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铁军
|类型: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19-10-06 23:15
|本章字节:11466字
,全国解放战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的最后决战,它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战争的礼炮,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在建国50周年前夕,我们编写出版(解放战争全记录)丛书,旨在颁扬这场波澜壮阔的人民革命战争,揭示旧中国灭亡、新中国诞生的历史必然性,作为向共和国50华诞的献礼。
本丛书按解放战争的进程,共分五卷。
卷一(1945年9月1946年6月):《和战之间》。主要回答全面内战是如何爆发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国际上:美国坚持“扶蒋***”政策;苏联也认为中共应解散军队,与国民党达成某种协定。在国内,中日民族矛盾基本解决,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大众同美国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集团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出发,主张以和平方式逐步实现中国的社会政治改革,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独立的新中国。而国民党蒋介石则坚持内战、独裁、卖国政策,企图在美国的支持下,用战争手段消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民主力量,建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这是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大决战。
在抗日战争结束之际,由于蒋介石立即发动内战还有很多困难,遂于1945年8月下旬起与中共中央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等在重庆进行谈判,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随后又召开了由各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国共谈判代表签订了自1946年1月13日午夜生效的停战今。然而,国民党对已达成的协定、协议毫无诚意,在日伪军的接应和美国帮助下,迅速将大量兵力调往华北、华东、东北地区,抢占大城市和交通要道,对解放区实行分割包围,以伺机发动内战。
中国共产党采取“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从1945年10月至次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上党、邯郸、绥远和津浦路徐济段等战役。与此同时,人民军队逐步实行由抗日游击战到国内正规战的军事战略转变,加紧调整战略布局,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定在收缩南方战线的同时,迅速从山东、华中等地抽调八路军、新四军主力10万余人,加上两万干部,海陆并进开入东北,力争先机控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东北。
从抗日战争胜利到全面内战爆发这段时间,人民解放军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争取和平民主,立足长期战争,挫败了国民党军向解放区的进攻,推迟了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同时,加强了部队建设,从各方面做好了应付全面内战的准备。
卷二(1946年7月1947年2月):《力挽狂澜》。主要叙述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的战斗历程。
全国解放战争初期,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悬殊。在此情况下,国民党军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向各解放区实行全面进攻。蒋介石狂妄宣称,在三至六个月内消灭关内人民解放军。当天空乌云翻滚的时候,中共中央坚定地指出;“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我们能够打败蒋介石”。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极大地增强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打败国民党军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中共中央军委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即依托解放区的有利条件,实行内线作战,以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1946年6月,国民党军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对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解放区军民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奋起抗击,开始了全国解放战争。
中原解放军遵照中共中央“立即突围”的指示,主力分两路向西突围,胜利完成战略转移;华东野战军采取打一仗,歼敌一部,后退一步,“边打边走”的战法,以暂时放弃苏北。鲁南解放区大部城镇为代价,先后取得了苏中、宿北、鲁南和莱芜等战役的胜利;晋冀鲁豫野战军采取集中主力,避实击虚,在大步进退中调动并各个歼敌的战法,在冀鲁豫和豫北方向,先后取得了出击陇海路、定陶、巨金鱼和闻夏、同蒲、临浮等战役的胜利;晋察冀和晋绥军区解放军先后发起大同、张家口、易满、保南等战役;东北民主联军采取坚持南满、,巩固北满、南北满密切配合作战的方针,先后取得了新开岭战役和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的胜利。
全面内战爆发后的头8个月,人民解放军经过大小160余次作战,共歼灭国民党军66个师(旅)计71万余人,打破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蒋介石企图速战速决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的计划成为泡影。
卷三(1947年3月1948年6月):《中原逐鹿》。主要记录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并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使中国革命战争发生伟大转折的情况。
国民党军从1947年3月开始,改取重点进攻方针,即集中兵力进攻解放区东西两翼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企图首先压迫华东野战军至胶东狭窄地区消灭之,以解除对南京、上海的威胁;攻占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消灭西北解放军,以影响中外,振奋士气。
人民解放军继续执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在内线英勇作战。陕北战场,西北解放军以不及国民党军十分之一的兵力,采取“蘑菇”战术,连续取得青化、羊马河、幡龙镇三战三捷,稳定了陕北战局;山东战场,华东野战军在鲁南、鲁中地区实行“要龙灯”式的高度机动回旋,先后进行了临蒙路、泰安、孟良岗等战役,全歼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在其他战场上,人民解放军转入了战略性反攻。晋冀鲁豫野战军发动豫北攻势和晋南攻势;晋察冀解放军发起正太、青沧、保北战役;东北民主联军发动夏季攻势。这一切,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7年6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毅然作出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决策,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军占领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突破黄河天险,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即千里跃进大别山;陈赓、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集团于晋东南强渡黄河,挺进豫西;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主力越过陇海路南下,挺进豫皖苏边区。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纵横驰骋于黄河以南、长江以北、西起汉水、东迄大海的广大地区。至1947年底,共歼国民党军20万人,解放县城近百座,调动和吸引了国民党军南线主力,迫使重点进攻陕北、山东的国民党军主力回援,并使中原地区由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的重点后方变成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
