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紫燕羽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2:44
|本章字节:6308字
当时现存的成都城墙系康熙年间重建,东西九里三,南北七里七,周长三十四里,高三丈,民国期间虽有些毁坏,但大部还保存完整。本来有碍观瞻的破烂地方是不在主席巡视范围内的,但毛泽东行事向来随心所欲。兴之所至,信马由缰,由不得别人指使安排。所以陪同人员心如擂鼓。毛主席在穿过一段路后,发现了一道独特的景观:在破破烂烂的房屋前、乡场上、城墙边,开设着一个接一个的老旧茶馆,里面坐满了闲散的茶客。
这种又穷又懒的模样,让一心想使国家迅速富强起来的领袖很不满意。于是他问道:“你们四川的茶馆真多,我看见乡场上有,城市也有,你们这里几天赶一次场?”
有人回答:“这里的场期不一,有的是三六九,有的是二五八,有的是一四七,一个区的范围内几乎天天有场可赶。”
毛主席“噢”了一声,又问:“乡下一碗茶是多少钱?”
有人赶紧回答:“看茶叶好坏,三五分不等。”
毛主席掰着指头算了算:“一个社员每月赶七八个场,光茶钱一年就好几块。场期过密了,不可以改革一下吗?”
陪同人员的脸上开始发烧……
汽车继续沿着城墙走了好长一段时间,主席又发问了:“这个城墙为什么还不拆除?”
陪同人员小心翼翼地回答:“这个问题省人代会上讨论过,有人提议拆;但有人说这是文物,不能拆,要保留。”
毛主席有些不悦了,说道:“为什么不能拆呢,北京的城墙都拆了嘛。这城墙既不好看,又妨碍交通,进出城很不方便。城墙是落后的东西,拆了方便了群众,土可以做肥料,砖可以修房子。拆掉是先进,不拆是落后。”
陪同人员的额头开始冒汗……
好在主席虽不喜欢城市,却喜欢农村。参观了市容及工厂后,他又去视察了郫县红光农业社。当时的郫县归温江地区管辖,是四川重要的产粮区。毛主席在这里察看了麦田,又进了一间农舍,与当地农民亲切的交谈。
他问一位农民大娘:“你知不知道除四害?”
农民大娘回答:“知道,我们是除七害。”
主席问:“你们是除哪七害?”
大娘说:“麻雀、老鼠、苍蝇、蚊子、跳蚤、臭虫、偷油婆。”
主席问:“为什么要除七害呢?”
大娘答:“麻雀老鼠要偷粮食吃,蚊子吸人的血,苍蝇腿上有细菌……”
主席问:“偷油婆呢?偷油婆有什么害处?”
大娘答:“偷油婆到处爬,腿上也有细菌,它爬过的东西还有臭气,吃了要发呕。”
主席笑了,满意的夸奖道:“你还懂得科学知识哩!”
然后,主席提出,他想看看偷油婆。陪同的干部迅速行动起来,在农民大娘家里的碗柜与门缝后一阵好找,却没有找到。
自那以后,红光公社一直以此为骄傲,并修起一间大瓦房作为纪念馆,展出了许多当时摄影师抓拍的珍贵照片,再现了毛主席到红光公社视察时的辉煌时光。只可惜,“文化大革命”中,曾经陪同毛主席视察的四川官员大多被打成走资派。所以很多照片中的陪同人员脸上都被涂黑,打了个“x”。于是照片中的毛主席就被一帮黑脸打x的“牛鬼蛇神”们簇拥着,在麦田中谈笑风生。
当然,毛泽东一言既出,半年后,赶场取缔,茶客们的幸福时光成为回忆。而成都的城墙,也在当年全部拆除。青色的墙砖多半用来砌土炼钢炉,墙泥则用来炼硝和做了肥料。也有人私自将墙砖搬回了家去,用作砌院墙的材料或码放厨房案板。
这些写满记忆的老城墙,就此烟消云散了。
叶成煊记得,拆城墙期间,成都市各中小学都有在周末组织学生们挖城墙。他曾碰见过一个小学女生,那小姑娘梳着两根长长的辫子,和她的同学们一起,卖力地劳动着。到中午的时候,小姑娘的学校管饭,每人发放了一份食品。可这小姑娘虽然饥肠辘辘,却忍住没吃,而是端起饭盒跑到拆城墙队伍的另一头,找到一个比她年龄稍大的男生后,才一同享用起这份分量并不充足的午餐。
叶成煊碰巧在一旁听到他们谈话,才知道,原来这俩人是亲兄妹。哥哥已经上初中了,妹妹还在读小学。小姑娘的学校免费为参加劳动的学生们提供了一顿午餐,而她哥哥的学校却没有。看来,这兄妹俩的家境贫寒,家里也没有为他们准备吃的,所以小姑娘领到学校派发的午餐后,心疼哥哥,专门来找到他一起吃饭。虽然,兄妹两人都吃不饱,可他们却吃得很开心,一直有说有笑的。饭后,又立即和他们的同学一起,继续参加劳动。
叶成煊当时看在眼里,很为这一幕感动。想到这,他便以此为材料,稍加思考后,提笔完成了他的高考作文。
待几门功课全部考完,叶成煊感到无比的轻松。回家后,许慧宜和邓国良问他考得如何?他很有自信地告诉他们,没问题!
