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兰泊宁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3:53
|本章字节:8204字
贤皇后遭遇毒辣妃
景帝登位后,把他以前的两个妃子,一个封桓妃一个封纪妃,纪妃比桓妃要美貌得多,而且纪妃珊珊早在作为一名武职官员的女儿时,就因为艳名甚盛而让当时还是郕王的景帝动心不已,且纪妃还是在汪后之前被娶进的郕王府大门。可出身高贵的汪后一来就坐了正王妃的位置,凡纪妃平日的权柄都渐渐被汪后夺了去,纪妃如何能甘心。两下里明争不雅,暗斗却异常剧烈。如今汪氏又做了皇后,纪妃越发受不了,后妃几次闹翻。却不想这时景帝又纳了个美如洛水神仙且又刚刚十六岁的圣眷隆重的琼妃杭氏薏蓁,景帝特为她造起一座紫云宫。
这座宫殿建得考究异常,草木花卉楼台亭阁五光十色,应有尽有,又增建了御花房,罗致各省奇葩名卉,为游赏处所。仅仅建一座紫云八角亭,就足足花去了几十万的国帑,亭的四周都用水晶嵌缀,用五色的宝石和最大的珍珠镶嵌在壁里,用白玉石砌阶,用翡翠嵌出各种花彩,人若走入花亭中,珠光宝气耀目欲眩,晚上燃起灯来,霞光灿烂,十步内休想瞧得清亭中的人物。
亭边又有一个温泉,下直通宝带泉,泉水微带温热,洗浴可以祛病延年,不论多么厉害的疮疥毒症,一入这温泉水里洗过两三次,疮疥就会立刻消去,尤其难得是还不会留下疤痕。琼妃自小就有洁癖,不管天暑天寒,总得洗个澡。所以景帝就特为琼妃建亭凿池,干了个那么大的工程。如今宝带泉的遗迹还在北京笔架山的平壤中,俗名唤作汤泉,清朝时也是辟为禁地的,泉的四周围着白石雕栏,旁有浴室,直到民国温泉才对民间开放,泉水含有的硫质能杀虫,疥疮等溃烂都是因微生虫巢在人体的毛孔上才腐溃的,若灭了虫也就自然痊愈,所以温泉水的确能治皮肤症。
紫云亭左侧置有一个白玉宝座,盛暑的时候坐上去,汗下如雨的人立刻两腋风生,凉爽无匹。严寒的时候坐上面,就是着薄衣也能御寒,真是冬暖夏凉。琼妃从温泉里洗罢起身,由宫女扶上紫云亭的宝座上,琼妃就摊手摊脚地躺在那里,宫女们则拿轻软白绫替她周身揩拭,又用高丽进贡来的海绒上下擦遍了,再打开一匹碧罗,给她轻轻地披在身上。那海绒自然与别样不同,它能收干水气,使肌肉柔滑细腻,琼妃的雪似的一身玉肤也就愈发觉得细腻洁白了。
景帝常常坐在上张华盖的温泉石墩上,看着琼妃洗澡。洗罢宫女们一扶进紫云亭,景帝就也跟着她到了亭中,这时四周的水晶光回映着,琼妃的玉肤经晶光一耀,益发显出洁如白雪柔如嫩羹了,景帝看到了情不自禁处就挥去侍候的宫女,和琼妃在亭里风流疯狂上一回。风流天子,绰约佳人,相对含欢,无夕不共,好一座安乐窝,尝遍温柔味,无如彩云易散,好梦难长,可正当云梦中的人却不知又不觉。
到了天寒冷时,温泉上还可以张起暖篷,一点风也不透的。紫云亭里四周装有百叶螺旋门,冬天可以有效地遮蔽风雪。亭底本是掏空的,直通亭外的暖房。暖房里面燃着几十盆炭,一杆铜管置于紫云亭四壁,一缕缕的温热就从铜管中直送到亭内,坐在亭中的人好似身在暖春熏熏中,虽然外面大雪纷飞,却丝毫也不觉得寒冷了。这座紫云亭除琼妃外,只有景帝有权去游玩,其他无论什么人,甚至连正眼也不敢觑一觑。
纪妃见琼妃这样得势,就来把琼妃奉承得万分喜欢。而琼妃见资深的纪妃在自己面前低头顺气的,就常常在景帝面前替纪妃说些好话,景帝于是就会一个月里召幸她一两次。而纪妃为要讨琼妃的好,总是假意推让,景帝在琼妃跟前赞纪妃贤淑,琼妃就越发对纪妃好了。