在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的同时,内线的西北、山东和晋冀鲁豫、晋察冀、东北等战场上转入了战略反攻和进攻。西北野战军发起榆林、沙家店、延清、黄龙等战役,彻底结束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进行了胶东保卫战,收复胶东腹地,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晋察冀解放军举行清风店、石家庄战役,使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东北民主联军发起秋季攻势作战,迫使东北国民党军退缩于锦州、沈阳、四平、长春、吉林等城市及其附近地区,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到1947年底,战争已经主要地不是在解放区内进行,而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内进行,国民党军被迫由战略进攻变为“全面防御”。人民解放军总部于1947年10月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正式向全国人民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12月,毛泽东完整地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空前的秋季攻势。华东野战军于9月16日发起济南战役,仅8天时间,就攻克了国民党军重兵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济南,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东北野战军于9月12日至11月2日举行辽沈战役,歼灭国民党东北“剿总”卫立煌集团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辽沈战役的胜利和东北全境的解放,使东北野战军百万大军由一支区域性部队变成全国性的战略机动部队,东北解放区成为一个统一的、巩固的战略总后方,这对于夺取战略决战的全面胜利,以至于对全国的解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辽沈战役的胜利,加上济南等战役的胜利,使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人民解放军增长到310万人,人民军队不但质量上早已占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毛泽东在(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一文中指出:这样,就使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为加速战略决战的进程,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联合作战,从11月6日至翌年1月10日举行淮海战役,歼灭国民党徐州“剿总”刘峙集团55万余人。至此,南线国民党军的精锐主力已被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均获解放。淮海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兵临长江北岸,国民党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等地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为就地歼灭华北傅作义集团,中央军委今刚刚结束辽沈战役的东北野战军不经休整立即入关,会同华北部队进行平津战役。从*月四日至翌年1月31日,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52万余人,华北除少数几个国民党军孤立据点外均获解放,并创造了北平、天津、绥远三种解决原则,高度概括了人民军队20年的战争经验,进一步完善了人民解放军的战役战术原则。
为继续发展战略进攻,中原地区解放军三路大军密切配合作战,先后进行了洛阳、宛西、宛东、豫东、襄樊等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在中原的防御体系,使中原解放区得到进一步巩固;华东野战军内线兵团分别发起胶济路西中段、津浦路中段战役及益林、盐南、出击陇海路东段等战役,使山东地区除济南、青岛等少数据点外均获解放,并重新开辟了威胁京、沪地区的苏北战场;西北野战军先后发起宜川、西府、陇东战役,收复延安等地;东北人民解放军发起冬季攻势,将东北国民党军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联系的城市内;晋察冀和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分别举行平汉路北段破击战、察南绥东和临汾、晋中等战役,解放华北大片土地。
至1948年6月,人民解放军彻底打破了蒋介石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的反革命方针,粉碎了其所谓的全面防御和分区防御,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并创造了新的中原解放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历史性转折。
卷四(1948年7月1949年1月):《挥师决战》。展现人民解放军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夺取战争的决定性胜利的宏伟场景。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不失时机地作出打大歼灭战、攻占大城市、歼敌重兵集团的重大决策。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提出全党的战略任务是:建军500万,在大约五年的时间内(从1946年7月算起),歼敌正规军500个旅(师)左右,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自1948年9月开始,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发起规模决国民党军的方式。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略性战役,歼灭国民党军154万余人,蒋介石赖以支撑内战的全部精锐部队被歼灭殆尽。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坚实基础。
卷五(1949年2月1950年6月):《风卷残云》。主要反映人民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渡长江,席卷东南、西北、中南、西南,解放全国大陆的辉煌历程。
战略决战结束后,国民党军约200万残余兵力,分布在新疆到台湾的漫长战线上,在战略上已无法组成有效的防御。国民党经济崩溃,政治上四分五裂。在此形势下,国民党反动派从1948年底起,发动新的和平攻势,以图保存残余力量,取得喘息时间,然后卷土重来,扑灭革命力量。
中国共产党及时揭露了美蒋反动派的假和平阴谋,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并确定了向全国进军的指导方针,即:必须灵活运用天津、北平、绥远三种方式解决残余国民党军;在党的工作重心已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新时期,人民解放军的进军过程将是先占城市,后占乡村,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同时又是一个工作队,除作战外,还应担负经营和建设新区的任务;作战中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方针,以主力大胆从两翼迂回到敌深远后方,断其退路,在敌纵深合围而歼灭之。
1949年4月1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和以张治中为首的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15日,双方拟就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在本书即将付梓际,我们要特别感谢人民解放军上将。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同志为本书作序,使本书增色不少,并给我们以极大的鞭策和鼓舞。还要感谢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的专家学者认真审稿,严格把关;要感谢四川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和李洪烈副编审对本书的鼎力支持与帮助。同时,在本书编写的过程中,各卷作者认真学习研究并参考使用了现有的多方面的图书、资料,在此,谨向有关作者、编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周宏雁、姜铁军1999年6月于北京