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风云际会天

作者:兰泊宁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52

|

本章字节:5156字

牧牛儿朱元璋历经人世艰辛坎坷,因为家破人亡,不得已出家皇觉寺,却又受尽了欺凌……


朱元璋在四处托钵朝不保夕的数年游方僧生涯后,只得投奔舅父郭光卿,不想仍是过着忍饥挨饿的日子,于是马秀英因暗中相助而让两人有了那份千古经典爱情……


大盐枭郭光卿因为抗税起义而被杀,为他复仇的郭子兴初战成功,在接下来的取濠州战役中,朱元璋的智勇过人开始让他崭露头角,尽管他是以众多无辜的西觉寺和尚的生命为代价的……


为了收服朱元璋,郭子兴不仅让他总督军马,而且还在中秋之夜设下了温柔陷阱……


因为小人作梗,无能又胆小的郭子兴又要计杀威望日重的朱元璋,不想却被一个他最最意想不到的人给泄了秘……


那一年,朱元璋十八岁。


那一年,是元王朝最后几年中的普通一年,这个时候的国家统治者正是元王朝最末时代的那位有名的昏庸无能的君王顺帝,不过这个时候,这个曾经辉煌不可一世的超级大帝国并不知道它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历史已经让它的埋葬者都长到十八岁了。


那一年,朱元璋还在凤阳。凤阳在这一年里人祸继之以天灾。这一年是朱元璋命运的转折点,没有这一年就没有日后成为一代开国之君的朱元璋,没有这一年,朱元璋可能永远只是一个在乡间牧牛的聪明的庄稼汉,但是历史没有这样安排,历史通过这一年让朱元璋从此背离了那似乎是从一出生就注定了的庄稼汉的人生轨迹,他在这样如此倒霉到了极点、痛苦到了极点、艰难到了极点的一年以后,一步步地走进了历史大舞台,从此成为了千秋风云人物。


朱元璋的父亲朱世珍老汉是个普通的庄稼汉,他和所有的庄稼汉一样,先是娶妻来家,然后就生子,生了一个又一个,朱元璋是他的第四个儿子,免不得费用日增,任凭他们一家人如何勤且俭地度日,无奈时难年荒,入不敷出,单靠着朱世珍老汉一人,哪里养得活这么大一家人?今日吃两顿,明日吃一餐,忍饥挨饿终究不是个了局,朱世珍老汉便命三个年长些的儿子,到别人家里做佣工,只留朱元璋在家。


幼年的朱元璋没事儿时常到皇觉寺玩耍,寺内的长老喜欢他聪明伶俐,便教他认字习文,朱元璋过目便知入耳即熟,到了十岁左右,居然将古今文字,通晓了一大半。若非如此,他后来如何能解识兵机晓明政体?可是残酷的生存现状没有给他悠闲读书的机会,十岁的朱元璋便开始自谋生计了,谋生之法便是给人家牧牛,这段生活为朱元璋在日后得了个著名的外号——牧牛儿。


转眼间那一年就来到了,这一年濠泗一带大闹饥荒,同时兼行瘟疫。朱元璋的父母世珍老夫妇相继病逝,不久朱元璋长兄朱镇又罹疫身亡,家中一贫如洗,连备办棺木的钱都没有。谁料祸不单行,朱元璋二哥朱镗、三哥朱钊又染上了疫病,一同去世,偌大的一户人家只剩了他与嫂子、小侄儿两三人,相对涕泪满襟。十八岁的朱元璋由悲伤而沮丧,日夕彷徨,辗转踌躇,无路可走中,朱元璋忽然决定投皇觉寺剃度为僧,他在当时想道,那样倒也免得许多苦累。


皇觉寺长老可怜朱元璋少年落魄,便收下他做了一名僧徒,这样朱元璋的生活总算是暂时可以有了保障。不曾想没多久那长老便圆寂了,寺内那些势利眼的僧徒们瞧不起父母双亡、家道赤贫、又没了皇觉寺长老关照的朱元璋,逼得他昼不得食,夜不得眠。到底是年少气盛,朱元璋忍受不了了,就在一天晚上,悄悄偷了大雄宝殿上的大香炉,背起来一口气跑出村口。直直跑了大半夜,天色已渐渐发白了才停下来。朱元璋一路狂奔,又背着一只大香炉,身体自然很是困倦,他瞧见路旁一个土地祠,就不管三七二十一,走进祠中,往神座下一倒身躺下,朱元璋那年轻的身体还没有等歇息下来,喘匀几口气,竟然就呼呼地睡着了。


等到朱元璋惊醒过来的时候,手脚早已让绳子给捆个了个结结实实,睁眼一看,正是皇觉寺里的几个和尚。他们一面绑了朱元璋一面说:“他偷了寺里的东西,理所应该把他当贼办了,咱们现在马上就把他送到官衙里去!”说着,两个和尚抬起朱元璋,就往大路上走。


这时候路上早围了一大群看热闹的人,纷纷议论说这样的一个相貌端正举止机灵的少年做贼,真是有些可惜。朱元璋听了,心里不禁万分懊悔,可他倔强的性格决定了他只是一言不发,于此尴尬的情形中。


正在这时,忽然听见后面有人在赶着叫喊,那几个和尚忙回头看,原来是皇觉寺里的主持悟心。这个新任主持悟心本来承继了他的上任善待朱元璋的衣钵,也是很好地对待朱元璋的,可他也无法约束住众僧不在他跟前时对朱元璋的作贱。悟心一跑到跟前,就忙叫放了朱元璋,那几个和尚不敢违拗,只得把捆住朱元璋手脚的绳子解开了。


悟心一面吩咐他们把那只香炉抬回去,一面对被释放的朱元璋说:“你这是要到哪里去?你没有盘费,可以和我明说呀,为什么要偷寺的东西?况且这香炉,是五代时所遗,又是公家的东西,倘或村里查起来,叫我怎样应付呢?”


倔强的朱元璋仍是不作声,万分的感激使得他加倍的懊悔变成了万分的惭愧,让他默默地听着听着,就把头低下了。


悟心说罢就从衣袋里取出几钱银子来,递给朱元璋道:“你且先拿去吧!既然你不愿意呆在我寺中,那就到外面云游一番也好。”朱元璋这时真的不想接这几钱银子,因为万分的惭愧让他感觉自己实在没脸收下,可自己的现实又是身无半文,一分钱逼死英雄汉,没奈何,只得低着头、厚着脸皮接过银子,向悟心谢了一声,回身便走,当其时,他的头低得不能再低,而心里的感激与惭愧却满得不能再满。


朱元璋在此后的日子里托了钵盂,越水登山,云游四方,随处募食,餐风露宿,游方行脚僧的困苦真是说不尽。运气好的时候,遇着些善良大方的施主,一时吃饱了,也有了好好睡上一觉的地方,但朱元璋的内心深处却还是高兴不起来,因为这毕竟是仰食他人,且朝不保夕,这让朱元璋的心里怎么能是个滋味呢;运气坏的时候,食宿无着的游方行脚僧朱元璋好几次都险些做了沟中瘠、道旁殣。可不论怎么样艰难困苦,朱元璋都咬定牙关坚强地活着。是的,他就是这样顽强地坚持活下来,不肯转入生死轮回,一了百了,在年轻的朱元璋心里充满了对未来光明的希望,那满得不能再满的感激与惭愧,伴随着一份古老的信仰在激励着他:受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