可桓妃瞧不出风头,为了一句话触怒琼妃,不到三天,她就被贬入了景寒宫。景寒宫里果然景色寒怆,多年没有修葺,荒草满径凄凉令人伤。桓妃带着两个老宫女一入此深宫,就永不得再见天日。
黄昏人静,飞萤入帐,阶下虫声唧唧,风吹落叶萧萧,无边的寂寞孤凄让桓妃悲从中来,想想昔日繁华,转眼犹如尘梦。悲咽抑郁的桓妃不久就病死于景寒宫。
景帝听说桓妃死了,忆起前情,就命依贵妃礼安葬。又让那两个侍奉桓妃的倒霉老宫女活活地做了桓妃的殉葬品,一丘荒冢里,两个鲜活的生命一点点窒息而死,痛苦不堪言。可她们惨烈的痛苦却换来了负心帝王夫君的心安理得,他认为这样,桓妃在那世终于可以不寂寞了。
自从桓妃惨死后,六宫嫔妃个个心惊胆战,琼妃也与之同步地越加恃仗宠幸,宫女等稍有违逆,就下令杖毙,可怜那么样的红粉娇娃也不知枉死了多少。渐渐地琼妃的横行霸道就升级了,她开始欺霸到了汪皇后头上。
汪皇后的为人也很聪明,只不守她不是纪妃,纪妃的聪明是狡谲诈伪,而汪皇后不然。琼妃初进宫时,还能按着礼节于朔望日拜望汪皇后,后来圣宠日隆,琼妃就不但朔望不朝,而且连佳节元旦也不去向汪后行礼了。汪后见琼妃势焰正张,打定主意不计较,于是她做她的贵妃,我为我的皇后,倒也相安无事。
谁知纪妃却暗地里撺掇琼妃,设法弄倒汪后。而琼妃其时欲心渐炽,满心想着中宫的位置。于是两人日夜密议,贿通了总监廖恒、司衣监项吉,叫他们留心汪皇后的错处间隙。琼妃她们四个人在那里暗算着汪后,这一点是聪明的汪皇后连做梦也想不到的。
那天汪后的幼弟云生进宫来。因为以前太祖时代曾有过国舅吴桢杀宫的事,所以太祖高皇帝在祖训里面就特别详细特别强调着重地载有:“凡是外戚,须皇帝有谕旨方许进宫,如系皇后的懿旨,也须有皇帝御宝为证,不然作引奸入宫论。”内监何富见云生是个未冠的童子,就让他妆成宫女进了宫。
不想姊弟俩正在谈些闲话,就被司衣监项吉发现了,于是总监廖恒马上将何富和云生扣留,同时飞报琼妃,琼妃对景帝一说,可就变成了“汪后私引男子进宫”这样难听的话,景帝勃然大怒,可一提审才发现原来一个是汪后幼弟一个是内监,于是就要宽宥,可琼妃一个劲儿地在旁怂恿没完没了,景帝于是怒气勃勃地下谕,云生遣戍,何富腰斩,琼妃却胆敢代景帝在云生的名下判了一个斩字,可怜云生一条小性命,就这样不保了。
更可怕的是,第二天早朝,景帝突然提出废黜汪后,廷臣如于谦、王直、杨善、李实等纷纷交章谏阻,才总算让汪后躲过这一难,谁知第二年的春二月,正当百花齐放,琼妃就生下了一个皇子。
景帝这一喜非同小可,连日来大张庆筵,还亲祀宗庙,赐名见济。然后,他就与中官兴安商议。于是不久,陈循、高穀、江渊、王一宁、萧镃、商辂等就联名上奏,称:“陛下膺天明命,中兴邦家,绪统相传,宜归圣子。”这道奏折一呈入,不到半日,就得到圣旨许可,着礼部为易储仪式做好一切,于是早已立好的英宗太子朱见深就让位给了景帝的皇子朱见济,改封故太子朱见深为沂王。
太监兴安因有易储大功,也被格外宠用。兴安素性信佛,于是就动员修建了一座非常宏丽的大隆福寺,耗费达数十万,不顾群臣的奏阻,景帝仍照旧实行。
与太监兴安的命运截然相反的是汪皇后,她为人虽然在小事上非常识时务,但在大事上却刚正不移,所谓小事糊涂大事力持,所以在易储这件事上,汪后竭力谏阻景帝:“本来陛下由监国而登基,已属万千幸遇,千秋万岁后,理应把帝统交还皇侄。况且储位早定,并已诏告天下,如何可以轻言易换呢?”
