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时局之变(1)

作者:紫燕羽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2:44

|

本章字节:7082字

然而,在历史的进程面前,普通人很渺小,真的很渺小!渺小得就像可以任风卷起的沙砺。


1946年春,国民政府正式还都南京。之前,蒋委员长专程来到成都,发表告四川同胞一书。深情地讲道:


中央政府迁都到重庆已经八年了。现在胜利,还都在即。中正离川以前,此次特来四川的省会成都,和各位父老同胞辞别。要将四川在国民革命上的地位,在此次期间对国家的功绩,以及四川在今后建国时期的重要性,四川同胞对于建国所负责任的重大,加以说明,作为本人对于各位和川省全体同胞的临别赠言。


实际上可说由四川开始,因为武昌起义是由于四川发生了路政风潮而产生的。满清帝制由此推翻,亦从此建立。到此次开始以后,政府迁都重庆,以四川为抗战根据地,赖我全体军民在我政府领导之下,经过八年艰苦奋斗,终于获得最后胜利。举此两端,就可以说明我们四川同胞对于国家民族贡献是如何伟大。四川省与我们国民革命的关系是如何重要。然而本人和中央政府对于四川的期望,犹不止此。因为自从国父倡导革命以来,四川同胞信奉主义,努力革命,在国民革命过程中牺牲最多,功绩最著,所以形成了四川在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大家都知道,黄花岗殉难之烈士,除广东而外,要算四川和福建同胞最多,、饶国梁和秦炳诸同志皆殉难于此役;而等同志之炸良弼,其事迹尤为壮烈。此皆国民革命中最光荣的史诗。至于这次抗战期间,我们四川的武装同志自李总家钰、王军长铭章、许国璋以下,各级官长和士兵,为守土卫国而牺牲的更是不胜枚举。所以本人以为这次抗战的胜利,我们四川同胞输财输粮,征工征兵的数量和成绩,都在各省之上。


……


本人留驻四川八年之久,四川可以说是本人的第二故乡,时常引以为荣。今日因对故乡的爱护之深和期望之切,所以对各位的责望也就格外殷勤,我相信各位一定能体察我这一片至诚,记取我这一次临别的赠言,共同一致,发奋为雄,把握目前大好的建国时机,发挥我们四川伟大的潜力,来建设新的四川,让四川成为中国建国的模范省。这不仅是四川同胞之荣,亦是中国全国之福。


抗战初期,蒋介石曾以国民党总裁和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之尊兼任四川省主席。说起这事,也极富戏剧性。原本四川大小军阀颇多,彼此间钩心斗角,相互争斗多年。后虽经刘湘统一四川军政,撤销了各个军阀的防区,但埋下的矛盾也不少。刘湘出川抗日不幸病逝后,蒋介石就打算安排自己的亲信,四川华阳人张群任四川省主席。没想到川军将领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等群起反对,说张群离川太久,对四川的感情如何也不知道,不同意其当四川省主席。蒋介石虽感恼怒,却也随了众川军将领之意,收回成命,由四川本土实力派推选出刘湘的部将四川西充人王瓒绪任省主席。


可王瓒绪任省主席刚一年多,川军众将又不满意了,某日,留守后方的川军七个师长联名通电反对王瓒绪,历数其种种错误,说王主席招权纳贿、树立党羽等等,要求中央撤其职务。通电发出后,几个二杆子师长纷纷率部在成都游行示威,成都市民也纷纷上街观望,跟看猴戏似的,一时间人心浮动,社会动荡。


上次被迫任命王瓒绪为四川省主席一事,还让蒋介石窝着火,这帮人现在又开始反对他们自己推选出来的省主席了。不过蒋委员长此次获悉,却大喜过望。娘希皮的,这回要你们好看!蒋介石心中自然清楚,这次的“倒王”风波,仍然是刘文辉、邓锡侯和潘文华等人搞出来的。通电游行,无非是喊喊政治口号,表达一下所谓的“民意”。等把他们不再喜欢的王瓒绪搞下去了,再选出他们认为德高望重的本省籍人士来主持川政,以便从中渔利。


蒋介石此刻怎肯再给这些地头蛇们钻营的机会?日本侵略成性,大军压境后,英美仍保持中立,苏联则隔岸观火。中国的抗战必须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而自主抗战的根本性战略方针,是“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一个巩固的后方基地。这个基地,只能是以四川为首的大西南。他蒋委员长总算可以借这次事件削平地方势力,将四川纳入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之下,按自己的心愿建设复国基地了。


所以蒋介石为王瓒绪找好台阶,授意他主动辞去省主席一职,出川赴前线领军抗战。再叫来刘邓潘等人,威严地宣布,四川省主席一职事关重大,既然暂难选出合适之人,他愿意自兼四川省主席!


