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杰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6:11
|本章字节:9874字
木王府有一些边疆的风韵,但王府始终是王府,看上去怎么都像是一个缩小的紫禁城。
我不喜欢这些建筑的故作夸张,以及背后依然流露出的向北京的朝廷献媚的神态。
尽管我知道他们迫不得已才这样做的——他们只能以臣服换取和平。
我一直认为,百姓的生活各有各的幸福和悲伤,而各地的统治者都是一样的肮脏和卑劣。
第二个不喜欢的地方,是因宣科而大名鼎鼎的“大研古乐社”。
在大门口,炫耀地挂着宣科与诸位领导人的合影。
在中央领导面前,这名被夸耀得像圣人的音乐家却是一副奴颜卑骨的模样。
我想,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必利用权力来确认自己的价值;反之,一个喜欢与权贵挂钩的艺术家,必然远远没有达到大师的境界。
如此,这“古乐”不听也罢。
天色渐渐暗下来,我们逛完街要回我们的驿站了,却忘记了回去的路。
按照一位老大娘的指点,我们沿着流水的方向反着走。
果然,穿过几条街道,很快就看到了“木府驿站”的匾额。
这是我们到达丽江的第一个夜晚,我们不再是陌生人。
前世,我曾在此耕,宁萱曾在此织。
今生,我们坐在驿站门口的小桥边,一口牦牛肉火锅、一瓶云南红葡萄酒,从傍晚的夕阳一直享用到满天星光。
流水激荡着青石板,流水中有星星,似乎可以随手捞起一大把。
流水中还有人们放出的心愿——中间燃着蜡烛的红色的纸船。
本来,因为丽江海拔高,刚来的人一般都会有点犯晕。
又是在水波荡漾的桥边,便宛如身处舟中,“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不知不觉间,童年就这样给摇了出来。
11鼓浪屿访舒婷
如果有人问我,中国最美丽的地方是哪里,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厦门的鼓浪屿。
到鼓浪屿之前,我就读过许多关于鼓浪屿的文字,这些文字描述出了一个海市蜃楼般的纯洁世界;到了鼓浪屿之后,这个世界便定格在我的心中,成为一幅不断浮现的鲜活画面。
鼓浪屿让我神往,不仅因为它的自然风光,还因为鼓浪屿上居住着一位我所喜爱的诗人——舒婷。
厦门大学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学生文学社团,名字就叫“鼓浪屿文学社”。
我很羡慕得天独厚的厦大学生,占有了这个美丽的名字。
我到厦大的时候,文学社的同学告诉我,可以带我去鼓浪屿游览,并联系与舒婷女士见面。
我很高兴,立刻取消了其他的活动,第二天一大早就跟文学社的同学出发了。
驱车来到海边,鼓浪屿就在咫尺之遥。
从此岸望去,绿树婆娑之间,掩映着一幢幢红瓦白砖、错落有致的西式小洋楼。
在轻柔的海浪中,视线仿佛在晃动,而鼓浪屿似乎也在晃动。
陪同我的几位同学说,如果是晚上,站在这里眺望鼓浪屿的灯火,更是充满的诗情画意。
乘渡船抵达鼓浪屿,只需数分钟的时间,刚一眨眼就到了。
细细的沙滩上,纤尘不染。
光滑的石板路,延伸向一户户的人家。
如果说上海外滩豪华建筑的富丽堂皇得让人感到压抑,那么鼓浪屿上洋房的小家碧玉却使人恍忽产生回家的感觉。
小岛上没有任何一种机动车辆,甚至没有一辆自行车,因此听不到一点机械的噪音。
岛上的居民和游客全部依靠步行,安步当车。
在这样自然风光与人工建筑完美融合的小岛上步行,丝毫不会感到劳累。
每走一步,眼睛里都会摄入一幅清清爽爽的画面。
海涛声从身后传来,浑厚而悠长。
空气里有淡淡的海风的腥味,而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花草的香味。
