研究生毕业,我一定给你搞一个隆重的庆贺活动。让世人也都好好看看,我们可不单单只有一个方面的追求,我们可不单单只有一个方面的人才。也许,那时候你又有了更新、更远的奋斗目标。的确,只有人人都在这一生当中,尽最大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实现他人顾不上去实现的那些方面的理想。到头来,既成全了我们自己,也成全了与我们同属人类的世间民众,同时还成全了我们所赖以生存的这个大千世界。


“马克思的著作中有一段话,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对我一生产生的影响也特别大。在你人生的重要关头,我想把它说给你。那是1835年夏天,他在特利尔中学读书即将毕业时,为完成一篇名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作文中写到:‘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实话说,尽管我出身于宗教意识极强、宗教氛围极浓的家庭,但我性情开朗、视野开阔、思想活跃、心胸敞亮,但凡能接触到的独特而深刻的思想见解,有幸遇到的品德高尚的人,总会深切感叹、由衷钦佩、虚心学习。因为我知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只有各方面人才的共同努力,才能支撑起它的宏大结构来,只有各方面知识的共同丰盈,才能充实起它的内容来。马克思中学作文里的那段话,其实也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抱负,就不可能会有什么伟大贡献。可不嘛,连想都不敢去想的事情,又怎么可能有所收获呢?所以说,年轻时候有没有理想和今后能不能做出大事,往往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从这番话里,海文不但深深地感觉到,大伯依然在关注着庄里人的事业、前途和命运,也能感觉出来,大伯之所以进入宗教领域的重要原因之一,无不出自对本民族的现状、发展前景,乃至与整个世界的和谐程度诸多方面的考虑。大伯对人生抉择的全新理解,让他感觉到了什么是饱经沧桑与胸怀天下,什么是深思熟虑与胸有成竹,什么是世事洞明与高瞻远瞩。


这天,马存惠和海文又一次来到东山坡,给老队长上夜坟。是啊,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进步和欣慰而忘记这位忙碌了一生,坎坷了一生,痛苦了一生,也奉献了一生的杜队长。他们一次次求祈安拉,给他以宽恕和怜悯。同时,也恳请老队长的亡灵,能对他们从前误解过他的那些事情,予以原谅和宽恕。


杜石朴的坟和海中山的坟紧挨在一起。每次来上坟,总会让他们思绪万千、心潮难平,也总会让他们抚今追昔、考量世道与人生。海中山的坟前原先就栽着一棵沙枣树,枝儿一个劲地往东伸展着,杜石朴的坟在另一个沙枣树跟前,这棵树的枝儿又一个劲儿地往西伸展着,两棵沙枣树的枝儿又总是交织在一起,仿佛促膝长谈着什么,又仿佛握手言欢地释然着前世恩怨。


定稿于2011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