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建明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0:50
|本章字节:3148字
凭着他刘卫民平时良好的个人魅力,听说港口急等筹集资金解决职工们的吃饭问题时,许多单位和友人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唐山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到京唐港召开现场办公会,又做出决定:市财政再困难,也要支持建港!
由于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刘卫民和京唐港人度过了第一个难关。
“接下来当时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接揽生意。港口没有货船来,你还有活路吗?”刘卫民的目光里始终透着一股冷峻的睿智,而冷峻的背后是一团火焰般燃烧的激情。“港口要有活路,首先是你得有符合客户所需要的港口条件,再者是你的服务水平和态度。而当时,我们的港口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资金短缺。仅1997年全港拖欠工程款就达近2亿元,市财政款迟迟到不了位。怎么办?我们没有袖手等待,最后把办公楼也抵押了出去……那会儿有人给我开玩笑说:他刘卫民是卖了船出海!没有法子。不然京唐港就只能原地踏步。可我们是港口,是已经跨进了市场经济海潮的航船,原地踏步就意味着随时面临着被汹涌的海潮所淹没。但我们不甘心这样的命运,所以我们只能背水一战。”
“这一年全港上下干得很苦,但我们干出了几个‘历史最好水平’。”年底时,刘卫民的脸上有了第一次微笑:在资金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全年建港投资比计划超出近一倍;克服了外部市场环境十分不利的客观情况,实现总运量520万吨,首次突破500万大关;全港实现利润1200万元。这一串数字对今天的京唐港人来说,实在有些微不足道,可对1998年时的京唐港而言,确是起死回生的精彩一笔!
“港口不同于其他单位,它像一部庞大的机器,要使它发挥马力作用,就必须调配好每个环节,使之进入最佳状态。”时任“总调度”的李贵谈起当年事,格外来神。“那会儿我们在刘卫民的带领下,花了很大精力来调整内部机制,将原有的机构进行拆并分离,划分成综合管理、运营生产、生产辅助、建港和多种经营五大系统。这五大系统按港口的规范和计划统一运作,既充分享有自主的独立运转机制,又要配合有序,各显神通。”
“而所有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调动各个环节中的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比刘卫民早7年军龄的李贵对自己的年轻“上司”有一份格外的佩服之意:“这一方面,为民他没有白当10年的军校教官。”
教官的本事在于什么?在于传授学员们在未来战场上作战的本领。港口人的本领,第一位的当然是要学会揽货商务。然而要使揽货商务红红火火,你首先得夯实自己的港口基础,港口形象,港口服务水平。于是乎,这时的京唐港才有了热火朝天的“百名先进竞潮头”、“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我为港口添光彩”、“京唐港人新形象”、“客户满意是京唐港人的服务标准”等如火如荼的活动。
“京唐港的企业精神,其实是从艰苦创业过程中形成的。而从低谷走向辉煌的历程中,企业精神的灵魂更加闪耀着它的光芒和魅力。”党办主任马志刚总结了一句很到位的话。
企业精神是什么?其实就是企业的一种内在的文化,这种文化能够产生一种综合的力量,它可以使全体企业的员工在思想情感上、价值取向上、行为操守上都与企业的决策者制定的奋斗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它是一种双向的力量,既是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更是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它既蕴含着物质的力量,也蕴含着文化的力量。
“京唐港在刘卫民的领导下,很早就提出了坚持人本思想,建设和谐港口。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意识,也是当时内部存在的问题给逼出来的。”马志刚说。
港口,在中国是个特殊的行业,所有的港口建设无一例外地是国家投资的,即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港口经济,基本上沿袭了计划经济的诸多模式。分配大锅饭、工作“大爷作风”是这一行业的弊病所在。然而这样的毛病对于一个从一开始就依靠自筹资金、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京唐港来说,同类问题所带给港口的前途则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