眼睛看的、耳朵听的、鼻子闻的,都是只有鼓浪屿才有的景色、声音和味道。
与喧嚣的对岸相比,这里是一方净土。
按照舒婷给的门牌号,我们在曲径通幽处找到了一座小洋楼,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地敲了敲门。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来打开门,引导我们进去。
一进门就是一个姹紫嫣红的小花园。
虽然是在冬天,但这里的亚热带气候使植物生长得非常茂盛。
舒婷已经在楼梯口上迎接我们了,她穿着绿色的毛衣,蓝色的碎花长裙,谦和地微笑着。
走上仄仄的楼梯,是一间陈设典雅的客厅。
待我们一一坐下,舒婷和丈夫便热情地为我们端茶水、拿水果。
她忙碌着,完全是一个普通家庭主妇的模样,对家里的每一盏茶杯都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
张罗完这一切后,她缓缓地坐下来,开始跟我们聊天。
她的丈夫,也是一位诗人和文学评论家,便坐在旁边的小椅子上。
他比舒婷还显得腼腆,含笑倾听着我们的谈话,大多数时间都保持沉默,偶尔才插几句话。
《神女峰》中的大悲大喜和激情澎湃,已经沉淀下来,成为宁静与安详。
就像火山灼热的岩浆,凝固成坚硬的岩石。
舒婷向我们谈起她刚刚上大学的儿子,他的儿子只比我小几岁,因此她也细心地询问我在大学中的生活情况。
这是一个母亲最寻常也最伟大的心思。
这个时刻的舒婷是最美丽的。
我记得舒婷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过:“通往心灵的道路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是诗;一个富有正义感又富有同情心的人,总能找到他走向世界的出发点,不仅仅是诗;一切希望和绝望,一切辛酸和微笑,一切,都可能是诗,又不仅仅是诗。”与其说生活是诗,不如说诗就是生活。
有意地把生活“提炼”成诗歌,那样的诗歌就成了二流的诗歌,那样的生活也就成了矫揉造作的生活。
相反,如果让诗歌渗透到生活之中,那么就像贝壳结晶出珍珠一样,将自然而然地诞生伟大的诗篇。
舒婷当年是灯泡厂的锡工,因为住在鼓浪屿上,上班要比别人多花半个多小时等渡轮,所以曾经“怨恨”过鼓浪屿。
美丽的景致与严酷的现实常常发生尖锐的对立,这时候诗便产生了。
舒婷向我们回忆当年朦胧诗潮中的往事,从容中却有一种高贵和尊严,这种气质是其他人学也学不来的。
我不喜欢“新生代”女作家们的张狂和飞扬,我却被舒婷的安静与温柔深深地打动了。
舒婷递给我一粒新鲜的小西红柿,宛如樱桃般大小,晶莹剔透又像是玉石。
她说这是鼓浪屿上产的,吸收了鼓浪屿的灵气,很好吃的。
我试着尝了一颗,果然又甜又酸,汁水丰满,与那些在温室中种的味道绝不相同。
舒婷看我很喜欢吃,像母亲看到孩子一般,高兴地笑了,又抓了几粒,送到我的手中。
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张苍老的照片,是几名身着洋军装的青年,英姿飒爽的模样。
舒婷告诉我们,这是她的祖父,当年南洋水师的将军,留学欧洲学习海军,回国来希望通过军事来挽救国家的命运,可是理想被现实撞击得粉碎。
窗外可以望到茫茫大海,叱咤风云的前辈已经随风而逝,却留下了这幢漂亮的楼房。
风吹动着阳台栏杆旁边的树叶,点点滴滴的阳光闪烁着,像顽童在跳舞。
在这幢住过四代人的老房子里,舒婷讲述着往事与随想,她的讲述像一条平静的河流在自由地流淌。
一九八0年,《福建文学》举办舒婷作品讨论会,在研讨会上,舒婷曾经因为自己的诗歌被思想僵化的评论家们“歪曲”而当众失声痛哭。
这件事情在当时的文坛流传甚广。
用眼泪捍卫诗歌的尊严和自由,这是舒婷自己的方式。
这不代表懦弱,相反,这是另一种勇气。
