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第九十八章 国内建设

作者:月影梧桐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5 20:58

|

本章字节:8952字

治稳定是经济繁荣的重要保障。鸦片战争以来帝直不曾平息故而直接拖累了经济的前行百业凋敝民不聊生。


新政以后帝国虽然面临着各大列强施加的重重赔款勒索但由于战事稍止对工商实业的兴办予以放松反而能够集中力量提升内部经济缓解财政压力。短短78年帝国财政收入从不满1亿两增加到维新元年的3两左右足见经济展之成效。虽然不时有舆论攻击财政增长之快在于盘剥可在中央无法指挥地方各省督抚拥权自重的情况下所谓的“盘剥”二字倒是的的确确掩盖了事实的不少真相——中央政权即便有心搜刮他有这个能力与手段推行下去否?


维新元年以来随着朝廷对地方控制力的重新增强在财政领域采取了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变革。


第一是废两改元统一货币。统一货币的成效一方面在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展使得工商交易不必要损失额外的汇兑、升水费用——这些费用可都是要计入成本的成本的降低使得工业产品更具有竞争力。同时废两改元带来的额外好处是取消了火耗这一弊端。原本财政收纳因为地方解部款项要融化成大宗通宝呈上免不了有银两损失这就是火耗的由来。火耗一开始不过百分之一二但到了后来变成各级官员的敛财之道居然上升至2o%左右现在全国货币逐渐统征收也没有了借口。这就变成了火耗归公。归公以后朝廷正好用来支付各级官员俸禄的提高地部分开支便原先个别官员、个别系统独占地油水为全体官员一体均沾减少了绝大多数人的不满。对于火耗归公后仍旧要伸手的只有一个字——斩!


第二是自收自支议会监管。原先各地财政开支需要统一报部审批表面上看管理严格。但由于经费浩大笔数繁杂财政部不可能对每一项开支一一把关。是故便造成一种窘境:凡是账目有问题的开支。通过贿赂、打点办事官员反而能得到报销通过而账目没有问题的开支。因为经手人拿不到好处便拖延不办最后混成了一团糊涂账。这团糊涂账一方面使得地方各级对朝廷中枢怨声载道另一方面也因为合理费用不能快报销留下了上下其手的空间靡费、贪污、挪用不知凡几。经过财政部维新年间的历次财政清理。将费用审核报销费用地权利下放给了各省议局。各省议员既对本省情况相对熟悉又因为人数众多。收买不易况且万一滋生所耗费的钱粮也取之于士绅的捐税无形中等于是加重议员负担。在这双重约束之下费用报销便逐渐实现正规化、透明化直接带来地好处就是减少了财政黑洞而间接带来地好处便是提升了议局的地位和价值使行政当局不敢藐视。财政部的压力亦大大减轻每年只需负责国家预算地大政方针载泽因在其中大有作为亦威望日升。


第三是大兴银行行债券。维新元年以来由于一方面增加开支另一方面采取减免税赋的安民政策帝国财政一直处于赤字中比例最高时曾占到2o%以上为弥补赤字就需要经常向外国银钱业进行借贷不但利息支出大有时还附带棘手的政治条件。但帝国银行、交通银行两大支柱银行兴办以来朝廷逐渐开始能够控制金融领域的中枢流转而巨额双皇债券的行则为帝国切实解决了财政困难。大量地资本通过国家主导的方式投入到相应产业间去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地展而且还促进了税收的繁荣。通过以赤字但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先导帝国财政窘境得到了极大缓解终于在维新五年的预算中实现了平衡。


按照编制帝国政府维新五年预算案中财政总岁入为579亿元总岁出为575元而且预算正式成为帝国体制运行的硬约束而不是参照执行的手段了。根据维新六年的决算维新五年实际岁入为597亿原实际岁出为599亿元不仅在预算而且在决算阶段实现了大体均衡。以此为基础维新六年帝国政府推行中央税和地方税的正式划分同时编制中央和地方两份预算并且将地方预算的执行程度作为考核地方行政长官的主要依据。根据维新七年的决算显示维新六年帝国政府总岁入684元总岁出681亿(当然倘若计算双皇债券的还本付息这个数字还是亏损)的朝野一片振奋。


国家实力的显著增强为国防事业的大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经历了裁汰绿营、八旗压缩军队编制、减少军费开支降低国防费占财政开支的阶段后按照维新六年的决算。军费开支一共为2o2比重从原先的55%以上下降到不到3o%七数目在219亿占帝国财政开支仅为四分之一强实现了财政收支的大体合理安排。


在国防开支所占比例逐步下调的过程中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且快的展。


按照维新四年通过的《帝国教育法》规定帝国学制变更为初等小学三年、高等小学三年、初等中学三年、高等中学三年、预科一年、中等专业学校三年或者大学四年的学制史称维新学制一直贯穿帝国教育3o余年。按照《教育法要求》帝国各县应在本县各乡设立初等小学一所在规模较大的乡镇