汪后再三这样力谏,终于惹得景帝回敬她说:“你所生的全是女孩,就是没有子嗣,所以你才妒恨皇子正位青宫。难道你没听说宣德年间的故例,胡后让位之前车尚在,你是不是也想效法呀!难道朕还要你来管教吗?!”说完就起身到杭妃宫中,这时的琼妃自恃皇子,圣眷益隆威权也愈大;全不管汪后伤心地呜呜咽咽哭了一夜,并且景帝第二天就下旨废去汪后,立琼妃杭氏为皇后,虽有群臣苦谏,景帝就是不听。
兵部尚书于谦连夜进宫垂泪面参景帝,在景帝的诧异中,于谦顿首奏道:“汪皇后未有失德之处,今陛下无故废立,愚臣蒙圣恩位列六卿,将来史笔直书,必唾骂愚臣等不能规君于正,反而导君于恶,恐被后世讥议,所以很觉自愧而垂泪。”
景帝听了于谦的十分宛转的讽谏,沉吟了半晌,仍是固执地说:“朕意早决,卿且勿多言。”然后仍然照宣德皇帝废后的旧事,马上就颁告群臣,不待臣工议奏,汪后就被迁入别宫,正式册立杭氏琼妃为正宫。
可是好景不长,没福的景帝皇子朱见济在立为东官后,仅阅一年多点就一病而呜呼哀哉了。景帝悲恸得很,命葬于西山,谥为怀献。这之后,朝臣中有上书力争请立前太子沂王朱见深者,不是被流放就是下狱杀死,甚至于多日来酷刑拷打不停。自此廷臣们再也不敢提起立储的事。
上皇多情招惹风流祸
公元1450年,瓦刺部遣使入京来说,决定送还上皇英宗。景帝却在迎与不迎回来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尚书王直首先上疏,请马上遣使恭迎上皇还京,然后群臣随之就联名同样地奏请。景帝无奈,只好在文华殿召群臣会议,他不迎的理由是把迎上皇还京,等同于朝廷与外寇和议。王直马上就跪奏道:“上皇蒙尘,理宜迎复归京。今瓦剌既然有意送归,不乘此迎驾,岂不留下宋时徽、钦二宗之后恨。”
景帝当即就变了脸色,半天才说道:“朕非贪图大位,当初是卿等强欲立朕,如今怎么又出尔反尔,真是让人殊为不解!”这位贪恋帝位心切、为富贵误人的景帝居然一着急,就把心理话说了出来,众人一听到这样跑题的一番话,顿时瞠目结舌,不知何以答。只有于谦从容地奏道:“大位已定,何人敢有他议?只是上皇在外,理应奉迎,这决非言和。”
奉迎上皇事小,上皇回来后如何安置事大,因为如果太上皇要归位也是名正言顺。对皇帝而言,权力就是命运,放弃权力就等于把自己的命运交于别人。这是皇朝的规律,景帝在这一点上认识得非常清楚。何况到现在,朝廷多为英宗旧人,他又上台才一年,他不能失掉众臣的拥戴,以至朝野离心,更不愿被后人讥为赵构,但于谦的“天位已定,宁复有他”的许诺让景帝非常欣慰,他深知于谦忠勉,不似其他大臣那样看风使舵、蛇鼠两端。有于谦在,一旦宫内有变,京师军队会站到他这一边,可保帝位不移,于是景帝顿时颜开色悦,对于谦说:“就依你吧就依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