舒婷在散文《生活、书籍与诗》的结尾处写道:“一只金色的甲虫在窗玻璃上嗡嗡地呼救,我打开窗门,目送它冉冉飞往沸沸腾腾的桂花树。
愿所有对自由的向往,都有人关注。”其实,包括舒婷在内的所有平凡的生命,都与那只甲虫一样,有着对自由无限的向往和渴求。
我们也正是为这一向往和渴求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也是值得的代价。
曾经有一位读者写信给舒婷说:“正是鼓浪屿花朝月夕,才熏陶出一颗玲珑剔透的心。”我相信他所说的不只是鼓浪屿的景色。
住在鼓浪屿上的舒婷,与鼓浪屿一样,让我每次想起来都感到一种透彻的温暖。
12成都的茶馆万岁
最近,央视“生活”栏目拍摄了一个十大城市“市长与市民对话”的节目。
其中,成都是西南地区唯一的入选城市。
作为成都人,我自然很有兴趣参与节目的策划。
在选择拍摄场地时,我建议选大慈寺茶馆。
但是,成都的某些官员却认为,大慈寺太破旧、太寒碜,不足以显示成都“现代”和“先进”的一面。
于是,他们确定在新落成的“娇子”音乐厅拍摄。
然而,与之相类似的“现代化”的音乐厅,北京、上海、广州都有,纽约、巴黎、伦敦也有,而且比成都的还要好。
在我看来,毫无地方建筑特色的“娇子”音乐厅,根本无法“代表”成都。
相反,对于成都乃至全国来说,大慈寺却是独一无二的——它的历史传统、它的文化气质,都深刻地打上了成都这个城市的烙印。
有人说,成都是中国最悠闲的城市。
都江堰两千年的灌溉,将成都滋润得日渐丰腴。
这里的物价指数,尤其是衣食住行的生活指数,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最低。
“小富即安”的成都人,最懂得“休闲”的乐趣。
这种生活方式,在现代化高歌猛进的时代,曾经被指责为“落后”与“懒惰”;而在人们开始反思单线推进的现代化历程的今天,它又被赋予“后现代”的意义,被旁观者赞美和拔高。
其实,这些看法都跟成都人没有关系。
不管别人怎么看,成都人照样自得其乐地生活着,在淡雅的芙蓉花中,在浓郁的茶叶香味中,岁月就像流淌过城区的府南河水一样波光粼粼。
泡茶馆是成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北京,老舍《茶馆》里的那种茶馆早已荡然无存。
当中国的大城市们齐步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时候,这一类平民化的茶馆都逐渐地消失了。
而在成都,它们居然大部分都保存了下来,大慈寺就是其中之一。
说起大慈寺,在历史上可是赫赫有名。
据说,大诗人杜甫到成都的第一站,就是随难民到大慈寺接受施粥。
在此后的好多朝代里,大慈寺既是佛教的重地,又是官民同乐的游玩场所。
清苦、单调的佛教,在成都这个“花花世界”里,也被蒙上了一层快乐、轻松的世俗生活的色彩。
也只有在成都,寺庙与红尘才不是对立的,而是水乳交融的。
今天的大慈寺,既是“成都市博物馆”,又是一个老少咸宜的茶馆。
一元钱的门票,五元钱的盖碗茶,雕梁画栋,曲径通幽,檐下青苔,廊上书画,宽敞的天井,光滑的竹椅……
这一切,真是“让人如何不爱她”。
我每次回到成都,跟流沙河、魏明伦、肖雪慧、冉云飞等文化界的师友会面,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约定在大慈寺。
在这里,五元一杯的花茶可以喝上一天,茶博士的服务一丝不苟,长嘴的茶壶远远地伸过来,滚烫的开水在半空中就像一道彩虹,却又全部稳稳当当地落到茶杯中,真是滴水不漏。
我们围住在一起,可以呆一整天而不挪动位子。
这里不仅提供茶水,还提供早、午、晚三餐饭:回锅肉、豆花、夫妻肺片、担担面等大众川菜无一不具备。
虽然做得略显粗糙,却别有一番乡土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