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痛失幼子(2)

作者:紫燕羽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2:44

|

本章字节:7774字

叶成煊见李老头不吭声了,便牵起弟弟的手离去。等走出一段距离后,叶成煊问叶成珂怎么会对对子?是母亲教的吗?叶成珂神秘而骄傲地笑着摇了摇头,悄悄地说,这是大哥对的呢!然后,他给叶成煊讲起了一段往事:有一天,已经很晚了,但叶成珂还不想睡觉,缠着大哥讲故事。正巧叶成锐收到一封丽筠的来信,信上说起她又要参加多少项考试,考完后,兴许就可以回国了。她说,这么多年,她参加了好多考试,从小考到大,又从中国考到了外国。自己可真够能考的。于是,她就想起了一句话:升学考试考学生。这句话来回读都通顺,她觉得挺有意思,就以此为上联,要叶成锐对出下联。当时,叶成锐抱着叶成珂,一边看信,一边笑嘻嘻的讲给他听,然后又使劲儿地想如何应对。最后,叶成锐就对出了“人世立足立世人”,兴奋之下,还开玩笑地问成珂,他对得好不好?


想不到,当年叶成锐与冯丽筠深情款款的对答,却与今天李老头临时想出的上联暗合。


叶成煊牵着弟弟,欢喜之极,他想,那一定是前几年,他跟二哥都在学校寄宿,大哥跟小弟在家发生的事。可那时,成珂才不过五六岁啊!他怎么能把这种对联记得这么清楚!


弟弟的话语让叶成煊回想起大哥,他既高兴又难过,搂着叶成珂表扬道:“你真聪明,比哥哥聪明多了!”


听到哥哥的表扬,叶成珂仰起可爱的小脸,笑得如一朵鲜花般灿烂。


叶成珂是叶家最小的儿子。生他之时,叶怀谦年已花甲。自叶成煊出世之后,他也没敢奢望再有子嗣,谁想又怀上了叶成珂,当时的喜悦之情,实难形容。而叶成珂三岁以后,似有过目不忘之才,许慧宜教他背些小诗,只一遍就能记下,比叶成煊还要聪明可爱。


到乡下后,叶成珂时常见许慧宜眉头紧锁,竟懂得逗母亲开心。每回在吃饭时,他见母亲和兄长都把好吃的让给自己,便童声稚气地对二人说:“妈妈、哥哥,等我长大了,我会挣好多钱,我给你们买好吃的。我养你们嘛!”


这些小大人的语言,让许慧宜的心,宽慰不少。


乡下的生活单调简单,平日里,叶成珂自己在田间玩耍,也无人看管。自打认识了李老头后,这老头子非常喜爱他,老爱抓着叶成珂说东说西,还给他买零食。一来二去的,一老一小混得厮熟。李老头曾惊讶于叶成珂对出“人世立足立世人”之语,他曾问起叶成珂是如何想到的?叶成珂心知肚明,却偏不告诉李老头这是他大哥早就对出的,只说自己也不知怎么的就想到了。李老头只能大发感慨:这是个神童啊!假以时日,前程无量。而小家伙私下里却笑破了肚皮。


李老头小时候读私塾出来的,着实也有些学问,特别是四川方言的童谣,从古至今的,全部烂熟于胸,也不知收罗了多少。相比之下,原先许母教会叶成煊的,只能算区区之数了。说来也奇怪,镇上的其他小孩子都不喜欢李老头,而叶成珂却挺爱和他说话的。李老头便常给叶成珂讲故事,又教会他许多童谣。


天气逐渐炎热后,叶家两子每天下午放学归来,许慧宜都已整理完家务,做好晚饭。母子三人同桌而食,其乐融融。傍晚时分,许慧宜再领着两个儿子坐在田坝里乘凉。月光下,叶成珂背着小手,给母亲和哥哥背诵他最喜欢的童谣《月亮走,我也走》:


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打烧酒。烧酒辣,买黄蜡。黄蜡苦,端豆腐。


豆腐薄,吹牛角。牛角弯,弯上天。天又高,好磨刀。刀又快,好切菜。


菜又青,好点灯。灯又亮,好算账。一算算到大天亮,桌子下钻出个懒和尚!


叶成珂诵完,母亲和哥哥一起鼓掌叫好,他便一头扎进母亲的怀里,顽皮地大笑。这幅情形,连同在坝里乘凉的邻居们,都会被感染,齐声夸赞许慧宜生了个好儿子。


然而,不知什么时候,叶成珂喜欢上了捅马蜂窝玩。夏季到来时,小树林里,房屋的背阴之处,常见大小不一的蜂垒。捅马蜂窝的工具,是一根细长的竹竿,大拇指粗细,晒干后坚硬笔直。马蜂窝多在两处地方,一处是吊在野生的桃枝干上,一处是人迹罕至的院墙背面。叶成珂倒总结出一套捅马蜂窝的心得,若是在院墙面上的蜂窝,背面会有较细的一节,像个把手一样,粘在墙面上。捅这样的蜂窝,得顺着墙根,从侧面慢慢接近蜂窝,然后慢慢伸出竹竿,不要惊动蜂群,照准蜂窝与墙面相连的根处,使劲一下,丢下竹竿,掉头就跑。


蜂窝掉到地上后,蜂群会“嗡”的一声炸开,追蜇来人。所以人要快跑,跑出几米后,迅速爬在草丛中,把衣服扯上来蒙住脑袋。一般来说,马蜂只会直直地从头顶飞过,一段时间找不到目标后,便会零星散去。若是吊在桃树上的马蜂窝,则需要悄悄站在蜂窝的下方靠后一点的位置,举起竹竿,看准蜂窝,往前面直直地劈下去,将蜂窝往前方劈飞出数米,同时转身就跑。


