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建明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0:50
|本章字节:3130字
“为什么?”有人质问。
“这些干了几十年革命的老干部,他们有觉悟,有思想,可建设和发展新农村,尤其是搞现代化的经济建设,他们已经没有了体力,也缺乏搞经济的实践能力!今天我们搞经济建设,光有觉悟和思想是不够的,必须还得有体力!体力有时直接影响觉悟和思想所要实现的结果。所以镇党委决定把全镇所有55岁以上的村级干部全部撤换下来。”吴润富这回说得更绝。
有人质疑镇党委:要撤换这么多人,但到哪里去找那么多人来接替他们呀?
镇党委认为,古镇这些年从地里洗脚上城里做生意的人多的是,找那些办企业和做生意成功的人!其二找那些自己办企业、做生意有能力的人,同时有群众基础的、自己又甘心情愿为百姓服务的人。
好家伙,找那些“老板”来当村干部,这不是要闹个天翻地覆吗?
有人紧张得赶紧把镇政府的会议室大门关紧掩上:小声些,要不传出去我们还没有决议,人家就上家来砸党委和政府的门了!
为了统一意见,镇党委、政府专门召开了闭门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终于通过了选举企业主(经济能人)担当村的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会议开得十分热烈。最后仍是“一致通过”了提议。因为没有干扰,古镇各村老干部仍在岗位上吆喝着自己的农民兄弟。但几天后,他们开始大骂——
“党委想干什么?”
“让我们下,换那些‘老板’当村干部,这不等于把共产党的天下拱手给资本家吗?”
“古镇这回要完了!真完了……”有人叹气,有人跺脚。
“帽子”加气话,压得党委一班人有点喘不过气来。但,党委的决议已不能更改,撤换计划按既定方案实施。
几天后,全镇47%的村干部被撤换下来,一批经群众推荐、组织考查、自己又愿意放弃“金饭碗”、回到村里捧“泥饭碗”的“老板”们走上了村长、村支书的岗位。
“后来的情况怎么样?”对这精彩的历史转折,我们怎能不想探个究竟?
如今已坐在“灯都”古镇领导班子第一把交椅上的吴润富,万分自豪地告诉我们:古镇辖属的12个村,后来全部改成了由“老板”出身的人当村长和村支书。多数是1994年、1995年开始当选的,他们中有三分之一的已经工作了10年以上。实践证明这些“老板”出身的干部,脑子聪明,又懂经济,年富力强。当人民群众给了他政治地位和权力后,他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他们有崇高的信仰,有为百姓利益奉献的精神,加上我们平时经常组织他们学习、教育,特别是到先进的国家参观学习,同时增强他们的法制意识,严格规定了三点:一是当共产党的干部,得按共产党的规矩办事;二是你得拿出真本事让老百姓富裕起来;三是所有财务、政务要公开。因此,10多年过来,除1名村干部因违反规定多发了奖金被组织处理外,其他的都成为带领农民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从这个层面讲,我们古镇能够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特别是我们成为“国家文明镇”、“全国投资环境百强镇”、“全国造林绿化百佳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荣誉称号,靠的都是这些基层村干部辛勤工作的结果。我们古镇2005年全镇村级集体收入达257亿元,平均每村244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0050元。现在村村农民都有医疗、教育和退休保障,比较好的农民退休金每月能达五六百元,另外还有集体经济所带来的每年几千元的年终“分红”收入……
这就是“老板”当村干部的结果!吴润富为古镇人民做了件开天辟地的创举,也为全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了一个榜样。几年前,镇党委让企业主当村干部的做法得到了中组部的肯定。
“你们可以到村里去听听农民们的看法,也可以看看我们那些老板出身的村干部们是怎么干、怎么想的。”吴润富希望我们对此了解得更深入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