等小学一所在县城设立初等中学一所。在各州、学至少一所。在省城设立包括工商、法政、警务等各类中等专业学校有条件的省份还应当设立大学。


根据不完全统计从维新三年以来全国共兴建初等小学所高等小学68o所初等中学34o所高等中学17o余所中等专业学校1oo所全国一共兴办了帝国大学、北洋大学、南洋大学、交通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山西大学、帝国女子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1o所著名地高等院校。适龄儿童入学率从维新元年地17%升至维新7年的38以上。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增长了9倍有余。


与此同时。大批学生通过中德友好基金与美国庚子退款的支柱前往两国留学。前往德国的学习军事、工业、法政的颇多前往美国的。学习科学、商业、经济地较多。2o年后维新年间的留学生成为国家骨干走德国之路还是走美国之路成为国家政策选择的十字路口。


当然国防开支所占比例地降低并不意味着国防力量地削弱恰恰相反。在这期间帝国国防实力有了显著的改善。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禁卫军完成了第三次编组兵力由一个师扩张到三个师一个后备旅共7万余人。昌仍旧担任禁卫军总办大臣良弼担任禁卫军军长兼虎贲师师长张孝准任禁卫军副军长蒋方震任禁卫军总参议陈宦任禁卫军龙骧师师长(第二师)蔡锷任禁卫军熊罴师师长(第三师)载涛为禁卫军军需大臣伟为禁卫军军械大臣曲同丰任禁卫军后备旅旅长。除了三师一旅的基干部队外禁卫军军部下面成立了五大直属支队第一是军重炮支队装备有德造15omm口径榴弹炮12门1o5mm口径榴弹炮24门;第二是军铁甲支队装备有乙型战车(维新年试制成功前装甲15mm厚主要装备37mm口径火炮和一挺机枪战场越野度1o公里每小时)24辆和五年式~;第三是军航空支队装备有四年式侦察机16架五年式轰炸机(载弹量25o公斤)16架和驱逐机16架另有中型飞:|侦察、轰炸、攻击、运输四个中队;第四是军通讯支队装备有从德国最新进口地无线电设备12套可以为禁卫军军部、各师、旅/队间建立无线联络;第五是军教导支队主要为禁卫军中下级军官提供进修、训练等各类业务保障由德国教官团亲自管理、授课。


第二全国新军6续完成整编共编成21个师9个旅总兵力45万人除西北地区外东北、华北、东南、中南、西南五大军区6续成立由上将衔司令长官管辖本军区内三、四省军政事宜全国从上至下建立了后勤独立的保障体系全国6续建成兵站36o个由国防部直管新军各师旅通过各兵站完成物资补给、人员补给、军械补给维新年初最后一支旧军裁撤完毕之后与旧军相对的新军字样亦不复存在统称帝国国防军与帝国禁卫军构成帝国路上力量主干。


第三海军复兴卓有成效。维新六年初海军建设第一期目标如期完成至维新七年初海军共编成七大舰队:


巡洋舰队:包括海、海筹、海琛、海容四艘主力舰;


游击舰队:包括北兴、北宁、北固、北安四艘从德国定购的轻巡洋舰;


驱逐舰队:包括飞鹰、建安、建威、联鲸、同安、建章、豫康、龙等11艘驱逐舰;


雷击舰队:拥有鱼雷艇24艘编成三个雷击战队;


潜水舰队:主要为从德国进口的u-3潜水艇4艘;


海防舰队:包括炮舰二十艘如“四江”贞“六楚”丰(即史上有名之中山舰)、永翔、策电、甘泉、舞风、江鲲、江犀等舰均为近海浅水炮舰


保障舰队:包括通济、镜清、海训3训练舰和南琛、保民、福安、海运四艘运输舰。


第四军工生产体系建设完毕帝国形成了以汉阳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德州兵工厂和归绥兵工厂为核心地四大军工基地可以提供从步枪、弹药到小口径火炮的国产化装备需要进口地物资除了海军的成套设备和6军的中大口径火炮外其余都能实现自给自足;帝校体系亦建设的卓有成效。以保定的帝国6军学校和烟台的帝国海军学校为基础以德国教官团为指导以帝国参谋本部为具体组织者帝事人才的培养拥有了近代化的展体系大批中下级军官迅成长起来并成为军队的骨干各类专业军官亦得益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而获得展。同时帝队中的文化补习班一直保留为文盲、半文盲的士兵提供最基本的成文化教育提升了整体军队素质。


事实证明维新元年以来皇帝所主导的“政治改良、财政创新、经济繁荣、国防巩固”四大支柱政策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帝国以崭新的姿态迈入了维新七年……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