这年暑期,叶成珂的这种游戏,玩得不亦乐乎。可竟然没有人意识到,这种游戏,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那日,叶成珂在田埂边上的一株野桃树上,发现了一个吊着的蜂窝,这个蜂窝特别巨大,连大人们都绕着走。他却特别感兴趣,趁着中午,人们都在午睡,叶成珂扛着根竹竿又出去了。


他悄悄来到桃树下,准备像往常一样,把这个蜂窝劈下来。谁料这一次,竹竿的准头不够,劈到了蜂窝的边缘,蜂窝没有向前方飞出,而是直接掉了下来,就砸在叶成珂脚边,大群马蜂“嗡”的一声炸开,围拢着叶成珂的头拼命地蜇他。叶成珂根本来不及跑远,只能一边挥舞着双手驱赶马蜂,一边慌不择路,在田埂中乱窜,不几步,便重重地摔倒在地。


大中午不好好在家休息的,还有李老头,反正他也不用下地干活。碰巧被他看见这一幕。老头子吓了一大跳,连忙掰了一节树枝,把衣服前襟扯下一块,往枝头一裹,掏出洋火点燃,等冒出烟后,冲了过去,将马蜂驱散。转头再抱起昏迷不醒的叶成珂,慌忙往叶家奔去。


待把叶成珂抱到许慧宜面前时,他已经奄奄一息,全身浮肿。面部皮肤更是肿胀得几乎透明。许慧宜乍看之下,魂飞天外。她忙将小儿子轻轻放在床上,思索着如何为他医治,却见叶成珂睁开双眼,深切地望着自己的母亲。他的双瞳,仍是那么清澈明亮,他似乎想笑一笑,说一句安慰母亲的话来,却因为脸肿得吓人,根本无法张口,奋力之下,竟晕了过去。


之后,年龄尚幼且天资聪颖的叶成珂再没能醒来。


许慧宜伤痛欲绝,这个打击实在太大了。她伏在小儿子的床边,一天一夜,滴水未进。仅剩的一只眼睛,也快要哭瞎了。


叶成煊坐在母亲的身边,百般劝慰,也是无用。而他自己,看着年幼可爱的弟弟不幸身死,何尝不心疼之至。到后来,母子俩静静地守着叶成珂,不吃不喝,一言不发。


也不知过去多少时间,他们突然听到门响,似乎有人进来。扭头看去,却是一名道士。许慧宜正在诧异间,道士一稽首,微笑着主动说道:


“我与你丈夫叶怀谦故旧相识,今日特地上门领人。”


他一面说着,一面走到叶成珂的尸体旁边,伸手在他脸上按了几按。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叶成珂脸上的浮肿竟然奇迹般地全部消失了!还原成眉清目秀的模样。


许慧宜母子看着这一切,惊讶得合不拢嘴来。道士转过身,再对许慧宜说道:“你家小儿子是张天师的童子,原先你丈夫说过要送他回来的,想是忘了。现在,天师叫他回青城山去,你们也不必伤心。”


说完,飘然离去。


许慧宜神情恍惚中,忆起丈夫在世时,跟她说起过早年在大邑县哠鸣山戏言之事。当时,夫妻俩笑而置之,谁想今日,竟发生这般事情。许慧宜一下委顿在地。


三日后,许慧宜为叶成珂下葬。七日后,她拖着孱弱的身体,执意要上青城山参拜。叶成溢早已闻讯赶回家中,与叶成煊一起,一路陪伴母亲。


青城山在灌县之西,相传共有三十六座山峰,像城池的城郭一样围在一起,山上绿树常青,白云环绕,所以得名“青城”。山上最大的道观上清宫坐落于彭祖峰东面,站在此处放眼望去,川西平原的风光尽收眼底。上清宫始建于晋朝,后又经历代不断重新修缮。民国二十九年,蒋中正到此,手书“上清宫”三字,挂于殿楣。两旁对联,为民国元老于右任所撰:


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


许慧宜在老君殿内拈香礼毕,走出山门。两个儿子正想扶着她稍做休息,再一路下山。谁知许慧宜摇了摇头,说:“我们继续往上走吧。”


上清宫再往上,便是青城三十六峰中最高峰的峰顶。路陡难行,人迹罕至。许慧宜母子三人花了好长时间,才登上峰顶。叶成溢看着累得气喘吁吁的母亲,很是心疼。他不明白母亲为何执意要上来,见峰顶有一凉亭,连忙让母亲在此坐下。


许慧宜摆了摆手,不肯坐下。她站在峰顶,调匀了呼吸。突然大声叫起:“成珂,叶成珂——”


山谷中,立刻荡漾起回声,满山遍野都响起了对叶成珂亲切的呼唤。许慧宜含着泪对身旁的两个儿子讲道:“以前你们的父亲曾跟我说过,上清宫后的老霄顶上,建有一座亭子,名叫‘呼应亭’。在这里呼唤自己的亲人,无论他们身在哪里,心中都一定听得见的!何况成珂就在这山中!”


叶成溢和叶成煊忍不住也流泪了。许慧宜压抑已久的心情随着满山遍野响起的呼唤声有所放松,她抚着儿子们的肩头,深情地说:


“以后啊,你们有空要多来这里上上香。你们的父亲、大哥、弟弟都去了,现在家里就剩下我们母子三人,你们俩可要好好地、好好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