这一石二鸟之计,令川军众将一脸愕然。以一国统帅之尊,兼一个省的负责人,邓锡侯与潘文华等人哪里还敢叽叽歪歪?他们有苦说不出,只好强装笑脸表示欢迎。


于是四川省主席蒋介石走马上任,在成都召开党政军联合大会,宣布“治川十条”。一方面表示自己主持川政,一定竭力为川人谋利益,以期得到民众拥护;另一方面则表示尊重地方自治权力,以期安抚实力派人物。不过,这一时期内,四川省政府的公文就喜剧了,经常可见到诸如:四川省主席蒋中正呈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回文:军委会委员长蒋中正批复四川省主席蒋中正;或是行政院长蒋中正训斥四川省主席蒋中正等等……


蒋介石兼任四川省主席一职直至1940年底,待大局已定,无人再敢生出是非后,终于还是将省主席一职交到了自己的心腹张群手中。


而今的蒋先生,作为中国抗战胜利时期的最高领袖,声望空前,他将四川作为第二故乡的一番亲切之语说出,大慰四川父老之心。立刻有名士出了一副对子,上联曰:中国捷克日本;下联曰:南京重庆成都。其本意为:中国战事大捷打败日本,南京重新庆祝成为首都。却巧妙地把三个国名,三个地名嵌在了对联当中,一时传为美谈。


蒋先生建设四川的话语,信誓旦旦,言犹在耳。可原以为能过上安稳日子的中国老百姓,还没来得及高兴,又因国共两党的分歧,再次被卷入战乱。两党先是和谈,接着唇枪舌剑,进而摩擦四起,最终大打出手。从关外打到关内,从华北打到西北,从黄河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同一种族却分为不同党派的人们分别建立起了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强大军队,双方几百万人马在古老广袤的华夏土地上以命相拼,流血厮杀。


终于,1949年末,战火逼近成都。


叶成煊上学后,只有周末才能离校,却又贪玩,不喜母亲管教。这周下学,大哥叶成锐带他和众兄弟在外打牙祭,让他十分欢喜。叶怀谦年过半百才得此亲子,难免骄纵与他,平常的学业,都是大哥在监督,所以他对大哥的畏惧,倒多过父亲。其实叶成锐对几个兄弟,都是相当疼爱的。二弟成溢戴了副眼镜,越发像个书生,话说得越来越少,对数学到了痴迷的态度。叶成锐常说他不像学生,倒像个教员了。最小的弟弟成珂才五岁,多由许慧宜亲自管教。反是成煊,和他最为亲近。


周日醒来,叶成煊喜欢跑到商业场的店里去玩。店里有两名伙计特别喜欢他,一位叫庆哥,另一位叫幺哥。有时周末轮到二人值班守夜,叶成煊索性也会在店里歇息,跟二人玩耍。


有一回深夜,叶成煊觉得肚子饿,闹着要吃东西。庆哥便带着他,到对面春熙路口的一个小吃摊上吃汤圆。这个汤圆摊点也是很著名的,就着昏暗的路灯,庆哥边吃边给叶居煊讲故事:说前年冬天,也是冷得够呛,半夜里一个穿着破旧军装的士兵来到摊子前,估计是饿坏了,要了碗汤圆后,埋头只顾吃。摊主一旁收拾着碗筷,也没在意。过了会儿没声响了,他正想问问当兵的还要一碗不?却发现人影已经不见了!摊主一阵纳闷,回忆下士兵的样子,才觉得有点面熟,想了一想恍然大悟,这就是东门城洞立着的无名川军的塑像啊!当年他们出川太苦了,一定是那个死去的穷军人想念家乡,从阴间赶回来吃汤圆了!


故事虽然感人,叶成煊仍然心虚,小孩子喜欢听鬼故事,却又怕鬼,他紧紧地偎依着庆哥。庆哥笑了笑,吃完汤圆,领着叶成煊回店里睡觉,突发感慨:人家说少不入川,老不出川,我这辈子就待在这了,哪都不去,也挺好。


少年不识愁滋味,叶成煊尽情享受着自己舒适富足的童年生活。大人们,可就没那么省心了。


内战爆发后,叶怀谦甚为关心时局变化,也深深为之痛心。


在他年轻之时,中国就受尽列强欺侮,仁人志士纷纷向世界探寻救国真理。可无论东洋西洋,各种理论、各种主义在中华大地上折腾了几十年,他已经垂垂老矣,中国仍然处在战火当中,国贫民弱。四川乃至中国,实在是为战争付出了太多。好不容易抗战胜利了,中国有幸成为世界四强之一,百年耻辱一洗而净。可国人还未及享受胜利的喜悦,又要开始担心国家和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中国老百姓还要承受连绵不断的战争?


这一日,叶家突然有客来访,自称姓张,说是张老的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