尔后的暑期中,叶成煊过得很畅快,他和班里要好的同学约着外出旅游。那年月,整个川西平原都没什么工业。天气晴朗的早晨,一到郊外,空气格外清新洁净。湛蓝的天空白云悠悠,迤丽秀气的群山起伏不定,错落有致的川西民居掩映在绿柳翠竹之间,韵味十足。很容易,就让人们体会到唐代杜甫的诗中之景: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从剑门关到宝光寺,从都江堰到青城山,叶成煊流连于蜀中胜景,好不开心。他还特意去了大邑县的哠鸣山看看,自他听说父亲叶怀谦当年在此观中求子之事,就非常感兴趣。可惜这道教的发源地,如今的香火已经衰败。在青城山上,他曾着意到各个道观中打量些个小道童。数年前,弟弟叶成珂不幸去世时,老道长来家里的那一幕,他还记忆犹新。
逛够了川西坝子,叶成煊也不忘在市区凑热闹。解放后,成都西门附近修建了百花潭动物园,前两年国庆期间,引进了一头非洲雄师,样子非常威武。每天都吸引了大批游客专门去看狮子。以前叶成煊忙于功课,一直不曾去过,这下才有了时间。百花潭大名鼎鼎,杜甫也曾写诗吟诵: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筱涓涓净,雨裹红蕖冉冉香。
古时西郊河由北而南,浣花溪从西向东,两水在青羊宫正街东北角处汇合,水势急湍,形成一个波浪翻滚的深潭,就是今日的百花潭。唐代时,这里就成为成都著名的郊游胜地。百花潭的百米河道,早些年水很深。河道南岸之上,树木高大,竹林茂密,历代王朝在此设有管理蜀锦生产的机构和官吏,成都别名之一的“锦官城”便出自此处。
这里常有人来郊游野炊,小孩们在草地上翻跟斗捉迷藏;大人们则在潭边淘米洗菜,挖灶生火。后来,潭河上还架起了一座浮桥,四条木船分别用钢绳固定在两岸,木板呈斜梯形放于船上成桥,人们走在桥上时,晃晃悠悠,十分好玩。
成都人爱看稀奇,好几年来,百花潭动物园每到一个新物种,都会引来摩肩接踵的市民。叶成煊这也是头回见着狮子,他兴奋不已。不过狮子却没什么反应,懒懒地躺在地上。百兽之王只有被关进了笼子,人们才有可能接近它。否则,见到它就只有俯首帖耳,被它吃掉的份儿。
暑假很快过去。这期间,叶成煊如愿以偿地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开学之日,他带着兴奋的心情去大学报到。他就读的这所学院地处成都市东北近郊,校门外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岸边长满高大的梧桐树,浓密的树叶遮天蔽日。小河里还有几条小船,下午课后,总有新生们三五相约去河上泛舟荡桨,轻轻歌唱。更多的人则坐在河边青草地上看书聊天,吹吹口琴,让悠扬的琴声随波荡漾。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活,美得让人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